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3545197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虽然已经推进了很长时间,但是传统教学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现象依然存在:上课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完全依据自己准备好的预案进行教学,对学生提出的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课堂教学完全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不能有任何逾越。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不复存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消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样性和独特性难以再现,学生富有创意的思维无法闪现。
  如何改变这些陈旧的、白白耗费学生宝贵时间的学习方式呢?下面通过小案例来谈谈笔者的思考。
  【案例】
  《秦始皇兵马俑》第3自然段有“背负箭囊”一词,其中的“背”是读第一声,还是读第四声呢?我们一般教学这样一个多音字也不会花多少工夫,学生有疑问,也就是指出来,告诉他这里作名词读第四声比较合理。
  这样的教学应付考试没有问题了,但是这种简单的“告诉”,让学生学得单调无味,也不能真正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时候做了一些变动:
  师:大家都知道“背”有两种读音,那么在这里到底应该读什么音呢?大家能自己想办法搞清楚吗?(学生有的查字典,有的读课文,有的互相讨论)
  生:我认为读第一声。字典中说作名词时候读第四声,做动词时候读第一声,“背负”是动词,所以读第一声。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身穿铠甲,手持弓弩,背负弓囊……”中的“身、手、背”都是名词,所以应该读第四声。
  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兴奋,小脑袋瓜直点,表示支持第二个同学的看法,这样一个小小的难题就在学生的主动探究中轻松地解决了。
  由上述两种教学方法,我们不难看到,第二种方式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试想如果我直接告诉学生应该读第四声,只能说是我的观点给了学生,肯定有些学生还是有疑虑,更重要的是,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他并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而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学生最后得到的不仅仅是“背”的读音,更学会了正确的读书方法。
  有人认为探究资源难寻,探究似乎只在科学学科中容易进行,其实通过本案例我们会发现,探究其实是可以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之中,落实在各个教学环节上的,是可以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存在的,即使在细小的环节中,我们也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终生受益。
  【案例反思】
  通过上文的案例我们会发现,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也可以进行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这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去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体。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使我们有些老师上课时总是怕这怕那,误解了新课标的精神。其实上文案例可以看出,产生问题,引发争论,进而深入地探究,只会使学生对所学问题掌握得更扎实,课堂更有生命力。
  其实,探究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在儿童来到学校之前,探究一直自发地开展着。教师不要去禁止,而要转换角色,去支持、鼓励、帮助和指导学生,当学生的伙伴、向导。正如上文案例,教者只是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同时,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这样,学生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争论起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最终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潜能,对知识的理解远远超出了教师的希望。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2.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让知识成为儿童的主动建构。
  通过亲自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儿童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儿童的。儿童从家庭、社会,进入学校,他们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观念。尤其是现在,儿童的环境中充满着刺激,他们对许多问题已经有过自己的探究,形成了或对,或错,或浅,或深的认识,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进一步的亲身探索,让他们亲自发现自己已有经验与新发现的现象或事实之间存在着差异甚至矛盾,他们才会心服口服地审视、反思、修复,并重建新的解释、假设、概念。这种自主建构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生命力的。上文的案例中,学生在搜集和交流中,就有了新的发现,看到一些生活中自己原先还不曾想到的事实,给他的心灵以震撼,从而也必定有新的认识的生成、建构。但如果课堂上学生没有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而只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讲授、灌输,那样得到的知识学生又能记住多久呢?又有什么价值呢?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学习型社会。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有不少知识我们长大后会发现很简单,而且有些内容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根本派不上用场,那么学习它的意义是什么,又该怎样去学习?很明显,我们是要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为更多的学习还在学校之后,学校之外。在学校的学习只是让我们获得一个继续学习的基础,一个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途径。
  (责编 钟 岚)
其他文献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学会倾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教师的话语,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活动有效地进行。作为语文教师,应当义不容辞地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倾听的能力。为此,我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氛围,让课堂沁入倾听的花香    1.喜闻乐见的游戏,巧妙激发倾听兴趣。  苏霍姆林斯
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践能力的体现,协调理论教学和创新实践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成为当前的关键课题之一.目前建立的高校开放式创新实验室需大量资
<正>我有幸两次聆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真是感慨万千。于老师的课弥散着强烈的语文意识、文本意识、训练意识,散发出深
均匀分布是一种常见的分布,文中证明了"服从立方体区域上的三维(连续型)均匀分布的三个边缘分布仍为均匀分布".针对其它形状的区域,举例说明结论不一定成立值.
驻足课堂,最美的享受莫过于沉浸在对文学作品的朗读了。当学生启用丰富的想象,调动全身的感官,声情并茂地将一段段静止的文字读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首首和谐的乐曲时,文本之意
王荣生博士认为,由于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师习惯于“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造成了“选文”顶替着课程的现实状况。如果教师的语文能力和教学能力达不到可以依赖的水准,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和诊断能力,甚至根本不能把关注点放在对学生听、说、读、写实情的关注上,那么就不可能产生适当的教学内容,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笔者认为,选择和优化与学生阅读能力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必须关注三个方面的因素。
散打规则的制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散打规则经历了多次的修改,特别是98、04规则的变化对散打运动的发展走向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分析98规则到04规则变化的影响因素,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更是重中之重。但一直以来,阅读教学策略的选择总是未尽人意,如何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理想追求。随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与美国存在很大差距,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我国学校体育急需从发达国家吸取经验.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考核,师资培养,经费融资等方面比较了中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堂比作一顿大餐,由导入、新授、拓展、总结四道菜组成,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就是一位烹饪大厨了,每堂语文课该如何为学生上好这四道菜呢?我认为作为一位“烹饪大厨”,应该学会给学生不定期“更换”或“增加”菜谱,让学生每天都感觉耳目一新,“食欲”不减。从教的层面上来说,就是要给学生上好下面这“四道菜”。  【开胃点心】——情趣导入增“食欲”  德国教育家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