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网瘾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b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父亲快七十岁了,前年开始学计算机及上网,我经常会在半夜两点睡觉时接到他的电话,问我“网络怎么断线了”“打印机打不出来”“怎么切换输入法”之类的问题,我的邮箱经常收到他的转寄信件,大多是一些风景、歌曲、健康、励志等段子,这半年来越寄越欢,简直是临老入花丛,一发不可收。
  去年他也开始学用智能手机,本来也就听听音乐,没想到去年年底政治明星、台北市长柯文哲一句“我都用LINE(一种手机通讯应用)联络”,掀起了台湾中老年人用LINE传讯的狂潮,几乎身边的中老年人都有一个以上的LINE账号。我小时候总觉得父亲不苟言笑,正气凛然,可现在看他经常坐在那儿拿着手机滑呀滑呀,还一边呵呵呵傻笑,那画面还真是颇为诡异。
  过去都说退休生活不外乎种种花草、学学书画、出国旅游等,现在又多了一项———刷朋友圈(在台湾,LIN E也有类似功能)。本来种花、学画、旅游都是自己的事,拜科技发达所赐,现在通通都能拿出来晒,尤其刚开始用朋友圈的中老年人,又非常喜欢配上一些不知道哪里下载到的可爱图案。自从看了这些长辈的发文配图,我深深地感叹,以前我都没有好好理解他们,原来他们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下,都有一颗奔放的少年心。
  如果你加了够多的中老年人,你大概能知道他们都爱发些什么,而且两岸的情况差不多,大妈阿姨们都爱发心灵鸡汤、“一生中必看的十大美景”、“今天是佛祖的生日”啥的,大叔大爷们则爱发“XX一号密令”“XX必有一战”等等。我经常看到他们发“教你怎么做人”的文章,心里就想:奇怪,都六七十岁的人,还要别人教你怎么做人。更大宗的是一看就像网络谣言的健康小段子,比如“喝冰水会致癌”“你不能不知道的十种有毒食物”。最可怕的是,他们还喜欢拿这些谣言来说教,你如果想要解释,他们还会倚老卖老地说教一番:“年轻人要听进去啊。”
  我看到越来越多中老年长辈也加入低头族的行列,一边走一边露出慈祥的傻笑,这简直是马路杀手中的杀手。你好心劝告他们,他们会说这是在处理事情,其实哪有多大点事,他们走路时看手机大部分是在看老歌视频。对他们来说,好像从来没有“流量”的概念,每个月超五六百MB流量是常有的事。以前朋友圈那些营销账号,有视频还会好心提醒你“请在WiFi环境下收看”,现在则赤裸裸地恐吓你“就算没WiFi也要看”,后面再补刀一句“看了会让你思考三天”,这简直就正中了中老年人的下怀。
  前几天我父亲又半夜转发一篇文章给我,我睡眼蒙眬一看,是“网络成瘾的十个征兆”。他还叫我一定要看,并配上一个可爱笑脸,我就完全无言了,半夜还在刷网,这不就是成瘾了么?记得我小时候天天玩电视游乐器,父母长辈经常会碎碎念“浪费时间”“别沉迷”“多读书”;后来开始上网了,又被骂“半夜不睡觉”“内容没营养”。结果,现在许多中老年人玩起手机来,比年轻人还疯狂。大概是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触电子产品,对这些数码的玩意已经有了免疫力,但中老年人年轻时没机会去学习使用,甚至视其为洪水猛兽,等退休以后,儿女长大了,反而卸下心防,在他们的朋友圈子中流行起来,如同在大喊“60岁才找到人生真爱”,简直就是干柴烈火。
其他文献
我从小在渤海边的乡下长大,那时不穿鞋,一是因为自然条件,二也因为家里穷。我们姐弟八个,印象中家里人没有全部穿上鞋的时候,总是有人光着脚。到现在,我都十分怀念那时的天足时光。自19岁我来西安工作,从此在西安落地生根,过去的日子离我越来越远。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未央湖公园边碰到两个老乡。当时他们在湖边钓鱼,那时的沙滩还没有多少人,沙净水清,我们脱了鞋在沙滩上聊天,觉得畅快极了。他们告诉我,在灞桥那
期刊
白萝卜缨500克,放入砂锅内,加水適量(以淹没萝卜缨为度),煎煮至沸,待温度适宜时加一匙蜂蜜调和,代茶频饮。  萝卜缨是指新鲜萝卜的嫩叶。中医学认为,它味辛、苦,性平,能清热生津,散瘀消肿。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萝卜缨可抗菌生肌,加快创口愈合。它的这些特性对于治疗口腔溃疡来说,实在是占有很大的优势。蜂蜜为甘平之品,《本草纲目》称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它与萝卜缨搭
期刊
这天,王大爷领着两个儿子去钓王八。刚到池塘边儿,小儿子就选了个地方蹲下了,老头儿和大儿子嫌小兒子只顾自己占地方,便赌气到对岸去钓。  小儿子看见有个王八在他的钓钩前转悠,怕惊跑了,立刻趴在岸边一动不动。老头儿在对岸一抬头,不见了小儿子,大吃一惊,不知出了什么事,忙喊了起来。喊了半天,没人答应。老头儿怕小儿子掉进水里淹死,拉着大儿子就朝这边跑过来。几乎就在同时,小儿子纵身跃起,一提竿,钓上一个王八来
期刊
拿破仑遇见一位匈牙利陆军上校,这位上校在意大利被俘。在与拿破仑对话中,上校提到自己参加过玛利亞·特丽萨军队,并多次作战。  拿破仑惊叹:“你看起来还非常年轻啊!”  上校回答:“我没有七十也有六十岁了。”  拿破仑有些惊讶地问:“你是不是想说,你根本没有记住你活了多大岁数?”  上校回答道:“我有多少钱,记得清清楚楚;有多少件衬衣,记得清清楚楚;有多少匹马,也记得清清楚楚。但是我的年龄,我深知没有
期刊
南宋时,诸暨有个姓蔡的知县,很体贴老百姓。这一年,老天爷四个月不肯落雨,晒得田里的裂缝脚底板那么宽,老百姓全靠挖草根、剥树皮挨日子。这辰光,皇粮派来了。  老百姓都饿成纸片了,皇帝应该开国库放粮才对,为啥还要征粮呢?身为父母官,总不能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应该向皇帝报荒,请求开国库。蔡知县晓得只写写奏章是没人理睬的,说不定不到皇帝手上,老早就被人丢掉了。他就自己赶到京城去向皇帝请命。  皇帝召见,问:
期刊
学习篆刻为找乐趣  我71岁重拾童趣,开始学习篆刻,到底为什么?想当篆刻家吗?当然不是。不但无此想法,也绝无可能。那是为什么呢?我主要是想寻求一种有意义的乐趣。  癸未年(2003年)春退休后,我开始按新的日程表安排晚年生活。我确定了“健身、健脑、读书、写作”的方向。在健脑活动中,我列入了“篆刻”。因为篆刻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又是一种抒发情感和表达理念的载体,不仅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而
期刊
我的一位知己老梁,退休后在小区办了个小超市,买来一副象棋和一把大遮阳伞,用木板钉了一块象棋盘,摆了高矮不同的凳子。于是,小超市旁边就出现了一个“露天象棋活动室”。开始时,只有两三个退休老人一天对垒一两个回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渐渐多了,天天都有二十多个棋友来下棋。有“作战”的,有“指挥”的,还有“助威”的,没位置、看热闹的便坐在一旁聊天。谁要是一天不来此热闹一阵子,内心都感到痒痒的。  光头胖子老
期刊
还记得阮奶奶吗?82岁时勇敢征婚,作为中国老人思想解放的标志被世界六十多个国家报道;杭州、北京、重庆等国内多家电视台争相邀请采访;获评当年合肥市十大新闻人物……2002年,阮奶奶可是个大名人。  再次见到阮奶奶,是在杏花公园附近的一条巷子里。老人正靠在竹椅上乘凉。淡蓝色的短袖衫、招牌式的笑容,虽然满头银发,已是94岁高龄,但耳不聋、眼不花,一天四顿饭,胃口不输年轻人。看见我们,马上站起来迎接,利利
期刊
70岁那年,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罪名为不敬神灵和蛊惑青年。面对这种莫须有的指控,苏格拉底坦然接受了。  在苏格拉底被判入狱的半个月后,有一天,隔壁牢房里关押进来一个新的犯人。  让苏格拉底深感意外的是,每天早上一睁开眼,他都会听到隔壁那个新犯人在不停地唱歌。他的歌声不仅悠扬动听,而且充满阳光。苏格拉底赞叹道:“你唱的歌真好听啊!我非常喜欢你的歌声。你能不能也教我唱歌啊?”  对方惊奇地说道:
期刊
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后,父亲沉闷了一段时间,我们知道那都是空虚寂寞惹的祸。一天,父亲脸上布满红光,说经过考虑,准备办一份《家庭新闻报》,交流家庭内外的信息,既为自己找个事干,又为亲朋间增添乐趣。  说干就干。父亲第二天回原学校找来校报画版纸,确定了办报思路,又逐个给亲友打电话,挖掘新闻线索,并根据“采访”结果连夜撰写各类稿件。白天马不停蹄地上图书馆、书店查找相关资料,晚上戴着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