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实词在高考试题中的迁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实词与高考实词题的迁移
  笔者以2008年至2014年的江苏卷实词题为研究对象,发现大多数考题虽源自课外而答案却是课内的迁移。
  2008年《吴汉传》第一题,不正确的一项:
  D.或多惶恐,失其常度中的“度”正是来自《史记·刺客列传》“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中的“度”,再联系《吴汉传》上下文应解释为“常态”而非“考虑”。
  同样,2009年《书沈通明事》第一题,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率倜傥非常之人中的“率”字出自《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中的“率”,解释为“都”而非“率领”,而该句中的“倜傥”、“非常”二词又能从《报任安书》中找到出处,理解起来自然不费吹灰之力。
  再看2011年《陈公弼传》江苏高考文言文第一题,不正确的一项是:
  B.以公少年易之中的“易”,正源于《史记·高祖本纪》中“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中的“易”字,解释为“轻视,看不起”,代入B选项正符合原句意思,而非“更换”义。
  2012年《伯父墓表》第一题,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中的“益”来自《刺客列传》15小节第一行,“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中的“益”,解释为“增加”,此处引申为“增强,扩充”,很快排除“有利”的解释义。
  即便像少数年份如2013、2014年江苏高考《李丰传》、《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中第一题,对下列实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虽不能直接由课内文言文迁移,但其它三项均来自课内迁移,利用排除法加上对不正确项的理解也能很快确定答案。
  下面以2013年江苏高考文言文《李丰传》作具体说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父不愿其然?摇?摇?摇?摇?摇?摇然:这样
  B.及即尊位 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
  其中,A项的“然”来自《六国论》“理固宜然”中的“然”,解释为“这样”,B项中的“及”在《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与《高祖本纪》“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等多处课内文段中可见出处,“及”译为“等到”。D项中的“诫”“警告”为其原义,《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中的“诫”译为“吩咐”与《刺客列传》“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中的“诫”译为“嘱咐”,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它们又都是“警告”的引申义。而《淮阴侯列传》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则直接有“告诫、警告”的含义。进而判断C项,结合文言语境,能够推断出“制”译为“制度”,两者综合判断很快选出“C”项。
  熟稔课内文言文实词,对高考实词题的理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内文言文实词与高考翻译题的迁移
  我们以2009年江苏高考翻译原题《书沈通明事》为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其中(1)中的“购”、“妻子”出自《指南录后序》“追购又急”与《项羽本纪》“吾闻汉购我头千金”中的“购”,《报任安书》“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中的“妻子”,“踪迹”虽然在《指南录后序》“跪踪迹”中翻译为名词“行踪”,但由此迁移,这里活用为动词,“寻踪觅迹”。(2)中的“异”出自《始得西山宴游记》“始指异之”中的“异”,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惊异或感到惊奇。(3)句中的“卒(最终)”、“何(为什么)”“与(表疑问语气“呢”)”在课内文言文中也都能一一找到出处,这里不再赘言。
  三、课内文言文实词与高考文言语段阅读的迁移
  学生普遍怕文言文这是不争的事实,以2008年高考文言文《吴汉传》、2011年高考文言文《陈公弼传》、2013年高考文言文《李丰传》为例,再由《史记》中的人物传记进行迁移,高考前的紧张焦虑感也就减少了一大半。
  以《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为例,“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
  2008年江苏高考《吴汉传》,“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2011年江苏高考《陈公弼传》,“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
  2013年江苏高考《李丰传》,“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不禁发现文言人物传记有许多相同之处,如果把《史记》中的重要人物传记全部研究下来,再来做课外文言文将得心应手。等量齐观,研究了课内32篇文言文,做其它类型的高考文言文也将左右逢源。例如年号、地点、国名、官名、人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一些实词可直译。
  四、结语
  高考前回归课本至关重要,往往最简便的方法、最熟悉的地方带给我们最精彩的风景,将课内文言文对照原文字字落实,以培养语感、激活记忆、积累字词,师生在高考中便能有意外的收获,而这一收获一定源自平时扎实而有效的复习积累。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唐代墓志》(袁道俊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收录南京博物院藏唐代墓志100方,墓志基本未经研究和发表,是研究唐代不可或缺的资料,具有重大的价值。但是,该书在文字识读,尤其是俗字校勘方面多有可商之处,兹择其两例,以求教于方家云尔。
利用在特定区域上平均的夏季(6、7、8月)平均850 hPa位势高度异常,我们定义了两种指数,分别用来描述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的偏移.对于东西向指数,平
各市(州)水利(水务)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湖南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省政府以湘政办发(2009)41号颁布了《关于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的意见》(简称《意
利用1955-2000年热带、副热带太平洋地区次表层温度距平资料,构造了温度距平极值深度分布曲面图,它很接近20°温度面的深度分布,因此有理由认为这一深度曲面很接近热带温
《法苑珠林》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类书,保留了极其丰富的佛教资料。中华书局2003年12月出版的由周叔迦与其弟子苏晋仁整理而成的《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法苑珠林》最好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有些校点可再商榷。选取数例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讨论了维向切变流中的非线性对称不稳定问题.文中采用绝热无粘的非线性对称扰动方程组,利用多尺度摄动方法分析其不稳定波动的有限振幅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波的有限振幅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读《再别康桥》一诗,不禁想起罗丹的这句名言。《再别康桥》作为现代白话诗的名篇,倾倒了无数读者。它令人称道的地方有很多,而在取材和
萧贯生卒年,《宋史》卷四四二本传失载。《全宋诗》小传定其卒在景袼四年(1037),所据乃孔武仲《萧贯之挂冠亭记》(《清江三孔集》卷一四)。《挂冠亭记》云:“贯之之没,今五十年。天下之人皆知其可用之材,而未必知其高尚之志,非有子,其能追迹而显扬之欤?
《江南的冬景》处处显示着热烈。  第一段写北国的冬天,作者除了最后一句出现了“热闹”一词,其余都用叙述的语言,形式虽然朴素,情感却很热烈。“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说明在北国过冬天的人当然很多,这里面有许多的人都知道的滋味,滋味的强烈感受得到了强化,而“围炉煮茗”“吃涮羊肉”“饮白干”等生活内容充满了让人联想的张力,人入境中,北国冬天的热烈刺激的会油然而生。雪深几尺,风大若雷的北国两三个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文字感性表达的外表下是存在着合理、严谨的逻辑性的,诸如语法的运用、文章结构的呼应、作者感悟的延伸等等。所以,通过逻辑思维的锻炼,是可以大大优化教学方法,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古诗文教学  语文的逻辑性在语法学习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古代诗词格律因为有着严格的语法规定,所以对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效果很好。教学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