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切苹果的方法,他们踊跃地尝试着各种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
又逢第六届南京市青少年征文活动,要求参赛者结合生活体验,写“我的阅读故事”。乍一看,似乎是写读后感,其实,这个作文主题覆盖面极广,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阅读,普遍与书有关联,我引导学生们用扩词拓展思路的方法,拿“书”字先热身:“以书会友”“书虫”“买书”“换书”“电子书”“书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房”等熟词,争先恐后地被学生们说了出来。按照这种思维的激烈程度,回家继续找容易被别人忽视的习作“盲点”,那就是各人写参赛文章的“活眼”。全班49篇初赛稿件,几乎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可见,大家着实花了心思。薛悦习同学的这篇习作,更是让我过目难忘——
朱元璋和“美图秀秀”
薛悦习
小时候,我和妈妈去明孝陵游玩。明孝陵博物馆的墙上高高挂着一幅画像:这人,脸长长的,像一只弯弯的靴子,这只“靴子”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斑点。妈妈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他长得可真丑,‘选丑比赛’肯定能得第一名!”我笑道。
可是,我在爸爸给我订的《历史揭秘》杂志上,看到了朱元璋的另外几副面孔。其中一幅图是这样的:圆圆的脸、白白的胡须,面孔上一颗麻子都没有,是个慈眉善目的老爷爷,跟明孝陵博物馆里凶巴巴的那个朱元璋模样,简直判若两人。还有一幅朱元璋画像,更是威风得不得了,依旧是长长的脸,只是脸上的麻子明显变得更多、更大了。
看完了这么多的朱元璋画像后,我心里有些纳闷:为什么他的脸会千变万化?难道他在玩“美图秀秀”不成?直到今年春天,我看到了一套书,书的名字叫——《明朝那些事儿》。当我翻开书的第一页,便上了瘾。这本书的语言幽默风趣,就像一个老朋友亲切地给我讲述明朝那些故事。我一直在书里面留心寻找关于朱元璋造型变化的答案。作者告诉我:在朱元璋的时代,他的脾气是很暴躁的。你把他画丑了,要杀头;“美图”美得不像他本人,又会丢性命。可怜的画师们,只好在能活命的范围内,绞尽脑汁地玩“美图秀秀”,这就是后人会看到朱元璋有各种不同画像的原因。我觉得“老朱”心里面肯定最喜欢画师把自己画得慈眉善目,好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个善良的帝王,让自己的“美名”流传千古。
在这套书里,我除了知道朱元璋的真实面目之外,还了解了朱允炆、朱棣、朱高炽等明朝另外15个皇帝的故事,作者一个一个介绍得非常清楚,让我穿越到了那个历史时代。
这么与众不同的阅读故事,最终居然没有入围。虽然,我们班入围了16个学生,可在我的心底,着实遗憾。知道入围结果的那一晚,我恰巧看完了一本书——《孤独小说家》,第二天,我就将这本书亲手送给了落选的薛悦习同学。我必须明明白白地说:我是这个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学生的“粉丝”。当她羞涩却又掩饰不住激动地接下我递过去的书时,我已经看见下一个真实故事的种子。
那件黄雨衣
“哗哗哗。”雨点如同小石子一样,从天上落下来,正在上奥数课的我,愁眉苦脸地盯着窗外:“唉,上节课天不是还晴着吗?怎么就下雨了?”我期望能晚一点下课。
“丁零零。”下课铃打响了,同学们如同潮水一般挤出了教室。
我顶着书包,一路冲到妈妈面前,只见妈妈的头上顶着一件黄色的雨衣,裤脚和鞋子都湿了。“就带了一件雨衣吗?”我问妈妈,“是啊。”妈妈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
我一屁股坐到了自行车后座上。这时,妈妈把那件长长的黄雨衣盖在我身上。“您自己不穿吗,妈妈?”“没关系,你别管我,正好回家冲个热水澡。”妈妈笑着说。
路上,妈妈关心地问我:“悦悦,你饿吗?”“有点。”我回答道,“那我给你买点吃的吧。”她说着,就下了车。“唉,不用了……”可是妈妈还是走进了超市。
回到家,妈妈成了一只标准的“落汤鸡”,头发紧紧地贴在脸上,衣服和裤子都在滴水,连鞋子里都灌满了水……
看着她那副模样,我想笑,鼻子却一酸……
上面,是薛悦习在最近的一次单元测试卷上完成的现场习作。是金子,总会发光。愿这份对生活与文字的单纯的热爱,可以传递给更多的同龄人。
(作者单位: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一、 小学生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如果我们坚持认为,小学生习作必须有明确的中心,有清楚的顺序,有流畅的语言,有新颖的结构,有创新的表达……那很少有学生能达到这样的标准,那自然看哪一个学生的习作都不满意。
这个关于习作的要求有问题吗?当然没有问题!前一个定义是习作的出发点,后一个要求是习作的目标;前一个定义是我们眼前的学生习作,后一个要求是我们理想的学生习作,是我们所有人写作时努力的方向,是小学、初中、高中,乃至更长时间里努力的方向,很少有学生一开始就可以达到这样一个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有的写作练习都是为了无限地接近这个目标。我们几年、几十年笔耕不辍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梦想。
对老师来说,我们不应当用某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而应该从学生一篇篇至真至诚的文字中,感受、体味、发现学生的善良、美好,发现他们的阳光、可爱、幼稚、淳朴,并从中感受到文字的纯真美好。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为自己在成人后,还能读到如此清新、纯真、自然的文字而感到庆幸,这些文字会不自觉地将我们带回到那无限美好最值得回忆的童年时代。将学生写作的要求定位准了,我们就会由原先的一批改习作就痛苦,变成一批改习作就是一种享受,就是一种快乐,就是一种欣赏。
二、 小学生习作写什么?
习作写什么?在我们看来,自然是要写那些学生喜欢的事、感兴趣的事、做过的事、想做的事,写那些他们能想到的、愿意写的所有一切。
过去,我们对小学生作文的理解和认识,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误区,总是固执地认为:作文就应该写一些“有意义”的事,写一些“有价值”的事,写一些能“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事……所以,我们布置:“一件有意义的事”“放学路上”“那件事真让我难忘”“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不一而足。只能说,老师们没有深入地去思考,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研究,没有蹲下身子来问一问学生——他们喜欢什么!
我们老师总是从这样一个善良的愿望出发:希望每一次习作,不但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所以,我们布置题目的时候,很多都是与道德有关的,或者暗含道德评价的因素。“放学路上”,就暗示学生要写“扶老太太过马路”等好人好事;如果有一天,学生写“我拾到钱,没有交给老师,而是自己实在忍不住买了棒棒糖”,那就不仅仅有习作的问题,也有道德的问题了。
我们说让学生写他们喜欢的事、感兴趣的事、做过的事、想做的事,什么样的习作要求符合这样的标准?只要我们愿意蹲下身子,愿意和学生打成一片,何止一个两个,这样的题目,学生一辈子也写不完啊!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出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出题,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后出题,跟学生商量
又逢第六届南京市青少年征文活动,要求参赛者结合生活体验,写“我的阅读故事”。乍一看,似乎是写读后感,其实,这个作文主题覆盖面极广,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阅读,普遍与书有关联,我引导学生们用扩词拓展思路的方法,拿“书”字先热身:“以书会友”“书虫”“买书”“换书”“电子书”“书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房”等熟词,争先恐后地被学生们说了出来。按照这种思维的激烈程度,回家继续找容易被别人忽视的习作“盲点”,那就是各人写参赛文章的“活眼”。全班49篇初赛稿件,几乎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可见,大家着实花了心思。薛悦习同学的这篇习作,更是让我过目难忘——
朱元璋和“美图秀秀”
薛悦习
小时候,我和妈妈去明孝陵游玩。明孝陵博物馆的墙上高高挂着一幅画像:这人,脸长长的,像一只弯弯的靴子,这只“靴子”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斑点。妈妈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他长得可真丑,‘选丑比赛’肯定能得第一名!”我笑道。
可是,我在爸爸给我订的《历史揭秘》杂志上,看到了朱元璋的另外几副面孔。其中一幅图是这样的:圆圆的脸、白白的胡须,面孔上一颗麻子都没有,是个慈眉善目的老爷爷,跟明孝陵博物馆里凶巴巴的那个朱元璋模样,简直判若两人。还有一幅朱元璋画像,更是威风得不得了,依旧是长长的脸,只是脸上的麻子明显变得更多、更大了。
看完了这么多的朱元璋画像后,我心里有些纳闷:为什么他的脸会千变万化?难道他在玩“美图秀秀”不成?直到今年春天,我看到了一套书,书的名字叫——《明朝那些事儿》。当我翻开书的第一页,便上了瘾。这本书的语言幽默风趣,就像一个老朋友亲切地给我讲述明朝那些故事。我一直在书里面留心寻找关于朱元璋造型变化的答案。作者告诉我:在朱元璋的时代,他的脾气是很暴躁的。你把他画丑了,要杀头;“美图”美得不像他本人,又会丢性命。可怜的画师们,只好在能活命的范围内,绞尽脑汁地玩“美图秀秀”,这就是后人会看到朱元璋有各种不同画像的原因。我觉得“老朱”心里面肯定最喜欢画师把自己画得慈眉善目,好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个善良的帝王,让自己的“美名”流传千古。
在这套书里,我除了知道朱元璋的真实面目之外,还了解了朱允炆、朱棣、朱高炽等明朝另外15个皇帝的故事,作者一个一个介绍得非常清楚,让我穿越到了那个历史时代。
这么与众不同的阅读故事,最终居然没有入围。虽然,我们班入围了16个学生,可在我的心底,着实遗憾。知道入围结果的那一晚,我恰巧看完了一本书——《孤独小说家》,第二天,我就将这本书亲手送给了落选的薛悦习同学。我必须明明白白地说:我是这个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学生的“粉丝”。当她羞涩却又掩饰不住激动地接下我递过去的书时,我已经看见下一个真实故事的种子。
那件黄雨衣
“哗哗哗。”雨点如同小石子一样,从天上落下来,正在上奥数课的我,愁眉苦脸地盯着窗外:“唉,上节课天不是还晴着吗?怎么就下雨了?”我期望能晚一点下课。
“丁零零。”下课铃打响了,同学们如同潮水一般挤出了教室。
我顶着书包,一路冲到妈妈面前,只见妈妈的头上顶着一件黄色的雨衣,裤脚和鞋子都湿了。“就带了一件雨衣吗?”我问妈妈,“是啊。”妈妈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
我一屁股坐到了自行车后座上。这时,妈妈把那件长长的黄雨衣盖在我身上。“您自己不穿吗,妈妈?”“没关系,你别管我,正好回家冲个热水澡。”妈妈笑着说。
路上,妈妈关心地问我:“悦悦,你饿吗?”“有点。”我回答道,“那我给你买点吃的吧。”她说着,就下了车。“唉,不用了……”可是妈妈还是走进了超市。
回到家,妈妈成了一只标准的“落汤鸡”,头发紧紧地贴在脸上,衣服和裤子都在滴水,连鞋子里都灌满了水……
看着她那副模样,我想笑,鼻子却一酸……
上面,是薛悦习在最近的一次单元测试卷上完成的现场习作。是金子,总会发光。愿这份对生活与文字的单纯的热爱,可以传递给更多的同龄人。
(作者单位: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一、 小学生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如果我们坚持认为,小学生习作必须有明确的中心,有清楚的顺序,有流畅的语言,有新颖的结构,有创新的表达……那很少有学生能达到这样的标准,那自然看哪一个学生的习作都不满意。
这个关于习作的要求有问题吗?当然没有问题!前一个定义是习作的出发点,后一个要求是习作的目标;前一个定义是我们眼前的学生习作,后一个要求是我们理想的学生习作,是我们所有人写作时努力的方向,是小学、初中、高中,乃至更长时间里努力的方向,很少有学生一开始就可以达到这样一个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有的写作练习都是为了无限地接近这个目标。我们几年、几十年笔耕不辍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梦想。
对老师来说,我们不应当用某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而应该从学生一篇篇至真至诚的文字中,感受、体味、发现学生的善良、美好,发现他们的阳光、可爱、幼稚、淳朴,并从中感受到文字的纯真美好。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为自己在成人后,还能读到如此清新、纯真、自然的文字而感到庆幸,这些文字会不自觉地将我们带回到那无限美好最值得回忆的童年时代。将学生写作的要求定位准了,我们就会由原先的一批改习作就痛苦,变成一批改习作就是一种享受,就是一种快乐,就是一种欣赏。
二、 小学生习作写什么?
习作写什么?在我们看来,自然是要写那些学生喜欢的事、感兴趣的事、做过的事、想做的事,写那些他们能想到的、愿意写的所有一切。
过去,我们对小学生作文的理解和认识,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误区,总是固执地认为:作文就应该写一些“有意义”的事,写一些“有价值”的事,写一些能“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事……所以,我们布置:“一件有意义的事”“放学路上”“那件事真让我难忘”“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不一而足。只能说,老师们没有深入地去思考,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研究,没有蹲下身子来问一问学生——他们喜欢什么!
我们老师总是从这样一个善良的愿望出发:希望每一次习作,不但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所以,我们布置题目的时候,很多都是与道德有关的,或者暗含道德评价的因素。“放学路上”,就暗示学生要写“扶老太太过马路”等好人好事;如果有一天,学生写“我拾到钱,没有交给老师,而是自己实在忍不住买了棒棒糖”,那就不仅仅有习作的问题,也有道德的问题了。
我们说让学生写他们喜欢的事、感兴趣的事、做过的事、想做的事,什么样的习作要求符合这样的标准?只要我们愿意蹲下身子,愿意和学生打成一片,何止一个两个,这样的题目,学生一辈子也写不完啊!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出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出题,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后出题,跟学生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