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促进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有政策依据的,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据观察,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的实验参与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我们小结了兴趣对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创新思维;兴趣培养;科研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如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等“七大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1]。
对科学的研究是科技进步的源泉和根源,科学研究进行的程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科技革新的速度和程度,无疑这会影响国家大局利益。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新生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因此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十分重要。
我們招募对课题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在一系列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开创学生的思维。从我们所观察到的各批次参与项目的学生的表现来看,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的实验参与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这些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更加严谨细致,专注于当前的实验内容,并且热衷于探究作用机制。
因此我们把“兴趣”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个关键点,其次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对科研的态度。兴趣爱好与好奇心是创新的原动力之一,兴趣对于创新具有神奇的驱动作用[2]。但仅有兴趣不足以成为科研创新型人才,还必须有足够的创新意识。于是我们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和善于归纳,自省是修身之本,学会自省可以帮助学生拥有更严谨的科研态度,深入思考问题,探究深层次的机理;在科研创新过程中,总会有问题出现而困扰学生,我们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向老师提出,并及时给予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让学生学会查阅文献,例如为学生提供了解科研动态的途径和分享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动态通常具有较新意的标题而能够吸引学生阅读。
我们以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进行方式教学,PBL把学习情景设置于特定的、有意义的问题中,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为线索,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源或者网络资源寻找答案,这能让学生在查找资料和探索原理的过程中主动接受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将问题与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出所要掌握的基础实验知识,并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良好的引导,促进他们在增长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开创思维,大大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3]。
学生由兴趣和爱好而引发主动学习的行为,这就是创新动机,拥有创新动机的学生的意识活动能够主动创造价值[4],不仅理论如此,在这个项目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这一点:对科研创新有兴趣爱好的学生乐于主动学习,他们擅于通过积极的行动将内心的想法变成实际,并且能够不知疲倦、不会厌倦地专注于做一件事。这些学生完成项目的成功机率往往更高,学生在收获科研成果后得到满足感,满足感可以令人感到获得强烈的愉悦和幸福的积极感受,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科研创新的热爱程度,因此能够达到良性循环。
当然,随着创新工作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降低,比如学生的心态变化,学生最开始加入项目时对项目有着新鲜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5],而随着实验的深入,他们可能会因为实验操作的难度太大或者因为多次实验失败而产生逃避心理。这时需要我们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与学生在非正式场合下的谈心,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耐心开导学生使其调整好心态,举现有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在科研创新过程当中遇到困难是十分正常的情况;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学生如果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与挫折,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去除消极的负面情绪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这有助于让学生学会在困难的环境中及时调整心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可以证明,兴趣在人类创新的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科学家Thomas Alva Edison,他生平的2000多项发明,正是源于他对发明创造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天性。
兴趣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理论与现实情况证明,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积极培育并锻炼其创新品质,培养学生成为自信、乐观与坚毅的学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科研氛围浓厚环境中学习知识,做到启发教育,触类旁通,从而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思考能力;在科研创新过程中,及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体会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具备科研创新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以后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 张怡,张瑞成.面向科研创新能力的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6):47-48.
[3] 董桂伟,赵国群,王桂龙,宋立彬.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4):114-117+124.
[4] 卫萌.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的三个维度:动机、品质、思维[J].中国成人教育,2019(19):41-44.
[5] 王雪景,毛延辉.高校大学生学业失败的预防与干预及心态调整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4):41.
基金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BJG201951
关键词:创新思维;兴趣培养;科研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如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等“七大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1]。
对科学的研究是科技进步的源泉和根源,科学研究进行的程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科技革新的速度和程度,无疑这会影响国家大局利益。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新生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因此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十分重要。
我們招募对课题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在一系列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开创学生的思维。从我们所观察到的各批次参与项目的学生的表现来看,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的实验参与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这些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更加严谨细致,专注于当前的实验内容,并且热衷于探究作用机制。
因此我们把“兴趣”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个关键点,其次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对科研的态度。兴趣爱好与好奇心是创新的原动力之一,兴趣对于创新具有神奇的驱动作用[2]。但仅有兴趣不足以成为科研创新型人才,还必须有足够的创新意识。于是我们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和善于归纳,自省是修身之本,学会自省可以帮助学生拥有更严谨的科研态度,深入思考问题,探究深层次的机理;在科研创新过程中,总会有问题出现而困扰学生,我们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向老师提出,并及时给予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让学生学会查阅文献,例如为学生提供了解科研动态的途径和分享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动态通常具有较新意的标题而能够吸引学生阅读。
我们以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进行方式教学,PBL把学习情景设置于特定的、有意义的问题中,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为线索,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源或者网络资源寻找答案,这能让学生在查找资料和探索原理的过程中主动接受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将问题与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出所要掌握的基础实验知识,并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良好的引导,促进他们在增长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开创思维,大大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3]。
学生由兴趣和爱好而引发主动学习的行为,这就是创新动机,拥有创新动机的学生的意识活动能够主动创造价值[4],不仅理论如此,在这个项目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这一点:对科研创新有兴趣爱好的学生乐于主动学习,他们擅于通过积极的行动将内心的想法变成实际,并且能够不知疲倦、不会厌倦地专注于做一件事。这些学生完成项目的成功机率往往更高,学生在收获科研成果后得到满足感,满足感可以令人感到获得强烈的愉悦和幸福的积极感受,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科研创新的热爱程度,因此能够达到良性循环。
当然,随着创新工作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降低,比如学生的心态变化,学生最开始加入项目时对项目有着新鲜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5],而随着实验的深入,他们可能会因为实验操作的难度太大或者因为多次实验失败而产生逃避心理。这时需要我们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与学生在非正式场合下的谈心,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耐心开导学生使其调整好心态,举现有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在科研创新过程当中遇到困难是十分正常的情况;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学生如果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与挫折,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去除消极的负面情绪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这有助于让学生学会在困难的环境中及时调整心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可以证明,兴趣在人类创新的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科学家Thomas Alva Edison,他生平的2000多项发明,正是源于他对发明创造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天性。
兴趣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理论与现实情况证明,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积极培育并锻炼其创新品质,培养学生成为自信、乐观与坚毅的学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科研氛围浓厚环境中学习知识,做到启发教育,触类旁通,从而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思考能力;在科研创新过程中,及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体会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具备科研创新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以后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 张怡,张瑞成.面向科研创新能力的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6):47-48.
[3] 董桂伟,赵国群,王桂龙,宋立彬.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4):114-117+124.
[4] 卫萌.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的三个维度:动机、品质、思维[J].中国成人教育,2019(19):41-44.
[5] 王雪景,毛延辉.高校大学生学业失败的预防与干预及心态调整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4):41.
基金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BJG2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