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电工程的运维服务信息化管理探讨

来源 :四川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95130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以及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搭建运维服务平台系统,实现设备管理从被动维护到主动维护和掌握全局的转变。通过对建筑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及时预报管理,高效率地解决了建筑机电设备故障,改善了建筑机电运维服务管理,并及时减少了使用单位更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同时提高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达到建筑机电工程的运维服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机电工程; 运维服务; 信息化管理
  【中国分类号】TU712【文献标志码】B
  1 建筑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
  对建筑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及时预报管理,是机电设备在健康状态下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保障措施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中的機电设备和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也对建筑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及时预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建筑机电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其不仅会导致使用单位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话甚至会发生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由于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从建筑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建筑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也将是未来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产业。对此,我们可以基于云服务的互联网+建筑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结合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设备管理从被动维护到主动维护和掌握全局转变的一套系统和平台。
  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我公司选择了成都市质检中心项目,通过与院校合作和研发运维平台软件,搭建平台硬件,安装现场机电设备数据采集系统,来完成运维服务的信息化管理。运维服务平台可通过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分析,对各类设备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特别是在运维服务平台发出设备故障风险等级过高报警提示时,监督员要高度重视报警设备风险等级,物业管理人员可通过运维服务管理平台,实时监控报警设备运行状态,减少因设备损坏造成的二次损失。
  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和控制技术与运维服务信息化管理技术相融合,我们将设备远程控制技术运用到运维服务信息化管理中。使用人员可以在运维平台通过设备管理模块对目标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例如空调机远程开关、潜污泵远程启停等操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建筑机电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物业管理及维保人员高效快捷的服务品质。
  为了确保故障设备高效快捷地得到维修,运维服务管理平台会主动发布故障设备的GPS定位地点,通过工单管理模块智能派单给就近的维保人员,不断缩短设备故障时在风险分担方面的预期出勤时间,使服务人员能够评估出最优的风险水平,科学地保证整个区域系统的稳定性,然后利用风险管理工具和大数据平台来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搭建课题研发团队
  团队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运用都离不开一个高效、团结、协作的团队,因此为更高效、顺利的进行课题研究。搭建以课题负责人为组长,由公司各专业技术人员、高校软硬件研发团队、设备厂家技术人员、项目实施人员等组成的课题研发团队(图1)。
  3 确定运维服务平台功能、控制配置及信息处理
  3.1 监控功能
  监测的主要功能是建立一个层次化的网络结构,将各种评价相结合监控。综合数据管理的结果,是所有终端向终端和所有终端的数据管理系统传输数据终端。平台的管理应采用框架系统的设计模型和参数以及网络数据的观测。为了建立更有效的内容管理方法,采用了包括以下监测的方式:
  (1)Web组件监控:根据用户的一般规则和管理方式,确定标准参数和变量的内容,建立组织结构,最终处理站点中的线路信息网络。将主模型的实际内容与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数据的输入状态出现严重错误,网络终端定位器系统会自动产生报警。
  (2)信号校检: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主机必须设计一个文本。如果实际监视期间出现值“1”,则托管数据组件正常。如果在监视期间出现值“0”,则至少有一个框表示存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检测设备的位置。同时需优化负责评估信息。另外,利用相应的业务组织对协调状态进行管理,对数据传输中可能遇到的重复出现的环境问题、无线、阻力进行评估,根据实际字段值进行测量,并用暂停字符标记值“1”,以确保下一次监测值。
  (3)异常分析:在监控过程中,需要使用服务器管理评估规则来执行限制。通过远程规划信息管理技术,利用传感器进行判断和组合缺陷。同时,要建立数据传输系统,结合CIS的定位、故障处理、项目后评估的内容,监控效果,确保信息传输具有重大的发展和评估价值。
  3.2 控制配置
  控制配置不仅直接影响内容控制和成本控制,而且间接实现了企业管理价值自动化的过程。其采用的控制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远程控制:自动化管理需要工作参数来评价组织。如果要分析是否可以控制每个远程应用的进程和配置模型,可以通过删除和修改数据来控制兼容性的效果,以保证主题信息的可靠性。
  (2)信息安全:信息安全配置也是主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效率。例如,特征信息的存储和每一个的标准值记录行业的项目投资额、人员储备、技术要求、组织管理等都会影响到建筑企业的决策方向。因此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系统管理,提出有效控制自动化和系统实施的工作和建议保护。在监控安全部分,实体必须管理病毒组件和数据的内容,并与端口数据模型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对安全密码的取值进行了验证,确保管理变更与实际工作一致。
  (3)数据分析:在配置过程中,结合计算机程序系统分析数据,制定适当的配置规则和优化配置,工作量结构和工作流程分析和评估,集成Python编码规则和传输模式,补充设备信息,进行辅助分析各种工作状态下的设备。在某些信息发生变化后,需要对参数进行管理和设置,确保按照要求及时修改工作内容。在自动组件中创建任务目录,为用户开发的命令对象,将信息组件转换成不同的行格式和连接到Shell可以提高配置的实际价值。   3.3 信息处理
  在建筑机电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补充加工组织的主要控制信息。结合建筑机电工程管理机构和自动化平台的管理流程,重视平台故障处理,建立相应的维护机构,并将基础和故障信息作为控制台进行传输。多种平台可以实现自动化,同时分析故障原因和后果,采用多种方法评估风险值,重点研发相应的故障调查方法,全面系统地评估数据的价值,充分提高工作效率,为运维平台系统服务。完善系统,结合故障处理的“一体化”模式,通过在SQL数据库中输入不同类型的信息,结合数据分类和数据管理,可以充分实现控制目标,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全面提高信息效率,解决问题。
  4 采集点位选择及数据采集、监控类别确定
  为了使运维服务信息化管理研究更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了给排水、建筑电气及通风工程三个常规机电安装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其具体设置如下:
  (1)运维服务平台选择点位为:潜水泵设备一套(地下室P-9~10轴水箱间旁)、生活水泵设备一套(地下室P-10轴水箱间内)、风机设备两台(4号楼二层报告厅内)。
  (2)信息采集终端设备放置在4号楼一楼消防控制室,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绘制相关采集点位的平面及接线线路图。
  (3)潜水泵设备监测流量、开关档位、水位;生活水泵监测水箱水位、水泵运行状态、出水管水压;风机监测风机启停、转速、空气质量。
  (4)潜水泵设备以及生活水泵设备采用安装传感器读取相关设备信息,风机设备以及空气质量采用直接读取BAS系统数据采集信息。
  5 现场采集系统的安装
  根据施工现场各专业的进度我们依次在既定采集点位安装了信息采集设备。主要有传感器、信息采集设备箱的安装及信号线路的敷设,与运维服务平台系统软件的设计共同搭建形成建筑机电运维服务平台。
  6 机电设备运行状态信息采集
  在现场采集系统安装完成后,进入到机电设备运行状态信息采集。运维平台将采集到的信息可通过PC端或移动端显示,方便运维管理人员随时查看、远程操作,为运维服务管理提供可靠信息。
  7 运维平台系统调试
  在设备运行状态信息采集完成后,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开始进行运维平台系统调试。运维平台的调试通过现场设备调试以及远程系统软件调试两种方式进行。
  8 所遇到问题及解决办法
  (1)问题1:新风机远程控制接线位置及控制命令不明,无法进行信号联通,经与空调厂家沟通后,厂家无法提供协议编码。
  解决办法:增加一台中央空调远程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接入控制线,达到功能实现。
  (2)问题2:生活水泵机组的设计配置未具体到型号及传感器,配件接线图以及涉及到变频器,软启动器,传感器等细节配置不清。
  解决办法:经与生活水泵厂家沟通,已取得相关配置资料,并且厂家配合项目部安装了西门子200smart通讯信号板cm01,并修改了程序,采集系统通过厂家提供的协议直接读取数据。
  (3)问题3:新风机无信号传输到终端平台。
  解决办法:我们在施工现场排除线路及设备问题之后,软件设计团队修改了程序。
  (4)问题4:由于石膏板吊顶与楼板形成封闭空间,空气不流通,有害气体聚集在吊顶内,安装在报告厅吊顶上的传感器采集到的甲醛浓度异常高。
  解决办法:将传感器延伸至传感器面板外,使传感器在吊顶以下,改善传感器接触环境。
  (5)问题5:系统调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施工场地没有网络的问题,没有网络,运维平台是无法远程获取数据、进行调试的。
  解决办法:在消控室信息采集终端设备总箱附近安装一台4G移动插卡路由器与采集终端设备总箱联通,实现平台的远程通讯。
  9 结束语
  从传统的人工操作到自动化的“信息技术系统”操作,有效地提高了操作效率,降低了操作成本,采用管理和维护流程及标准化,提高操作安全性和及时性,为运维服务提供了自动化的智能控制。利用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在一些系统中得到应用。通过实施本研究项目,解决运维平台的研发,实现建筑机电工程运维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总结运维平台的服务经验,以供为今后在运维方面更多拓展业务,同时更好地做好运维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梦莉,杨启亮,张万君,等.面向工程运维的防护设备建筑信息模型(BIM)实体扩展与验证研究[J].防护工程,2018,40(3):38-44.
  [2] 许娜,宫彦入.基于BIM的建筑运维管理系统框架体系研究—以徐州便民服务中心工程为例[J].建筑经济,2018,39(2):45-48.
  [3] 刘芳青.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小船不翻的秘密—基于自主BIM平台的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模块化生产、集成交付及運维技术[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6(12):25-27.
  [4] 楼跃清,胡振中,王亮,等.基于自主BIM平台的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模块化生产、集成交付及运维技术[J].建设科技,2016(7):52-53.
其他文献
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一定的管理理论和数学方法,对整个生命周期内或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效率和管理者的成绩进行合理的判断。全过程咨询项目管理绩效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咨询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效益。当下已经非常重视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咨询工作,但对于其管理绩效评价却缺乏研究,因此,本文针对全过程的工程咨询管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构建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希望对于工程咨询管理绩效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并提供借鉴。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对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BIM应用型人才,文章突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从BIM理论类课程、实践课程、应用类课程三方面入手,合理构建适应BIM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为BIM应用型人才培养找到可行路径。  【关键词】工程管理; 课程体系构建; BIM应用型人才; 路径
【摘要】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影响较大,文章分析了建筑施工过程各阶段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关键点,对指导建筑电气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各阶段; 质量; 控制方法  【中国分类号】TU85【文献标志码】B  在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电气工程管理人员对本专业施工质量负直接责任,必须充分运用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认真地做好电气工程的技术质量、进度、
废弃阴极射线管(CRT)锥玻璃(FG)是电子电气废物(电子废物)处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锥玻璃与粉煤灰(CFA)协同冶炼从锥玻璃中高效提取铅并制备微晶玻璃的新方法。在FG加入量40 wt%~80 wt%、烧结温度900~1000℃的条件下制备了微晶玻璃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测量了微晶玻璃的密度、吸水率、维氏硬度、化学抗性和重金属浸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可以在900~1000℃的烧结温度下产生晶化。较高的烧结温度有利于提
【摘要】文章通过对PKPM结构设计软件中部分概念的解释,提高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以概念为本,结合规范,对结构安全性、经济性进行更合理分析设计。  【关键词】结构设计; 框架柱; 框架梁; 承载力  【中国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经营与管理  〖FQ(4*1。82mm,YX-W〗  〖HJ158mm〗  [定稿日期]2020-12-10  [作者简介]郭培成(1978~),男,硕士,
【摘要】存在交叉段的特长公路隧道中,交叉区域隧道施工往往需采用特殊的施工工艺,不同的施工方法及不同加固段长度条件下,由于受到的施工扰动及衬砌刚度不同,围岩及结构所承担的围岩荷载差异较大,相应的,交叉区域内围岩位移及衬砌结构变形规律及应力分布也不尽相同。文章依托四川汶马高速公路米亚罗3号隧道2#行车横通道与主洞交叉段施工工程,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交叉段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交叉段各
【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基础,通过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不同发挥,使后压浆在应用过程中明显提高灌注桩承载力,满足工程需要和质量可靠性,从而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今后工程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桩基础; 钻孔灌注桩; 后压浆; 承载力  【中国分类号】TU473.1+4【文献标志码】B  随着经济发展,高层建筑数量和高度急剧增加,建筑主体结构重量越来越大,这样由地震
物理性能试验研究表明,酸性钒钛烧结矿在室内贮存1-15天时,随贮存时间延长,转鼓强度和平均粒度指标变化不显著,表层矿物组成中赤铁矿被氧化减少,钛磁铁矿增多,冶金性能指标变化不明显,贮存性能较好;随转运、落下试验次数增加,酸性钒钛烧结矿平均粒度大幅降低,抗摔打性能变差。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热挤压+轧制(HER)、粉末冶金工艺及后续T6热处理制备了微/纳双尺寸B4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制备过程中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B4C颗粒分布由SPS状态的网状分布转变为挤压轧制态的均匀分布,平均晶粒尺寸由烧结态的3.12μm细化至挤压轧制态的1.56μm。由于纳米B4C的钉扎作用,亚结构比例达到66.5%。T6热处理后,材料内部析出弥散分布的Mg2Si。微米B4C周围分布明显的动态再结晶晶粒,且晶粒尺寸远小于弥散分布Mg<
【摘要】人行道作为城市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市民日常出行交通转换、散步休闲等功能,但在人行道路面结构破损之后,维修不及时,导致“地雷”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響市民出行品质。文章从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治理意见。  【关键词】人行道; “地雷”; 道路设计  【中国分类号】U412.37+8【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聚集,对城市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