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ei411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已成为当今外语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鉴于外语教育的跨文化属性,本文章通过论述中西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特点,以及跨文化交际活动成功的积极作用和分析它们在这些活动中互动关系,揭示两种文化并重对外语教育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探讨了我国当前的英语教育以英美国家主流文化为取向的事实及其所产生的弊端,并提出我国英语教育中应重视中国语言文化内容的输入。
  【关键词】跨文化;英语;外语教学
  1 引言
  毋庸置疑,语言和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任何语言都是文化的一种范畴,每种文化往往要通过语言来传达和体现;文化又是语言的归属和活动场所,只有在文化交际活动中,语言才能成为有活力和实际意义的符号系统。换句话说,只有通过第二语言习得的渐进和掌握,我们才能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只有通过一定范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我们才能使得我们的语言符号产生现实意义和行动效果。在了解另外一门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是先熟悉该语言的符号系统和使用规则,然后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视角转换,从一种经验领域迈向另一种经验领域,实现不用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因此,要想学好英语并搞好英语教学,我们首先要认清并摆正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2 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并摆正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兴起洋务运动,创办京师大学堂和同文馆以来至今,英语语言的正式引入和系统教学已经有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在中国,英语教学的思路和模式也经历了从单一的语言文字教学到西方文化体系的传播以及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修正着教学理念,比如我们学习英文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和了解西方的语言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断传播和弘扬我们国家自己的语言特色和民族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间彼此的借鉴和吸收,而不是单向的输入或输出。表现在英语学习的教材上,无论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还是大学研究生的高等教育,课本一般都是以英美国家的概况或者习俗文化为主要内容和学习背景,很少涉及到我国本土的风土人情及饮食文化。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国际交流中处于劣势的地位,我们自己国家的饮食文化及传统特色不足为外人道也。长此以往,我们所说的跨文化交际变成了构建以英美大国为交流和学习核心的意识和交际,英语教学的目标也成为了我们按照英美文化习俗和意识主流来表达思想的能力培养。要命的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用英语思维也成为了很多学生努力忘记或摆脱自己母语语言及文化的意识和影响,最终结果导致国民的语文素养越来越差,甚至是英语好于自己的母语。这种结果的形成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教学导向上,我们过多强调了英语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和原汁原味,即要注重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标准性和权威性,殊不知这样一来导致很多本土化的英语变体遭到了抵制和扼杀,英语在我们国家的领土上失去了我们应有的语言特色。试想,为了简便和保持一定的特色,我们老祖宗创造的古汉语在演变成现代白话文的今天不也保留下来了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嘛,我们理解起来照样也没有问题,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不应该低估大众和国民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模仿英美人士的语言表达和思维习惯,否则将来的年轻人和国民将会是人云亦云,没有脊梁的软肋,我们在国际舞台上也更加没有话语权和地位了。
  应该看到,英语语言的强势推广及英美文化的浸透会不断提升英美国家及公民的国际地位和社会价值,从而使得我国的母语文化长期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局势。如果这样持续发展下去,国民对英美文化的认同和了解远远大于对自己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掌握和了解,我国的年轻一代对于我国的语言和文化越来越不重视,对我国的发展也越来越没有信心,最终造成中国文化的“集体失语”现象。君不见,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不太发达的乡镇,满大街小巷的英语补习班炙手可热,与之相比较,我国国学的集大成之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恐怕鲜少有人问津。诚然,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的年轻人没有一定的文言基础难以读懂和参透原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众在思想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麻痹和轻视。
  诚然,外语教学的第一选择是目标语文化的输入,然而不加分析和借鉴的盲目输入容易造成英语的“语言帝国主义”(linguistic imperialism)和 “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 imperialism)。跨文化交际即两种语言和不同国家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应该是“平等”和“双向互动”的关系,而不是某一方的顺应和迁就。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展开需要交流的双方或者两种文化主体共同来构建。交流双方一方面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另一方面要能理解对方的观点和审视对方的思想。目标语文化知识是交际者调整自身文化心理和行为的参照,母语文化则是交际者跨文化理解的基础。跨文化交际活动还包含了交际各方了解和学习彼此文化的期盼。一方面是因为人类主动探知未知世界的自然心理,在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交际各方总是对彼此的文化充满好奇和兴趣。另一个原因源自于现实需要。交际各方总是渴望获取关于彼此文化的知识,以便在交际中能够在帮助对方保持其社会文化身份的同时,维持自己的文化身份。此外,对两种文化的客观理解,也能够为外语学习者提供学业成功的保障。
  3 结语
  外语教育本身就是具有跨文化教育的属性。学习目标语文化固然能够加深学习者对目标语语言和社会的理解,但母语文化在外语教育亦不可忽视,因为它是学习者对目标语语言和社会文化认知的基础。由于外语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活动又具有两种文化双向互动的特点和内涵,所以加强目标语文化和学习者母语文化的学习就成为外语文化教育的一种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晓燕.论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03).
  [2]庄恩平.跨文化能力:我国21世纪人才必备的能力——“2006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綜述[J].外语界,2006(05).
  作者简介
  孙涛(1976-),男,河北省秦皇岛人。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作者单位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北京市 101118
其他文献
林婷老太太1903年5月18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至今年5月,她已经103岁了,依然身体健康,思维敏捷,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最近,笔者慕名前往福建省仙游县南郊的盖尾镇瑞沟村,
前一段时间,由少数境内外民族分裂分子策划、煽动和组织实施的乌鲁木齐“7·5”事件及后续的针刺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这是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滇池的风和海埂的柳使教室内飘溢着温暖潮湿的空气,正是这种令人惬意的空气,使我这个刚刚二十三岁的大学女助教忐忑不安的心宁静下来。我努力做出一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三国时代的蜀国名相诸葛亮留下的千古名言,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宝贵借鉴,也是一帖延年益寿的良方。“淡泊”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是历尽人间坎坷后得到
光是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包括光的强度、光质和光照时间三个方面。●光与花卉生长发育的关系光是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黑暗中生长的幼苗不能形成叶绿素
加拿大通信研究中心对一个28 GHz的先导性局域多点通信系统的现场测试在一个 5 km半径内的395个地点进行,以评估系统的可用性。可用性与地势、通道间隔和发射机/接收机天线高度有很大关系
想在夜幕降临之后拍出富有创意的影像作品?MarkHamblin将为你展示,如何用最简单的技巧,拍出汽车驶过时优美的光迹。冬至已过,白昼的长度正在慢慢增加,但是仍然不够满足我们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