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留住90%新人

来源 :经理人·中国保险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2shuo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很多人对保险业的印象一直不太好,有些人甚至把保险行业的模式归纳为“洗牌式”,是割韭菜的行为,不断通过招收新人而割一拨又一拨的韭菜。
  到底是新人留不住,还是新人不好留?如何让90%的新人留存下来?也许可以从招聘、培养、离职这三个方面下手:细控招聘,源头上把握;深究培养,程序上稳定;提高离职成本,让新人舍不得走。
  坚持合适的招聘原则
  的确,增员对于保险行业而言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运作方式,新人对于团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大部分时候,很多保险团队管理者都会习惯性忽略修饰在新人前面的词——优质。这个忽略,给团队管理者带来了一时的便利、长久的祸患。
  优质的新人加入团队才会带来正面的影响,这是很容易理解的道理。然而,由于过分强调增新的作用,导致目前大部分招聘到的都是“保险蟑螂”(保险圈里对于频繁跳槽的保险营业员的戏称)。而“保险蟑螂”并不能带来任何正面的促进作用,还会在氛围上、业绩上都产生破坏团队凝聚力、败坏保险队伍形象的负面影响。
  拒绝招聘“保险蟑螂”。“保险蟑螂”的形成是保险业的一种特有的恶性循环。有的销售人员刚进入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不到三个月,就又进入另一家保险公司。给别人造成原公司留存不住人员的印象,还给原公司留下一些要整理的事务。比如之前这位销售人员服务的客户将会分给其他销售人员,而这些被迫更换销售人员的客户,会把不靠谱特性扣在保险公司头上。
  所以,增员一定不能来者不拒,而应该有所原则。为了减少人员流失,可以从减少招聘到“保险蟑螂”这方面入手,也就是要在源头上重视,在招聘时多加注意。
  改变唯学历是举。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在招人时,喜欢撇开公司的实际情况,片面追求人才的学历、资质等要素。其实,“最好的未必就是最适合的”。保险公司想招聘到高端人才的想法绝对没有错,但是一味追求高端却并不以合适为基准的招聘绝对是浪费时间的招聘。
  目前现实情况是,保险行业并不缺乏高端人才,缺乏的是留得住、热爱保险行业的人才。因此,保险公司应该修改一下招聘的要求,尝试选择那些对企业文化认同度高的人。将求职者的综合情况放到企业架构里去考察,大到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小到具体工种的匹配程度,都是需要考察的重点。只有结合实际认真考察,才能够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才能构建高效的团队,控制人才的流失。
  细化招聘原则。有三个招聘原则是较为重要的:一是强调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家,这是希望每一个员工都有长远的发展目光,能够把公司当作自己的企业用心经营。二是要求员工对工作始终保持激情,这要详细沟通了解员工的心思,从细节观察出员工的性格特点,做出符合实际的指导。三要重视每一位员工的发展,看重员工追求自我发展与成长。
  招聘时不要画大饼。“百万年薪不是梦”是保险行业招聘的通用广告语。很多人的确因为保险行业的高收入而跃跃欲试,然而,只有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有多少收入,大部分人并没有达到这个高薪目标,于是他们就会对保险业心怀恨意:骗人的百万年薪。所以,招聘时不画大饼可以让保险新人认清楚现实,同时也能让他们选择沉淀下来,而不是浮躁地想着来来发横财。
  培养自己的优质队员
  优质的保险新人也许会变成一位合格的保险销售人员,但也有可能迅速离职,那是因为这位新人没有接受合格又合理的培养。在保险人才管理上,“培养”“培训”两个词必须分清楚。培训的范围比培养小,培训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方式,而培养的方法包括却不仅限于培训。
  每一个团队管理者都应当在带新人上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有同时把公司的培训和自己的培养方式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为自己培养一支高效、优质的队伍。要想提高新人的留存率,我们既要构建辅导模式让新人更快速赚到钱,同时也需要制定辅导流程,让新人觉得自己的成长时刻备受关注,能够快速地融入整个团队。
  帮助新人快速赚到期待的收入,不是团队管理者直接陪访新人出单就可以的。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需要建立辅导训练系统,让新人从业之初就养成好的销售习惯,训练新人较强的从业技能,经历这样严格的系统培训,才会让新人快速成长。
  培养模式多种多样。很多人认为培养重点在于培训,因而给新人安排很多种培训,包括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等。其实,保险销售员最适合的培养模式是“师傅带徒弟”,即发挥出团队管理者的核心管理能力,同时提供给新人可以学习、借鉴的“示范”作用。
  遇到好师傅,不仅能给徒弟带来良好的技能培训,最关键的是能让新人觉得自己在快速成长,还能让资深员工感受到成就感。有很多保险企业喜欢培养“储备干部”“核心员工”,这些对于高素质、富有潜力的优秀人才而言,除了可以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还能培养员工的领导力,也就能更快入手领导一个团队。
  培训资源需内外兼修。培训是销售团队管理者的重头戏,然而,很多企业在培养员工时,第一选择居然是外部资源,而忽略了自身资源。殊不知,外包培训不仅贵,而且效果持续时间比较短,有时候起到的效果还不如自己老土的内部培训。
  规范新人管理模式。有的专家特别提议让团队管理者抓住保险新人的“三率”(出勤率、通关率、活动率),他们认为只要抓住这三率,就能确保新人能够赚到钱,并且能持续赚到钱,进而也就能留住员工。
  出勤率是新人成长成熟的生命线。很多人错把“弹性工作制”简单理解为“不需要出勤”。可事实上,没有出勤率一切就无从谈起。不出勤,自然就无法掌握核心技能,无法出单,最后新人就会完全不了解行业特性产生错误的认知,直至离开保险公司。抓好出勤率并不是简单的遵守行政規矩,或是丧失了保险工种的特色吸引力,反倒恰恰是新人管理的核心。
  保险团队管理者通常认为非常简单的技能往往对于很多新人来讲非常的困难,从而没有及时给新人做话术等技能的通关,这就等于把孩子送到学校,却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新人没有清楚地理解话术的逻辑,就会害怕跟客户说不清楚,会感到被拒绝而无能为力,从而不愿意出去拜访客户。可见,培训到位并不是签到就可以,而是需要通关。因此,关于新人的技能培训,话术通关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的活动率不仅指新人实际面谈了多少客户的活动率,也包含参加公司举办的各项创收会、产品说明会的活动率。在新人接触保险行业的前六个月,通常建议新人要参加公司创办的个性活动,一方面对行业和公司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活动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很多团队管理者在新人无法邀约到适合的客户时,只顾着让新人埋头苦干,而忘了让新人以工作人员的身份来参加产说会或创说会,这让新人白白错失了很好的团队融合和学习的机会。
  增加优秀员工的离职成本
  想留住新人,要在企业和保险文化上取得新人的认同,更要非常警觉新人的波动期。新人的心理波动关键时期一般在加入行业的第一个月、第三个月、第六个月,这些关键的节点会对未来人员留存造成很大的影响。作为团队管理者,应及时与新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对新人的心理进行适时的疏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技能。
  成熟的员工也需要管理者细细观察。很多团队管理者在成员是新人时比较关心,让对方如沐春风,但一旦新人开单之后就默认对方各方面的技能已经成熟,于是开始忽略其他方面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心理上的不悦,最终演化成离职局面。
  另外,优秀的员工会受到很多外界诱惑,可以通过增加离职成本让他们不轻举妄动。由于行业内挖角严重,如何防止优秀人才流失可以适当从奖励机制入手。如设置除了基本工资、固定福利之外的其他奖励收入,而且与业绩挂钩;还可以设定与工作年限相关的奖励。此外还可以用精神奖励留住人才,每年从不同岗位挑选一批敬业、工作态度积极的员工,颁发特别的证书。
其他文献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晨会暂停、面访受阻、培训搁置,线下销售环节中断等重重压力之下,寿险经营开始形成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新模式,这是否会在疫情后成为主流,还是昙花一现?未来哪些运营线上取代线下?哪些线上与线下并存?哪些还将回归线下?这是业界非常关注的话题。毫无疑问,它背后是保险业转型的大势。  长期以来,寿险经营模式更多地体现为金字塔层级的管控结构,人海战术与粗放型性经营。增长动力更多地体现为人口
期刊
中概股瑞幸咖啡涉嫌财务造假事件不断发酵,舆论开始扩散至证券市场以外的保险领域。由于在赴美上市之前,瑞幸咖啡购买了相应的董责险,且现在已经向相关保险公司提出了理赔申请,一种比较冷门的财产保险品种——董责险逐渐浮出水面,进入公众视野,引发了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双重关注。  董责险为何物  董责险,是指由公司或者公司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共同出资购买,对被保险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履行公司管理职责过程中,因
期刊
继2018年年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2020年4月,银保监会就《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二度公开征求意见。  监管机构表示,长期以来,保险代理人法律关系不清、监管体系不明、管理标准不同,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散见于不同的文件当中,不能形成有效合力。虽然自2015年起,监管就启动了关于代理人相关方面的工作,但庞大且细致的监管规定,不可能短期内完成,毕竟这涉及了近2000家专业保险代理机构、3
期刊
在微软内部,有一个大名鼎鼎的“721”职业发展经验模型。其中,7指70%的职业发展经验来自于工作中的学习,主要是把学到的一些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再应用,不断调整,形成可靠的经验与技能。  2则是指20%是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主要是指工作中借鉴、参考别人好的做法,以及与他人沟通、讨论、交流等过程中的互相学习。1是指10%的常规培训,主要指企业组织培训时,从培训师、讲师那里得到的启发
期刊
2020开年,一场战“疫”给中国社会按下了暂停键,在随后持续数月的疫情冲击下,保险业经营业绩喜忧参半。但是居家隔离和民众对于健康的关注却为互联网保险打开巨大的窗口,一大批互联网保险企业加足马力,希冀在喧嚣纷扰中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在这滚滚烟尘中,有一个品牌黑马成色尽显,不仅1?2月保费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近10倍,实现了互联网保险增速第一,而且在4月29日举行的第七届InsureFuture保险科技
期刊
天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狮集团)组建于1995年,是一家以生物高新产业为根本,兼顾金融、地产、教育、文化、物流等多项产业的大型国际企业。1998年初挺进国际市场,目前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道路。  天狮集团注册资本2亿元,在国内生产规模已经达到了50亿元。被喻为内资直销龙头企业。    申牌情况  据天狮集团内部高层人员向本刊记者透露,天狮集团会按照条例以及申牌细则,有条不紊地开
期刊
保险行业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支付宝“818理财节”期间,六大保险公司专家、30位保险主播及近百名资深保险规划师在支付宝平台直播,在线解答用户对保险知识的疑问。支付宝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活动当天就有超千万人次观看保险直播,其中超六成为80、90后,观看直播的用户中六成来自三四五线城市、生活在中西部地区或县城农村。而且观看直播的用户中超六成的人表示会再次购买保险。  这三个“六成”,昭示了互联
期刊
2019年12月,波士顿咨询公司与平安健康险联合推出的《中国企业员工健康洞察报告2019》显示,中国企业员工存在身心健康问题,整体的平均健康年龄差距为4.3岁,即中国企业员工的预期寿命比整体中国人民的平均寿命短4.3岁。  不佳的健康状况,不仅会让员工身心在不同程度上遭受困扰,还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出勤率,导致工作生产力下降,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健康险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将
期刊
王秦梅从来没有退休的打算,她认为工作着的女人是最美丽的,一旦停下脚步就会变成凋谢的花朵。而她这朵花根植在保险土壤中孜孜不倦地吸取着各种营养,从成就感到喜悦感,从归宿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这里她迎风怒放、收获成功。  阴差阳错入行  1993年大学毕业后,王秦梅被分配到中国黄金管理总局下属的一家国营单位,做着与自己计算机财会专业对口的工作——会计师。当时的王秦梅压根没想过自己会与保险结缘,她规划中的
期刊
细节在销售領域里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保险销售工作,如何在茫茫人海中迅速找到准客户,如何把保险工作做得深入人心,如何解读客户的购买心理,如何解除自己在客户面前的信任危机,如何化解客户的异议和拒绝,如何促单、签单……这些都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多注意细节,能帮助保险销售员在工作中少走弯路,更能让客户更加信任你,帮助你在这个行业越走越远。  看准细节筛选客户  要做好销售工作,首先要会挑选客户。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