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者的身份,促进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堂上不能仅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来教学。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信息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现代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富有创造性、个性化的学者型教师。为了适应现代语文教学的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理性地审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发挥它们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促进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注重工具性,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语文是个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的重要工具。列宁曾经这样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语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语文的工具性是由语言的功能决定的,它也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语文教学如果脱离了工具性,学生连最基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没有。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与生为善,以退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由此可见,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新课标提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正是语文工具性作用的体现。
  二、突显人文性,夯实学生的人性根基,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实践者是教师,因此,研究语文教学如何改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语文教育科研能力是探索语文教育规律,用以指导语文教育实践的革新创造能力。它是语文教师的学业知识、教育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集中体现。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我认为,要真正突显语文的人文性,培育学生的心灵,关怀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对学生进行浸染熏陶,以夯实学生的人性根基,丰厚学生的人生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一个亮丽的精神底色,最关键的是把学生当作一个鲜活的,具有极强可塑性的人来对待,着重培养学生作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住课本中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体来说,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陶冶情操,培养情趣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桂林山水》的自然之美,《荔枝》中母亲的慈爱之美……这些文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宫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通过提示、引导、点拨,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用文章中的养分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并逐渐转化为他们内在的能力,在生活中创造美,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激起对生活美的追求,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2.锤炼品德,完善人格
  正所谓“文以载道”,世界上无论哪一种语言都是用来表达特定的思想或见解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其思想内容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向命运挑战》、《宋庆龄和她的保姆》这一系列人物所具有的品格,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耳濡目染,在内心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三、辨证统一,有机融合,追寻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之美
  新课程,给了我们机遇与挑战,然而成就事业,需要持之以恒,一节课可以展示一位语文教师的风采,但要想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更要求每位语文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上好每一节课,不要让课堂教学素质化流于形式。
  语文课本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整体,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偏重于某一方,更不能将它们生生地割裂开来。有人说,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理”;也有人说,没有离开人文性的工具性,也没有离开工具性的人文性。这些观点都说明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和谐统一,水乳交融。
  1.倡导以人为本的民主课堂,实现和谐统一
  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必须以人的发展为着力点,学生的语文能力、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才能得到和谐发展。教师应把功夫下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学识水平,切实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师作为设计者,不是为自我而设计,而是为学生而设计。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在一种自主、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以张扬,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魅力。
  2.设计目标多元化的训练,实现和谐统一
  新课标中多次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应该是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这里体现了工具生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这一思想,就应该设计出一些能够挖掘人文因素、落实好思维过程,思维方法,体现辨别是非优劣能力的训练。
  总之,教师从“教坛”中走出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融合到他们中间去,创出一个融洽、和诣的课堂。语文教师具备了较高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而要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必须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更准确、更成熟地认识与把握,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扦插繁殖方法价廉、迅速、简单,且可缩短育苗时间。正常的扦插苗,根系伸展良好,栽植成活半高,生长快,在广大农村此技术很受欢迎,但对于生根能力弱的品种,必须经过一定处理才
自本世纪60年代中期起,由于系统思想和方法与计算机在农业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模拟模型来研究作物系统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方面,并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主要是应用
我国的咨询业起步于8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90年代初,咨询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两次发展高潮:一次在80年代末,正是全国调整和改革科技系统的
郭河清,离休干部,现住四川省内江市军干所并任军干所党支部副书记。籍贯河南洛阳,1 933年1 2月生,1 949年2月参军。离休前任四川省原内江市人武部政委。上世纪90年 Guo Heq
好题一半文。新闻标题也是如此。但经济报道因受政策性、理论性和专业性的影响,制作可读性的标题的难度显然比社会新闻大得多。近两年,黑龙江经济报在改革报道内容方式的同时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职业教育中教师素质的几个问题,影响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这一实际情况,论述了当前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几点措施和应当注意的问题,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素质提高 注重管理  随着我国企业体制的改革,中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的重点工作之一。要培养合格的中高级的技
结合五大发展理念,从地方大学发展要求分析了浙江树人大学办学定位的内涵,阐述了推进地方民办大学的战略举措,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摘 要】新生入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学新生入馆教育工作需要不断革新。文章闡述了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新导向:包括新的教育宗旨、技术手段和侧重点。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新生入馆教育  一、入馆教育的意义  新生入馆教育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第一环节,也是图书馆读者教育的重要环节,对接受教育的大学生和实施教育的图书馆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
我是秘书队伍中的新兵,在秘书长这个岗位上工作才八个月。半年多的工作和实践,使我对办公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秘书工作人员的酸甜苦辣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对如何做好办公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重视人权、尊重人权的全新社会。洞察目前存在的一些媒体报道,很多关于校园霸凌的案件,小小年纪的孩子就忽视人权、侮辱同龄人,教师师德丧失的新闻也不在少数,一些孩子由于学习成绩问题得到教师的轻视与伤害,教育部表示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迫在眉睫,不容小觑。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笔者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当前社会小学管理模式的弊端。目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