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中的饮食思想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78207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语》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其“乡党”章集中体现了孔子的饮食观。本文通过分析《论语·乡党》中关于饮食的描写出发,探究孔子饮食观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对现代饮食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孔子祭祀饮食观
  《论语·乡党》共二十七章,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颜动和衣食住行,是我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的生动素材。其中,孔子的饮食思想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原文如下:
  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关于“齐”,《说文解字》:“齊亦叚为齋;齋之為言齊也。示齊为齋。”古代“齊(齐)”与“齋(斋)”是通假的。上述《乡党》中的首句话就是“斋必变食”,这就框定了孔子在这里阐述的饮食宜忌的范畴,也就是“斋”,即祭祀。原文的意思是:在实行祭祀这种庄重的事仪之前,必须改变日常的饮食,要离开常居之屋,处于净室之中,作为祭祀之物的食物,应当选择舂得尽可能恰到好处的米,米的外壳脱落而米粒完整,生吃的肉肴用的肉丝要切得尽可能细些。饭伤热变得湿瀣,甚至发出秽臭气就不能再吃了;鱼烂了,肉臭了,都不能吃。食物的颜色不正常、气味异常、烹制得失火候不吃不符合祭祀所规定的的用餐时间不能进食,畜肉不是割得方方正正的不吃,鱼脍炙没有醯醢盐梅的酱料不用。肉很多但是也要以粮食为主,否则不利于消化;酒可以依个人酒量,但以不伤神乱志为限。市场上出售的酒肉不符合祭祀用食品的要求,也不应当用,祭祀的肉食只有辛味的姜,因此不宜多食。公祀助祭于君的肉领受回来不能隔宿,当天就应当分赐,因为若是大型的祭祀,从祭祀之日的天亮时宰牲到祭祀完毕就已经是第三天了,若再隔宿肉就变质了。吃这种祭祀食物时和食后寝息时,不能漫不经心地闲谈而应当用心感受鬼神祖先的福佑。这就是孔子的“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
  一个人对饮食生活现实的态度和具体意见,根基于饮食文化发展的时代水平,受制于时代文明的总水平、总风格和总趋势。孔子生活于“三代期”后期,牛耕技术还未曾广泛普及,食品的原料数量与品种还比较拮据,生食依然占有相当比例,《诗经》中的“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饮食生活的时代水准与基本要求。即使是孔子自己,在政治和饮食生活上也属于中下层的社会地位,因此,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只是他就当时祭祀的一般原则而发表的看法,既不是一般意义的饮食理论,也非孔子对自身常居饮食的一般原则。古代中國,人们是非常笃敬鬼神祖先的,早在远古时代,先民们每逢庆祝或祈祷时,首先会把自己最好的食物拿出来呈贡。把现实人生认为最美好的食物献祭于祖先神灵,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极为普遍的习俗,通行至今。
  从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制约系统来理解,“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也就容易理解了:祭祀就是要求诚敬,并非一定要求一律的祭物丰富,就是粗粝的饭食、菜汤、和最通常的瓜这样的菲薄之物,只要出自虔诚恭敬之心也是可以的,正所谓大禹式的“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的行为。具体而言,孔子主张祭祀之食,一要“洁”,二要“美”,祭祀之心要“诚”。
  《论语·乡党》中的孔子观念不仅适用于祭祀,而且对日常饮食也具有指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审视其有关健康科学饮食文化观,向世人展示古代中国饮食文化,对纠正当下许多不科学的饮食习俗,建立绿色、健康、科学饮食习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2月第1版.
  [2]刘宝楠《论语正义》引文,中华书局,1954年12月《诸子集成》本.
  [3]《诗经·小雅·天保》,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10月第1版.
  [4]《论语注疏·子罕》,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10月第1版.
  [5]《论语注疏·学而》,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10月第1版.
  [6]《春秋左氏传·成公十三年》,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10月第1版.
  [7]《论语注疏·泰伯》,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10月第1版.
  [8]《中国饮食文化》,外文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9]《论语健康饮食文化观及当代意义》,姚吉成、王君,《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5期.
  [10]《孔孟食道与中华民族饮食文化》,《黄帝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11]《春秋谷梁传·成公十七年》,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10月第1版.
  [12]《论语注疏·八佾》,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10月第1版.
  [13]《<衍圣公府档案>食事研究》,赵荣光,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14]《礼物之谜》,(法)莫里斯·古德利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其他文献
摘 要:苏教版一年级下学期的计算教学,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以前的计算教学中,我多采取同一种类型的题目反复练习的办法,侧重通过多做练习让一年级小学生自己“悟”出算理。以为计算不需要向学生说清道理,况且这看似简单的算理要说得让一年级的学生听得明白、一听就懂,还真不容易。结果发现不少学生算理不清,知识的迁移能力差,没办法适应千变万化的题目。经过尝试实践,我发现在教
期刊
摘 要:从上周开始我给学生增加了报刊阅读课。以《英语周报》的第一版为阅读材料。每周专门拨一节课作为报刊阅读课,主要教学方式是由学生自己阅读,把重要的词、短语、句子画线,再在4人一组的小组里讨论、交流、辩论,最后由老师抽查、做小结等。  关键词:英语教学;报刊阅读;高效教学  教学案例描述:  有一天,我给高一(4)班上报刊阅读课,本课按教学设计进行到小组讨论时,按正常情况,学生只是在小组里讨论和交
期刊
摘 要: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是现阶段培养初中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即使面临很多问题,我们也必须逐一克服,为培养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创造条件。本文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入手,分析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应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问题的具体策略,希望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策略  引言: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
期刊
摘 要:数学思维之于数学学习就像是导航仪之于陌生地形,有着指导方向和深化探索的作用,对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设计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数学思维的引导下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数学的抽象性较强,而学生在这一阶段恰好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
期刊
摘 要:交際活动是每个人最基本、最常见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所以具备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重要条件。这种能力如何培养,从什么时候培养?其实在学生们牙牙学语时就已经得到这样的能力培养了。例如:父母教孩子称呼长辈,要有礼貌;请求别人,要学会说“请”;等等。到小学时,这种能力的培养被纳入了课堂,这就是我们语文课中的口语交际课型。  关
期刊
摘 要:当前农村中学生作文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既有农村环境因素的影响,又有学生学业压力的限制,但最根本的还是教师对语文教学缺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有效指导。本文尝试提高学生积累“精品素材”能力,“多元化”开发作文素材,进而试图提高学生的对"作文素材"的鉴别能力、感受能力和转化能力。老师进行详细地调查研究,并实施干预策略,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制定对作文素材开发的优化策略。让农村中学生
期刊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地理科学素养”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教材分析  教学地位和作用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
期刊
摘 要:人教版2012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三章第三节中,“元素”概念引入是不科学不严谨的,论证论题不相符合。笔者从教学大纲之要求以及实际教学的积累,既避免了引入同位素核素的新的难点,也巧妙完成了元素这一概念的形成这一知识难点。  关键词:元素;同位素;原子;核素;教学大纲  人教版2012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三章第三节中,“元素”概念是这样引入的:  笔者认为:教材这样
期刊
摘 要:“群文阅读”一直是全国小学语文近两年研究的主题命脉,由于“语文群文阅读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展开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价值取向也就必然地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了解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倡导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和与众不同的个性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  关键词:共鸣;契机;文本;期待;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如何为学生备好每一节课的内容,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反思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一位渴望事业成功的教师梦寐以求的事。本人结合教学实际经验,浅淡一下在新形势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一、渗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