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天空塌不下来

来源 :公民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从这个意义而言,任何对律师诉讼权利的漠视、偏见乃至不当压制,都背离了司法改革的轨道,也埋下了司法不公的隐患。
  近期,网上热传一段庭审视频。在这段时长仅为1分21秒的视频中,一位主持庭审的女法官三次打断律师发言,不停催促律师,“抓紧时间,别长篇大论。”当律师表示此案人命关天,需要充分表达辩护意见时,又遭到女法官的呵斥:“你充分不一定能把事情讲清楚,说明你水平不够,抓不住重点,明白不?”
  这段被戏称为“法官怼律师”的庭审视频,在法律工作者中引发了轩然大波。不少人批评当事法官素质堪忧,其行为不仅限制了律师的辩护权利,而且伤害了律师的人格尊严。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虽然当事法官的语气态度欠妥,但在“案多人少”的巨大压力下,应当理解其试图提高庭审效率的做法。面对社会舆情,广东省高级法院则表示,“已组织专人调查核实,将确保所反映案件严格依法公正审理。”
  此事件的是非曲直,还有待官方定论,但已足以成为折射法官与律师角色冲突的一个样本。事实上,如此不和谐的庭审场景,虽非普遍,亦非个案。一方面,少数法官并未对律师的执业权利甚至是人格尊严予以应有的尊重,而是动辄压减律师的辩护时间和空间,甚至上演无正当理由将“麻烦”律师驱逐出庭的个案。另一方面,一些律师也缺失合格、理性的执业素养,或离题万里喋喋不休,或情绪失控喧嚣法庭,不仅无益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虚耗了司法资源。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法官和律师之间互给差评的现象,在现实中并不罕见。而这种信任危机,无疑严重阻碍了法官和律师之间应有的良性互动。
  法庭是输出正义的公共空间,通过法庭这一窗口给予公民以公正关怀,乃是国家建立司法制度的重要意义之所在。纵观近年来的司法改革,一大主线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其目标就是推进庭审的实质化,强化庭审对裁决的决定性作用,以根治庭审形式化、虚置化的现实积弊。其中的关键,正是充分保障律师的诉讼权利。原因就在于,只有经过充分的法庭意见对抗,才能明辨是非,最终产生出公正的裁决。正所谓,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从这个意义而言,任何对律师诉讼权利的漠视、偏见乃至不当压制,都背离了司法改革的轨道,也埋下了司法不公的隐患。
  当然,一个良性的庭审生态,既应坚守司法公正,也要兼顾司法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司法的公正和效率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如何达致合理的平衡,取决于庭审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但总体而言,占有优势地位的法官作为法庭的主控者,显然更有责任、也更有能力担当这一角色。在庭审过程中,针对诉讼权利、诉讼效率间的冲突,法官和律师的分歧在所难免,究竟是选择善意的沟通还是迷恋粗暴的权威,考验着法官的智慧和品行。正如美国一位州法院的首席大法官所言:“作为一名法官意味着在最考驗人耐性的情形下保持耐性,意味着尊重不尊重你的人,意味着对无礼的人彬彬有礼,意味着行使令人敬畏的司法权力时务必克制与保守。”
  值得注意的是,如何调谐庭审过程中的权利行使及其边界,已经纳入了制度建设的视野,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下发的相关通知,就对依法保障律师诉讼权利、规范律师参与庭审活动提出了细化性的规则要求,其现实意义显而易见。但也应当看到,无论是塑造良性的庭审生态,还是扭转法官与律师关系异化,除了制度约束外,也有赖于填补观念的鸿沟,拉近心理的距离。说到底,法官和律师都属于法律工作者,只是在法治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其相同的知识背景、思维特质和信仰追求,构成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基础。只有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理性协作、相互监督,才能分享法律职业的尊严和荣耀,也才能完成维护司法正义的共同使命。
  正因为如此,对律师权利最好的行使,绝非辞藻的夸张或情绪的宣泄,而是拿事实和法律说理。同样,让律师说话,法治的天空并不会塌下来,相反,只会更加清澄公正。(作者系著名媒体人、资深人大新闻工作者、中国法学会会员)
其他文献
新华网·2019年2月20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于2月18日正式发布。根据规划纲要,当前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的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最终形成由香港、澳门和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组成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蓝图谱就,扬帆起航——在粤港澳三地专家学者和市场人士看来,规划纲要的发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和中国经
期刊
在高铁候车厅内、在公交车上、在城区的很多景致里,石刻艺术元素在重庆市大足区随处流淌。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因为多年来在不同场合,他俨然是大足石刻的“代言人”。  铁了心 沉下来  若论大足石刻现今的成就与地位,黎方銀是有资格“得意”的。  去年,大足石刻研究院启动实施“四百工程”主题文化推广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其世界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2019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吸引了数十
期刊
3月启动  《湖南日报》·2019年2月19日  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据了解,这一试点工作计划于2019年3月启动,从5个领域的证书开始,年内陆续启动10个左右,在部分地区遴选符合条件的院校开展试点。  教育部职业
期刊
新华社·2019年1月2日  日前,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落实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提出,2019年6月底前,发布第一批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引导企业研发、注册和生产。根据临床用药需求,2020年起,每年年底前發布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  在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发布后,方案要求及时将目录内重点化学药品、生物药品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列入国家相关科技计划。此外还要将“重大
期刊
人民网·2019年1月2日  日前,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以下简称“车辆购置税法”),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车辆购置税法规定,车辆购置税的税率为10%。  此前,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布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对免征车辆购置
期刊
《新聞晨报》·2019年2月19日  2月19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文正式公布。该条例将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推动垃圾分类,包括固化共识性的管理要求、明确各类责任主体、强制源头减量、落实分类体系的全程监管等。  与此同时,为营造市民群众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上海市首家专门从事垃圾分类活动的专业化社会组织——上海虹口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也揭牌成立。  据介绍,上海虹口新时尚垃圾分类事
期刊
《北京日报》·2019年1月24日  2018年1月,当两个萌萌的体细胞克隆猴宝宝“中中”和“华华”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时,科研人员就曾预言,中国将率先建立起可有效模拟人类疾病的克隆猴模型。仅仅在一年之后,这个预言便成为了现实。  2019年1月23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对外宣布,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获得了五只BMAL1基
期刊
《法制日報》·2019年1月15日  为适应新形势下禁毒工作,新修订的《海南经济特区禁毒条例》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共六章72条,从总则、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管理与服务、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完善,规定了从海上、快递等流通渠道对毒品流入展开围追堵截,将病残吸毒人员纳入医保,吸毒人员特定期限内禁止驾驶等内容。  条例规定,医疗保障部门要按规定将病残吸毒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期刊
中新网·2019年2月20日  2月19日,一篇名为《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提到,“不少网友查字典发现,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对的。”  比如,“粳米”的“粳”原来读“jīng”,但现在要读“gěng”;“说客”的“说”原来讀“shuì”,但现在规定读“shuō”。  对此,《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表示:“这
期刊
中新网·2019年2月21日  中国“两会时间”即将开启。3月初,在北京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就这项事关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法律寻求“最大公约数”。  近几年,每次人代会都会审议颇具分量的法律案。今年的会议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后的首次人代會,外商投资法草案此时提请审议,被认为是中国通过立法深化改革开放的又一“新笔”。  “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