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芙蓉”又称为“荷”、“莲”。“芙蓉”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
而芙蓉作为意象,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则大体可分为三大象征义:一是取荷的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的破败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王维的《山居秋暝》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全诗的精妙所在也许就是那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声、莲动、舟行,让人以为他是在为热闹作铺排,而恰恰相反,诗人妙笔生花,借“动”显“静”,着力表现幽静的意趣。正如“蝉噪林愈静”,写动态是为了更好地烘托静。这句诗中“莲”被动态化,不仅不与幽静基调抵触,还会生发出摇曳生姿的美丽。周邦彦的《苏幕遮》一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将雨后初晴的仲夏荷塘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怪乎王国维赞曰:“真能得荷之神理。”此句的“神”就在于一个“举”字,它使全诗富有立体感,荷花亭亭出水,迎风摆动的清新淡雅便款款而出。“故乡梦,何日去?……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这般美景便自然地引出了思念故乡荷塘的情怀。杨万里的《昭君怨·咏荷上雨》中“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蓬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珍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从整体上创造了这样一番景象:梦的氤氲带来的是泛舟西湖,荷满莲香,烟雨交加的如诗如画的仙境,觉醒后池荷跳雨,清波涟涟,美不胜收。此情此景与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又该是别有一番滋味吧!看来同样是写荷之美,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切入点,便营造出芙蓉不同的神韵。
与荷之姣好容貌相对,该是残荷衰败的凄凉景象。孟郊的《怨诗》中的那句“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看得让人触目伤怀,撼人心魄!是啊,闺中怨妇的情思与被抛弃的痛苦尽在一看芙蓉中!“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芙蓉般的妙龄却要做垂死残荷,那满池荷花大概是用泪水浇注的吧!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则诉尽了离愁别绪、相思之苦。这与姚燧的《普天乐》中“芙蓉谢,冷雨清灯读书舍,待离别怎忍离别?”有相同的怀念之情和凄美意境。败荷给人带来视觉上的颓废,没有美的感受,但是它若与作者心境结合,便是一种凄美,一种令人悸动的美。
芙蓉还有另一意象义便是高洁之志的象征,这与梅、竹、松的意象义大体相同。且看李白的《古风十九首》中“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诗人幻想自己飘游于西岳华山的莲花峰上,碰见的玉女是“手把芙蓉,凌空而行”。这里为什么是“手把芙蓉”而不是它物呢?就是因为人们向来认为“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正好寄寓了诗人的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尚情怀。再如陆龟蒙在《白莲》中写道:“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瑞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诗中推崇它的品格像瑶池仙子,与一般凡花俗卉不同,即使很少人赏识它,任它自开自落,然而白莲其实是很美的,它那纯洁之色、婷婷之态、“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只要有晓月清风作伴,又何损于它的美丽呢?文人骚客好咏莲,贺铸在《踏莎行》里则借莲感叹自己的际遇———“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莲长于偏僻柳塘,无人知道,无蜂蝶采摘,它的“芳”就在于孤芳自赏,自嗟自叹,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当年不肯嫁东风”,莲花高洁,不肯嫁春风,实是贺铸不肯阿谀权贵的写照。最后莲之“无端却被秋风误”,与贺之不为世所容,郁郁终生也是吻合的。
以上是芙蓉在古代诗歌中的三大意象义,无论是咏荷之美好,还是叹荷之颓败,或是赞莲之高洁,荷花作为一种典型意象已不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一种感情的象征。鉴赏诗歌时,看到荷花,就看到了作者的感情世界。
(作者单位:河南省内乡灌涨初中)
而芙蓉作为意象,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则大体可分为三大象征义:一是取荷的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的破败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王维的《山居秋暝》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全诗的精妙所在也许就是那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声、莲动、舟行,让人以为他是在为热闹作铺排,而恰恰相反,诗人妙笔生花,借“动”显“静”,着力表现幽静的意趣。正如“蝉噪林愈静”,写动态是为了更好地烘托静。这句诗中“莲”被动态化,不仅不与幽静基调抵触,还会生发出摇曳生姿的美丽。周邦彦的《苏幕遮》一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将雨后初晴的仲夏荷塘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怪乎王国维赞曰:“真能得荷之神理。”此句的“神”就在于一个“举”字,它使全诗富有立体感,荷花亭亭出水,迎风摆动的清新淡雅便款款而出。“故乡梦,何日去?……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这般美景便自然地引出了思念故乡荷塘的情怀。杨万里的《昭君怨·咏荷上雨》中“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蓬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珍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从整体上创造了这样一番景象:梦的氤氲带来的是泛舟西湖,荷满莲香,烟雨交加的如诗如画的仙境,觉醒后池荷跳雨,清波涟涟,美不胜收。此情此景与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又该是别有一番滋味吧!看来同样是写荷之美,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切入点,便营造出芙蓉不同的神韵。
与荷之姣好容貌相对,该是残荷衰败的凄凉景象。孟郊的《怨诗》中的那句“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看得让人触目伤怀,撼人心魄!是啊,闺中怨妇的情思与被抛弃的痛苦尽在一看芙蓉中!“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芙蓉般的妙龄却要做垂死残荷,那满池荷花大概是用泪水浇注的吧!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则诉尽了离愁别绪、相思之苦。这与姚燧的《普天乐》中“芙蓉谢,冷雨清灯读书舍,待离别怎忍离别?”有相同的怀念之情和凄美意境。败荷给人带来视觉上的颓废,没有美的感受,但是它若与作者心境结合,便是一种凄美,一种令人悸动的美。
芙蓉还有另一意象义便是高洁之志的象征,这与梅、竹、松的意象义大体相同。且看李白的《古风十九首》中“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诗人幻想自己飘游于西岳华山的莲花峰上,碰见的玉女是“手把芙蓉,凌空而行”。这里为什么是“手把芙蓉”而不是它物呢?就是因为人们向来认为“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正好寄寓了诗人的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尚情怀。再如陆龟蒙在《白莲》中写道:“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瑞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诗中推崇它的品格像瑶池仙子,与一般凡花俗卉不同,即使很少人赏识它,任它自开自落,然而白莲其实是很美的,它那纯洁之色、婷婷之态、“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只要有晓月清风作伴,又何损于它的美丽呢?文人骚客好咏莲,贺铸在《踏莎行》里则借莲感叹自己的际遇———“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莲长于偏僻柳塘,无人知道,无蜂蝶采摘,它的“芳”就在于孤芳自赏,自嗟自叹,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当年不肯嫁东风”,莲花高洁,不肯嫁春风,实是贺铸不肯阿谀权贵的写照。最后莲之“无端却被秋风误”,与贺之不为世所容,郁郁终生也是吻合的。
以上是芙蓉在古代诗歌中的三大意象义,无论是咏荷之美好,还是叹荷之颓败,或是赞莲之高洁,荷花作为一种典型意象已不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一种感情的象征。鉴赏诗歌时,看到荷花,就看到了作者的感情世界。
(作者单位:河南省内乡灌涨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