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llllllllvvvv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分析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及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必要性,提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举措。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C961;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6-0001-02
  人才培养是大学最基本的职能,大学培养人才的类型主要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社会需要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学术型人才,更需要运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重点应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因此,大学应通过深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1.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知识与能力并重,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从事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更需要从事知识应用与应用研究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从知识型向知识与能力并重型转变,我国致力于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这使得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改革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十分迫切。
  2.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受招生规模扩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究其本质,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实质上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而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却是单一化的。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高等学校应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3.高等教育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求来看,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是各类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的必然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都应重视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实上,一些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也很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美国许多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都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表明,教育必然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能离开社会发展定出自己的发展方向,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必须主动与现代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多样化人才。只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源于针对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这一理念揭示了教育的真谛,理应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当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与时俱进地全面落实这一先进教育理念,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深化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和本质要求
  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关心人、全面培养人、全面发展人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且必须具体落实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当前,针对高等教育存在的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和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和本质要求。
  2.坚持推行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
  高等学校培养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不仅应具有先进的科学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格修养、丰富的精神世界、高尚的情操、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怀、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由此而集中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知识传授,更多地要借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最终形成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坚持开展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
  当今时代,终身学习成为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我国形成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義。高等学校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学生智力,对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随着科技创新的加剧和向生产力转化速度的加快,社会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大学生要适应产业结构发展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需求,必须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增强适应能力。因此,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的角度而言,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基于素质教育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
  1.将素质教育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等学校应树立素质教育观,并将其应用于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树立大学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只有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高等学校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顶层设计
  培养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要素。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标准,是人才观在高校的集中反映和培养什么人的价值主张及具体要求,也是人才培养活动得以发生的基本依据和人才培养制度安排的基本原则。素质教育思想培育下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意识,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掌握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较快适应科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第四,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总之,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宽阔的专业口径、厚实的专业基础。各高校和各专业应根据自身定位、层次、特色的不同,制定各具特色的培养目标。科学的顶层设计,不但具有系统的整体改革思路,而且能对不同学科专业的改革方向进行整体规划,能够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指明教学改革的奋斗目标与路径。
  3.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应以社会需求和全面发展为导向,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等多方面进行合理构建。
  (1)开设多种通识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文理互通、分类选修,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识教育课程通常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技能与实践、审美与心理等课程,其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形成广阔的视野和较强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高等学校可引导学生文理互选、分类选修通识课程,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
  (2)适应社会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主要帮助学生形成专业理论基础,掌握专业最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程应具有基础性、时代性特点,体现学科发展特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专业课程体系,应充分体现社会需求。高校可充分听取产业界对专业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将产业发展最新需求体现在课程建设中。同时,高校应尽量压缩专业必修课课时,大幅增加选修课比例,以开拓学生专业视野,培养学生广博的思维。
  (3)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加大课内实践环节所占比重,提高实践课程比例,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加强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开展探索性实验,加大各类实验室向本科生的开放力度。要加強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4.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方式
  高校要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广泛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1)开展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的校企合作。一些应用性强的专业,可在教学各环节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学运行机制,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吸纳企业人士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吸纳企业专家和技术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参与课程开发、课程讲授;与企业合作共建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基地,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协议。
  (2)开展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径。21世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没有任何时候比今天更需要培养创新意识、推崇创业精神。建立开放、灵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势在必行。开展创业教育,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完善课内外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等途径来进行,还可设置创业、创新学分,设置学生创新园和创业基金,鼓励学生创业。
  5.建立以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为主要考核指标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以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为主的质量评价体系。在课程考核中,应实行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考核制度,重点考查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课程设计、实验等学习过程情况,而期末考试成绩只占小部分比例。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强化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和研究,增强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应将学生创新成果纳入评价体系,突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01).
  [2]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01).
  [3]罗岩.从大学生就业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09).
  [4]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06).[5]眭依凡.素质教育: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0(09).
其他文献
在对泛喜马拉雅地区楼梯草属(Elatostema J.R.Forster&G.Forster)植物进行研究时,通过野外考察和检视标本,发现尖牙楼梯草(E.oxyodontum W.T.Wang)是拟托叶楼梯草(E.pseudona
知识管理能对知识进行识别、获取、加工、储存、使用和转换,若将知识管理的理念有效地利用在企业培训中,有助于知识创新、个人成长、企业发展的更高价值意义。本文从知识管理的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引导传统师德向教师专业化时代的专业伦理过渡,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对教师专业伦理进行分析,探讨建构教师专业伦理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自主游戏是当前幼儿园最热门的话题,但是自主游戏中存在幼儿游戏与教师游戏相混淆,自主游戏没有自主,自主游戏不等于放任自流等三个问题。文章从“材料的投放--有的放矢”“
最近江湖不太平,皆由一场比武而起。某太极拳大师主动找现代搏击运动员约架,誓要一较高下,结果20秒不到,就因为“新买的鞋太滑”摔了屁股墩儿。后来,一位八卦掌大师看不过去,挺身而
教学模式是培养专业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理念由“教”至“学”的转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教学模式,为医学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生源差,学习动力不足,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改进教法,翻转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
关帝是中国广泛信仰的神灵,其信仰群体涵盖甚广.其中关氏后裔是关帝信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信仰包含两种情感一是对英雄、对神灵的崇拜;二是对先祖的缅怀.两种情感的交汇
分别以新疆天山的西部昭苏林场、东部哈密林场和中部板房沟林场的各10棵云杉标准解析木的树高、年龄和胸径数据为研究基础,选用6种常见胸径-树高、胸径-年龄和年龄-树高生长
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重视不足是森林保护的最大缺陷,导致森林资源的严重流失.本文通过研究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