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国家统一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同孙中山,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国家统一,这是两岸民众共同的心声。
  不久前,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到访大陆,行程的第一站是前往南京拜谒中山陵,随后前往北京,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进行了会晤。
  2005年春,时任国民党副主席的江丙坤率团访问大陆,行程也包括到南京谒陵,那是国民党败走大陆后首次以党的名义前往中山陵祭拜,那一次访问被称为“破冰之旅”。之后不久,国民党主席连战也率团来访,先到南京拜谒了中山陵,并在北京与胡锦涛会面,是为两党领导人时隔60年的首次握手。
  在近年来的国共两党的交流中,但凡国民党高层到大陆访问,拜谒中山陵都是必选动作。一方面,孙中山是国民党的创始人,现任国民党领导人谒陵有表达“不忘初心”的意味;另一方面,孙中山也是为内地认同的革命先行者,每逢重大节庆,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会被摆放在天安门广场。事实上,孙中山是国共两党乃和海峡两岸共同敬仰的伟大爱国先驱,国民党方面到中山陵祭拜在某种程度上表达的是对一个中国立场的认同。
  洪秀柱拜谒中山陵的10月31日上午,有南京市民自发到现场为洪秀柱加油打气,喊出了“两岸一家亲”的口号。还有台湾民众自发追随洪秀柱也来到了中山陵,他们面对东南卫视记者的“为什么这么辛苦跑过来”的问题回答道,“为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这算什么辛苦”,然后主动地自问自答起来“你还没问我姓什么,我姓中,叫中国人。”
  这个极为睿智的表述,讲出了两岸民众共同的心声:认同孙中山,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国家统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1866年,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这是中国较早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地区,故而孙中山在成长过程中对外来压迫和来自于没落的满清王朝的压迫有着切身的体会。反叛的精神大概是天生的,他自幼喜欢太平天国的故事,自称“洪秀全第二”。在青少年阶段,孙中山前往美国檀香山、香港等地读书,接受了现代西方教育,产生了对西方政治制度的羡慕,崇拜华盛顿、林肯等人,立志要“改良祖国,拯救国群”。
  孙中山也曾经希望通过改良的手段报效国家,1894年,他前往天津,上书李鸿章,建议学习西方,采用先进科技,发展工农业生产。但他的建言没有得到回应,接下来的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促使孙中山进一步放弃了改良幻想,坚定了革命立场。他先后成立了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在海外筹集资金,发动了一系列看不到成功希望的武装起义。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制造了声势,撼动了满清的统治根基,为辛亥革命的最后胜利做了铺垫。孙中山还领导了与保皇派的旷日持久的辩论,为中国从帝制转向共和打下了思想基础。
  毛泽东在195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的文章中说,“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在孙中山的思想中,现实意义最大的要属其民族主义。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章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源自朱元璋的“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这一时期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思想上带有狭隘的一面,接近于西方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观念,即一个民族组成一个国家。他的“革命排满”思想一直持续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对瓦解清廷统治的合法性起到了巨大作用。
  民国建立后,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修正了他的民族主义观念,转而支持五族共和,以五色旗为国旗,继而主张融合各民族而为中华民族。20世纪初梁启超就提出“中华民族”,从一个思想概念到现实中成立的政治实体,需要政治进程的持续打造,这个过程虽然直到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才完成,但孙中山在民族主义立场上的跨越是这个过程的重要一环。
  在民族主义立场上的前进与对国家疆域的界定紧密相连,民国不可能退回到明代的版图。在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宣言中,孙中山宣称,新成立的共和国“当成为统一独立与兴盛之国家”,新政府的目标是实现“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内政之统一”。孙中山认为,国家统一已经沉淀在中国人的历史意识当中,不可撼动,只要实现统一,中国“将来定可为世界一等强国”。
  在革命建国的历程中,孙中山多次跟台湾发生联系,在台湾被日本侵占期间指导过台湾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在著述中更是多次提到台湾,明确提出过“恢复台湾,巩固中华”。
  今日的中华民族同属一家、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有如此牢固的地位,孙中山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
  民主革命的继续
  与政治理念获得广泛认同,各派政治势力都能接受不同,孙中山的政治实践却碰到很多挫折。在政治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孙中山一直都在苦苦寻找实现其主张的正确途径,虽然坚定地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奋斗,却执于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到了政治生涯晚期,受俄国革命的启发,孙中山开始向国内底层社会寻找革命建国的力量之源,开辟了国共合作的道路,并将“民族、民权、民生”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他的民族主义思想也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带上了国际主义的面向,在世界范围内主张各国间民族平等,共同反对帝国主义。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背弃了他的政治遗嘱,于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左倾人士,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此后,共产党走上了独立进行武装斗争的道路。
  国民党背叛革命后,共产党并未因为与蒋介石的决裂而否定孙中山,相反,共产党以极高明的政治智慧解读孙中山的思想,突出他革命的一面,认为共产党才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的真正继承者和发展者,蒋介石集团则背叛了革命。关于这一思想,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做了最精炼的概括,“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1953年2月,毛泽东到南京视察期间曾专程晋谒中山陵,负责安保工作的部门出于安全考虑,打算从旁边开一条小路进入园区,毛泽东不同意,说,“堂堂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祭奠革命先辈,走小道成何体统嘛!”
  革命先辈,是共产党人对孙中山的定位。对孙中山的肯定也使得国共两党合作的大门不会彻底关闭,国家统一大业尚待完成。
  捍卫孙中山
  1956年7月16日,周恩来在会见原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记者曹聚仁时,首次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的设想。国民党方面对此也有所响应。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这个倡议被搁置了。
  1979年元旦,大陆刚刚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次年3月,民革中央举办了纪念孙中山逝世55周年座谈会,前国民党高官杜聿明在会上说:“台湾有我的老师、朋友和同事,他们当年都曾信奉中山先生,我希望他们遵循中山先生的遗训,为祖国的统一,做出自己的努力。”在那之后,历次纪念孙中山的活动大体都不离国家统一这个主题。
  然而,台湾方面在李登辉执政期间,通过“修宪”淡化三民主义,在国民党内挑起党争,在教育中也弱化三民主义,还打压对孙中山的研究。这一系列动作,使得台湾数十年间以孙中山思想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体系都陷入了混乱。陈水扁时期,在歪曲孙中山的形象上更是“煞费苦心”,把他说成是“国民党的孙中山”,挑动“省籍冲突”。。
  2005年国民党派代表团来访,拜谒中山陵,事实上是对之前的检讨,表达的是回归根本的意思。在今年的选举中,国民党再次失去执政地位。就目前的情形来说,捍卫孙中山和他的政治遗产,以此为突破口,寻求和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路径,仍然非常必要。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城市中的人口、车辆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使得市政道路变得越来越拥挤.为了缓和这种状态,在很多城市中都开始大规模市政道路
简要介绍了橡胶沥青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通过橡胶沥青粘度的检测方法检测了防水层与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粘结力,指出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小学,作为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承担着如何“启蒙”、如何带领学生“入门”的重任.我在十几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结合中学教师的建议,把打好英语基础,培养学生兴趣,培
期刊
http://geology.com在整个20世纪,大多数人从未将加拿大列为世界主要的金刚石生产国。一提到金刚石产业,人们总是将目光聚焦在南非或欧洲的金刚石交易中心。而这一切在1991年
随着我国许多大中型水电站的建设,对水库坍岸进行准确预测,将为整个电站建设和移民安置等工程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针对计算图解法对水库坍岸问题进行探讨及分析.
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养护是关键,“三分建,七分养”反映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规律和关系.加强公路养护是公路建设成果的巩固、完善和提高的延伸,是保证和维护公路质量,保障
伴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行业参与主体逐渐多元化,电力工业管理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局面.也就是此间,已经坚持了多年的电力统一规划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流产,电力系统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由于近年来建筑工程呈现扩大化发展的趋势,很多机电安装也日益发展壮大,但是从现目前众多安装的机电工程的本身质量方面来看,该设备存在着很多问题,除了质量方面的问题之外,
一、重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都会特别关注如何去击破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抽象、难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