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成为广大英语教师的共识。那么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出发,论述了角色化的意义,必要性以及角色化的方法与效果,试图以此为抓手探索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小学 英语 教学方法 角色化 课堂教学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实现“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一个目标,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种主动参与教学的动力不可能靠命令、纪律与约束等强制性手段获得,而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诱导他们自觉参与,自我融入,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习惯。
1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英语课堂教学角色化的意义。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正经历一个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的心理成长阶段。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这个阶段的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同时,小学生能掌握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概念,但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概念不能理解。其记忆方式也是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这些特点突出显示了面对小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该采取生活化、角色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学英语的教材编写也印证了上述的观点。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一幅幅插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一篇篇文字短小精悍,极富文化底蕴。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经常运用的知识。比如小学生们最爱逛的公园,动物园;他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牛奶,冰淇凌;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些日常礼貌用语……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采用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不仅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丝丝相扣,而且还设定了几个卡通角色和许多家庭角色、职业角色贯穿整个教材体系。这些角色的设定为课堂教学使用角色化教学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教学依据,也使得学生更容易融入到教学环境中。
从近几年的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来看,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或多或少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把游戏、音乐、图片、动画等活动带进课堂,以此作为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也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英语的课堂活泼生动。而笔者是将课堂教学变成生活情境,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设定角色,使学生成为生活情境中的参与者、体验者、实践者。让课堂成为生活、工作的场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生活学习,形成语言学习的习得机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 课堂教学角色化的方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角色化的过程是一个由老师主导的细致工作。教师应该从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入手,认真研究教材,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一是要将教学内容、教学情境与角色分工结合起来全盘考虑。二是要将教学内容以整个教材体系、每一册教材以及每一个模块所要完成的任务为出发点,分配角色任务,并将这些任务划分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三是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个性及个体差异结合,制定出对教学效果实施考评、考查的方法。达到掌控教学过程、修正教学方法的目的。也就是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落实、有监控地实施课堂教学的角色化过程。具体如下:
2.1 学生身份角色化。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他们从心理上将自己设定一个角色。这个角色要具有自然人的特征,要身兼生活中家庭成员的角色:爸爸、妈妈、孩子以及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社会中的角色;医生、教师、工程师、科学家等。对于学生对角色的自愿选择,教师要做的基础工作很多,比如引导他们要选择熟悉的角色,而不是选择自己认为有社会地位或自己羡慕的角色,这样才能把握日常生活中这些角色都做些什么事情、说些什么话,便于今后他们在课堂中表现角色的语言与行动。
2.2 教学内容角色化。虽然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经常运用的知识等等。然而仅靠书中的知识点还远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因而,在课堂教学角色化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语,并且把这些生活常用语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如在教字母前,可以让学生请他们的父母拍摄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缩写词;KFC、M、WC,动员学生搜集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商品英语:餐巾纸上的soft、牛奶包装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等等。同时,教师最好也将这些搜集的词语打印。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让学生在学习字母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自己身边,自己就生活在英语环境中。
2.3 教学过程角色化。对一门语言来说,说话人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及身份等因素都制约着他说话的内容、语气等,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和活用语言的能力,成为课堂中的主角,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受,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只的。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第四册“A Birthday Party”这一课,首先了解班级中学生的生日日期,或找一个在近几日要过生日的学生,让他提前准备相应的物品,把教室布置成开生日派对的样子,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浓烈的生日派对的氛围中,带上生日服饰,生日礼物,蛋糕等,开展生活化的生日情境活动。通过送礼物,唱生日歌,吃蛋糕等一系列的角色化、生活化的实际情境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重点词组句型“a birthday party”,“Which is for me,this one or that one?”“I'll put it on yourdesk,”“Let's havethe cake”。这种生动形象的角色、实际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们融入度能够达到最高峰,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知识。熟记了应知应会的语言要点,掌握了语句的使用方法及适用场所适用时间等,实现了教学目的,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4 教师身份角色化。教师除了制定全而的角色化计划之外,还要及时转化自身的角色,使自己成为角色化过程中的导演、演员,还要成为小学生的朋友与家长,及时发现他们在角色化过程中遇见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实现角色的转变与实现。
总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角色化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形成生活化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身在其中,心也要在其中。自主、自觉地习得语言。通过一年来笔者的改革实践,笔者所任教英语的班级中已经基本没有了厌学现象,也基本消灭了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总体成绩也名列市、区前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笔者在实施角色化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一方面课堂教学角色化要防止游戏化,要严密监控角色化过程,否则会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差而失去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角色化毕竟是绝者进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尝试,随着实验的深入肯定还会发现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与完善。
【关键词】小学 英语 教学方法 角色化 课堂教学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实现“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一个目标,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种主动参与教学的动力不可能靠命令、纪律与约束等强制性手段获得,而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诱导他们自觉参与,自我融入,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习惯。
1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英语课堂教学角色化的意义。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正经历一个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的心理成长阶段。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这个阶段的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同时,小学生能掌握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概念,但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概念不能理解。其记忆方式也是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这些特点突出显示了面对小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该采取生活化、角色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学英语的教材编写也印证了上述的观点。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一幅幅插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一篇篇文字短小精悍,极富文化底蕴。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经常运用的知识。比如小学生们最爱逛的公园,动物园;他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牛奶,冰淇凌;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些日常礼貌用语……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采用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不仅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丝丝相扣,而且还设定了几个卡通角色和许多家庭角色、职业角色贯穿整个教材体系。这些角色的设定为课堂教学使用角色化教学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教学依据,也使得学生更容易融入到教学环境中。
从近几年的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来看,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或多或少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把游戏、音乐、图片、动画等活动带进课堂,以此作为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也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英语的课堂活泼生动。而笔者是将课堂教学变成生活情境,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设定角色,使学生成为生活情境中的参与者、体验者、实践者。让课堂成为生活、工作的场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生活学习,形成语言学习的习得机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 课堂教学角色化的方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角色化的过程是一个由老师主导的细致工作。教师应该从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入手,认真研究教材,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一是要将教学内容、教学情境与角色分工结合起来全盘考虑。二是要将教学内容以整个教材体系、每一册教材以及每一个模块所要完成的任务为出发点,分配角色任务,并将这些任务划分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三是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个性及个体差异结合,制定出对教学效果实施考评、考查的方法。达到掌控教学过程、修正教学方法的目的。也就是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落实、有监控地实施课堂教学的角色化过程。具体如下:
2.1 学生身份角色化。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他们从心理上将自己设定一个角色。这个角色要具有自然人的特征,要身兼生活中家庭成员的角色:爸爸、妈妈、孩子以及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社会中的角色;医生、教师、工程师、科学家等。对于学生对角色的自愿选择,教师要做的基础工作很多,比如引导他们要选择熟悉的角色,而不是选择自己认为有社会地位或自己羡慕的角色,这样才能把握日常生活中这些角色都做些什么事情、说些什么话,便于今后他们在课堂中表现角色的语言与行动。
2.2 教学内容角色化。虽然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经常运用的知识等等。然而仅靠书中的知识点还远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因而,在课堂教学角色化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语,并且把这些生活常用语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如在教字母前,可以让学生请他们的父母拍摄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缩写词;KFC、M、WC,动员学生搜集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商品英语:餐巾纸上的soft、牛奶包装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等等。同时,教师最好也将这些搜集的词语打印。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让学生在学习字母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自己身边,自己就生活在英语环境中。
2.3 教学过程角色化。对一门语言来说,说话人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及身份等因素都制约着他说话的内容、语气等,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和活用语言的能力,成为课堂中的主角,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受,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只的。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第四册“A Birthday Party”这一课,首先了解班级中学生的生日日期,或找一个在近几日要过生日的学生,让他提前准备相应的物品,把教室布置成开生日派对的样子,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浓烈的生日派对的氛围中,带上生日服饰,生日礼物,蛋糕等,开展生活化的生日情境活动。通过送礼物,唱生日歌,吃蛋糕等一系列的角色化、生活化的实际情境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重点词组句型“a birthday party”,“Which is for me,this one or that one?”“I'll put it on yourdesk,”“Let's havethe cake”。这种生动形象的角色、实际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们融入度能够达到最高峰,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知识。熟记了应知应会的语言要点,掌握了语句的使用方法及适用场所适用时间等,实现了教学目的,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4 教师身份角色化。教师除了制定全而的角色化计划之外,还要及时转化自身的角色,使自己成为角色化过程中的导演、演员,还要成为小学生的朋友与家长,及时发现他们在角色化过程中遇见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实现角色的转变与实现。
总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角色化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形成生活化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身在其中,心也要在其中。自主、自觉地习得语言。通过一年来笔者的改革实践,笔者所任教英语的班级中已经基本没有了厌学现象,也基本消灭了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总体成绩也名列市、区前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笔者在实施角色化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一方面课堂教学角色化要防止游戏化,要严密监控角色化过程,否则会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差而失去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角色化毕竟是绝者进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尝试,随着实验的深入肯定还会发现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