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三校生高考语文命题及备考初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ga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三校生高考已经成为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的热门选择,很多学生通过参加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步入了省内本科院校及省内外高职院校深造。所以,有针对性地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做好高考复习势在必行。
  中职学校普通高考语文命题备考一、命题趋势
  综观甘肃省2011~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考试大纲三校生高考大纲,文化基础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德育,但各科分值所占比重有所变化。就语文学科来说,2011年和2012年占50分,2013年提高到80分。因此,语文学科命题趋势稳中有变,其变化应该主要体现在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会更广泛,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既有现代文阅读,也会有文言文阅读,对写作能力的考查会包括常见应用文体的写作和片段作文写作。
  二、命题范围和题型
  根据甘肃省三校生高考大纲的说明,文化基础考试语文科的考试范围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字形、字义;词义、词性、词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修辞方法、语句含义、修改病句;文章重点句段、结构层次、表达方式、思路、主题;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正确运用语文综合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和现代文。试题题型包括填空题(主要是名句默写)、选择题、现代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及写作。试题难易度分布情况为较易题约占30%,适中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三、命题特点
  根据甘肃省2013年三校生高考考试大纲的规定,结合甘肃省2011年、2012年三校生高考语文命题情况,可以看出语文科的命题范围紧扣考纲,突出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选择题型重点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语音、字形、修辞、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识记、理解以及准确使用词语、句子的能力。该题最大的特点突是突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命题和生活息息相关。如2011年试题第4题给出一副对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让考生判断对联中隐含的年龄。第9题仿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沙纷纷,路上行人满面尘。借问青山何处有,学童遥指盆景中。”让考生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哪一问题。填空题型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课内名篇名句的识记和课外常用名句的积累。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型重点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意、正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从文中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文言文阅读题型或者诗歌鉴赏题型重点考查学生读懂文意(诗意),正确理解文言实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和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写作题型包括常见应用文的纠错、写作以及片段作文的写作。试题难易程度保持适中偏易。
  四、备考建议
  1.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识记积累
  字音:正确认读常用的3500个汉字。要特别重视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复习和练习,掌握辨析多音字的方法,加强积累。
  字形:正确书写常用的3500个汉字。要特别重视形近字、义近字、同音字的辨析、练习和积累。
  字义:正确理解现代汉语常用词汇的意思,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选用词语(包括成语)。要特别重视近义词和容易误用的成语的辨析、使用。
  文学常识:熟悉课本内出现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知识,熟悉常见文学体裁知识。
  文化常识:了解课本内涉及的重要且常用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年齡的特殊称谓: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排行的特殊称谓:伯(孟)、仲、叔、季。日期的特殊称谓:朔、望、晦。再如对联的知识: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仄起平收等。
  修辞:掌握并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特别是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对比、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修辞格。注意区分比喻和比拟,比喻和借代,设问和反问的不同。
  名篇名句默写:首先要能背诵并默写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的名篇名段,教材里要求学生背诵的主要篇目有《诗经·氓》《劝学》《师说》《赤壁赋》《石钟山记》《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沁园春·长沙》《荷塘月色》;同时课外还要注意积累常用的名句,《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诸子著作中就有许多至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名言警句,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等,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给学生印发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课外识记。
  2.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现代文阅读理解,重点训练学生整体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按照要求从文章中筛选提炼信息和概括归纳要点的能力。文言文阅读理解,有针对性地重点训练学生理解常用文言实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粗通文章大意的能力。重点要复习好教材中选入的文言名篇,如《劝学》《陈情表》《师说》《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等。诗歌的阅读鉴赏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把握意象特点,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同时要注意理解诗歌表情达意常用的艺术手法。
  3.加强正确、规范运用语言的训练
  语文工具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正确、规范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点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把正确、规范地进行语言表达作为学习重点。正确、规范的表达依赖于平时的语言积累,只有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良好的语言感觉,才能达到这一要求。高考试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除了作文考查之外,还会涉及语病辨析,句段仿写以及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练习,让学生熟悉常见的语病类型,掌握辨析语病的方法;要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一般特点,如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
  4.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
  应用文寫作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熟悉常见应用文的格式和内容,正确书写常见应用文。复习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条据类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如通知、请假条、留言条、借条(欠条、收条)、启事(寻物、招领)。书信类应用文要重视求职信、介绍信、感谢信、表扬信、倡议书、申请书等的写法。
  5.加强片段作文的写作训练
  片段作文,是相对于整篇作文而言的,指的是以语段形式出现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非整篇作文,其目的是考查某一种单项写作表达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写作训练强调学生单项写作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围绕一人一事一物一景进行描述、说明或表明观点。备考应该特别重视训练学生围绕某一观点,选择正确有力的论据有条理地论述观点的能力,同时兼顾训练形象地描写、生动地记叙的能力。因此,在整个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关注社会热点现象,积累新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米下锅”。
  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只有养成关心生活,用心生活的态度,平时多阅读多积累,才能涵养深厚的语文功底。但“临阵磨刀三分利”,只要脚踏实地做好各考点的复习,可以收到“毕其功于一役”之效。
其他文献
在对PBL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专家、同行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分别设计PBL教学专家、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满意度评价量表,为科学测量和评价PBL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提供了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社会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从相关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应用智能手机的时候,通常会使用微博、微信等软件进行阅读。为了适当
在新媒体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对新闻编辑记者个人素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并指明了新闻编辑记者素质的发展方向。因此,身为新闻编辑记者需在秉承传统新闻价值的基础上,积极
传统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授课模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教学需要。翻转课堂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这种新兴教学模式有效改善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教学效
摘要:数学建模活动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探索和实践平台;数学建模活动应该成为数学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为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支持;竞赛的评阅工作不能仅凭一纸参考答案来一刀切地决定建模成绩,而应该采取更灵活的评价方式,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数学建模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大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业余爱好等各方面的发展,许多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对于初中语文老师而言,只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民主和谐教学环境、认真翔实备课等多种途径,全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教学教学质量学习兴趣教育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语文
小学生写作精神享受  一、以生活为桥梁,让学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  写作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活泼地流个不停,溪水自然永不枯竭。”新课改非常关注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提出要让学生描写真实的生活,抒发真实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才能富有感染力,才能打动读者。我们要改变将习作与生活脱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用生活搭建起通往习作的桥梁,让学生将自己丰富而多
中职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相对于其他同龄人有着相当的落差,并且最终导致了自身价值观的混乱与是非辨识能力的缺失。而我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贯于以诗歌来启迪心智,激发
初中历史,因为是等级考试科目,而且大多数地方采用“开卷考”的形式,故被学生和学生家长乃至一些教育管理者冷眼相看,沦为“次科”,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历史课堂显然有点“历死”。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笔者对过于“史味”的历史课堂进行分析研究,在实践中注入“鲜活的教学”,再现历史人物和事件活生生的画面,让“历史照进现实”,启迪自己和学生们。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鲜活创新课程改革实验实施以来,初中历史从边缘学科转
2017年12月2日,浙江卫视推出的理论专栏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一季《十九大精神面对面》走进央视《新闻联播》,取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随后,浙江卫视再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