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外聘创新思路与模式

来源 :中外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场“世纪之战”的焦点实质上企业员工素质之间的比拼,能否招聘到第一流的员工将直接决定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员工的招聘与选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中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它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形成、管理及开发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之中,我们的员工招聘工作却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新挑战:获得一流人才越来越困难,员工招聘的成本比率却日益攀升,费劲心计招聘到的却是不适合企业的人员,人才潜力和内在素质越发难以评定,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却一再流失。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招聘思维理念,努力寻找、招聘那些对企业最有价值的员工。企业招聘就现阶段而言一般可以分为:外聘和内聘,本文中主要以企业外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1. 招聘作业的管理基础整合
  
   1.1 制订基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人力资源规划
  目前我国企业群体中占相当比例的是国有改制企业和中小型民营企业,受管理机制和企业自身能力的影响,我们国家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起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组织发展战略、组织目标及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它包括预测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制定行动计划及控制和评估计划的过程。而我们的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很多都没有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意识。往往是发展口号喊得震天响,人力资源计划则跟不上趟。人力资源规划滞后于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经常是有了需要再去临时招聘,这样就造成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上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上的先天不足。因此企业未来人力资源整体建设发展,首先就要改变为招聘而招聘的传统观念。建立以企业未来战略发展方向为指导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引领企业招聘朝着合理、有序、层次化的方向发展。
  
  1.2
  科学细致的岗位分析预测
  
  所谓岗位分析是运用系统性的方法收集有关工作的各种信息,明确组织中各个职位的工作目标、职责和任务、权限、工作中与组织内外的他人的关联关系,对任职者素质、能力、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它实际解决的是6W1H的问题,即:要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用谁做(Who),何时做(When),在哪里做(Where)和为谁而做(Whom),1H在这里指的是如何做(How)。通过科学细致的岗位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各个职位的职位说明书,它包括职位描述和任职资格要求两部分。对于招聘而言最有价值的信息就是工作职责和任职者的胜任条件,通过岗位分析我们正好可以满足对以上两项关键信息的需要,这为我们顺利开展招聘工作打下了科学的基础。
   2. 革新外部招聘理念
  
  2.1 改变审视员工的传统标准
   目前我们很多企业在员工招聘的过程中仍然抱着传统的评价标准不放:学历、英语、工作经验这一条条杠杠都足以将能改变企业未来命运的优秀人才拒之门外。索尼公司经营之神盛田昭夫第一次见到大贺典雄时,他还是一个音乐系的学生。经过再三诚挚邀请,大贺才在盛田昭夫的诚意感动之下加盟索尼。仅仅在刚进公司那年,口才一流的大贺典雄就从其他公司“挖”了40多个“硬角”,为索尼带来了大量无形资产和聪明才智。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企业将面对难以预测的竞争挑战。只有用超越化的眼光才能寻找到改变我们企业命运的“英雄”。
  
  2.2
  给人才一个机会,人才给企业一个未来
  很多企业都在内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建立了简历分析系统,这些简历分析系统可以很轻易的按照软件操作人员的设置,按照毕业院校、工作资历、性别等条件分类剔除。找寻所谓最顶尖的人才,且不问这些“优秀人才”是否真的适合你的企业,来到企业又能待上多久。单是剔除掉的那些不为我们所知但足以改变企业命运的人才就是对企业资源的一种重大浪费,古谚语曰“英雄不问出身”,任何地方都可能产生伟大的人物。我们必须给每一个人才一次机会,努力不让一个人才漏过。
  
  2.3 用对的人去招聘
  
  目前企业招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往往招聘冲在第一线的都是企业HR部门的人员,真正企业用人部门却没有出现在招募的现场。更有甚者,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者对于该岗位真实需要的能力素质了解并不深刻,仅仅凭自己“想当然”的认识就决定是否进行录用,这又往往引起企业内部用人部门的不满。高素质的人才需要了解企业的真实实力和工作需要自己做些什么,他们期待与将来可能的同事面对面的交谈。而不是费劲心计与现在面试工程部人员,一会儿又面试市场部人员的人力资源多面手打交道。
  
  2.4
  企业高层亲身参与招聘
  我们经常会在招聘现场发现我们面对的招聘主管竟然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手”,而他又是在无人愿意出差的情况下“被迫”来到招聘现场。企业高层亲自参与招聘体现的是一种信任,一种企业氛围。它告诉员工:我们的企业将员工看得重于一切,“以人为本”在我们的企业中并非一种口号。我们对招聘和员工质量相当重视,能被录用说明你的能力和素质确实与众不同。在这种理念下员工感受到的是理解和满意,他们相信自己是有价值和受尊重的。
  
  2.5
  动态持续招聘计划
  现在的市场竞争是动态的、无缝隙的。竞争对手不会给我们留下任何喘息的机会,想要取得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必须树立“领先一步”的竞争理念。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用时才去招”的传统观念。建立适时、动态的持续招聘计划,建立与学校、猎头公司、人才市场、专业网站等人力资源来源的密切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发展和战略改革准备不间断的人力资源储备。
  
  2.6
  建立高级人才绿色通道
  
  当今时代高级人才已经不再是被动的“打工仔”,他们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因此企业在招聘高级人才的过程中,要改变人才引进思路。建立健全人才服务引进机制,为高级人才开通特别“绿色通道”,提供招聘、企业环境介绍、高层领导面谈、福利优惠等一系列问题的优质服务。帮助他们解决进入企业前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实现高级人才顺利与企业内部环境对接。
  
  3. 全面明晰的工作沟通
  
  3.1 告知工作中所有的问题
  我们很多企业在招聘中都会发生有意隐藏工作危险、不利、高压力等工作因素的倾向,这种现象直接造成面试者对工作性质理解不充分,在错误理解工作前提下选择工作,而在录用上岗后又不能顺利完成业务工作的困局。要使员工完全符合公司要求,就必须让应聘者了解这份工作的方方面面,这其中也包括工作缺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期待应聘者能做出理智、负责任的决定。
  
  3.2 告知工作能提供的所有价值
  许多企业可能并不是市场上提供薪酬最高的雇主,但他们却拥有对优秀人才强大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在于企业能够提供给应聘者在别的地方难以得到的综合价值。这种价值也许是良好的工作氛围、弹性化的工作时间、健全的保险福利、长久雇佣的保障、量身定做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当然也可能是公司支持的员工个人晋升、发展培训计划。总之,企业所能提供的综合效价使员工得到了在其他地方难以得到的满意度。美国著名的管理典范西南航空公司之所以能在不具优势竞争力的薪酬政策下吸引大量员工投身其中,靠的就是其“以人为先”的快乐工作理念。
  
   3.3
  弹性化的招聘策略
  许多公司在目前职业道德贫乏,应聘者行为无法预期的情况下制定了大量应聘者同意录用后的承诺细则。要求应聘者如若想被录用,就必须严格按照承诺细则行动。这虽是无奈之举,但却在一开始就给应聘者“企业不信任我们”的印象。企业的招聘政策应该显示出灵活性,例如我国很多本科、研究生毕业的应届生都会集中在毕业前的上一年年底找工作。企业如果一旦决定引进,就应该同意并支持应聘者在学校安心完成剩余的课程。应届生因为得到企业的理解和支持,会在将来更加努力地回报企业。企业认为值得等待的就应该去坚持。
  
  3.4 从招聘就开始对员工“洗脑”
  IBM公司有句著名的口号“不管你在进入IBM前是什么颜色,从IBM再出去时全都会是一个颜色——蓝色”。其实企业在招聘伊始就已经进入了塑造员工的阶段,通过面试、相互沟通、企业描述等过程,慢慢地开始对员工进行“洗脑”,灌输其未来我们企业的价值文化理念。让应聘者自己检讨是否适合企业文化的需要,未来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否可以良性发展,从而决定继续努力或退出。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招聘的有效程度。
  
  4. 应聘者未来忠诚和献身精神再造
  
  4.1 长期的雇佣承诺
  我们很多企业现在抱怨员工跳槽太过频繁,缺乏对职业的忠诚和献身精神。但反思我们企业自身却很容易发现,我们并没有给员工长期、安全的雇佣承诺。相反我们企业自身在设计人力资源计划时就没有完善科学的用人、留人、开发人的计划。要重树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和献身精神,首先企业必须要对应聘者有稳定、良性的雇佣承诺。避免由于应聘者对企业不信任而造成的“进的快,走的更快”的现象。
  
  4.2
  高品质的期望和承诺兑现
  往往许多企业在应聘者应聘之时,为吸引优秀人才加盟,许下很多不切实际的承诺。使得应聘者对企业期望甚高,当应聘者实际进入后发现落差巨大,往往会给员工以强烈的心理反差,影响员工后续的绩效表现。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招聘标准和要求,因此没有百试百灵的良药。但作为企业自身而言:必须在招聘工作完成之后坚持在招聘时的各种原则,做到有始有终。
其他文献
创新设计:家电业持续发展的新路  孙广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消费理念的成熟,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需求,已从重视基本功能逐渐转变为注重与个性相符及家居装饰的协调。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各家电生产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产品设计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于是便有了静音、健康、节能空调,以及可换面板空调和豪华型空调等新产品。  应该说,所有魅力四射的家电产品都是通过创新设计而成的。缺乏个性的设计必然导致
期刊
美国著名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在其力作《大国政治的悲剧》中,根据其对“权力”的解释提出了新版的“中国威胁论”,其“中国威胁论”能否成立姑且不论,本文单就其对权力的解释试图作一评析。  米尔斯海默对权力的解释与其他学者相比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他认为,“权力以国家拥有的某些物质能力为基础……权力不过是国家所能获得的特殊资产或物质资源。国家有两种权力:潜在权
期刊
对于所有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而言,2008北京奥运,无疑是其全面和深度地向世界展示自我的一个最好舞台;  然而,纵观奥运历史,未来三年,中国企业的奥运赞助之路,绝非坦途,甚至会布满荆棘;  自签约北京奥运燃气具独家供应商那刻起,华帝便开始了一段非同寻常之旅,一个优秀本土企业探寻成功对接奥运的梦想之旅。    从燃气具到新能源,华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记:您说做大既有的燃气具产业是华帝签约奥运
期刊
“管理是什么?”这样一个管理学的基础问题一直与管理科学的发展同在。仅自20世纪以来,管理思想及理论就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也众说纷纭,甚至任何人都可以评说几句,但对之理解和应用却大相径庭。人们对管理认识的不尽相同来自于管理范畴的宽泛和它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知识化、虚拟化、网络化、创新化和协调化,生产方式的变革、组织的活
期刊
对于所有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而言,2008北京奥运,无疑是其全面和深度地向世界展示自我的一个最好舞台;   然而,纵观奥运历史,未来三年,中国企业的奥运赞助之路,绝非坦途,甚至会布满荆棘;  自签约北京奥运燃气具独家供应商那刻起,华帝便开始了一段非同寻常之旅,一个优秀本土企业探寻成功对接奥运的梦想之旅。    引子    1. 2006年4月28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新闻发布中心,第29届奥运会组委
期刊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中国的持续推进,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迅速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的绝对数额、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均不断上升。政府投资以及公共支出结构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对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一种反映。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变革之中,政府职能的转换、社会资源配置体制的转变,使得由政府完全承担社会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现状难以维续。寻找适当的解决公共物品提供的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政府
期刊
一、从市场份额到顾客份额    市场份额这一概念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一直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应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其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市场能力以及管理质量的提升将为企业带来高收益。一些企业不断加大广告投入、大搞促销活动,力图吸引新顾客,以扩大市场份额。  在随后的研究中,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些企业一味追逐市场份额,结果却是份额扩大了,但
期刊
外汇储备高速增长,是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2 121亿美元,2002年2 864亿美元,2003年4 032亿美元,2004年达到6 099亿美元,2005年达到8 189亿美元。 2004—2005两年期间,外汇储备增加了一倍。增幅之大,数量之多,世所未见。现在,我国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    外汇储备增加,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
期刊
Internet已经改变了人们接受和使用信息的方式,科技在传媒发展中也已经由原来的辅助作用成为传媒发展的原动力。媒体目前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是大量的相对离散、异构的新闻信息的整合开发和利用。“RSS 聚合新闻服务”的出现,使得网络传播进入了一个新局面,新闻网站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再发展的良好契机。实行信息产品的聚合策略的原因是什么,互联网和数字化对信息产品的聚合有何影响,美国的《华尔街日报》
期刊
山城重庆,两江环绕,物华天宝    20世纪90年代初,在共和国这个人杰地灵的年轻直辖市里,一个生产摩托车的民营企业经过卧薪尝胆和坚苦卓绝的打拼后,像一颗耀眼的新星冉冉升起。这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力帆摩托车像一缕清新的春风拂过人们的脸颊,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青睐的目光,它不仅风驰电掣地行驶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而且还纵横驰骋在越南、阿根廷、印尼等日本传统销售的市场上,打破了中国制造业“逢日必败”的神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