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殃及的池鱼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il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线距离往上五米,老旧的单元楼房住着一个比老齐还要老的独居男人,上下楼只能颤颤巍巍地拽着楼梯护栏了,每天却还要喝酒。
   比不得平房大杂院,单元楼房的户与户、人与人之间极少有往来,看不到他喝酒,能够看得到的是每天楼梯拐角处的酒瓶子都要增加几个。烈性酒的酒瓶子是“牛二”——绿瓶红标的“牛栏山二锅头”,还看到有“普京”的啤酒瓶子,不是俄罗斯啤酒,是普通“燕京啤酒”的简称。除了白酒,他还能喝啤酒,这个比同样爱喝酒的老齐强,老齐现在是只喝白的,很少喝啤酒了。
   那天,老齐在家小酒后午睡,每天都要在午后补觉,那是因为夜里睡眠质量不高数量不够。熟睡中被一股焦糊味道呛醒,急忙起床,自家满屋子的烟雾,先去厨房看看沒事故,又各屋走走,也没事故,这个时候就听到门外的楼道里动静挺大了,顺着门镜往外窥视,只见楼上那个爱喝酒的老爷子被人搀着从楼上下来,老爷子一边走一边还叨唠:“我的书……我的字……我的户口本儿还在抽屉里呢……”没有人搭理他户口本的事情,可能大家觉得,人活着,户口就在。
   啊?着火了!老齐急忙将衣服穿戴整齐,把家里的细软放在一个手包内,却没有急着出门、下楼,怕邻居笑话。老齐向来在邻居中的印象是从容不迫的,不能让街坊邻居看出老齐也有仓皇逃窜的时候。穿戴整齐,但是不想出门,只是在门镜处、窗口处来回地行走,老齐在观察情况,审时度势,伺机逃窜。
   烟雾很大,从窗口能够看到老爷子家的窗户往外冒着浓浓的黑烟,从门镜看,楼道也是烟雾蒙蒙的。老齐有些害怕了,直线距离只有五米,太近了,火要是一直这么持续下去,老齐不被烧死也会被熏死,忘记在哪里听说的了,火灾伤亡,熏死的比烧死的要多。
   终于沉不住气了,夹着包,打开门,顺着楼梯就往下跑。楼梯间没有见到明火,浓浓的烟雾充满了整个楼道,烟雾熏得老齐睁不开眼睛,烟雾熏得老齐直咳嗽。跑出楼以后,看到楼前已经站满了人,有看到冒烟跑来看热闹的,也有楼里跑出来躲险的其他住户。大家看到老齐从楼里跑出,都非常惊讶。和老齐同层对门的那家妇女问道:“老齐,怎么才跑出来?”有的则说:“楼里怎么还有人呢?”老齐忙搭讪:“睡着了,没察觉!”
   老齐的出现,好像让人们想起了什么。马上就有负些责任的,指挥着其他人戴着防毒面具冲到楼里,挨门挨户的敲门叫人,折腾了一会儿,没叫出一个人来,老齐心里很得意,遇事不慌的就是咱一个吧。
   消防队来了,因为街巷狭窄,从很远的地方接管子,再跑上楼,反反复复许多次。看到他们紧张地忙活了一阵,又开始收管子了。这时,就听到有人说“灭了”“灭了”。火灭了,是预料中的事情,因为老齐已经观察到,火势并不是很大,燃烧的区域并没有出老爷子居室的范围。如果施救及时,很快就会扑灭的。有人说,因为过去的几次大火扑救都死了人,现在的救火措施是要等专业人员来做。一来二去的,本来是个火苗,就可能扩大蔓延成火灾。本来几盆水就可以扑灭,现实则可能是消防水枪的一顿乱喷。
   火灭了,老齐没有看到老爷子,有人说他被安置到了社区办公室。消防队员收队走了,楼里的人渐渐地冒着满楼的焦糊味道也回了家。在冬季最寒冷的时候,白色的楼道已经不成样子,有的地方被烟熏黑了,有的地方是被水喷过的痕迹,一层的楼梯踏步、楼道的地上都是冰水。天气太冷了,从六层老爷子家流出的水马上就结了冰。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地上撒了些像粗沙子一样的东西,楼道里贴了提醒“小心地滑”的A4打印纸,想是怕摔到人。
   回到屋里,老齐头晕有些不舒服,不知道是刚才受惊吓了,还是烟雾或者是焦糊味熏的,把身上的细软重新安置好,锁上屋门,就约人喝酒去了。
   喝大酒,喝多了的人,光着身子在卫生间都能睡得呼呼的,更不要说什么焦糊味道了。喝过酒的老齐回家卧床倒头就睡,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天大亮了。醒来以后就是口渴,实际上就是嘴里不舒服不是个味道。醒了,有了感觉,能听到、看到、闻到了,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焦糊味道,想起了昨天的一场惊吓,努力地回忆着,酒后断片儿的回忆一般都是倒叙的流程。
   昨晚喝酒了,在哪喝的?在哪喝的要从吃的什么菜开始想起。家常菜,老北京的家常菜,还有老北京的炸酱面。两个人喝的,那个人是谁?豆豆他爸发小儿老刘,喝的啥酒不用想,老齐这样的老北京酒腻子现在除了“牛二”就是红星蓝瓶,顺着这么个思路一直想下去,想到了着火的事情。
   想到着火,老齐从床上急忙爬起来各个房间转了转,然后又到猫眼儿门镜处往外边窥视一下。窥视后,一看户型门内的门缝,上下左右的都是黑色的粉尘颗粒。门不严紧,烟顺着门缝都挤了进来,门框、门口也被烟熏黑了。这个时候,老齐才感觉到,昨天的火还真是不小。
   穿好衣服,照例到皇城根的街心花园跑了一圈,又到庆丰包子铺吃了四个包子,喝了一碗烫嘴的热豆浆,浑身暖和了,就往家里走。楼前除了积雪,还有一层冰,冰层上面是砂砾状的细碎物,不知是除雪剂还是砂砾,因为天冷,老齐无心探究。进楼道,地上也是湿漉漉的,脚下嘎吱嘎吱响。
   走到五层的自家门口,老齐不自觉地往老爷子家望了一眼,还没有望到五米,就看到了一种“满目疮痍”的惨象。老齐与老爷子家,九零图纸的老住宅楼楼梯间,楼梯要经过一个V字型的拐角,在V字的拐角处,看到了着火现场的遗迹——七八个已经退休了的灭火器,还有用绳子捆成一摞摞的过了水的书,一个黑乎乎的电脑显示器也扔到了那里。
   没有掏钥匙进自家门,想看看老爷子家火灾后的情况,V字型转过去,就到了房门口,门大开着没有动静,老齐蹑手蹑脚地走进门口,把脑袋往屋里一探,发现屋里有人,本能地想退出屋子已然是来不及了。
   屋子里,比楼道外边的焦糊味道更大,屋子里比楼道外边的墙壁更黑。门里门外,散落着几个空酒瓶子,也像是过了火,瓶身是黑乎乎的。
   听到脚步声,房间里的老爷子也探出了脑袋,看见老齐,冷冷地说了声,“想看看就进来吧!”本来还是想偷窥的老齐,尴尬地进了屋里。火灾以后,房间里的水还有,电还有,暖气还有,老齐一踏进门口,感觉到了与室外不同的温度。房间的天花板上,有个昏暗的灯泡是亮着的。老爷子一个人摸摸索索地整理着刚刚历经了水火的家。    老齐假装关心地问了声:“怎么烧成这样儿了?”老爷子没有回答,目光呆滞,面无表情。老齐也觉得尴尬,也觉得问这个问题老爷子没有必要回答。就又问了一声,“火是怎么着的?”老爷子可能是觉得再不回答,就有些不合情理了,虽然和老齐也就是个见面打招呼的交情:“警察说,电线老化了。”
   水火无情啊,屋子里的家具、电器、书籍、墙上的字画和柜子上的摆件或者过了火或者是过了水,一片狼藉。还看到一方本来就黑的砚台和一块残缺不全的画毡,被归置到了屋子的一角。老齐在心里想,这老爷子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不知道该与老爷子说些什么,两个老男人尴尬地杵在房子里,老爷子不想說什么,老齐不敢说什么。
   屋外的楼梯有了脚步声,咚咚的像打鼓,记忆中有这么句话,“走路像打鼓,一辈子受苦”,通过脚步声音,老齐能够想到,这是个忙碌一生收获不多的人的脚步声。听到的脚步声是一组,上楼的居然是两个人,可以想象,听到的这一组脚步声是多么的“打鼓”。进来的两位老齐都认识,脚步重重的那个是住在老爷子楼板下和老齐住对门的女邻居,后面跟着的是白白净净的社区女干部。
   对于同层这个女邻居,老齐印象很深,说话办事动静大,属于那种风风火火的类型。遇到安保密度大的时候,社区安排个街道的义务巡逻值班,同层的妇女去,老齐有时也去。老齐去值班的时候,都是找个犄角旮旯的地方窥视犯罪分子,而同层的那个邻居总是昂首挺胸像个国旗班的战士。
   一进门,女邻居看到老齐在,张口就问:“老齐也在啊,你家也被淹了?”老齐不爱听这个淹字,“淹”和“阉”同音不同义,不爱听就懒得回答。社区干部接茬说:“老爷子,这个时候来说这个,真是不好意思,因为灭火,水都流到下面了,她家的顶子给泡了,这不,找到社区,要求与您协商赔偿来了。”“顶子都洇了,我们才装修三年。”女邻居补充了一句。
   老齐听了,心里咯噔一下。老爷子家被火烧成这个样子,楼下被殃及的邻居肯定会有损失。这个时候,实在是不忍再看老爷子的脸。
   听到这个话,老爷子慢慢地回过头来,看了看那个妇女,看了看社区干部,最后又看了一眼老齐,说了一句话:“火是由我这里引起的,肯定要负责任的,都回家算一算损失吧,只要是社区认定,我赔!”话说得不紧不慢,话说得不高不低,话说得不卑不亢,但是,在这种场合,这话老齐说不出。
   社区干部和那女邻居听到这坚定的话,也觉得不好再说什么了,客气了两句话就走了,想是回家整理认定损失了。房间里又剩下老齐和老爷子两个人,老齐很想说句安慰话,又觉得说什么都是多余,想拿出钱塞到老爷子手里,又怕引起老爷子的自尊反弹。
   房间里静静的,老爷子无视老齐的存在,老齐不敢影响老爷子目前的状态。就这样静静的有十分钟的时间,在烟熏火燎、消防水枪和泡沫灭火器扫荡过的居室里,老齐看到了一样东西。
   墙边的一个角落,在过火过水的砚台和画毡旁,老齐看到了一瓶“牛二”,已经不是绿瓶红标了,经过了水与火的洗礼,瓶身是黑黑的,红标是黑的,连瓶盖都黑了。但是,老齐知道,那是“牛二”,46度牛栏山二锅头,烧成灰都认识它。除了认识它,老齐还认识53度飞天茅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随身的骑行手套,用手套把酒瓶简单地擦拭一下,右手瓶身左手瓶盖的使足浑身的劲头拧了一下,“牛二”的瓶盖是很难打开的,一次成功。手劲不济的老齐,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一拧就打开的时候了。打开了瓶盖,老齐把酒瓶伸到了木呆呆的老爷子面前,晃了一晃,瓶子里的酒险些被晃了出来。老爷子看到酒瓶子,木然,愣了一愣,看了老齐一眼,苦笑地点了点头。
   没有酒杯啊,房间被糟践得连个酒杯都没有。
   两个无齿的人在磨牙,一个是老爷子一个是老齐。酒瓶子被打开,老爷子从黑乎乎的茶几上摸出两个盖碗,拿到厨房洗了又用黑乎乎的抹布擦了擦,老齐往盖碗里各倒了半下子酒。老爷子摸摸索索地到厨房,端出一个搪瓷碗,老齐看到,那里面应该是花生,壳黑乎乎的,搪瓷碗里也是黑乎乎湿漉漉的,显然这花生已经过火过水了。剥开放嘴里咀嚼了一下,问老爷子:“原来是生的?”老爷子点点头:“喝酒只能吃生的,熟的硌牙。”这话老齐听着有些耳熟,花生过火后半生不熟的有些硬了,只能是在嘴里鼓涌着。
   楼梯间又响起了鼓声般的脚步,楼下住的那个妇女进屋,看到两个老头子在一片狼藉中对饮,愣了一会儿才把单子放到茶几上,显然是来报损的,老爷子接过看了说:“赔!麻烦您到社区盖个章,然后我就去给您取钱。”
   女邻居下楼了。和老爷子碰了一下盖碗,想起刚刚看到的砚台和毛毡,老齐没话找话地问:“您练书法?”
   “书法?现在没人写毛笔字了,有人知道我给曾劬先生当过书童,就来求字了。”他慢慢地环顾了一下又说:“都烧了,都让水冲了,都毁了。”这话说得有些呜咽。
   “曾劬先生?书法家?没听说过啊?只知道郭沫若的字写得不错。”老齐附和着聊。
   “郭沫若,字行且多,曾劬先生,世面上的字不是很多。阜成门鲁迅先生故居去过吗?书房的条幅是曾劬先生的墨宝。很多人是通过鲁迅知道的乔大壮。”老爷子说到这里,眼神不那么的浑浊了,也许是骄傲也许是因为喝酒了。
   又听到那沉重的脚步声,女邻居再上来的时候,我们以为是那单子盖章后送过来了,进屋以后,却看到她手里端着两个大花碗,不做任何解释地放到老爷子黑乎乎的茶几上,接着转身又“鼓声喧天”地下楼走了。仔细看,两个碗里装着的是热乎乎的饺子,热腾腾的像是刚刚出锅的,老爷子愣愣地看着饺子发呆,老齐喝了一口酒,夹起一个饺子放到嘴里,香,羊肉胡萝卜馅儿的。环顾了一眼黑乎乎的房子,没敢说佐料醋和大蒜的事情。
其他文献
灰色城市披着灰色大衣  患肺病的垃圾桶手扶杨树喘粗气  起早遛狗的那帮人依然被狗牵着跑  早餐铺里刚出笼屉的包子被谁一口吞下  报纸上的寻人启事被豆浆烫伤  急救车在奔跑中泛着白色药片的冷光  太阳还在充电  班车的雨刮器清扫心中的脏  鸽子导航系统失灵,它在求助里  彻底迷失回家的路  有霾的日子里,每个人心上都戴着口罩  清晨即景  小食摊试着把初秋煮软  出租车是把剪刀,把黎明  一分为二 
期刊
槐花,槐花  串串羊脂玉  温润了一座城  这些律动的精灵  随着风儿摇曳生姿  是从巍巍昆仑飞来的嗎  一定是经过亿万年的风化  又在沁凉的河里沉睡了千年  在这个撩人的季节  她们集体苏醒  被匠人剥去了外衣  跨越千山万水蹿上枝头  妆点浪漫之都的梦  一座时尚滨城的市花  全城的市民只为她过节  风姿绰约,冰清玉洁  倾倒了无数的蜜蜂  他们不远千里追到这里  嗡嗡嗡地为她载歌载舞  一朵
期刊
冬雪中有梅花开了,它日夜不眠  心上人,你可踏着昨年的雪花一刻不停  向着等你的早晨,向着我新年的芳蕊,靠近了么?  时间凝结冰面,风穿过了流年  一颗旷野沉默的杨树,失去了多少鲜活梦想叶子  而新年的诗意在今天,就从根须重新记取吧!  昨天萎谢过多少花事,绿意至今仍存我心之一隅  涉水于山峦间,寻找红枫痴情,南飞的燕雀啾鸣  你让谁的泪洒在素年,朦胧了远去背影  小桥弯成心中明月,流水情感载你从
期刊
终于  我们又再次相见  早春的季节  那些冷风还在吹  而岸上的花朵  仍没有开放  这就是辽河  这就是初春的  真实的辽河  你此时的流水  正在一路西去  一路歌唱  百川归海呵  也不知,你快乐的归来  还带有多少诗意的冥示  我要说  我是辽河边的孩子  在太阳夕照的光芒之中  我也像河水的流淌一样  停下了我的脚步  等待着一种梦幻般的  回家与拥有  此刻啊  我就伫立在辽河边  
期刊
(1)  打谷场的风  吹醒婴儿海蓝色的眼睛  阳光和雨水  曾为这片贫瘠的田野注入多味的哀愁  谷穗躬身  再次交出它饱满而完整的一生  母亲的怀抱,延伸于大地之上  安稳如山群围守村庄  打谷场的风穿越四季  送走几代白发人  又催来几代黑发人  打谷场的风一直在吹——  心跳悬空,感应着地平线袭来的暮色  以无由的哭声唤起回归的应答  只要绕过一条曲折的小径  就足以安抚一颗颤栗的心  (2
期刊
雪是遗物  雪落在十字路口  湮没斑马线和四车道双黄线  好像人间才诞生  尚且没有规则与歧途  我循例等红灯变绿、过马路  在公交站台停下  准备好硬币或次卡  将自己搪塞给一辆汽车  雪小而洁白,像是信物  令人忆及美好之事  我不是主角  属于我们的雪早已被污染  雪那么冰冷、虚无、不经心  它现身或融化  都无法寄托理想主义的愿望  雪其实是遗物  永远做那画中人  “没有灯会,就一起看场
期刊
我与夕阳  我喜欢与夕阳相约、交谈  沐浴夕阳的余晖  品尝夕阳血红的激情  倾听夕阳谢幕前的精彩演说  观赏夕阳壮美的告别仪式  硕大辉煌的隐退  是完成一种蓄满力量的交接  渡过黑暗,死而复生  完成日落西山到喷薄而出的轮回  我在寻觅和夕阳的对接点  我渴望借助夕阳的灵气和力量  晚年写出一首成熟的、最美的诗歌  与夕阳共同分享、共同陶醉  人走了 感觉还活着  在一个落雪冰冷的日子  他走
期刊
大雪洁白  被父亲带走的那场雪  重新返回时  我站在转瞬即逝的早晨  掰着指头  父亲离开了三个年头  我又向前走了三年  相似的场景,透过时间  关照我  冥冥之中,还有比记忆  更脆弱的风  会续上冬鸟的歌声  踩过缓缓的岸  或者什么都不是  一场雪长时间行走之后  在没有门槛的安静里  突然停了下來  蝴蝶  昨夜,看见蝴蝶  纸糊的  有红蝴蝶白蝴蝶黄蝴蝶蓝蝴蝶  无数只蝴蝶,和童年 
期刊
转眼就过了阳光明媚的三月了,李林生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当然,这条信息也是同学转发给我的。对于李老师,何时调离沈阳师范大学,何时从省青年干部学院离休,又是何时返回故土营口,及至最后病逝、享年多少,我几乎一无所知。只是在每年一两度的同学聚会上,偶尔能听到关于李老师的只言片语。对于中文系七七、七八两届学生来说,边杖子的风沙,兴隆台的泥泞,三十三中的拥挤,已成为其求学生涯的物质背景和精神财富,或者说是
期刊
一、  灰原与父母住在一间半地下室里。窗户的上半部分露在外面,下半部分則是墙面。每天,他都可以看到行人的脚在头顶来来回回地走。有时他忘了拉窗帘,就会有好奇的人往屋里看。每当这时,灰原的父母就会愤怒地拉上窗帘。因此就算是在白天屋子里也相当昏暗。灰原倒是不介意,他喜欢阳光,喜欢阳光照在床单上的感觉。父亲与他相反,总是爱拉着窗帘,没事时就猫在屋子里,一言不发。灰原觉得他像是变成了某种穴居动物。  此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