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创新——突破办学发展惯性的力量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hi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所学校发展的历程中,往往会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在创办初期或新校长就任的前几年里,通常在一种创业精神的引领下,不断奋斗与进取,催发教师的智慧与激情,促进学校不断取得成绩。但是数年后,会出现学校的发展迟缓绵力、领导班子无为而治,学校精神面貌暗淡的现象,办学也呈现出一种惯性发展,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我的得失,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会忽略甚至丧失追求教育梦想的激情与热忱。
  如何打碎这一层日积月累的寒冰,彰显突破发展的力量?原因和策略有很多,笔者认为最核心的是学校文化的创新。
  一、承继历史传统,架构学校文化体系与行动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是一种长期以来的传承与积累,但更应该不断变革、丰富和创新。只有不断实现自我创新的学校文化,才能贴近学校的实际发展愿景来引领和驱动学校的发展,
  我校一直着力打造“优势教育”的品牌,10余年的实践成绩斐然,但长时间的惯性发展已经不能带给学校和教师更多新的发展动力。笔者就任新一届校长后,决心从重新架构学校文化入手,在继承优势教育的大背景下,着眼于学校富有历史的校名“第一中心小学”,创新凝练出以“壹”为核心元素的学校文化,树立学校的校训精神与办学理念内核。校训精神的确立对学校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它就像航标与灯塔,是设计与建构一切办学行动的指引。
  当“壹”的概念被提出后,获得其他校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认同与肯定,就像心灵的共鸣——这个概念的校本价值与教育指向正是我们所期望的。自50年代学校被命名为“第一中心小学”以后,“壹”一直嵌刻在校名中,伴随着学校60多年的风雨兼程,已经成为学校的文化基因,成为学校教育的人文背景。更重要的是,它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它代表了一个整体,代表了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代表了学校教育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儿童教育;它代表了学校教育中的每一个,代表了第一步、第一次,代表了开始;它代表了第一,引导学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它代表了本原、原点、根本,启示教育者要尊重儿童,了解儿童,关怀儿童……“壹”虽然简单,但却无比丰满,带给教育者无数的告诫与启迪。
  为了使校训更加标志化、形象化,具有解读性,能够对全体师生形成熏陶和引领,我们设计打造了“立壹”主题雕塑。雕塑由23根弧形立柱“1”组成,造型像勤奋学习的笔尖,像奋勇前行的船头,像振羽飞翔的翅膀,像茁壮成长的树林……充满了对儿童成长的美好寓意。我们还选取了23个包含“一”的词语进行更为具体的解读,如道生一、一元复始、一箪食一瓢饮、一诺千金、知行合一等,体现传统文化的意蕴、现代教育的精神和儿童成长的细节。它们是儿童教育的核心引领与价值追求,构成了学校主题文化墙的基础元素,并使“壹”的内涵进一步丰满、生动。同时学校利用读书节,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征文活动,为每一个词语选配一个对应的小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谋划教师发展,培育学校文化的基因与特质
  教师是推动和实现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文化的基因和特质,也是学校文化的呈现者与执行者。只有每位教师都能看见未来更好的自己,明白自己作为教师的具体追求与期待,才能形成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学校一直把教师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从教师完整的教育生活构建和专业发展着眼,进行特色化和绩效化的设计与落实,期望教师成为“幸福的教育智者、从容的教育行者”。
  1.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全面规划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将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进行常态规划,同时筹划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室,面向全市聘请多位不同学科的特级教师,通过积极的引智引力,高品位高起点地为教师成长提供助力。
  2.举办“立壹大讲堂”,搭建品质化的成长平台
  思考是教育的生命力和温度,我们的教师应该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为此,学校策划成立了每周三下午的“立壹大讲堂”,讲堂力求提供广阔、争鸣的教育视野,同时也期望呈现微距、细节、真实的教育观察,让教师感受教育的魅力,用自己的思考把每一天的工作变得积极而有目标。大讲堂活动开展两年来,有南京师范大学杨启亮、谭顶良教授的讲学,有《江苏教育》编辑部张俊平、姚亮等专家的指点,也有宋运来、仲广群等特级教师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评点。“立壹大讲堂”最大的亮点是“我的教学主张”活动,每期都有一位教师交流自己的点滴工作、细述自己的教学思考、分享管理的成功喜悦、讲述生动的教育故事、展现实践的教学主张、张扬自己的教育梦想。
  3.开展“教学红黑辩”,打造校本化的研训活动
  为了让学科的教研形成真正的研讨与交流,我们策划了名为“交锋·课堂教学红黑辩”的辩论会,这是一种以立场相左、针锋相对的辩论为基础的教研形式,通过红、黑两个阵营对具体的一节课进行辩论,质疑设计思想、激辩教学主张、促进教学反思。
  两年来,我们以语数两大学科为基础,组织了10余次教学辩论活动。我们并不刻意追求辩论中教学的创意与思想的深度,更看重的是教师从中收获的思考的方法与习惯。
  4.打造品牌教师团队,形成特色化的发展机制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自我追求,需要名师的引领,也需要团队的支持与合作。因此,学校组织开展特色品牌教师团队活动,成立了教师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组合的以特色主题为品牌的小型教师团队。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校逐渐形成了10个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团队。这些团队中有的是同一教研组的教师,有的则是跨学科教师组合;有的是研究项目组,有的是专题工作组;有的侧重于课程开发,有的致力于学校品牌打造。
  三、着眼儿童成长,实现学校文化的诉求与理想
  学校文化是基于具体一所学校的教育文化,其核心和归宿是儿童,是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成长,这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终极价值。因此,所有的办学行为都要聚焦和关注“儿童真正的成长”,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品行养成和全面发展。
  四、专注课程建设,打造学校文化的品质与品位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从顶层设计到终端呈现的灵魂与主旨,最终要落实在课程建设的品质与成效上。而课程的价值设计与框架设计要落实在学校文化的精神指向上,才能具有校本化、特色化的表征,也才能具有持续的生命力。
  学校文化不仅是学校的形象与名片,也实实在在地关系和影响着学校的办学,影响着学校的成长与发展。只有对学校文化有了清晰的架构和理解,才能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突破办学的惯性,凝聚人心,实现大跨步的焕然一新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史雅宁)
其他文献
英国政府有一套完善的科研绩效评估体系为科技决策、资源分配和科技管理提供支撑.政府力求通过绩效评估保证科技投资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优化资助管理模式,促使投资效益最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8年第十三次委务会议审议批准了(以下简称),并于2009年3月5日公布实施.这是自然科学基金委贯彻落实(以下简称),完善部门规章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日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基金委)的有关信息,提高科学基金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发挥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对人民群众的
摘要:阐述了职业倦怠的内涵、特征及其负面影响,分析目前中国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产生的主要因素。并且从社会、组织、职业以及个人的角度对解决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职业倦怠;自我调节  作者简介:黄志良(1962-),男,福建南安人,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福建泉州36231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当下教育界有一个共识:“办出特色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管理者如何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特色文化元素,为学校植入个性,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首
一、学校应推进特色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办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这种精神和文化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和发展之源,是学校长期办学经验的积淀、办学个性的彰显和办学优势的弘扬。尤其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特色兴校成为学校前行的必然选择,但是,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去定位和探索却值得商榷。  近来,有两件事对我影响很大:一是看到一篇报道,是一位记者对学校“三风一训”的调查报告,各学校的用词雷同率非常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和支撑地方科技工作发展的强大后盾.甘肃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省份,在自
从2006年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继与广东省和云南省设立了联合基金.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同志就联合基金的有关情况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
农村学校应该认识到,要更好地提升素养,就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实践活动。因此,农村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成长和展示才艺的机会。农村学生在成长中,要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以提高学习能力。  一、亲情结对行动:相知相识,架起友谊桥梁  城乡孩子结对成为好朋友,通过校园活动、家庭互动以及孩子之间不同形式的交流,促进城乡孩子的共同成长。  1.“小主人”与“小候鸟”温情相拥  
高校新闻网作为一种舆论载体,日益得到普及和广泛运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相比较,高校新闻网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承载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