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网络教育环境下分隔的师生关系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给现代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育的不断壮大也极大地影响着传统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而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体,也受网络文化理念的影响,他们的角色和地位都将发生变化。本文探讨在新的教育手段条件下,重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分隔的关系在网络教育的背景下的解读与重建。
  关键词: 网络教育环境 师生分隔关系 重建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给现代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育的不断壮大也极大地影响着传统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国际互联网作为全新的工具和手段逐渐进入了教学实践过程。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体,为了达成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的基本关系是教与学。传统教育背景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教师的知识权威和人格权威;而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缺乏个性的建立和兴趣的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被动的、对立的、分隔的。根据国家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网络教育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师生交往中显示出越来越优势的地位,对于重建师生关系,更好地完成教育和教学目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师生之间的关系须重新解读和重建。无论是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还是在现代技术教育的背景下,和谐的师生交往都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如何在网络教育环境下重建师生分隔关系就是急需研究的课题。
  
  二、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师生关系分隔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师和学生在相互交往和教与学的过程中建立的关系称为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和目标就是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和目标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性。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分隔状态,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节。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行授课。但是部分大纲的制定是在若干年前成型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地随之变化。但大纲的制定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很多内容脱离了社会实际的需要,很多学生认为所学的内容没有实用价值,缺乏学习兴趣。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很少考虑自己所教的内容是否具备创新精神,能否跟上改革的需要。由此可能引起师生关系的隔阂,让“教”与“学”都独立存在,没有形成有效的联系和互助,没有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二)教学形式单一,课题气氛沉闷。
  在课题上,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几乎是灌输式地讲述,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为考试而设的一种学习手段。老师在课题上化重点,说题型,讲答题策略,让学生的学是为了“考”而学,而不是为了“用”而学。因此,造成课题模式的单一,每堂课学生都能知道教师下一步要讲授什么内容,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师生关系单纯是教与学的关系,缺少感情的交流,缺少知识的交流,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被动情绪,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教师压力影响“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教师压力较大,很多学校评价教师的标准或是升学率或是科研量。对于初高中教师,升学率是教师的主要压力。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放弃,使学生感觉丧失了自由和个性,在被迫学习的前提下,把老师的高压看成是对个人的侵犯,师生关系紧张,也是我国教育体制的悲剧。而高校教师由于科研的压力较大,用于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就受到挤压。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无关,都是学生自我学习的结果,因此,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程度放松,没有交流的教学就流于形式,直接导致教师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程度反而越来越高。
  师生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的分隔关系已经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被动的、对立的,那么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失去各自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对教育的长期发展势必产生消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决定了师生关系必须改变,能否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是能否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而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更新,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呼唤的强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而在教育领域,网络教育也异军突起,它不仅改变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而且直接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特征,也为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媒介和途径。
  
  三、网络教育的特征及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的构建方式
  
  (一)网络教育的特征。
  1.教育民主性。所谓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最后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网络教育的特点正是真正实现了教育民主化,体现了教育平等的理念。受教育者不受地域、年龄、经济基础、文化程度、阶级地位、空间、时间等限制都可以平等地享受网络教育资源,平等地参与到网络讨论中。
  2.内容广泛性。网络内容包罗万象,经济、政治、文化、民俗、语言、科技、体验等多重信息。传统教学的课题内容有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需要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材料,通过互联网收集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网络教育环境下,教材是课题的教科书,而网络资源更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查阅和参考的重要资料来源。
  3.方式新颖性。教学方式是教师、学生、材料等多重教学要素相互合作的组合方式。教师上课要考虑以何种方式授课以期达到效果最大化。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学习内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地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网络教学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形象逼真地展示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传播大量有效的信息。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繁重的黑板书写任务,同时网络教学更能引起学生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传递丰富信息。
  4.学习主动性。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呆板授课模式,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获取知识;或是对所学的内容兴趣不足,理解不深。网络教学恰恰弥补了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相互学习,自由学习,通过对材料的寻找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在网络环境下相互交流、争议、辩论、合作,增强了合作能力和平等意识。
  5.师生交互性。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是组织者,是指导者,学生是学习者、思考者和任务完成者。通过网络教学,师生互动,更好地协调了教与学的关系,增强了师生情感。通过互动教学方式达到了教与学的尚佳效果。
  (二)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的构建方式。
  1.从有限课堂到无限网络。课堂教学无论从内容上、形式上、效果上都满足不了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和目标,网络资源是师生交往的重要方式。网络的无限性给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快捷、更方便的途径,它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广泛思维的能力。
  2.从一概而论到因材施教。传统的授课模式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授课。学生课后也很少有机会和教师进行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全解决教学上存在的所有问题。而通过网络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把问题及个人情况都各方面的信息向老师传达,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的平台和学生交互信息,这样老师与老师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交互网,提高了学习效率。
  3.从书面作业到网络答疑。家庭作业是学生的主要负担之一,很多学生课后不愿意写作业,而教师批阅作业的劳动量也很大,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压力。网络教学的新颖性和传播性使学生可以在网上完成教师的作业任务,并能相互交流,增强感情的流量沟通,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身心得到放松,更好地促进了学习。
  4.从单一语言到媒体方式。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方式。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高科技打破了语言的束缚,多种网络符号的替代让教学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更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和消化了知识,并促进了自我学习的动机和动力。
  
  四、网络教育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不断培养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
  互联网是新型的科学,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利用这一丰富的资源,其前提就是教师要全面提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如果教师对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用得当,掌握灵活、熟练,将有效地促进师生交往,培养师生感情,创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要通过网络教学正确树立学生的人格特征。
  网络媒体的发展在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棘手的问题。网络传播秩序混乱,内容混杂,许多垃圾信息和不良内容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混淆了学生的判断标准,对学习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而教师则要善于引导学生搜索有用信息,用新媒介的积极信息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人格特征,这也是师生和谐、社会和谐的关键。
  (三)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网络教育的特点是远距离传达,师生可以互不见面,在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交往缺少了传统课堂中面对面的交流的状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眼神、体态等身体语言传达信息,和学生进行直接的情感交流。因此,在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要构建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学生交流,增强情感互动,实现师生情感共鸣。
  (四)教师要持续学习适应时代变化。
  信息的多元化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水平。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职业目标。科技的进步使学习者也有了广阔的学习途径和空间,教师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沟通的同时才有说服力和有效性。
  
  五、结语
  
  网络技术的运用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是将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两种教学方式优势互补,为教学者提供教学改革的条件和途径,为学生提供更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关系在网络教育背景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是调整也是动力。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网络可以提供方方面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具有共享性,教师的权威性也受到抗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网络给他们提供了无限的学习的条件和空间,解放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关系从权威性开始趋向平等、互动和自由交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教育成为师生交往的平台。教师的任务和作用是避免机械性地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激励思考,教师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自我知识积累的过程,自我能力素质和提高的过程,与学生共同学习、互相激励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合理地、积极地调整师生关系,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达到社会教育教学水平整体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4).
  [3]刘静.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2003,(7).
  [4]程智.网络教育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5]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刘忠.论网络教育时代的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青海大学学报,2003,(2).
  [7]黎军.网络教育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8]周志毅.网络学习与教育改革[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学习倦怠现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作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某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
本文浅析了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有效进行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与尝试的方式方法及具体应用时要注意一些问题,以教学实践为例,力使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性措施与目标,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应高度重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努力把各级工商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使学习制度化、规范化、终身化,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和第一需要,尤为必要。这既是工商系统贯彻落实十六
我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青少年时期都是在无锡度过的,虽然离开无锡到上海工作已有43个春秋,但对家乡可以说是魂牵梦萦,有一种说不清、割不断的依恋情怀,连一口无锡话也没有改
在基础英语教学中,语音知识的渗透以及口语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学生发音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音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音标教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一
规范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使市场主体进入市场方便、快捷,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但是,由于目前法律法规对企业退出市场概念模糊,
以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的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一学期的实验以及问卷调查和教学日志,证明竞合探究模式对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非关税壁垒进口许可证要求及招标要求将于2005年被取消,所有的进口配额在2005年以前逐步被取消.
摘 要: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直接反映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论文质量 下滑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平
选择高校及科研院所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较多的福建集美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当前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应当解放思想,将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公司企业紧密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