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越来越难教,这是很多语文教师的切身感受。虽然有很多专家为语文教学设计了这样或那样的路子,但做起来却总是事与愿违。语文怎样教,事关语文教学的出路和命运。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语文教师要有大观念
  
  很早就有人提出“大语文观”的概念,但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大语文观”至今无法成为现实。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教师的观念问题。语文究竟要交给或者教会学生什么,对这个问题我们依然在疑惑。“大语文观”特别强调学校语文和社会语文的联系,这是“大语文观”的核心,而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缺的恰恰就是这点。语文教学也有大小之分。我个人认为,为考试而教的就是小语文教学,为学生未来生活而教的就是大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师一方面应该感谢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师,他们其实已经把语文学习最基础和最基本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已经掌握了最起码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纯属小语文教学,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完全处于机械状态,学生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容器,他们学到的只是所谓的知识,而且大部分都是未来生活不太需要的,这样的语文教学其最致命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继续学习的兴趣。所以,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一谈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说得最多的就是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日剧减,却忽略了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总是在责怪学生不重视语文的学习,却很少检讨自己的教学是不是依然在延续义务教育阶段的小语文教学。其实,很多高中语文教师都是在重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然了。因此,必须转变语文教学的观念,要义无反顾地摒弃“为考试而教”的小语文观,树立“为学生未来生活而教”的大语文观念。只有观念的转变,才有可能让我们摆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窘境。
  
  二、语文教师要有大智慧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对教师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要求非常高。有些教师不把语文教学当回事,认为凭自己多年教学积累下来的所谓经验和自己所谓的生活阅历,教语文如探囊取物,却不知道自己的囊中之物是不是学生和时代的需要。教师决不能孤芳自赏,教师要有大智慧。语文教师的大智慧首先表现在他是与时俱进的,自己的教学一定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教学的智慧并不一定得表现在“攻”的一面,适度的“守”其实也是一种智慧。老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当今的网络社会,我们懂的不一定比学生多,如果我们还是自以为是,总以为学生不如自己,往往会自取其辱。所以,聪明的教师会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只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伸出援手,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重要和学习的快乐。语文课堂应是一个自始至终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地方。
  
  三、语文教师要有大气魄
  
  语文教师要敢于改革中学语文的“教法”与“学法”,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该有“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肚量,不要对学生有所隐瞒,因为隐瞒的内容未必在论坛上找不到。当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甚至对教师的观点乃至教材提出质疑时,作为教师应该感到由衷的幸福。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不在于教师滔滔不绝地灌输,而在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很多教师习惯做设计师,要求学生什么都得按自己的设计去做,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大一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只能是伤害,而最终伤害的却是语文教学自身。
  
  四、语文课堂要有大容量
  
  这是“大语文观”的魂之所在。语文教师要善于也要敢于把自己的课堂搞大。不少教师只是满足于教材内容的教学,这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缺少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语文课堂,终究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所以,语文教师要勇于突破教材的局限,想方设法增加自己课堂的容量。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及时地、经常地向中学生推荐经典的、民族的、优秀的视听材料,让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多民族、多国家的多元文化,开阔视野,并在比较、撞击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愿意、乐意接受多元的优秀的文化熏陶的习惯和自觉鉴别、精选视听材料的能力。其实,教材已经为我们做了这方面的储备,只是我们没有或不愿去挖掘。比如《鸿门宴》中提到的宴席座位的排列原則、《祝福》中的祭祀年俗、《边城》中的山歌文化等,都是我们不应放过的拓展资源。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丰富自己的课堂容量,给学生带去立体语文的享受。“走近经典”,让学生感受名家的智慧;“网络与语文”,带给学生多元文化的熏染;“诗词天地”,引领学生跨越时空,领略大师的不同凡响。让学生与经典的、民族的、优秀的视听信息零距离接触,本质上就是打破时空界限,在与仁人志士、智者哲人、语言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沟通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使中学生在树立理想和确立人生的起点时站在人文精神的制高点,这对中学生的终生学习与长远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穷则思变。残酷的现实容不得我们怨天尤人,只有以变应变,才能让学生持久保持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语文教学才会永葆生命力!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全运会总会留给我们许多思考的问题,回顾近几届全运会,赛场内外的怪现象层出不穷。有禁药丑闻的污秽,有消极比赛的哗然,有不合理制度的黑暗,一时间使全运会成了丑闻频发的舞台。从
教学挂图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地图册是学生人手一册,是学生随时、随地、随身陪伴的“好老师”。故教学挂图与地图册的使用及教师讲解的密切配合,显得至关重要。如:在七
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攻方向。笔者认为,地理课堂教学创新可以尝试以下两种形式。    一、“问、读、讲、练”四段式教学    采用“问、读、讲、练”四段式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的“问、讲”侧重于教师的活动,“读、练”侧重于学生活动,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就是教
由西南石油大学中国天然气行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天然气行业景气指数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天然气行业景气指数为65.77,处于较景气状态,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注意联系乡土实际和进行乡土地理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爱乡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实际情况  “电磁感应”是在“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后进行的教学,使学生对“电与磁相互作用的内容”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具有承前的作用,是知识的再次延续;“电磁感应”为以后学习发电机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提供了前置知识,具有启后的作用。  学生经过近三年半物理知识的学习,已掌握了电、磁的初步知识,知道了电能产生磁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思想政治课教学贯彻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就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独特性,满足不同学生发展
一次上课时,我问到西双版纳的民居有什么特点,能够反映当地气候的什么特点?有一位学生把手高高地举起说:我知道!当时考虑时间不够,我没有给孩子一个机会,而是按照自己预先准备好的
美国东部时间2月6日22时50分(北京时间7日11时50分),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是世界上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
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树立学生主体观念,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目的。  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在教学中,这体现为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做法及思考。    一、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