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有一幅传世画作《林屋山民送米图》(长卷),是晚清书画家秦敏树先生的作品。画作真实描绘了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天,苏州太湖西山岛(古称林屋山)百姓纷纷自发为刚刚罢官家中、已经断炊的苏州太湖厅甪头巡检司九品巡检官暴式昭赠送柴米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暴式昭身为品级最低的官员,以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赢得一方百姓拥戴的人格魅力。
暴式昭(1847年—1895年)光绪四年(1878年)出任江苏震泽县平望司巡检。因政绩卓著,官声颇佳被提拔到军机处任存记。光绪八年(1882年),因母丧丁忧(回乡守孝)三年。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至十六年(1890年)在江苏苏州太湖厅甪头巡检司任九品巡检官。九品巡检官在中国封建时代是官员中最低的品级,相当于如今乡镇副科级的司法干部,属厅(县)一级管辖,主要负责辖区训练甲兵、维持治安、平定反叛等职责。暴式昭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刻苦自厉,深受百姓爱戴。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十八日,暴式昭因为民请命而蒙冤被撤职。
当他离开巡检衙门时,百姓堵在桥头跪送涕别,不要他走。离任后,他以待罪之身赴省巡抚衙门接受调查,家人因官清如水的暴式昭被罢官而断薪,不但没有回老家的盘缠,被困在原任时租住地,而且已经断炊。这就是后来我国著名文史学家游国恩所写著名诗句——“世上穷官谁与比,罢官不见炊烟起”里描写的情景。时值隆冬,年关将至,百姓发现他家断炊后(“炊烟无温”),争相送米送柴。十二月初从陈巷村开始,两日间全岛各村百姓接踵而来,冒雪赠米送柴,肩扛、手提、担挑、船载相继不绝,场景壮观而感人。
結束审查的暴式昭回家见状,不忍负累百姓,立即张贴启事进行劝阻,可是自发主动送柴米的百姓很快发展到西山全岛80余村约七八千户的人家,无论童叟妇孺,不分农、商、樵、艄,甚至僧侣道士无所不及。这次百姓自发爱心行动共捐赠米一百零四石八斗,柴十倍于米,鱼菜不计其数。
无奈之下,暴式昭将百姓所赠物品开列清单,以备日后奉还。上官太湖厅(苏州府派出机关,相当于县级特区)又诬陷暴式昭,竟下咨文质询“向各户敛费求索”,光明磊落的暴式昭在禀帖中如实回复:“此乃万众心情所愿,愿者不能阻,爱者不能劝,非势驱利诱所能至,亦非乞求讨索所能得也。”
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月初六日,已被罢官百余日的暴式昭登船返乡之际,竟有四五百名西山百姓跪拜送别,牵衣顿足,依依不舍,将码头围得水泄不通……
回望暴式昭为官实绩,处处闪耀着廉吏光辉。到太湖厅甪头司上任之初,“清操逾厉”,生活艰苦却操守坚定,面对金钱财物总能保持不苟取一文,厨房经常一无所有,虽然孝敬却不能让高堂老母吃上可口的饭菜(“斋厨萧索,虽奉母亦不能具甘旨”)。母亲去世后,他向上司、同僚、部下和百姓公开宣布:家母在世时,我尚且廉洁奉公,而今家母过世三年,我岂能为妻儿的温饱去做违法乱纪的勾当!
他的辖区内原有三家典当行,按照老规矩,各家每年都要以保护费的名义向巡检大人纳钱“孝敬”。历任巡检都照单笑纳,只有暴式昭分文不取,年年都如数交给当地继善堂(民间公益组织)保管,同时设立救济基金,用于救济孤苦贫困百姓。他从危害当地最为严重的两大祸害——“赌”和“毒”入手,严厉禁赌、禁毒,实行综合治理,造福西山百姓。
休暇之日,暴式昭常穿着布衣、草鞋走访辖区,对西山的文化古迹进行详细的考察整理,及时修复了多处濒临荒废的古代寺庙、祠堂、名人墓园。他带头用自己微薄的官俸出资,倡导捐款集资修复、新建了石公山的“敬佛”碑、诸家河的诸稽郢墓碑等多处名胜。至今,仅他在西山名胜留下的摩崖石刻就达9处。他还收集西山地方名人的诗文,自己出资重印西山诗人诗文集。在他的感召下,夫人李氏把自己仅有的首饰都典钱支持丈夫的公益。暴式昭还采集地方节烈史料,请朝廷铭旌表彰当地乡贤贞烈二百余人,以此德化地方。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罢官回乡的暴式昭从老家赶赴天津军中,主动请缨,因有相马才能,被派到山海关外征购战马。不幸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因病殉职关外军中,时年四十九岁,归葬故里。遗著《鹤梦庐尺一幸草》、《廿四史识小录》等。
晚清以来,俞樾、吴昌硕、徐悲鸿、胡适、朱自清、张大千、沈从文、俞平伯、钱伟长等近现代和当代名家数百人,以书法、诗歌、文章、对联、绘画等不同艺术形式,褒扬纪念这位九品廉吏。
“薄官不能一朝留,清风可以百世祀”,正如清末国学大师俞樾撰联所赞,暴式昭身处晚清乱世之中,居官于富庶之地,以一介末吏,能够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洁身自好、勤政爱民,从行政、司法、文化、教育、公益等多方面,全面对辖区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成就了一代廉吏之名,当之无愧成为今天我们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廉政教育的生动教材。
(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李蕾
暴式昭(1847年—1895年)光绪四年(1878年)出任江苏震泽县平望司巡检。因政绩卓著,官声颇佳被提拔到军机处任存记。光绪八年(1882年),因母丧丁忧(回乡守孝)三年。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至十六年(1890年)在江苏苏州太湖厅甪头巡检司任九品巡检官。九品巡检官在中国封建时代是官员中最低的品级,相当于如今乡镇副科级的司法干部,属厅(县)一级管辖,主要负责辖区训练甲兵、维持治安、平定反叛等职责。暴式昭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刻苦自厉,深受百姓爱戴。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十八日,暴式昭因为民请命而蒙冤被撤职。
当他离开巡检衙门时,百姓堵在桥头跪送涕别,不要他走。离任后,他以待罪之身赴省巡抚衙门接受调查,家人因官清如水的暴式昭被罢官而断薪,不但没有回老家的盘缠,被困在原任时租住地,而且已经断炊。这就是后来我国著名文史学家游国恩所写著名诗句——“世上穷官谁与比,罢官不见炊烟起”里描写的情景。时值隆冬,年关将至,百姓发现他家断炊后(“炊烟无温”),争相送米送柴。十二月初从陈巷村开始,两日间全岛各村百姓接踵而来,冒雪赠米送柴,肩扛、手提、担挑、船载相继不绝,场景壮观而感人。
結束审查的暴式昭回家见状,不忍负累百姓,立即张贴启事进行劝阻,可是自发主动送柴米的百姓很快发展到西山全岛80余村约七八千户的人家,无论童叟妇孺,不分农、商、樵、艄,甚至僧侣道士无所不及。这次百姓自发爱心行动共捐赠米一百零四石八斗,柴十倍于米,鱼菜不计其数。
无奈之下,暴式昭将百姓所赠物品开列清单,以备日后奉还。上官太湖厅(苏州府派出机关,相当于县级特区)又诬陷暴式昭,竟下咨文质询“向各户敛费求索”,光明磊落的暴式昭在禀帖中如实回复:“此乃万众心情所愿,愿者不能阻,爱者不能劝,非势驱利诱所能至,亦非乞求讨索所能得也。”
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月初六日,已被罢官百余日的暴式昭登船返乡之际,竟有四五百名西山百姓跪拜送别,牵衣顿足,依依不舍,将码头围得水泄不通……
回望暴式昭为官实绩,处处闪耀着廉吏光辉。到太湖厅甪头司上任之初,“清操逾厉”,生活艰苦却操守坚定,面对金钱财物总能保持不苟取一文,厨房经常一无所有,虽然孝敬却不能让高堂老母吃上可口的饭菜(“斋厨萧索,虽奉母亦不能具甘旨”)。母亲去世后,他向上司、同僚、部下和百姓公开宣布:家母在世时,我尚且廉洁奉公,而今家母过世三年,我岂能为妻儿的温饱去做违法乱纪的勾当!
他的辖区内原有三家典当行,按照老规矩,各家每年都要以保护费的名义向巡检大人纳钱“孝敬”。历任巡检都照单笑纳,只有暴式昭分文不取,年年都如数交给当地继善堂(民间公益组织)保管,同时设立救济基金,用于救济孤苦贫困百姓。他从危害当地最为严重的两大祸害——“赌”和“毒”入手,严厉禁赌、禁毒,实行综合治理,造福西山百姓。
休暇之日,暴式昭常穿着布衣、草鞋走访辖区,对西山的文化古迹进行详细的考察整理,及时修复了多处濒临荒废的古代寺庙、祠堂、名人墓园。他带头用自己微薄的官俸出资,倡导捐款集资修复、新建了石公山的“敬佛”碑、诸家河的诸稽郢墓碑等多处名胜。至今,仅他在西山名胜留下的摩崖石刻就达9处。他还收集西山地方名人的诗文,自己出资重印西山诗人诗文集。在他的感召下,夫人李氏把自己仅有的首饰都典钱支持丈夫的公益。暴式昭还采集地方节烈史料,请朝廷铭旌表彰当地乡贤贞烈二百余人,以此德化地方。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罢官回乡的暴式昭从老家赶赴天津军中,主动请缨,因有相马才能,被派到山海关外征购战马。不幸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因病殉职关外军中,时年四十九岁,归葬故里。遗著《鹤梦庐尺一幸草》、《廿四史识小录》等。
晚清以来,俞樾、吴昌硕、徐悲鸿、胡适、朱自清、张大千、沈从文、俞平伯、钱伟长等近现代和当代名家数百人,以书法、诗歌、文章、对联、绘画等不同艺术形式,褒扬纪念这位九品廉吏。
“薄官不能一朝留,清风可以百世祀”,正如清末国学大师俞樾撰联所赞,暴式昭身处晚清乱世之中,居官于富庶之地,以一介末吏,能够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洁身自好、勤政爱民,从行政、司法、文化、教育、公益等多方面,全面对辖区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成就了一代廉吏之名,当之无愧成为今天我们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廉政教育的生动教材。
(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