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aob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锥曲线问题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高考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在江苏高考中多以中档题出现,对于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技巧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圆锥曲线,是你让我变得“无从下手”,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痛定思痛之后,希望本文能伴你找到属于你的“痛点”!
  类型一椭圆方程的求解,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C1:x2a2+y2b2=1(a>b>0)的离心率e=23,且椭圆C上的点到Q(0,2)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
  (1)求椭圆C的方程;
  (2)在椭圆C上,是否存在点M(m,n)使得直线l:mx+ny=1与圆O:x2+y2=1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OAB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及相对应的△OAB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本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值问题,其本质就是如何来设定点P的坐标,方法有两种:一般法和三角设参法;
  (2)本小题可以抓住题目中的两个条件入手处理:①要求“△OAB的面积最大”首先要写出△OAB的面积表达式,而恰恰这个三角形的两条边|OA|=|OB|=1,所以可以选用∠AOB为变量用正弦定理来表示面积;②由于“点M(m,n)在椭圆C上”,故可以使用三角换元来表示m,n,借助公式S△AOB=12×|AB|×d,其中d表示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弦长|AB|可以采用弦长公式或者用勾股定理来表示。
  解(1)方法一:设c=a2-b2,由e=ca=23c2=23a2,所以b2=a2-c2=13a2,设P(x,y)是椭圆C上任意一点,则x2a2+y2b2=1,所以x2=a2(1-y2b2)=a2-3y2
  |PQ|=x2+(y-2)2
  =a2-3y2+(y-2)2
  =-2(y+1)2+a2+6
  当b≥1时,当y=-1时,|PQ|有最大值a2+6=3,可得a=3,
  所以b=1,c=2.当b<1时,|PQ|  故椭圆C的方程为:x23+y2=1.
  方法二:设c=a2-b2,由e=ca=23c2=23a2,所以b2=a2-c2=13a2,
  则椭圆C:x2a2+y2a23=1,设P是椭圆C上任意一点,则Pacosθ,33asinθ,
  |PQ|=(acosθ)2+33asinθ-22
  =13a2+23a2cos2θ-433asinθ+4
  =a2-23a2sin2θ-433asinθ+4
  =-23(asinθ+3)2+6+a2
  令t=asinθ∈[-a,a],则|PQ|=-23(t+3)2+6+a2,当-3≤a≤3时,
  则|PQ|max=6+a2=3,所以a=3;当a<-3或a>3时,则|PQ|<6+a2<3,所以不满足.故椭圆C的方程为:x23+y2=1.
  (2)方法一:在△AOB中,|OA|=|OB|=1,S△AOB=12×|OA|×|OB|×sin∠AOB≤12,当且仅当∠AOB=90°时,S△AOB有最大值12,∠AOB=90°时,点O到直线AB的距离为d=22.d=221m2+n2=22m2+n2=2,m2+3n2=3m2=32,n2=12,此时点M±62,±22.
  方法二:假设存在点M(m,n)满足题意,因为点M在椭圆C上,所以可设m=3cosα,n=sinα,则直线l:3cosαx+sinαy=1,点O到直线AB的距离为d=13cos2α+sin2α=12cos2α+1,所以|AB|=21-d2=21-12cos2α+1=22cos2α2cos2α+1
  故S△AOB=12×|AB|×d=12×22cos2α2cos2α+1×12cos2α+1=2cos2α2cos2α+1
  ①当cosα≥0时,S△AOB=2cosα2cos2α+1=22cosα+1cosα≤222=12(当且仅当cosα=22时取到“=”)此时sinα=±22,所以点M62,±22,(S△AOB)max=12.
  ②当cosα<0时,S△AOB=-2cosα2cos2α+1=2(-2cosα)+-1cosα≤222=12(当且仅当cosα=-22时取到“=”) 此时sinα=±22,所以点M-62,±22,(S△AOB)max=12.
  点拨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解决圆锥曲线问题最好的方法,应该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解题;
  (2)求解有关变量的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类问题时,要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其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
  (3)使用基本不等式解题时要注意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
  类型二椭圆的性质,直线方程,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x2a2+y2b2=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c,0),F2(c,0).已知(1,e)和e,32都在椭圆上,其中e为椭圆的离心率.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A,B是椭圆上位于x轴上方的两点,且直线AF1与直线BF2平行,AF2与BF1交于点P.
  (i) 若AF1-BF2=62,求直线AF1的斜率;
  (ii) 求证:PF1+PF2是定值.
  分析(1)第一小题较为容易,只要根据椭圆的性质a2=b2+c2,e=ca和已知(1,e)和e,32都在椭圆上列式求解;
  (2)第二小题难度较大,如果仅仅注意到(i)中已知条件AF1-BF2=62的话,估计好多同学会往焦半径的方向上考虑;如果同时注意到(i)(ii)两个问题,估计有同学会往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上考虑,当然无论哪种考虑方式,都能都够解答。在处理(ii)时,把PF1,PF2通过所给的两平行线间线段成比例来转化为焦半径AF1,BF2来表示,这对于处理题目而言相对简单。   解(1)由题设知,a2=b2+c2,e=ca,由点(1,e)在椭圆上,得
  12a2+e2b2=11a2+c2a2b2=1b2+c2=a2b2a2=a2b2b2=1,∴c2=a2-1点e,32在椭圆上,e2a2+322b2=1c2a2+3221=1a2-1a4+34=1a4-4a2+4=0a2=2
  ∴椭圆的方程为x22+y2=1.
  (2)方法一:由(1)得F1(-1,0),F2(1,0),又∵AF1∥BF2,
  ①当直线AF1斜率不存在时,易知AF1=BF2=22.
  ②当直线AF1斜率存在时,则设直线AF1,BF2的方程分别为y=k(x+1),y=k(x-1)(k≠0)
  设A(x1,y1),B(x2,y2),y1>0,y2>0
  ∴x212+y21=1
  y1=k(x1+1)1k2+2y21-2ky1-1=0y1=1k+21k2+21k2+2=k·1+2+2k21+2k2
  ∴AF1=x1+12+y1-02
  =1ky12+y21
  =1k2+1·k·1+2+2k21+2k2
  =1+k2·1+2+2k21+2k2
  =21+k2+1+k21+2k2①,
  同理,∴BF2=21+k2-1+k21+2k2②
  (i) 由①②得,∴AF1-BF2=21+k21+2k2.解21+k21+2k2=62得k2=12
  ∵注意到k>0,∴k=22.∴直线AF1的斜率为22.
  (ii) 证明:∵AF1∥BF2,∴PBPF1=BF2AF1,即PBPF1+1=BF2AF1+1PB+PF1PF1=BF2+AF1AF1.
  ∴PF1=AF1AF1+BF2BF1.由点B在椭圆上知,BF1+BF2=22,∴PF1=AF1AF1+BF2(22-BF2).
  同理PF2=BF2AF1+BF2(22-AF1).
  ∴PF1+PF2=AF1AF1+BF2(22-BF2)+BF2AF1+BF222-AF1=22-2AF1.BF2AF1+BF2
  由①②得,AF1+BF2=22k2+12k2+1,AF1·BF2=k2+12k2+1,
  ∴PF1+PF2=22-22=322.∴PF1+PF2是定值.
  方法二:由(1)得F1(-1,0),F2(1,0),又∵AF1∥BF2,
  ∴设AF1,BF2的方程分别为my=x+1,my=x-1,A(x1,y1),B(x2,y2),y1>0,y2>0.
  ∴x212+y21=1
  my1=x1+1(m2+2)y21-2my1-1=0y1=m+2m2+2m2+2.
  ∴AF1=(x1+1)2+(y1-0)2=(my1)2+y21=m2+1·m+2m2+2m2+2=2(m2+1)+mm2+1m2+2.①
  同理,∴BF2=2(m2+1)-mm2+1m2+2.②
  (i) 由①②得,∴AF1-BF2=2mm2+1m2+2.
  解2mm2+1m2+2=62得m2=2
  ∵注意到m>0,∴m=2.∴直线AF1的斜率为1m=22.
  (ii) 证明:同方法一可以得到,∴PF1+PF2=22-2AF1·BF2AF1+BF2,由①②得,AF1+BF2=22(m2+1)m2+2,AF1·BF2=m2+1m2+2,∴PF1+PF2=22-22=322.
  ∴PF1+PF2是定值.
  方法三:延长AF1交椭圆于点B′,则点B′与B点关于原点对称,
  设A(x1,y1),B′(x2,y2),B(-x2,-y2),则AF1=ex1+a2c=ex1+a,BF2=ea2c-(-x2)=a+ex2
  ∴AF1-BF2=(ex1+a)-(a+ex2)=e(x1-x2)=62,即x1-x2=3
  (i)由题意设直线AF1的方程为y=k(x+1)(k≠0),由y=k(x+1)
  x22+y2=1得(2k2+1)x2+4k2x+2k2-2=0
  ∴x1+x2=-4k22k2+1,x1x2=2k2-22k2+1
  ∴(x1-x2)2=(x1+x2)2-4x1x2=-4k22k2+12-42k2-22k2+1=3
  化简得12k4+4k2-5=0,解得k2=12或k2=-56
  ∵注意到k>0,∴k=22.∴直线AF1的斜率为22.(ii) 证明:同方法一可以得到,∴PF1+PF2=22-2AF1·BF2AF1+BF2
  ∴AF1+BF2=(ex1+a)+(a+ex2)=e(x1+x2)+2a=22-4k22k2+1+22
  ∴AF1·BF2=(ex1+a)(a+ex2)=12x1x2+(x1+x2)+2=k2-12k2+1+-4k22k2+1+2
  ∴AF1+BF2=22(k2+1)2k2+1,AF1·BF2=k2+12k2+1,∴PF1+PF2=22-22=322.
  ∴PF1+PF2是定值.
  点拨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条件“A,B是椭圆上位于x轴上方的两点”中所提到的对A,B纵坐标的要求。
  (2)(i)题中条件“AF1-BF2=62”隐含了直线AF1斜率为正这一条件。
  (3)当直线的斜率未确定的情况下,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可以采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另一种可以采用my=x+1,my=x-1,这样的直线方程假设方式就可以避免讨论。
  奇思妙想 已知椭圆C:x2a2+y2=1(a>1)的右焦点为F(c,0)(c>1),点P在圆O:x2+y2=1上任意一点(点P在第一象限内),过点P作圆O的切线交椭圆C于两点Q,R.
  (1)证明:|PQ|+|FQ|=a;
  (2)若椭圆离心率为32,求线段
其他文献
一、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指导方法:变量为正数时,“若和为定值,积有最大值;积为定值,和有最小值”。当和(或积)不是常数时,可以用凑项法、配系数法、拆项法等方法。  1. 利用题目当中的已知条件,对要求解的代数式加以代换变形,使之符合均值不等式的条件,再应用均值不等式加以求解。
期刊
高三的复习已过了近二分之一的时间,距离高考已经为时不多,如何利用有效时间、进行有效复习是我们当前学习的关键。  先来看看考试说明:“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在试题中所占分值的比例大致为4∶4∶2”。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160分的总分中有128分是容易题和中等题;意味着我们要努力拿下占总分80%的容易题和中等题,因为这是我们上梦想名牌大学的基础!如何做呢?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分配时间,进行有效劳动、
期刊
关于k的方程有无穷多解,有:2-m-n=0  m-n-3=0,或m-n+8=0  m+n-5=0,解之得:点P坐标为-32,132或52,-12.  点拨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这种思想应贯穿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一般用几何法来解决,具体就是通过求圆心到直线的距
期刊
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对定义、定理的深刻理解,对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进行转换;从能力上看,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以及以几何体为载体的线线、线面、面面间的平行或垂直位置关系的判断;  (2)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求解。  【例1】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是2,D,E是CC1,BC的中点,AE=DE.  (1)求此正三棱柱的侧棱
期刊
组卷:王卉 命题:王睿(重庆南开中学)    6援三棱柱ABC原,A11B1C1,正视图外框是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俯视图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如图),则该三棱柱的侧视图面积为( )
期刊
1. 已知集合A={1,cosθ},B=0,1/2,1,若AB,则锐角θ=___.   2. 已知集合A=(-∞,0],B={1,3,a},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
期刊
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经常与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等问题相联系。处理这些问题通常要利用基本不等式和导数,本文拟就如何用基本不等式和导数来解决有关不等关系中的问题。  奇思妙想 在解决有关不等关系实际问题时,先建立目标函数,根据实际问题意义求出定义域,再运用基本不等式或导数求出函数的最值,如果函数含参数时,应注意对参数进行讨论。  (作者:吴问舟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期刊
1. 已知{x|ax2-ax+1<0}=,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
期刊
1. 集合A={0,log23,-3,1,2},集合B={y∈R|y=2x,x∈A},则A∩B=___.  2. 已知复数Z满足(3+3i)Z=3i,则复数Z=___.
期刊
当天宫一号在太空中轻舞飞扬的时候,它曼妙的身姿在空中秀下优美的曲线。的确,高中教材中的圆锥曲线是既有美感又有数感的曲线,是解析几何研究的重点。从高考的角度来讲,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是高考区分考生水平的重点载体,它的显著特点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解决几何问题,它的重点是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因此,解析几何问题一般伴有较为复杂的数式运算,对考生的运算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