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集镇崩塌危岩带治理方式探讨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y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崩塌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治理的方式多种多样,当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后,采取多种治理方式相结合的手段,其治理效果将完全不同。在该治理项目中,充分体现了工程治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既保留了丹霞地貌的景观,也未破坏生态环境,在今后的崩塌危岩带治理工程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崩塌;危岩体;嵌补;支撑;锚固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省泸州市接壤,历为川黔边贸纽带、经济文化重镇,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是中国“丹霞地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贵州重要旅游线“遵义红色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五指峰”景点已申报世界非文化物质遗产,“红军四渡赤水”遗址,是遵义革命历史教育基地之一。
  元厚镇位于赤水市东南侧约70km处,位于赤水河东岸,与四川省泸州市隔河相望。集镇北东侧山体为一长约1.1km的危岩带,岩性以侏罗系砂岩、泥岩为主,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规模大小不等的零星崩塌,2010年8月10日15时,该危岩带出现崩塌地质灾害险情,严重危及山体下方集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迫使 90户296人进行了紧急撤离避让。为此,对该崩塌危岩带的治理方式产生一系列的探讨。
  1 崩塌危岩带地质环境概况
  1.1 地形地貌
  赤水地处大娄山北麓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该区位赤水河深切“V”型河谷右岸,属河谷陡斜坡地貌类型。该区由于该区位于赤水河岸边斜坡区域,后经多年人工和自然改造,现形成了由赤水河到集镇呈30m左右的陡坎,集镇区经人工改造成为两级高差约5m的平台,每级台宽约10~40m,多在10斜米,平台后为高70m左右的50~75°的陡崖地带,陡崖上为30°左右的陡斜坡,整个地形在赤水河谷下方呈阶梯状分布,中上部呈斜坡分布。元厚集镇就位于河谷陡坎以上平台地带,集镇靠河岸地带为与集镇高差约40—70m的陡崖地带,现崩塌(危岩)就形成于该陡崖地带。
  1.2 气象水文
  赤水市属于中亚热带温热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季春旱,夏季炎热多伏旱,全年日照少,初夏晚秋多阴雨,立体气候和地区差异显著的气候特点。区内属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水系,赤水河从集镇下穿流而过,属赤水河中游段。
  1.3 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地层从新到老为第四系松散层(Q)、白垩系地层为嘉定群(Kjd)地层,现分别描述如下:
  1)第四系松散堆积层(Qml):黄褐、褐红色粉质粘土及崩落堆积层,粉质粘土主要分布于河岸斜坡上部表层,分布厚度0~1.5m;崩落堆积层主要分布于斜坡下部,结构松散,厚度在0~3m。
  2)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主要分布于整个勘查区,岩性为暗紫色夹紫灰、绿灰色细粒砂岩与暗紫、紫红色泥岩不等厚互层。岩体表面构造裂隙,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广泛出露于危岩带陡崖地带。由于两种岩性不同岩石抗风化能力不同,在岩体表层形成明显的差异风化,在陡崖、陡斜坡基岩出露地带,常有倒岩形成,加上该区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在风化作用下,表层岩体较为破碎。但随着深度增加,岩石风化作用减弱,进入岩石中风化层后,多为闭合状,岩石又以石英砂岩为主,岩石坚硬,岩体完整性较好。
  2 崩塌危岩带现状及治理思路
  2.1 崩塌危岩带现状
  元厚镇集镇危岩带总长约1100m,粗略统计较大的危岩单体70多个,总体积约20×104m3,属于大型高位危岩体,其中最危险的地段长约350m,位于整个危岩带的中部,分布危岩单体约50个,这些危岩体多呈块状、柱状、球状等,变形破坏模式主要包括滑移式、倾倒式及坠落式等多种形式,其底部多发育凹岩腔,顶部多有倒挂岩石,通过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目前各类型危岩单体的稳定状态大部分呈基本稳定至欠稳定状态。(见图1-4)
  2.2 治理思路的探讨
  针对元厚集镇众多危岩单体的特征,结合其稳定性现状,可操作性,治理结合生态旅游的可能性提出以下观点:
  1)由于区内大部分危岩单体均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遭遇极端天气后大规模形成崩塌灾害的可能性极大,必须对区内众多的危岩单体进行治理。
  2)针对危岩体的治理,效果最好的是削方,但元厚集镇崩塌危岩带受地形条件限制,元厚集镇街道就位于崩塌危岩带的正下方,导致了大规模削方不能操作,小规模的人工摘除削方的安全防护存在极大难度。
  3)元厚镇处于赤水市“丹霞地貌”旅游遵义-赤水方向的始发站、 “红军四渡赤水”遗址所在地,受保护景观、遗址及当地生态环境的限制,治理工程必须达到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并达到彻底根除危岩体安全隐患的目的。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就要打破常规,寻求新的治理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危岩单体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理,治理思路如下:
  1)对局部小方量的危岩单体采取人工摘除外运的形式清除。
  2)对下部存在较大凹腔的危岩单体,在凹腔内采取支撑柱的形式进行支撑,然后对其上部采用锚杆或锚索进行加固。
  3)对下步存在较小凹腔的危岩单体,对凹腔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嵌补,然后用锚杆或锚索分别对嵌补体及危岩体进行加固。
  4)对存在滑移及倾倒可能性的危岩单体,先针对基座进行嵌补加固,然后对危岩体采用锚杆或锚索进行加固。
  针对以上治理思路,对元厚集镇的崩塌危岩带进行了治理,治理效果明显,达到了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见图5)
  3 结语
  崩塌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治理的方式多种多样,当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后,采取多种治理方式相结合的手段,其治理效果将完全不同。在该治理项目中,充分体现了工程治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既保留了丹霞地貌的景观,也未破坏生态环境,在今后的崩塌危岩带治理工程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云龙,周勇等.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危岩带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2013,5.
  [1] 陈洪凯等.危岩崩塌演化理论及应用,2009.
  [2] 孙昊月,吴文祥,王阳等.崩塌形成的条件和机理.2013,4.
  [3] 胡厚田.崩塌与落石[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9:1-183.
  [4] 曾廉.崩塌与防治[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56-98.
  [5] 胡海涛.中国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及防治建议[J].水文地质工程,1993,VoL20.
  [6] 段永侯等.中国地质灾害[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李丹(1982-),男,汉族,本科,四川人,工程师,从事水工环。
其他文献
为提高电磁兼容检测报告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差错率,基于Microsoft Office Word软件和Microsoft Office Access数据库,通过Visual Studio.NET开发环境实现了电磁
<正>关某,男,40岁,工人,于1989年3月15日下午3时许不慎从4米高处坠下,当时昏迷不省人事,头皮挫裂伤,伤口7cm&#215;1cm,深至颅骨面。经当地急救处理后即送梧州市某医院。进院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粘膜扁平苔癣8例朱洪梅扁平苔癣(lichenplanus)是口腔粘膜比较常见的任性非感染性疾病[1].病因尚不明了,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2],1989年2月以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疗效甚佳。现将
当前,随着全国自贸区建设的铺开,自贸区各项功能更加完善,自贸区网络逐步形成,自贸区在供应链领域的探索和尝试初显成效,但随之而来的供应链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相关行业、产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电力事业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成为表征我国现代电力产业发展迅猛的重要标志。智能电网的发展也离不开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平稳运行,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必须确保智能变电站有高质量高标准的运行维护要求。在电力行业中,智能变电站能否安全运行直接对各行各业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将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进行对比,对智能变电站的概念进行阐述,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提出了简要的观点
摘 要:甲砜霉素属于氯霉素类的抗生素,作为氯霉素的替代药物在畜牧业养殖业中得到广泛使用。并在2014年1月,我国颁布了《GB 29689-2013牛奶中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但该方法处理样品时前处理在液液萃取时容易乳化,操作难度大,检测结果标准偏差较大,精密度低,稳定性差。本文用乙腈代替乙酸乙酯做提取液,并添加无水碳酸钠后,成功解决了乳化,且方法操作简单、提取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红斑30例戴迭勤结节性红斑属于中医"瓜藤缠"范畴。笔者自1987~1992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女性22例,男性8例。年龄14~20岁6例,21 ̄30岁
近日,全球首次国际干散货期租运力交收仪式在广东阳江港顺利举行。参与首次国际干散货期租运力交收的承租方为上海敖仕海运有限公司,出租方为南京大通海运有限公司。此举打破了
针刺治愈风水证一例蒋志文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南康中心卫生院536116合浦县南康镇新建大道赵某,女,65岁。1993年8月11日因发热12天,面目浮肿1天初诊。患者于1993年7月31日因"感冒发热"在本院门诊治疗6天未效,1993年8月
在"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的背景下,中国面临从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转变的艰巨任务,中国的海事仲裁也面临国际话语权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海运软实力的重要历史机遇。在当前全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