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研究——以安徽九华山寺庙建筑群为例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04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寺庙建筑在我国古建筑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建筑形式来源于世俗建筑,在历史发展中,又不断突破世俗建筑形式,并为世俗建筑提供一些新的参考和借鉴.九华山寺庙建筑依托并适应固有的自然景观,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传统的建筑文化及形式,形成造型独特、别具一格的寺庙建筑风貌,使人文建筑与自然环境达到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的有机融合,可谓设计结合自然的典范.
其他文献
文博事业属于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群族等多元组织维度下的文化事业范畴,其中文博单位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文博事业价值构成与行为导向中包含文物保护、文化继承的成分,但三者又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同时,鉴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历史性、品类广博性、体系复杂性等原因,理清文博事业与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在“互联网+”文化语境中显得尤为重要,将有助于新时期文化建设者、传播者、创新者之间的互动协同,更好地承担自身的文化职能.文章将结合实例,论述三者和谐关系下产生的优秀文化产业案例,以供借鉴.
李曲斋是20世纪岭南的重要书家代表,诸体兼擅,以行草见长,善用各种书写工具,自精金美玉的小字到气势磅礴的榜书皆能挥运自如,其中行草榜书颇具特色.文章从“以线条为核心”“接受碑帖融合的书学思想”“博采众长、融会诸艺”三方面对其榜书进行讨论.李曲斋的榜书以文徵明书法为主基调,融合北碑线质,博采贯通,加之以广博的修养,最终得以锤炼出气势磅礴、独具一格的艺术面貌.
考古资料表明红山文化存在大量的鸟纹遗迹,可见崇鸟是红山文化社会普遍流行的基本礼俗.其中,以鸟纹玉雕最为丰富,造型有圆雕和片雕之分,刻画风格或写实、或抽象.结合古文献记载,红山文化集中分布的地区有优越的渔猎资源,加上“搏取鸟兽,食其肉而衣其皮”的生存方式,是红山文化崇鸟礼俗产生的深层机制.对比新石器时代中国东部近海地区的崇鸟现象,红山文化社会中的崇鸟礼俗有着更为深刻的历史文化传统,发展体系也显得更为完备.
文章依托长沙马王堆汉墓丰富的藏品资源,着眼于美术学科知识,在学生群体中普及博物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并运用新媒体传播媒介,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的实时共享,为研究美术教育提供新的视角.
孙文楷活跃在金石重地青州,家财多用来藏购古器,以致晚景凄凉.他曾参与编撰《益都县图志》《山东通志》,著有《木庵古陶文释》和《稽庵古印笺》.文章旨在通过总结《稽庵古印笺》所收录辑佚印谱的特点来分析孙文楷金石收藏的情况以及他的收藏与创作的关系.
德国思想界的中国观是影响德国社会整体中国观生成及演变的重要思想来源.与19世纪西方世界负面、贬抑的中国观基本立场不同,20世纪德国思想界对中国的认知呈现出丰富的深度和广度,明显折射了 20世纪全球化发展和现代性影响的历史时代特征.通过中德跨文化哲学和全球史相结合的研究可知,20世纪德国思想界对中国形成的一套基本看法和观点在历史语境、社会变迁、认知主体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经历了由传统东方乌托邦到欧洲社会经济参照、普遍历史性和共识性交流中的现代中国的观念转向,其中国观的认知立场也经历了由西方中心主义到理性、普遍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服饰得以产生并逐步发展创新,它在人类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中不仅起着重要的保暖和装饰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服饰文化.居住在我国青藏高原上的藏族,由于长期生活在地域辽阔的高海拔地区,环境复杂,自然气候条件较我国东部地区相对恶劣,造就了独特的藏族服饰,日常的服饰主要以简约保暖、易穿易脱为主,能够在满足藏族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适应艰苦的劳动环境.自古以来,藏族服饰所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以及丰富的色彩、造型和特有的装饰
2022年1月7日,国家图书馆召开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历时8年之久的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取得圆满成功,正式结项.这是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针对国图珍贵古籍的专项修复行动.
期刊
启新瓷厂因最早请用外国技师采购国外设备及原料,使得启新瓷厂成为当时最早生产和出口卫生陶瓷的企业,对唐山陶瓷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文章对启新瓷厂的制瓷设备、原料、制瓷化学物品几方面资料进行分析,对启新瓷厂在陶瓷产业的发展中的贡献提供了佐证.
过渡期所生产的上品细料器一经发现,便以其青翠明艳且浓淡相宜的青花发色、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素养的纹饰、光泽硬亮的釉面、洁白坚致的胎体从明末清初瓷器中脱颖而出.但这样一批高质量的青花瓷却产自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的时代,其中的原因值得深究,抱着这样的疑问,文章试图从工艺角度出发来解释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