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野螟天敌螳螂的筛选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s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室内研究了5种螳螂捕食黄野螟幼虫及人工饲养的情况。结果表明,广斧螳成虫对黄野螟3~4龄幼虫的日捕食量最大,最高可达6头/只,与其他4种螳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黄野螟幼虫密度的增大,螳螂的捕食量会显著增大,但达20头/盒时,捕食量不再出现显著增大;综合比较日捕食量、产卵鞘量、卵期、初孵若虫量、成活率等指标,筛选出广斧螳为黄野螟的优势天敌昆虫。
  关键词 黄野螟;天敌;螳螂;筛选
  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2-0165-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2.04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Selecting of Natural Enemy Mantis of Heortia vitessoides
  XIAO  Ning,WANG  Xiang,LIN  Si cheng  et al (Maoming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Maoming,Guangdong 525000)
  Abstract The predation on 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 larvae and artificial feeding of 5 species of mantises were studied in laborato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aily predation of 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 adults to the 3rd and 4th instar H.vitessoides larvae was the largest,up to 6 larvae per day,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4 species of mantises.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nsity of H.vitessoides larvae, the pred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when the density reached up to 20 larvae per insect box, the predation did no longer increase significantly;comprehensively comparing the daily predation, the egg sheath, the egg period, the amount of initial nymph, the survival rate,H.patellifera was selected out as the dominant natural enemy insect of H.vitessoides.
  Key words Heortia vitessoides;Natural enemy;Mantis;Select
  近年來,受土沉香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人工种植的土沉香面积不断增加,寡食沉香叶片的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的发生数量也急剧增加,在局部范围还暴发成灾[1],化学药剂防治黄野螟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农残、对环境不友好等副作用逐渐成为制约沉香产业绿色发展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被认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国内也陆续报道了黄野螟天敌利用的研究情况[2-6]。为了较好地利用天敌资源,对黄野螟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笔者在对茂名地区黄野螟天敌昆虫资源调查的基础上[7],对几种螳螂捕食黄野螟幼虫及人工饲养进行了观察,筛选出优势螳螂,为林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的几种螳螂采自茂名地区包括电白、化州、高州等区域的沉香林地,分别是棕静螳Statilia maculata Thunberg,1784、中华大刀螳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1842、广斧螳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1839、壮菱背螳Rhombodera valida Burmeister,1838、云眼斑螳Creobroter nebulosa Zheng,1988。试验所需的黄野螟幼虫采自沉香林地。
  1.2 方法
  1.2.1 螳螂成虫对黄野螟幼虫的捕食行为观察。
  将螳螂成虫单头放入洁净的透明塑料养虫盒(长25 cm×宽17 cm×高10 cm)中,饥饿24 h,然后每盒放入各龄黄野螟幼虫5头,同时放入3~5片新鲜的沉香叶片供黄野螟幼虫取食,螳螂距离黄野螟幼虫至少10 cm。观察螳螂对黄野螟幼虫的搜寻与捕食行为,每次持续观察2 h,重复3次。
  1.2.2 螳螂品种、螳螂虫态、黄野螟幼虫虫龄及密度对螳螂的捕食影响。
  将5种螳螂的若虫和成虫单头放入洁净的透明塑料养虫盒(长25 cm×宽17 cm×高10 cm)内,饥饿24 h,然后分别放入黄野螟3~4龄和5龄幼虫,放入虫口密度设置10、20、30头/盒3个梯度水平。统计24 h后的捕食量。各处理重复3次。
  1.2.3 人工饲养螳螂。
  将5种螳螂单头放入洁净的透明塑料养虫盒(长25 cm×宽17 cm×高10 cm)进行人工饲养,记录其产卵鞘数量、卵期、初孵若虫量、成活率等。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7.0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变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螳螂对黄野螟幼虫的捕食行为
  螳螂刚进入养虫盒时,会先缓慢爬行,逐渐适应后,大部分时间都喜欢在盒的上部或顶部静止下来。螳螂在爬行中,暂停时其触角上下摆动,头部也会转动,配合搜寻食物,当接触到黄野螟幼虫时,触角停止摆动,捕捉式前足前伸并试探性接触虫体,幼虫随之有蠕动、蜷缩、爬行等逃避反应,螳螂会迅速用其前足的跗节和胫节将其夹住,任幼虫抵抗、挣扎也不放松;待黄野螟幼虫停止反抗或反抗不那么激烈时,螳螂用其咀嚼式口器取食虫体,最终不留剩余。1~2龄幼虫体型太小[8],螳螂捕食不便,螳螂很少接触;螳螂喜接触正在取食的3~4龄黄野螟幼虫;5龄老熟幼虫逐渐进入预蛹期,取食活动大大降低甚至停止[9],活动不活泼,螳螂接触很少。
  2.2 螳螂品种、螳螂虫态、黄野螟幼虫虫龄及密度对螳螂捕食的影响
  用SPSS 17.0进行单变量分析,两两比较螳螂品种、螳螂虫态、黄野螟幼虫虫龄及密度对螳螂捕食的影响,结果见图1~4。从图1可以看出,广斧螳的平均日捕食量显著大于其他4种螳螂,而其他4种螳螂之间差异不显著;螳螂成虫的平均日捕食量显著大于高龄若虫(图2),螳螂对3~4龄黄野螟幼虫的平均日捕食量显著大于5龄黄野螟幼虫(图3),20、30头黄野螟幼虫密度的平均日捕食量显著大于10头黄野螟幼虫密度(图4),而前2个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ɑ=0.05)。
  2.3 人工饲养螳螂的产卵情况 用SPSS 17.0对5种螳螂的单头产卵情况进行两两比较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在产卵鞘量、每卵鞘初孵若虫量及成活率方面,广斧螳显著高于其他4种螳螂,在卵期方面,广斧螳与棕静螳、云眼斑螳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显著短于中华大刀螳、壮菱背螳。
  综合比较得出,广斧螳较其他4种螳螂有较大的产卵优势。
  3 结论与讨论
  (1)广斧螳对黄野螟幼虫的平均日捕食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螳螂,较其他4种螳螂也有较大的产卵优势。因此,筛选出广斧螳为捕食黄野螟的优势天敌昆虫,可以在茂名地区的沉香林进行推广应用。
  (2)经过3年的试验,该研究总结出一套饲养螳螂及人工低温控制螳螂孵化技术,可以根据黄野螟的林间发生情况,及时地生产出一定量的螳螂,为防控黄野螟提供技术方案和指导。
  (3)用螳螂防控黄野螟属于生物防控方法,在具体应用時,要合理地与化学[10]、物理[11]等防控方法配合使用,以免降低螳螂的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1]
  乔海莉,陆鹏飞,陈君,等.黄野螟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3,50(5):1244-1252.
  [2] 李文华,贾彩娟,陈惠平,等.叉角厉蝽对黄野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J].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843-848.
  [3] 杨朗,贤振华,邓国荣,等.广腹螳螂对龙眼长跗萤叶甲功能反应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289-291.
  [4] 蒋杰贤,梁广文,王奎武.几种天敌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J].上海农业学报,2001,17(4):78-81.
  [5] 蒋杰贤,梁广文.叉角厉蝽对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选择捕食作用[J].生态学报,2001,21(4):684-687.
  [6] 谢钦铭,梁广文,罗诗,等.叉角厉蝽对绿额翠尺蛾幼虫的捕食作用的初步研究[J].江西科学,2001,19(1):21-23.
  [7] 肖宁,林思诚,王祥,等.茂名地区黄野螟天敌昆虫资源调查[J].南方农业,2020,14(27):82-83.
  [8] 周亚奎,战晴晴,赵祥升,等.黄野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探讨[J].现代园艺,2017(12):12-14.
  [9] 陈志云,李东文,王玲,等.土沉香黄野螟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11):10-14.
  [10] 王玲,郑礼飞,陈志云,等.甲维盐与苏云金杆菌复配对黄野螟增效作用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2,42(1):37-38.
  [11] 乔海莉,徐常青,周亚奎,等.应用杀虫灯防治白木香黄野螟技术研究[J].中药材,2017,40(9):2026-2029.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博罗红豆的光合生理特征。[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博罗红豆及其所在群落优势种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博罗红豆的光合生理日变化主要为"单峰型",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出现在10:00,达(16.48±0.30)μmol/(m~2·s);10:00之后净光合速率有所降低。与群落的优势种相比,博罗红豆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更大,有更强的光合能力。[结论]光合作用能力不是博罗红豆种群
目的 研究分析在治疗宫颈癌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选取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在这一
人们总说“人是铁,饭是钢”,日常饮食对于维持机体功能相当重要.而在临床用药方面,也有一句话是“是药三分毒”,对于机体抵抗能力较弱的儿童群体来说,临床用药需更谨慎.抗生
期刊
摘要 对大连仙浴湾周边的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以SO+WO为主的组合策略,提出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优化乡村旅游体系,与景区联动,打造“浴场+海岛村”一体化发展的乡村旅游品牌;丰富乡村旅游活动,营造目的地情感形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员培训,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保护主景区生态资源,促进仙浴湾周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SWOT;发展策略;仙浴湾 
摘要 在进行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分类和都匀毛尖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产品表现形式,提高茶旅游纪念品科技含量;深度挖掘地域文化,丰富旅游纪念品文化内涵;立足于市场需求,满足旅游者美好生活的需要;强化功效性,开发具有保健作用的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等四个方面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 都匀毛尖;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分类开发  中图分类号 F-59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对理论知识巩固的同时与实践相结合,增加临床实践经验,充分的掌握各种临床医学技能,两组相结合,让广大医学生能够有一段充实的学习经历与强硬的心理素质,所以医学生在校最后
摘要 以根结线虫病样、番茄品种及组合为试材,采集包头市根结线虫暴发地一个根结线虫病样,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技术对24个番茄品种及组合进行Mi-1基因扩增筛选。结果表明,感染内蒙古包头市番茄的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筛选出3个纯合抗根结线虫番茄组合。抗感品种及组合均产生750 bp的特异片段,纯合抗病基因的番茄组合存在TaqⅠ酶切位点,酶切后产生了570和160 bp特异性片段,为
1.雾化吸入治疗的目的rn基于小儿患者的特点,在其出现呼吸道疾病后临床多以雾化治疗为主,避免常规治疗期间引起患儿出现的不适现象,且在雾化吸入治疗的应用下存在的优势较多,
期刊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试验研究和查阅文献,总结了近年来福建太子参发生的主要病害,包括病毒病(芜菁花叶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根部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紫纹羽病、根腐病和白绢病)以及叶斑病类(斑点病、叶斑病、黑斑病)三大类,分别阐述其症状与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及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太子参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为高品质安全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 太子参;病原;
近年来高血压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非药物降压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常用的干预方法,尤其是运动干预,能获得良好的降压效果.本文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运动干预中不同运动方式、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