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传媒时代下影视改编现象分析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i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媒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对于文学的影响也在日益扩大,其中影视改编便是一个重要手段。严歌苓这位准确把握时机,在影视改编中谋求文学作品新发展的女作家也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形成了严歌苓“影视热”。
  关键词:传媒 影视改编 严歌苓
  传媒或媒介的定义一直以来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概念,在1979年版的《辞海》中只收录了“媒介”一词,解释为“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1]麦克卢汉说“媒介即是讯息”。黄发有在《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中提到的“文学传媒”是指以文学信息为主题内容的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文学副刊、文学期刊、文学书籍、广播、影视、网络及其生产与传播机构。[2]随着碎片化时代的到来,文学开始以多种方式传播,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传媒对于文学的影响愈加明显,这其中影视改编就是一个最常见的手段。
  一、影视改编的含义及现象分析
  影视改编是指按照影视艺术的特殊美学要求和表现需求,将其他体裁的艺术作品改写为电影或电视剧本。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向来密切,影视改编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导演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妻妾成群》,导演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除此之外,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剧《唐山大地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都改编自文学作品。最近几年,国外作家的文学作品也相继被改编为影视剧,如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东野圭吾的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放学后》《白夜行》也都被改编为电影,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影视改编不仅能使作者名气大增,促进作品销量,而且由于原著本身带有读者基础和话题性,自然会使影视剧容易取得成功。虽然对于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这一现象大家已经开始习以为常,但是一直以来也存在很多争议,文学家、编剧、评论者所持观点都有所不同。一些作家对影视改编持反对态度,而有一些作家则赞成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他们认为影视剧比小说的影响力大。
  但是不难发现,一方面作家认为改编后的影视剧会削弱原著中的独特精神内涵以及韵味,特别是原文中的美学色彩、“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场面,一旦被拍成画面,透过镜头呈现出来就破坏了作家的独具匠心;另一方面,作家们对于自己的作品能被改编求之不得,例如苏童、北村、格非、赵玫、须兰、钮海燕等六位作家同时为《武则天》撰写文学脚本。在影视剧面前,文学作品已经成为附庸,而作家们也身居幕后,成为商业时代的消耗品。就像金庸虽然不赞同改编后的成果,但是他的作品却一直在被翻拍为影视剧。
  二、严歌苓:在影视改编中谋求文学作品新发展
  (一)严歌苓“影视热”
  如今,观众对严歌苓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从电影《天浴》《少女小渔》《金陵十三钗》到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铁梨花》《幸福来敲门》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她本人也多次获得编剧大奖。不管是文学作品被买走版权改编为影视剧,还是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为影视剧而写,严歌苓都在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找到了扩大文学影响力的方式,在影视改编中谋求文学作品的新发展,形成了严歌苓“影视热”。
  (二)电影《芳华》
  2017年,有一部电影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与讨论,那就是改编自严歌苓同名作品、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
  因为冯小刚和严歌苓在年轻时有共同的文工团经历,所以冯小刚几年前就找到严歌苓,希望她能写一部与文工团生活有关的作品,然后改编成电影。但是严歌苓本人也透露,这部作品其实和冯小刚最初想要的不同,虽然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改编为电影,但是她还是坚持先文学,再电影,不能完全为了电影而写作。
  电影《芳华》上映之后,网上影评很多,一些人没有看过原著,就对小说妄加评论。小说和电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出于商业和市场的考虑,不可能将小说一成不变地呈现出来。
  虽然这部同名电影由严歌苓本人担任编剧,以此保证了改编后的电影基本内容不变以及改编的质量,但是原著与最终电影呈现的内容还是有所差别。首先是氛围不同。小说英文名叫“You Touched Me”,来映射当时环境对人性的压抑,因为“人性是唯一不会过时的主题”。电影在前期则用镜头更多地表现文工团里男兵女兵们的青春,宛如一个世外桃源,集体主义是其表现的重点。小说中蕴含的矛盾、冲突、对立减少了,禁欲与压抑的氛围削弱了。其次是何小萍的故事缺少细节。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何小曼到电影中改名为何小萍,缺少了一些细节的刻画。小说中何小曼从不摘帽子,以至于别人都以为她是瘌痢头,其他女兵嘲笑她、嫌弃她,甚至故意脱下何小曼的帽子,刺激了何小曼,导致她自卑心理加重。小说中对何小曼成为模范人物后的心理变化过程描写得比较细致,她精神分裂后只说一句话“我离英雄差得太远”。[3]这一细节值得深思,电影中完全采用的是另一种表现方式。此外,有一个删掉的情节严歌苓本人也特别惋惜。何小曼当兵前在家里,因为一件红色毛衣和妹妹发生争吵,而母亲偏向了妹妹,后来何小曼把这件毛衣拆了,从侧面表现了何小曼的悲剧人生。这小小的爆发甚至带有一种人性的黑暗,但黑暗之后是更深层的悲哀。
  三、影视改编的期待:在商业中实现良性循环
  孟繁华在《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中指出:人文知识分子不可能走上经济的主战场,他们被宿命般地排斥在市场经济之外,而传统的人文理想在这一时代失去了往日的神性光彩。[4]的确,很多作家对大众传媒持有不屑和不信任的态度,他们认为一旦妥協就会丧失文学的独立性。潘军更直白地说:“电视剧是个破东西,不过很赚钱。” [5]
  金理在《什么是80后文学》中强调:如果我们在如今依然持一种夸张“文学”与“市场”之间对立的看法,其实是很可笑的。影视改编是在当下生产力和人民需求下产生的,我们应该想办法如何推进其更好地发展。
  正是因为一些作家们表达的热情依然存在,所以他们介入影视,希望其作品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在影视改编并不太令人满意的现状下,只有像严歌苓一样,有更多的作家愿意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参与进来,才能推动影视改编的进步。
  四、结语
  影视改编作为传媒对于文学影响的手段之一,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常见的现象。文学作家和导演借助这一手段实现互惠互利,也能让观众看到更高水平的影视作品。但是,影视改编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如果为了商业利益一味崇尚形式而忽视内容,那将对观众的审美判断力产生很大的伤害,进而使其阅读接受水平下降,而受众的趣味又会反过来影响文学,这就形成了一种在文学与影视中的恶性循环。
  严歌苓作为文学作品参与影视改编最成功的作家之一,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经验。我们期待这位高产的女作家在文学作品与影视剧之间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促进传媒与文学、文学与影视之间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舒新城.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2]黄发有.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3]严歌苓.芳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4]孟繁华.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潘军.答何锐先生问[J].山花,1999(03).
  (作者简介:孙梦嘉,女,硕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本文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建设特征,包括标准化特征、均等化特征、大众化特征和信息化特征等。  关键词:現代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 内涵与特征  日益增长的居民文化需求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换代提出了具体要求,党中央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在相关文件中作出了具体指示。近
期刊
池州同学聚会有感  春分时节杨柳青,  同学乘车将欲行。  借问地點何所在?  群主遥指杏花村。  四十年后相聚  飞来峰下,双瞻阁旁,灰瓦白墙。  携来百侣此游,相见不识,笑问客来自何方?  忆上课铃声,物质意识,函数对数,分子压强。  运动场上,神采飞扬,风华正茂好时光。  转瞬四十载,满腹话语欢。  唯惋惜,我照明家义,痛失缱绻。  今夜共饮杯,来年再聚火山岩。
期刊
火焰  天已渐亮  百灵鸟的火焰  燃烧在相思山  漫延灵台  柳叶收卷  青石板的余烟  飘得高远  黄昏的枫叶  轰轰烈烈的红  如火把的节日  没有火柴  不须问太阳,来  还是不来  碎片  在我无意识的荒原  有一个苍白的陷阱  巨大,隐秘,无人知晓  每晚在这里跌倒一次  抚伤醒来  眼睛充血  被晨光愈合  我寻遍所有的角落  看每一处文明的篝火  却不知怎样弥补这个过错  我不曾呼
期刊
回了趟老家  阳光蒲扇一样地打开  回家的路开满鲜花  一只五音不全的鸟  恬不知耻地歌唱  好像是我的兄弟  前年的小树很高了  超过了我和我的想象  随手摘一根细枝  汁液就会染绿手指  清香扑鼻,经久不散  老房子拆除了  也拆走了袅袅炊烟  老井里灌满了沙石  成了另一种牢固的水  封死了很多兒时的影子  有熟悉的面孔迎面而来  又擦肩而过,她家没拆  和我家只隔一条小河  我认识她和她肩
期刊
沁园春·抒怀  秋日京城,叠翠流金,层林落黄。  迎中华盛会,亿民激跃;  银镰阔斧,万国垂昂。  塞北欢歌,江南劲舞。  澎湃豪情遍九疆。  聚民意,凭中央指引,稳步翱翔。  龙舟舵手开航。新帆启、军民齐力忙。  布古今丝路,东西锦道。  永承博爱,源远流长。  不忘初心,谨遵使命,众意扬辉续华章。  大踏步,看东方人物,丹凤朝阳。  赞公主岭玉米乡  千里松辽水,匀滋万户田。  风香金米粒,雨
期刊
望终南山  自古名山多隐士,  半为君子半为贪。  荒郊残庙青灯下,  检视平生论苦甘。  过香积寺  古寺清幽净土基,  拜山朝廟忆王诗。  松青泉咽开元日,  斗转星移似弈棋。  马嵬坡怀古  君王情薄遗长恨,  不念春游夜半人。  若料马嵬身死日,  未知肯否逐宫尘。  作者简介:丁永杰,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期刊
摘要:本文以英美文学中哥特式小说为主要研究内容,在介绍哥特式小说发展历史的基础之上,着重从五个方面分析哥特式小说的特点,并进一步诠释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式小说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英美文学 哥特式小说 经典作品  一、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相关内容往往呈现出一种幽灵般的气氛,让人有压迫感。因此,与哥特式风格有关的东西一般不为主流所接受,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世纪后期霍勒斯·沃波尔的
期刊
摘要:小红娘的形象从《莺莺传》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角色功能强化,人物性格愈加饱满,红娘从一个传递消息的婢女,逐渐演变成一个真诚勇敢、正义独立的关键人物。  关键词: 《西厢记》 红娘 真实 有主见 正义  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被明初贾仲明在《凌波仙》吊词中评:“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1]而《西厢记》并不完全是王实甫的创作,而是脱胎于元稹所创作的唐传奇《
期刊
摘要:在汉语的外来词中,日语外来词占很大比例,它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对日语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发展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简单论述日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关键词:词汇研究 汉语词汇 日语外来词  一、引言  日语外来词汇占到汉语外来词汇很大的一部分。说到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大部分人只对生活类的词汇如“写真 ”“电话”“寿司” 等较为熟悉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加需要多元化、全能型人才。因此,高校的声乐教学也应该不断改革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引入跨界唱法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制订出科学、系统、全面的教学方案和学生培养计划。本文主要从高校的声乐教学角度出发,对高校声乐课堂的跨界唱法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校 声乐 跨界唱法 应用  声乐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和艺术的表象,它是一种特殊的表演形式,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