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是人类发展语言的一个黄金时期。在新课标中已经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口语交际教学却陷入了尴尬之境。
一、寻找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误区
(一)内容,远离生活
很多教师在选择口语交际内容时只依托教材,忽视了生活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我曾经听过一堂口语交际课,教师以环保为主题来展开口语交际训练,可在课堂中,她却仅仅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书本上的画面谈感受,完全不顾学生生活所处的环境,既不让学生去调查,去采访,又不让学生去宣传,去行动,为说话而看图,为看图而说话。这样的教学内容直接将课堂内容改为了一般的看图说话,让口语交际教学丧失了生机和灵气。
(二)过程,缺乏交互
当前口语交际课已经偏离了原始的轨道,很多口语交际课都已经变为了说话训练课,特别是一些以动物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基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步骤:(1)开始时采用各种视频或者录像等导入,让学生形象感知;(2)让学生对图像内容进行回忆,并通过口述的形式表达出来;(3)自己选择动物,创编故事。在整个过程中基本都是学生在自己与自己交流,缺少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际又从何谈起呢?
(三)参与,缺乏全体
几个学生撑场面、大多数学生当陪客的现象,在教学的过程中十分的普遍,而这种现象在口语交际课中表现得十分的明显。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受传统教育影响严重,只对书面语言重视,忽视了对口头语言的训练;(2)部分学生存在着不愿说,或者是想说但不敢说的现象;(3)教师缺乏有效的调控技巧,有的学生可以连续多次地发言,但是有的学生却没有机会发言,从而对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影响。当在课堂上缺乏了参与的全体性,口语交际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体现。
二、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很多的时候,学生是否开口说话与学生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与性格上的障碍,随时随地利用各种机会去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情境,形成交际磁场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与常规的知识课不同,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的教学平台。因此,应该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口语交际课堂不同于常规课堂的特点。例如,在我们班,就专门开设了“想说就说”栏目。每一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是编导一期“想说就说”主题节目,不仅仅让学生就主题做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也关注着说话的技巧、说话的姿态、倾听的技能、建议的表达、交际的礼节……这样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真实的交际场,形成一个真实的交际圈,从而有效地打破了以往的说话课模式,真正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二)活动教材,挖掘交际原点
在新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其中的很多内容都富有童趣而且贴近儿童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好的交际话题。但是这些内容只能够在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上进行,每一个单元只需要一至两课时就可以完成,这就使得训练面受限。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充分地利用课文中的各种资源,在识字、阅读等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的训练,有效地利用教材,对各种潜在的口语交际话题进行挖掘,以达到随时随处地锻炼学生口才的目的。例如,从课文的对话入手。在课文中有不少的对话段落,而且都是语言优美的句子,学生通过模拟能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同时,还要整合其他各学科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素材,取得其他各学科教师的积极配合,共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丰富活动,搭建交际平台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不是只有在课堂上进行,我们还可以设置多彩的活动来为学生锻炼口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让学生玩各种游戏,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就创设了口语交际的平台。又如,每天早晨三分钟故事,每期班级岗位竞选演讲,每期人人一次自定主题演说等多彩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生活,同时让学生想说,爱说,会说。
(四)开发课程,拓宽交际渠道
口语交际需要长期积累,方能凸显效果。因此,我们在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口语锻炼机会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技能进行常态化的训练,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技能。如我校就专门开发了校本课程“演讲与口才”,通过对演讲课程的基本认识、演讲稿的拟定,对演讲中的语音和语调等的处理及演讲时的态势语等因素的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口才,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还编写了《想说就说》的校本教材,该教材包含小学一至六年级各个阶段的内容,通过教材可以从口语交际的技能,说话的体态,到说话的内容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全面的指导与训练,从而系统地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责编杜华)
一、寻找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误区
(一)内容,远离生活
很多教师在选择口语交际内容时只依托教材,忽视了生活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我曾经听过一堂口语交际课,教师以环保为主题来展开口语交际训练,可在课堂中,她却仅仅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书本上的画面谈感受,完全不顾学生生活所处的环境,既不让学生去调查,去采访,又不让学生去宣传,去行动,为说话而看图,为看图而说话。这样的教学内容直接将课堂内容改为了一般的看图说话,让口语交际教学丧失了生机和灵气。
(二)过程,缺乏交互
当前口语交际课已经偏离了原始的轨道,很多口语交际课都已经变为了说话训练课,特别是一些以动物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基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步骤:(1)开始时采用各种视频或者录像等导入,让学生形象感知;(2)让学生对图像内容进行回忆,并通过口述的形式表达出来;(3)自己选择动物,创编故事。在整个过程中基本都是学生在自己与自己交流,缺少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际又从何谈起呢?
(三)参与,缺乏全体
几个学生撑场面、大多数学生当陪客的现象,在教学的过程中十分的普遍,而这种现象在口语交际课中表现得十分的明显。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受传统教育影响严重,只对书面语言重视,忽视了对口头语言的训练;(2)部分学生存在着不愿说,或者是想说但不敢说的现象;(3)教师缺乏有效的调控技巧,有的学生可以连续多次地发言,但是有的学生却没有机会发言,从而对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影响。当在课堂上缺乏了参与的全体性,口语交际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体现。
二、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很多的时候,学生是否开口说话与学生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与性格上的障碍,随时随地利用各种机会去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情境,形成交际磁场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与常规的知识课不同,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的教学平台。因此,应该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口语交际课堂不同于常规课堂的特点。例如,在我们班,就专门开设了“想说就说”栏目。每一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是编导一期“想说就说”主题节目,不仅仅让学生就主题做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也关注着说话的技巧、说话的姿态、倾听的技能、建议的表达、交际的礼节……这样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真实的交际场,形成一个真实的交际圈,从而有效地打破了以往的说话课模式,真正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二)活动教材,挖掘交际原点
在新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其中的很多内容都富有童趣而且贴近儿童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好的交际话题。但是这些内容只能够在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上进行,每一个单元只需要一至两课时就可以完成,这就使得训练面受限。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充分地利用课文中的各种资源,在识字、阅读等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的训练,有效地利用教材,对各种潜在的口语交际话题进行挖掘,以达到随时随处地锻炼学生口才的目的。例如,从课文的对话入手。在课文中有不少的对话段落,而且都是语言优美的句子,学生通过模拟能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同时,还要整合其他各学科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素材,取得其他各学科教师的积极配合,共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丰富活动,搭建交际平台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不是只有在课堂上进行,我们还可以设置多彩的活动来为学生锻炼口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让学生玩各种游戏,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就创设了口语交际的平台。又如,每天早晨三分钟故事,每期班级岗位竞选演讲,每期人人一次自定主题演说等多彩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生活,同时让学生想说,爱说,会说。
(四)开发课程,拓宽交际渠道
口语交际需要长期积累,方能凸显效果。因此,我们在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口语锻炼机会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技能进行常态化的训练,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技能。如我校就专门开发了校本课程“演讲与口才”,通过对演讲课程的基本认识、演讲稿的拟定,对演讲中的语音和语调等的处理及演讲时的态势语等因素的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口才,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还编写了《想说就说》的校本教材,该教材包含小学一至六年级各个阶段的内容,通过教材可以从口语交际的技能,说话的体态,到说话的内容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全面的指导与训练,从而系统地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