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潜能 开启创造之门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劳技课是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主要途径。在学生对作品的构思和创造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如何利用劳技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在潜移默化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一个国家没有创新就没有强大的国力,一个民族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初中生正处在人之初的时期,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使命和责任。劳动技术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即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能力培养的同时,启发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养成勤劳、创造的品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但目前在初中劳技课教学实践中,一些现象却不容乐观。因为这门学科不是中考科目,在教学中,不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上课处在一种很尴尬的境地,教学中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教学实际,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目标,教学教法缺乏创新。在新课改实施以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学的重点。笔者就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电子与电工”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明确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让学生明确了电阻器元件的识别与检测的知识,这是进行电子制作的基础也是关键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万用表,这种工具更是学生学习电子知识的基础和必须掌握的技能。在教学中,笔者给学生设计了导学案,即让学生先认识电阻,然后让学生辨析电阻,最后是检测电阻。学生在经过这三部自主探究后,都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书籍和网络上获得了大量的相关信息,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将搜集到的信息内容整合梳理后,开始认识电阻、辨别电阻,其中包括定值电阻、可变电阻、金属膜电阻、碳膜电阻等,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电阻检测”的实践环节。这样进行探究后,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培养,而且查阅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科学探究的意识和素养都得到了提高。
  二、在校本化课程实施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近年来学校飞速发展,学生连连在海、陆、空模型比赛及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这与学校校本化课程的推进与实施是分不开的。校本化课程,对于农村学校的老师来讲,其实还是一个新名词,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长安中学也不断地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与发展,依托学校是省、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成立了青少年科技活动室,木工实习室等,在这里,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升华。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木工基地设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差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设计了相框、木质弹射机、三通孔明锁、七巧板、笔筒的制作。就以相框制作为例,在同学们了解了一定的木工理论基础知识和木工工具使用方法、安全防护措施后,学生迫不及待地进行操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笔者将班级学生分为八个小组,每组六人,讨论时六人一大组,制作时两人一小组。很快,学生们看懂了木工图纸,明白了制作方法。
  笔者发现,这整个过程就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创新需要知识与技能的积累。近年来,在探索与研究中,学生的看图、切、锯、磨等技能大大提高,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
  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孩子们注重较多的还是应试教育,由于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的差异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使有些学生成为后进生。慢慢地,后进生可能会变成班级或学校的“问题生”。笔者认为学生社团的成立,再次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特长的舞台。
  学校为了在每年的航模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成立了海、陆、空社团,社团中有好几名学生都是所在班级的调皮学生。即使在劳技或综合实践课时,那几个学生也是令老师头疼的学生,当说要参加海、陆、空模型比赛时,他们都饶有兴趣,踊跃报名。每次训练,我注意观察他们,他们有的操控木质弹射机、有的操控遥控快艇、有的操控直升机,一个个都很专注、好学、肯动手,与在课堂上判若两人。活动真的改变了他们,兴趣点燃了他们前行与创新的动力。比赛成绩一揭晓,他们都如愿以偿,他们除了在劳技课上都很认真外,其他老师也反映孩子变了,不再是老师眼中的“问题生”了,活动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距离。
  四、在润物无声中开启学生创造能力的大门
  创造能力是一切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而且学生的创造能力比起死记硬背一些知识要重要得多。有创造意识就会有创造行为,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人才。目前的学校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在劳技课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最为重要,没有创造力的劳技课就没有上的必要了。因此我一直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关键和重点。例如,社会上流行的“十字绣”,学生大多见过家长做,或者见过商场售卖的十字绣作品。那些色彩缤纷、华丽多姿的作品,成为很多人收藏的艺术品。在进行“十字绣”教学中,作为民间艺术,要通过这一节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对艺术形式的热爱,对艺术的创造力。十字绣是初中劳技教材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在进行十字绣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体会自己创造的艺术作品成功后的成就感。
  首先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见过的十字绣作品。这是在一块白布上进行艺术创造的实践,也是我国民间刺绣艺术的转型。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我国民间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瑰宝,让学生因为这种发源于我国的民间艺术而骄傲。其次笔者出示几幅十字绣的作品,这些精美的作品给学生带来视觉震撼。在欣赏的过程中,我给学生讲解十字绣的艺术价值。通过大屏幕展示十字绣的实质内涵,学生明白了十字绣的制作核心知识后,会产生引起自己制作十字绣的冲动和欲望,并且在十字绣的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艺术品位,再次让学生认识十字绣的工具,掌握基本技法。本课笔者以一只小熊猫的绣制为教学实例,讲解了线的颜色标号、针法的标注等,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刺绣过程。学生在看图纸的时候,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给学生正确讲解如何压线、如何起针,保证拉线的力气要一致,保证布面平整熨帖。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怎样按顺序进行绣制,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的教学充分让学生自己进行摸索和探究,怎样走线、怎样创新配色,使作品更加鲜活生动。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强国之路、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作为劳技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内驱力,最终一定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开启创造力的大门。
其他文献
<正> 一九六五年冬,湖北江陵望山一座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一批罕见的竹简。竹简的内容,是墓主人昭固生前一段时间里有关疾病、祷祝、占卜等生活杂事的札记。从目前拼联的简文看出,这批竹简的记时方法比较特殊,它除以干支记日之外,还以特殊事件记年,用代月名记月。已发现的代月名有“(刑田)(尸示)之月”、“(?)月”(或作“(?)月”)和“献马之月”三种。由于这类代月名在文献中无可稽考,所以一直还不能确知它们各自指代的是哪一个月份。
2018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还有3000 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 要求确保到2020 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
ISM 2009,甜食行业的积极信号和强大动力2009年2月1日至4日在德国举行的第39届“科隆国际糖果及休闲食品展”及同期举行的“科隆国际糖果原料和机械博览会”,再次见证了甜食行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一定是围绕着人展开的;它的价值追求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需要;在人的发展中,语文能够提供的最为重要的且无可替代的东西是文本中所载的道。而教学过程则是引领学生在文本世界里求道的过程。  文本所载之道,不会像浮萍一样漂在水面上,而是如同莲花一样虽长于外却生于深处,要靠自己去探求,发现究竟,方得真趣、真意和真理。以文求道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
<正>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约公元前三一三--前二三八年),战国晚期赵国人。他一生主要活动于齐、楚二国,曾在楚国任多年地方官吏,并在那里培养了韩非、李斯两大弟子。他留下的著作收在后人整理过的《荀子》一书中。荀子是战国晚期从儒家分化出来并对儒家发动批判斗争的法家的杰出代表。荀子同儒家的斗争,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两个阶级、封建制和奴隶制两种制度的斗争在思想政治战线上的反映。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尊孔反法思想的影响,这场斗争的本质常被歪曲与颠倒。有的以儒家卫道士自居,把荀子斥为
期刊
<正> 鲁迅的《无题》诗和黄萍荪其人鲁迅有一首《无题》诗;“禹域多飞将,蜗庐剩逸民。夜邀潭底影,玄酒颂皇仁。”据《鲁迅日记》载:这诗曾在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写给黄萍荪。为什么要写给黄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