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t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集体记忆的源泉,而保持民族集体记忆,唯有凭依历史教育;目前,历史教育中仍存在着问题和误区,如历史学科被漠视、应试模式等;作为中华民族一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将历史教育和传统文化有机整和、有效渗透,达到历史教育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教学;历史;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包罗万象的理念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了近五千年。作为一名中国人,如不建立起自身的文化自觉,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或将让人迷惘而失落。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将现代与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前社会每一个中国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与追求的目标,更是历史教育工作者及每个教育工作者们所秉执的首当其冲的付诸于实践的理念。
  一、中学历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历史教育是培养国民精神的根柢。学习历史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缔造真我。“人类是文化的动物”,谦虚坚忍、忠孝仁爱、昂扬上进、开拓进取……这些精神无不是通过学习历史,又使历史知识内化成了人格的特质得来的。实际上历史教育的意义就是改造国民精神,养成国民的责任感和自信力,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用科学的历史观指导自己的行动和决策,进而影响社会发展进程和个人事业的成败。
  2、中学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历史教改存中也还存有种种误区。当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仍然是“人才”,而首先不是“人”,考分和升学自然成为学校的首要目标,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如果不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历史教育的这种应试性很难改变。一是过分强调学生的“学科能力”。二是在历史教育目标中强调所谓“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三是优质课强调形式化和课堂包装,存在幼稚倾向。
  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1、加强学习,努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素质是人的思想、学识、情操、性格等因素的综合。在综合素质的修养方面,历史教师应该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道德修养水平;二是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群;三是具备良好的情操和性格品质。
  对历史教材的专业性把握,应本着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切忌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一切真的、善的都是美的,历史学如果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美,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当代社会正走入信息时代,学生的历史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并且和教师处在同一个平台。课堂教学是我们与学生接触的主要时段、主要地点,一个教师表现出的综合素质,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学识的掌握和良好性格的养成。如如何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不同看法,能集中反映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2、深入挖掘,学生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之知识。知识是文化的一个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积累,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知识宝藏。这一点无处不体现在历史教材每一个历史时期讲述完后的“文化”课时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这些知识,组织学生思考、探讨、交流,最大限度地汲取这些文化营养,充裕自己的头脑,以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适时的启发。
  如讲到“文字的演变”时,书上列出了从甲骨文到大篆体的“马”字的演变,在此可引导学生思考:在此期间文字变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不难发现,原先曲折象形的线条逐渐被拉平,方形圆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文字的象形程度降低。教师可列举出更多的文字来说明这一变化特点。
  3、拓展延伸,教师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之要点。关于传统文化,教材中并无专题讲述,很多传统文化之精要需教师在讲解中有意识地加以渗透,归纳,拓展延伸,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状况点点滴滴融入一章一节的授课中。
  如讲到春秋战国诸子学说时,可引言:这一时期的百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是儒、道学说的萌芽,之后历代思想家对其不断补充、阐述、辨析,使儒、道学说得以充实和发展。
  如讲到古代书画艺术时,可补充: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写意,即注重得意忘形或得意忘言,关注字体、人物的个性或作品的思想性,这是同西方对艺术的写实所不同的一种境界。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补充和揭示需教师辅之以阅读相应的书籍与,教师要有“一桶水”方可满足学生杯水求知的渴望。
  3、品评分析,师生共鉴中国传统文化之作品。文字与图案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一观古人之生活样式及社会场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字或图画数不胜数,除去那些折射着人性光芒的思想典籍之外,为数较多的便是不少渗透着个性与思想的艺术作品。古人素有不为艺术而艺术的传统作风,他们习惯且善于把自己的感受与观点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断提炼自己的品性,提升自己的人格,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
  中国历史教材展现了为数众多的古往今来的国人的艺术作品,绘画、书法、雕塑等,无不显示了泱泱中华繁荣而灿烂的艺术史。有意识地对这些作品进行品评与鉴赏,继承已逝去的艺术家们的传统个性,是使中国传统文化之光辉继续发扬光大的前提,也是充实和活跃历史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丰富而深邃的,几本初中中国历史教材无法将其全部涵盖其中,只能将初步的历史文化现象展现于师生面前,更多的需要读者自己去揣摩与搜寻课外阅读材料,进而理解、消化、整合、升华。作为教师,应率先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触摸中国传统文化之脉搏,形成自身的传统文化之品格,以应对当今瞬息万变的各种文化现象,才能使得现实的历史教育与丰富的传统文化有效结合,推动新的一代以自身的文化品性去创造中国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林存光.历史的脉络与思想的线索———兼评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内容[M].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02).
  [2] 张庆.论中学历史教育中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 左玉河,李文平.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5,(03).
  [4] 王希恩.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更新和重構[J].民族研究,2006,(03).
其他文献
七月的骄阳,如火如荼,把豪放的炽热洒向大地;七月的党旗,如日中天,把真挚的关爱洒满人间。在这百花盛开,万木峥嵘的美好季节,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画家寄情笔墨,
期刊
本书作者为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和综合科技学院的H.B.Couch教授所著,第一版于1960年问世,第二版由美国R.E.Krieger公司在1976年出版。全书共计348页。书中介绍了欧美各国常
加强高校党支部书记培育创新工作既是新时代高校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也是高校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举措.做好新时代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创新,
丁国朝,1975年3月生,河南滑县人,毕业于安阳工学院艺术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殷契印社副秘书长。现供职于安阳市人大书画研究院。作
《大学》里说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会议
为了在激烈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当前很多企业都将人力资源开发列为了核心工作任务,而人事档案作为开展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支撑,也随之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此,本文
板栗生产由于良种嫁接和促成雌花技术的推广应用,产量逐年提高。但也因棚数过多,而空棚率高、单粒重降低的问题,从而影响产量的提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授粉不良与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