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凉的夏夜(5首)

来源 :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y8023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隐道侧偶遇戏猫僧


  刚过九里松,
  便站了起来。
  公车外的林木
  越发浓密,越发
  适于剪径。
  前座的短发人,
  告诉我灵隐未到。
  眼镜与我相似,
  如非年岁隔膜,
  彼此构成的镜像
  或可免于批评的唇舌。
  他怎知我去灵隐?
  或许我的相貌,
  并不适合间谍工作,
  更不适合坐在孤山之侧,
  仰望夜间飞机。
  下车不是瞎扯,
  短发的年轻人洞悉
  所有的秘密。
  他在短衫外面套了僧衣,
  这才看见他的布鞋,
  他扎紧的裤腿。
  与妻在僧房和林木之间,
  想想那些生病的人,
  倒也并不悲伤。
  早晚的事才是
  诸君的别业。
  折返回来,
  看见那僧半蹲着
  逗弄一只白猫。
  对话是未经修饰的,
  索性分岔,
  而且并不天真。

茶卡测验


  并不是镜子,
  反映的也不是天堂,
  人的影子更接近
  榆树下的欲望。
  青盐的精细,
  与人的心思比起来
  还是弱了。
  更弱的是生锈轨道。
  枕木的破败,
  似乎更能说明
  刻意隐瞒的工业真相。
  讨生活就是讨没趣。
  水的绿,
  向化学的绿蔓延.
  怀疑让位审美,
  盐湖狰狞群山。
  小心脏,
  被橡皮山偷袭或者明袭,
  在空虚与虚无之间,
  仿佛宁静。
  作家是特殊材料
  制作的,可能是钢铁,
  更可能是木头和牙齿,
  还有敏感的友谊。
  茶卡镇的荒凉
  是可以想象的,虽然并不
  那么精确,
  并不那么讨嫌。
  每一部分器官,
  都被测试出底线。
  战场的布局,
  讥笑人生的随意。

丙申仲夏忽忆自杭去沪探母道中


  雷声已响属国,
  书页仍在回忆章节逗留——
  母亲早已不计人事,
  而不相干之五连姓名却娓娓道来。
  聪慧如母亲,谁能想及
  她的晚年竟是这般情境——
  或与父亲辞世关联,
  或与自身积累过久的岑寂。
  母亲见过的尘世,
  我从报纸或者旧书之中见过
  雀斑似的而且不知真伪的几行而已。
  高铁窗外,江南稻田油绿。
  阴云变幻犹如
  政治家的表情或者兴趣。
  那些用手机拍照的人,
  无意之中拍下因为急掠而留下
  模糊痕跡的时间。
  樱园的杨梅青绿参差,
  我推着母亲的轮椅,
  她一会儿认得我,一会儿不认得我。
  抱病住在117医院,
  看着雨滴落在肥硕的芭蕉叶上,
  盘算退休计划——
  终究还是赠还马歇尔将军。
  让时光倒流的想法
  就是这么产生的,在恍惚的一瞬——
  而母亲在视频里,在音频里,
  咳嗽,吐痰,念诗。
  她想念记忆之中的人,
  那些名称之下匹配着
  她记忆之中的脸。
  而眼前的脸不是。
  存在是一种快乐,
  而且我们所有人全都一起存在过,
  与风,与树,与兄弟姊妹,
  缔结神秘的关联。

冰凉的夏夜


  晚上极凉,
  不得不关了窗子。
  粗莽的野草
  比富布赖特学者
  更理解天津。
  托河水捎信
  是不可靠的戏曲。
  在凌乱的云纹中
  谁又能拼出
  心理需要的台词?
  钱试图衡量一切,
  除了战争。
  具体原因灰尘明明知道,
  但却拢着双臂
  表演傲慢。
  神秘源于沉默,
  而不是贴着封条的小嘴。
  地下旅馆的幽会,
  迟早被台灯记录下来,
  正如幕后交易。
  小说家比散文作家
  更有耐心。
  况且宿命的阴影
  与他路灯下的投影
  重叠。
  他把夜风翻译给
  枕边风。
  暗绿色的书脊
  渐渐显示
  另一本奇怪的书名。

丙申端午所见之北山路西南的西湖风景


  南京到北京,人生话不生。
  ——妈妈说的
  昼与夜之差异,
  简直判若两人,
  荷叶犹如塔头墩子,
  看起来结实而阴险。
  其实不然,
  风险都是风承担的,
  而月亮白白捡了便宜,
  逼着夜航机远遁。
  北山路的安静,
  香樟月桂从未指望过,
  何况那些并不安静的行人。
  游客恨不得飞起来。
  只要轻就能飞起来,
  漫说什么吹嘘的号角,
  吹嘘的故意缓慢的歌唱家,
  把麦克的短绳扯向
  无限的交际。
  坐高铁自沪归来,
  看不见高兴之中隐藏的
  痛苦哲学。
  妈妈说的可能是转述的,
  但是足够惊人。
  我开始相信湖水
  正在教育成长的蛇精。
其他文献
五月是青年的季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对青年作家的发现与扶持是文学期刊的应有之义.《长江文艺》改版以来设置的三个“新”字开头的栏目都是为青年作家成长
期刊
1  离开莫斯科的入住酒店出发去机场,准备登大巴车回国的最后时刻,张珊珊冲进酒店大堂一角的礼品屋,买下一个颜色大红、胸前带心型图案的俄罗斯女孩套娃,花掉了口袋里的最后一张卢布。她准备拿这个套娃当礼物,送给即将出生的小孙女。  来俄罗斯的旅游包机上,她就想到了要给亲戚、朋友买礼物,尤其要给即将出生的小孙女买点见面礼,但一路上她左思右想、犹犹豫豫,一直没想好买什么。太便宜的拿不出手,稍贵些的她没带那么
期刊
我们这个县地处丘陵,常说的“七山一水两分田”,用在我们这里,是瘦屁股坐小沙发,将将好。  我们这个县从没有戴过贫困县的帽子,故而就不存在脱贫与摘帽的问题。本县从未戴过此帽子,一是因为人口少,十余年冉冉而过,才从12万人口攀升到14.5万;二是因为山林资源丰富,竹木出产较多,尤其是杉木和毛竹,按照农户的讲法,逢一三五赶集,鸡叫起身,到自家承包的山边,信手斫二三十根四五年生的老山竹,拖到圩场卖掉,就当
期刊
一rn在小说《音乐家》中,陈春成写到一种具有特殊能力的“联觉人”,他们“视、听、嗅、触、味觉相互连通,触此即彼.”这种敏锐的通感力,让小说中的联觉人在听到某种声音时,脑
期刊
作家叶舟用109万字的篇幅,以“本纪”的规格为敦煌造册立传,这无疑是将“敦煌”视为中国文化的帝王.他凭借着圣徒般的虔诚和骑士般的刚勇,在文学的园地中为我们建造起了“一
期刊
一rn收录了9部短篇小说的陈春成的《夜晚的潜水艇》在紧张压抑的2020年似乎只能用惊喜二字形容.小说首先以非凡的想象力引人瞩目,我们也很难在既有的阅读经验中为其准确定位.
期刊
一个地方  去一个地方  去到别人的希望当中  沿途的风雪击中我和山冈  阴霾是我认领的表情  透过白光和沉闷的节奏  我可以想到那些茶树浸着薄雪的脸庞  左手是我的麦地  右手是哭过一宿的稻田  没有什么值得大呼小叫的  不期待没发生的发生  我没去过的地方  已有我的气息在那里等候  现在,我认领了一条退出水域的小木船  它静卧在茶街的石桥边  船舱栽满了花草  仿佛在明示我:晚年是写青春诗的
期刊
叶舟的小说《敦煌本纪》运用中国古典传统小说叙事方式,呈现了特殊历史时期特殊地域空间中的民间秩序,反思了潜藏在人性深处的道德困局,展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侠义精神,建构出
期刊
1rn打开古老的史书,中国人首先树立的地方是大西北.《山海经》如此,《水经注》如此.《禹贡》似乎也如此.因为那里有一切传说与思想的起源高地,昆仑.rn大和尚道安的《西域记》
期刊
刘俨的父母是五十年代生人,同龄,初中在一所学校,只是不同班,互相认识。逢上成长的时候,全国性的大运动开始了,无一例外地,他们这个年龄的学生多数下了乡,两人双双下放到周边农村去插队,隔得并不远,这是后来遇到后互相说起各自情况才知道的。运动结束后,他们顺利回了城,刘俨父亲被安排进机械配件厂的车间,有师傅带,是技术工,刘俨母亲临时在被服厂做女工。两人再碰到,是早晨的上班路上,一看到,认出是初中同学,打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