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务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创新人才的竞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课程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影响,创新精神的培养注定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学校德育骨干的班主任,必须在班务工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创造动机;建立鼓励创新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组织多种活动磨练学生的创新意志。
  关键词:创新精神;班主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38
  创新精神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性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性活动的喜恶等的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性活动的反应倾向。创新精神提倡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不迷信书本、权威,不人云亦云,并且能锲而不舍、坚持到底。
  我们不得不承认,多年的应试教育,重知识轻能力,所培育的人才多数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样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新课程提出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但由于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多数教师很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而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上,形式主义依然还很严重。有的学校认为在校内组织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的活动,学生制作出一些小作品,就是培养了创新精神。有的教师认为创新就是在奥数比赛中拿金牌,是个别优等生的专利,与大多数学生无关。有的学校领导虽明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迫于升学压力,只好搞一些课外活动应付了事。因此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班主任勇挑重担。因为,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学校德育工作的联系最为紧密,与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紧密相连,而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骨干,起着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德育为首,充分发挥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及对智、体、美、劳育等的促进所起的实际作用。
  1. 班主任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入手,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创造动机。我们中国人对人才的评判标准是德才兼备,你看,德为本,才为末。真正的创造者同时也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者。试想一下,一个缺乏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他的创造力越强,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会越深。日本在二战期间发动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就是最明显的证明。
  2. 班主任要从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入手,使学生具备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可能拥有科学的方法论,才可能创造发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既有科学的世界观又掌握科学方法的“真人”。班主任要认真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并且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科学世界观的榜样。
  3. 班主任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对学生提出“三个欢迎”和“三个允许”的开放政策。即欢迎质疑、爭辩和发表意见,允许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这些民主的教学思想,都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同时,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善于举一反三,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切不可迷信权威、墨守成规,要具备不怕失败、不怕冷嘲热讽的开拓进取和求新求异精神。
  二、从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入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 班主任要构建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特别是增加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内容,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充分表现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2. 班主任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建立注重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在班务工作中,班主任要有重点地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为每位学生作详细的成长记录,即“成长袋”。使学生体会成长的喜悦,感受创新的美好,增强创新的自信。
  三、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入手,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
  创新意志是创造者自觉地设定创造目标,克服困难,以实现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它主要表现为创造活动的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力四个方面。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理应围绕这四个方面来进行。
  作为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时,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我们知道,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曾经失败过8000次,可不是800次,历经千辛万苦,凭着顽强的意志,才取得最后的成功。班主任要经常以这些发明家的艰难创新实例来教育学生,创新的路上必然会有风霜雨雪。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便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班主任必须通过组织诸如“主题班会”“第二课堂”、各种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激发创新热情,磨砺学生的意志,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创新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在学生遇到困难而气馁、退却的时候,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勇往直前,锲而不舍,切不可半途而废。教育学生成功往往就是属于那些99%的人已放弃却仍然坚持到底的人。
  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班主任同其他课任教师齐心协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不懈努力,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西省祁县教师进修学校 030900)
其他文献
《最后的乐园》将中国音韵风格与西洋管弦乐队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既有浓郁的民族地域色彩, 又有鲜明的哲理性和史诗性特征。作品在回避传统功能调性思维, 运用非调性思维“主
摘要:直觉思维是一种没有完整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或顿悟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在数学研究与学习过程中,直觉思维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根本原因在于这一思维有利于明确数学概念,并建立有关理论,进行归纳分析,把握住问题的核心,掌握基本规律。而学生这一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对数学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做出猜想,确定好基本的解题思路,并发展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正如爱因斯坦提
课堂结尾艺术和开讲艺术一样,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结尾会使整个讲述在归纳中得以升华;在练习中得以巩固;在铺垫中得以延续;在探索中培养能力;在类比中搞清对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在悬念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小结和其他环节的有机结合,能使整堂课有一种整体美、和谐美,如听过一支优美的曲子,让人回味悠长,好的课尾小结在整堂课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数学的生命,没有问题,数学就失去了魅力.  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生动活泼地学习.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一、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  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公理、定理、性  质、公式)  数学应用性问题能调节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追溯
摘要:因为德育工作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性、人文性,所以感恩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有着一定的重要性,属于小学德育工作中推动学生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感恩教育本身也属于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因素,感恩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思想情感,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德育工作质量,本文详细分析了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德育;价值与实施  中图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正被广泛地应用于初中课堂教学之中.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摘要:俗话说,要做一位好教师,首先就要做一位称职的班主任,但班主任工作是非常繁琐的,很多人不愿意做!但笔者认为做班主任是一件很光荣和简单的事!因为只要你具备了做班主任的素质,那么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一句话,做班主任,素质必不可少!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素质 ;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35  笔者
摘要:《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提升教师素养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只有用饱满的热情和不断更新的智慧,以生为本为前提,把教教材为主转变为提升教师、学生素养为主题,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有效教学;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36  基于社会学科核心素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富有创造性和差异性的真实发展历程,真正意义的课堂是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整合。本文试从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应对动态生成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加以说明。  关键词:生成;鼓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37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当课堂真正归还学生的时候,一堂
高考试题源于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教材上的例习题都是很典型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挖掘教材中例习题的多种功能,深化例习题教学,发挥例习题的内在潜能,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