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作为英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英语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具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课堂。在英语教学中,可通过阅读文本,增强学生爱国情怀,借用榜样作用,提高学生受挫能力,及时给予评价,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在逐步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初中英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一、引言
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就教师而言,如何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重中之重。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学校教师提出了要求:“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要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1] 英语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将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載体,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抗压能力差,无法承受较大的挫折。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自主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有畏难情绪。部分学生无法进行正确的评估,最终导致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大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目标却忽略了情感目标。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结合阅读文本,增强学生爱国情怀
教师作为重要引领者,应该意识到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英语学科由于其所具有的跨文化性,可以作为学生增强国际视野,形成爱国情怀,弘扬中国文化等的良好载体。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关于不同国家文化的外刊杂志等文本,让学生对不同的文化习俗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讨论相关的文化习俗背后所涉及的价值观,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二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这一单元 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 American Computer Museum 的相关内容,初步开阔学生的视野。但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阅读中国博物馆的文章,或者分享曾经参观过的博物馆。让学生明白,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了解,保护,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此过程中逐步引导,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发挥榜样作用,提高学生受挫能力
大部分学生由于短期之内看不到学习成果,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受挫心理,甚至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挫折观,以积极乐观且客观的心态看待挫折。英语课本中有大量的优秀人物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终获成功的经典故事。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呈现有关挫折教育的阅读文本,与学生共同探讨语篇背后的深刻育人内涵,在此环节中贯彻挫折思想,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逆商。[2]如在讲授有关于中国女排精神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关于她们背后鲜为人知的坎坷故事。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创设中国女排们遇到瓶颈时的情景,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等的方式感悟人物的力量,形成正确的挫折观,提高受挫能力。
(三)及时给予评价,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支撑学生能够一直积极学习英语的因素之一无非是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获得。初中学生已经懂得对于自身吸引力的追求,在这个时期,特别是有叛逆倾向的学生会更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度增加,然而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这些学生会做出格的事情来获得他人的关注。但是如果可以辅助正确的引导,那么这些要素又可以成为学生积极向上发展的动力。[3]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大量内容与解决问题有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围绕写作课开展一系列的评价。如在教授作文课时,让学生首先进行头脑风暴,列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再由教师给出评价。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表达完整的句子,并写出分论点,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思想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最后让学生再次打磨,且对自己的作文做出评价,指出闪光点和不足点。在此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自我效能感,且又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闪光点,避免学生过分自负。
四、结语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年代,作为教师必须明白: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项。它不仅影响学生在学习上能否获得成功,更是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幸福生活的基础。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学习,且能更好地适应青春期的变化,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吴欣,李楠,应斌,刘衍玲.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1):63-66.
[3]包尚明.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0(24):82-83.
关键词:初中英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一、引言
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就教师而言,如何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重中之重。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学校教师提出了要求:“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要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1] 英语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将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載体,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抗压能力差,无法承受较大的挫折。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自主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有畏难情绪。部分学生无法进行正确的评估,最终导致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大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目标却忽略了情感目标。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结合阅读文本,增强学生爱国情怀
教师作为重要引领者,应该意识到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英语学科由于其所具有的跨文化性,可以作为学生增强国际视野,形成爱国情怀,弘扬中国文化等的良好载体。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关于不同国家文化的外刊杂志等文本,让学生对不同的文化习俗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讨论相关的文化习俗背后所涉及的价值观,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二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这一单元 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 American Computer Museum 的相关内容,初步开阔学生的视野。但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阅读中国博物馆的文章,或者分享曾经参观过的博物馆。让学生明白,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了解,保护,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此过程中逐步引导,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发挥榜样作用,提高学生受挫能力
大部分学生由于短期之内看不到学习成果,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受挫心理,甚至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挫折观,以积极乐观且客观的心态看待挫折。英语课本中有大量的优秀人物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终获成功的经典故事。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呈现有关挫折教育的阅读文本,与学生共同探讨语篇背后的深刻育人内涵,在此环节中贯彻挫折思想,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逆商。[2]如在讲授有关于中国女排精神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关于她们背后鲜为人知的坎坷故事。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创设中国女排们遇到瓶颈时的情景,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等的方式感悟人物的力量,形成正确的挫折观,提高受挫能力。
(三)及时给予评价,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支撑学生能够一直积极学习英语的因素之一无非是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获得。初中学生已经懂得对于自身吸引力的追求,在这个时期,特别是有叛逆倾向的学生会更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度增加,然而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这些学生会做出格的事情来获得他人的关注。但是如果可以辅助正确的引导,那么这些要素又可以成为学生积极向上发展的动力。[3]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大量内容与解决问题有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围绕写作课开展一系列的评价。如在教授作文课时,让学生首先进行头脑风暴,列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再由教师给出评价。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表达完整的句子,并写出分论点,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思想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最后让学生再次打磨,且对自己的作文做出评价,指出闪光点和不足点。在此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自我效能感,且又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闪光点,避免学生过分自负。
四、结语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年代,作为教师必须明白: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项。它不仅影响学生在学习上能否获得成功,更是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幸福生活的基础。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学习,且能更好地适应青春期的变化,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吴欣,李楠,应斌,刘衍玲.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1):63-66.
[3]包尚明.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0(2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