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阶段。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来说,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能力培养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对此,为深入探讨该话题,针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展开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具有综合性特征,在小学一年级中,语文科目属于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阅读则是语文教学项目之一,从宏观角度来说,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不仅包含对书面知识的语言阅读,还包含对书面知识的理解阅读。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或通过阅读理解知识含义,这是当前小学生语文必备技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关系着学生技能的掌握状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合理运用各个教学方案,通过不同途径的教学方式来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尽早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阅读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初次接触大量知识的初步时期,此时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还停留于认字阶段,因此,在流畅的文章阅读上对于小学生来说还颇有难度。对此,教师可适当地采用一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多次阅读下提高对知识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对每位学生的爱好进行研究,做好统计记录,再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选择课外书籍读物,将其作为学生课后的家庭任务,增加书籍数量,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通过课外书籍阅读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尽快熟悉文字,以此提升阅读的流畅性。对于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关键所在,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号入座选择书籍,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阅读的兴趣。在学生每天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可利用课堂尾端的一点时间来询问班级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的观点,让学生说出故事含义,与学生展开交流,并由教师来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觉阅读习惯,让学生从一年级基础阶段形成良好习惯,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进行教学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体现于对书面知识的阅读教学上,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也是阅读教学内容之一,若閱读过程以盲目的字面阅读方式进行,则会使学生对阅读毫无感情,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处于基础水平。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语文阅读教学与思维训练进行结合教学,使阅读摆脱盲目性,也使阅读过程更有意义。例如,教师在教学《青蛙给星星打电话》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在学生阅读前,对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小星星告诉青蛙天上有什么?青蛙听后回答了哪些话给小星星呢?在黑板中写下问题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各个问题,从课文中找到问题,并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最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与验证,再得出统一答案进行回答。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使学生的阅读过程不再被动,也为学生的阅读过程增添了许多乐趣。
三、将阅读与说话结合进行教学
说话与阅读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表达过程,当学生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时,那么,学生的阅读水平必然也会随之提升。说话和阅读作为两个同样的信息输出方式,其结合教学能够使阅读能力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時,需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展开相应的训练,并且在训练时做好一定的长期训练准备。例如,教师在教学《我是谁》这篇课文时,在班级学生阅读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提出:“虽然大家阅读的过程很认真,但听完学生的阅读过程后,老师脑海里未出现你们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哪位同学能够更仔细地描述一下人物形象呢?”此时,教师可点名各个发言的学生,让学生对课文中各个人物角色的性格、穿着、社会角色等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让每位学生进行自我描述,描述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在家庭中的角色,描述自己的性格特征等。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也使阅读能力的培养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灵活有趣。
综上所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教学能够进一步加强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真正喜欢阅读。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需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当中,培养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姜领弟,徐淑霞.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35):39.
[2]林燕娜.探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6):184.
[3]鲍兰英.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4):168.
编辑 王团兰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具有综合性特征,在小学一年级中,语文科目属于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阅读则是语文教学项目之一,从宏观角度来说,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不仅包含对书面知识的语言阅读,还包含对书面知识的理解阅读。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或通过阅读理解知识含义,这是当前小学生语文必备技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关系着学生技能的掌握状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合理运用各个教学方案,通过不同途径的教学方式来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尽早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阅读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初次接触大量知识的初步时期,此时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还停留于认字阶段,因此,在流畅的文章阅读上对于小学生来说还颇有难度。对此,教师可适当地采用一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多次阅读下提高对知识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对每位学生的爱好进行研究,做好统计记录,再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选择课外书籍读物,将其作为学生课后的家庭任务,增加书籍数量,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通过课外书籍阅读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尽快熟悉文字,以此提升阅读的流畅性。对于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关键所在,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号入座选择书籍,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阅读的兴趣。在学生每天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可利用课堂尾端的一点时间来询问班级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的观点,让学生说出故事含义,与学生展开交流,并由教师来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觉阅读习惯,让学生从一年级基础阶段形成良好习惯,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进行教学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体现于对书面知识的阅读教学上,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也是阅读教学内容之一,若閱读过程以盲目的字面阅读方式进行,则会使学生对阅读毫无感情,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处于基础水平。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语文阅读教学与思维训练进行结合教学,使阅读摆脱盲目性,也使阅读过程更有意义。例如,教师在教学《青蛙给星星打电话》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在学生阅读前,对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小星星告诉青蛙天上有什么?青蛙听后回答了哪些话给小星星呢?在黑板中写下问题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各个问题,从课文中找到问题,并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最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与验证,再得出统一答案进行回答。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使学生的阅读过程不再被动,也为学生的阅读过程增添了许多乐趣。
三、将阅读与说话结合进行教学
说话与阅读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表达过程,当学生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时,那么,学生的阅读水平必然也会随之提升。说话和阅读作为两个同样的信息输出方式,其结合教学能够使阅读能力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時,需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展开相应的训练,并且在训练时做好一定的长期训练准备。例如,教师在教学《我是谁》这篇课文时,在班级学生阅读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提出:“虽然大家阅读的过程很认真,但听完学生的阅读过程后,老师脑海里未出现你们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哪位同学能够更仔细地描述一下人物形象呢?”此时,教师可点名各个发言的学生,让学生对课文中各个人物角色的性格、穿着、社会角色等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让每位学生进行自我描述,描述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在家庭中的角色,描述自己的性格特征等。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也使阅读能力的培养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灵活有趣。
综上所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教学能够进一步加强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真正喜欢阅读。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需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当中,培养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姜领弟,徐淑霞.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35):39.
[2]林燕娜.探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6):184.
[3]鲍兰英.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4):168.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