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建立和健全强有力的党组织是前提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在这类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却相对滞后。以私营企业为例,据截止1999年底的统计,全国私营企业中已建立党组织的仅占私营企业总数的1.5%,许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私营企业至今尚未建立。在个体经济和外资经济中也有类似的状况。这种状况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许多党员因失去组织的管理、依托和指导,而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有的党员成了“袋袋党员”,把组织的介绍信揣在兜里,找不到管理他的基层组织在哪里,产生了很大的失落感;有的党员在企业单枪匹马,左冲右突,较长时间得不到组织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有的党员在企业开展党的工作因没有组织的支持和依靠而感到理不直、气不壮,久而久之就不想“显山露水”,产生了退隐感。对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2000年5月,江泽民同志曾在江苏、浙江、上海的考察期间曾作过重要的阐述,他指出:“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新领域。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思想认识要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因此,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的首要前提是建立和健全强有力的党组织。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组织,关键是要抓住“四个结合点”来开展:一是目标的结合点,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与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是一致的;二是资源的结合点,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需要借助我们党的各种资源来发展自身,党的建设也需要依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各种资源来加强党的执政基础;三是人才的结合点,即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党员同时也是企业的能人,受到企业的欢迎;四是管理的结合点,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和党务工作者通常会具有相互兼容性,开展党的工作也有助于其管理效益的提高。在建立健全党组织的形式上,联系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具体情况,一般可采取“独立、联合、挂靠、派入、通建”等形式。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有了健全的党组织,我们就能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使分散、流动的党员严密地组织起来,采取措施不断地提高党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整合、保持和提高党在基层的政治资源,使党员有归属感、依靠感和发展感,从而为他们发挥先进性作用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经济人”要实现向“政治人”转化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首先是个“经济人”,因为他要接受市场的筛选、参与市场的竞争和岗位的竞争;他要取得一个在经济上能养活、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养身立命”之所,否则,所谓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问题是,“经济人“在为自己奋斗争得自身利益的同时,作为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的优胜者,是否既为企业作出贡献,同时又通过企业这个操作对象为国家和社会也作出了贡献?在通常情况下,“经济人”所获得的利益与企业获得的利润和国家获得的税收是同步增长的。换句话说,“经济人”为获得个人应得的利益而奋斗是有利于国家的。但这是否可称为是党员发挥了先进性作用呢?不能。因为这还没有与企业的一般职工区别开来。
“经济人“只有向“政治人“实现转化,党员的先进性作用才会凸现出来。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党员能充分理解和把握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能自觉地在现阶段为党的经济纲领、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而奋斗。如果说上述“经济人”的行为还是不自觉地在为国家利益作贡献,可以称之为处在“自在阶段”的普通职工的话,那么经过党的组织政治锻造的党员,却是能够自觉地知晓自己作为“经济人”所做的一切乃是符合党在现阶段所规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的,应称之为处在“自为阶段”的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可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在扮演“经济人”的角色时是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与党的目标和任务统一起来,并通过党的组织来从事政治活动和实现政治任务的。在党员身上,“经济人”和“政治人”是必须统一的,否则就不能体现先进性。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要做到“经济人”和“政治人”的统一,必须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为要求。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有相当一批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党员如何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作为“经济人”的“政治人”,他首先应当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的能人,这是立足企业开展党的工作的重要前提。在企业里,虽然优秀的雇员不一定是党员,但是党员一定是也必须争取是优秀的雇员。因为这样的”政治人“就能在企业里具有榜样力、号召力和感染力。作为”政治人”的“经济人”,他在企业工作决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可靠的经济收入,而是要结合企业的特点,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做职工群众思想上的引导人和贴心人、利益上的推动人和保护人。另外,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要实现“经济人”和“政治人”的统一,还需要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当的多重社会角色,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人格。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和对外开放度的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外交往增加的特点,要求党员既要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者,又要成为党组织的“护旗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风险性增大的特点,要求党员既要成为追求效益的优胜者,又要成为维护公平原则的“道德人”。党员只有具备了这样一个完整的人格,才能够避免在多元产权主体、多元利益格局和多元文化取向下所引发的政治意识淡化的倾向、理想信念模糊的倾向和为人民服务观念弱化的倾向,真正体现一个党员应当具有的先进性。
如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我们的党员作为组织或个人都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这一时代改革的潮流——在多种成分的所有制企业中经风雨,见世面,并积极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断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先富裕起来的党员能够做到以先富带动后富,以此去实现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作者地址:双辽市卧虎林场,吉林双辽,136400)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在这类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却相对滞后。以私营企业为例,据截止1999年底的统计,全国私营企业中已建立党组织的仅占私营企业总数的1.5%,许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私营企业至今尚未建立。在个体经济和外资经济中也有类似的状况。这种状况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许多党员因失去组织的管理、依托和指导,而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有的党员成了“袋袋党员”,把组织的介绍信揣在兜里,找不到管理他的基层组织在哪里,产生了很大的失落感;有的党员在企业单枪匹马,左冲右突,较长时间得不到组织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有的党员在企业开展党的工作因没有组织的支持和依靠而感到理不直、气不壮,久而久之就不想“显山露水”,产生了退隐感。对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2000年5月,江泽民同志曾在江苏、浙江、上海的考察期间曾作过重要的阐述,他指出:“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新领域。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思想认识要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因此,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的首要前提是建立和健全强有力的党组织。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组织,关键是要抓住“四个结合点”来开展:一是目标的结合点,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与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是一致的;二是资源的结合点,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需要借助我们党的各种资源来发展自身,党的建设也需要依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各种资源来加强党的执政基础;三是人才的结合点,即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党员同时也是企业的能人,受到企业的欢迎;四是管理的结合点,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和党务工作者通常会具有相互兼容性,开展党的工作也有助于其管理效益的提高。在建立健全党组织的形式上,联系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具体情况,一般可采取“独立、联合、挂靠、派入、通建”等形式。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有了健全的党组织,我们就能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使分散、流动的党员严密地组织起来,采取措施不断地提高党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整合、保持和提高党在基层的政治资源,使党员有归属感、依靠感和发展感,从而为他们发挥先进性作用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经济人”要实现向“政治人”转化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首先是个“经济人”,因为他要接受市场的筛选、参与市场的竞争和岗位的竞争;他要取得一个在经济上能养活、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养身立命”之所,否则,所谓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问题是,“经济人“在为自己奋斗争得自身利益的同时,作为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的优胜者,是否既为企业作出贡献,同时又通过企业这个操作对象为国家和社会也作出了贡献?在通常情况下,“经济人”所获得的利益与企业获得的利润和国家获得的税收是同步增长的。换句话说,“经济人”为获得个人应得的利益而奋斗是有利于国家的。但这是否可称为是党员发挥了先进性作用呢?不能。因为这还没有与企业的一般职工区别开来。
“经济人“只有向“政治人“实现转化,党员的先进性作用才会凸现出来。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党员能充分理解和把握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能自觉地在现阶段为党的经济纲领、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而奋斗。如果说上述“经济人”的行为还是不自觉地在为国家利益作贡献,可以称之为处在“自在阶段”的普通职工的话,那么经过党的组织政治锻造的党员,却是能够自觉地知晓自己作为“经济人”所做的一切乃是符合党在现阶段所规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的,应称之为处在“自为阶段”的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可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在扮演“经济人”的角色时是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与党的目标和任务统一起来,并通过党的组织来从事政治活动和实现政治任务的。在党员身上,“经济人”和“政治人”是必须统一的,否则就不能体现先进性。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要做到“经济人”和“政治人”的统一,必须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为要求。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有相当一批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党员如何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作为“经济人”的“政治人”,他首先应当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的能人,这是立足企业开展党的工作的重要前提。在企业里,虽然优秀的雇员不一定是党员,但是党员一定是也必须争取是优秀的雇员。因为这样的”政治人“就能在企业里具有榜样力、号召力和感染力。作为”政治人”的“经济人”,他在企业工作决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可靠的经济收入,而是要结合企业的特点,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做职工群众思想上的引导人和贴心人、利益上的推动人和保护人。另外,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要实现“经济人”和“政治人”的统一,还需要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当的多重社会角色,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人格。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和对外开放度的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外交往增加的特点,要求党员既要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者,又要成为党组织的“护旗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风险性增大的特点,要求党员既要成为追求效益的优胜者,又要成为维护公平原则的“道德人”。党员只有具备了这样一个完整的人格,才能够避免在多元产权主体、多元利益格局和多元文化取向下所引发的政治意识淡化的倾向、理想信念模糊的倾向和为人民服务观念弱化的倾向,真正体现一个党员应当具有的先进性。
如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我们的党员作为组织或个人都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这一时代改革的潮流——在多种成分的所有制企业中经风雨,见世面,并积极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断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先富裕起来的党员能够做到以先富带动后富,以此去实现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作者地址:双辽市卧虎林场,吉林双辽,13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