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月券商业绩出炉 兴业跌出前十 东吴难挽颓势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ng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券商1-5月的月报已经披露,前5个月的业绩也基本奠定了上半年的行业格局。相比去年,行业盈利前十强的券商基本未变,唯独兴业证券滑落到10名开外。值得注意的是,亏损券商数从去年同期的两家扩大到今年的6家,行业利润率也小幅下滑,显示当前“严监管+清淡”的行情确实严重冲击到了证券行业。
  就分项业务而言,记者注意到,IPO骤冷导致承销冷清、股价下跌导致的质押爆仓对券商伤害最大,6家亏损券商中也不乏主打投行业务的精品路线券商;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当前的IPO格局得不到改善,投行就可能上演硬性裁员。
  其中,东吴证券表现尤其不佳,今年1-5月的净利润不足去年的50%,究其原因,过会的IPO主承销项目从去年同期的8家锐减至今年的1家,承销收入缩水严重,此外其质押项目也频频踩雷。
  穷则思变,多家券商已启动从传统的通道型券商向财富管理型券商的转型。太平洋证券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孟京也认为,财富管理转型是大势所趋,不过就目前来说,以产品销售为代表的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尚不足券商总营收的15%,仍低于经纪业务。此外,独角兽上市也是新的增长点,有券商测算,独角兽回A将为大型券商带来120亿元以上的增量承销保荐收入。

大型券商强者恒强,中小券商亏损扩大


  今年1-5月,纳入统计的50家券商共实现净利润263.67元,其中前十家头部券商盈利200亿元。就公司而言,中信证券的龙头老大地位再次得到延续,前5个月录得净利润31.84亿元。国泰君安和华泰围绕亚军展开激烈角逐,两家的净利润均在29.5亿元-30亿元之间。不过近几年来大踏步前进的华泰却未能延续逆水行舟的势头,尽管华泰的净利润率达0.6%,远超国泰君安的0.41%,但前5月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下跌20%。
  总体来看,2018年1-5月营收前十强基本还是延续了2017年同期的格局,但也并非没有意外。记者注意到,2017年1-5月净利润排行业内第10名的兴业证券却在2018年滑落到12名,今年1-5月净利润仅5.3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45%。
  分业务来观察,经纪业务是券商的基础业务。中证协公布的2017年券商经营数据显示,去年全行业131家券商实现总营收3113亿元,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的净收入为820亿元,高于投行、资管等。太平洋证券财富管理部总经理孟京也告知《红周刊》记者:“如果将信用业务也纳入经纪业务的统计口径,那经纪业务还是多数券商的第一大业务。”就1-5月的成交量排名(股+基)来看,华泰、中信和国泰君安居前三。成交量前十的券商也与利润榜前十几乎完全重合。其中,联储证券、天风证券的交易量排名各跃升13、11名,进步幅度较大。


  究其原因,记者注意到,2017年10月底,联储证券的注册资本金从13.73亿元增资至25.73亿元。除了资金实力外,联储证券董事长沙常明曾表示,公司将华为的人事制度引入证券行业,在业内率先尝试“合伙人制”,从快速攀升的交易量排名来看,上述“组合拳”确实卓有成效。
  此外,已公布业绩的券商净利润率也出现了小幅下滑。近两年1-5月净利润率最高的券商均为华泰证券,但净利润率却从0.63下降至0.6,券商的净利润率中位数也从0.31降至0.3。去年1-5月,仅有瑞信方正、太平洋两家券商亏损,今年的亏损券商已经增至6家,除前述两家外,还新增了中德、华英、摩根士丹利华鑫和第一创业承销保荐。
  一家连续两年1-5月业绩均亏损的中型券商向《红周刊》记者回复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所持金融资产中的权益类证券较为集中,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导致“自营业务产生较大浮亏”。这家券商表示,今年公司调整了投资结构,加大固收类证券的投资规模,公司权益类投资亏损较去年同期减少,非权益类投资收益增加,整体亏损额度已较去年有所收窄。

“投行+质押”业务拉后腿,东吴证券难挽颓势


  记者注意到,上述亏损券商中,大部分主打投行业务。这与2017年10月以来的IPO格局变动不无关系。Wind统计,2017年全年完成IPO融资2301亿元、定增12705亿元,作为对比,年初至今IPO仅完成854亿元、定增3436亿元的融资规模。
  与此同时,新发审委上任后多次对IPO作出窗口指导,规模和行业门槛大为提高,有媒体援引投行人士称,近期IPO在审企业近三年净利润需超过1亿元、最近一年需超5000万元。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单笔IPO融资规模已提高至14.72亿元,而去年IPO的单笔平均融资规模仅5.23亿元,不少券商无奈将不符合要求的申报项目撤回。以IPO上市日期为口径,去年1-6月12日,中德证券保荐的6家IPO公司上市、瑞信方正的1家公司上市,而今年迄今,中德、瑞信方正、华英、太平洋、摩根士丹利均为0项目上市。
  一家江苏籍券商的投行部门人士曾向记者坦言,目前业内还没有普遍的硬性裁员,“但如果当前的IPO寒冬延续至下半年,就会有券商启动硬性裁员,尤其是在2016年四季度IPO大潮启动后,大规模扩招投行部门的券商压力最大。”
  典型案例如国金证券。记者在中证协网站查询到,目前国金证券旗下的保荐代表人有136名,仅次于中信建投、广发、国信和中信4家大型券商,但今年以来,国金证券保荐的IPO项目被全部否决或撤回,相比去年同期11家IPO保荐项目过会的辉煌相去甚远。


  就上市券商而言,東吴证券的业绩滑坡更加严重。1-5月,东吴证券录得净利润1.39亿元,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分月业绩来看,东吴证券2月份亏损,5月份也仅实现1100万元的净利润。拉长观察周期,最近三年,东吴证券1-5月净利润持续滑坡,行业营收排名也从2016年的22名下滑至当前的29名。相比另外两家江苏籍券商华泰和国联证券,东吴证券在被华泰证券甩开的同时,甚至被资本规模更小的国联证券超越。2017年1-5月,国联证券的净利润尚只有东吴证券的65%,今年国联证券的净利润已经是东吴证券的1.5倍。   观察各项业务,东吴证券主承销的IPO项目数量从去年同期的8家锐减至今年的1家,主承销收入也从去年同期的3.07亿元锐减至今年的4500万元;此外,东吴证券的信用业务也频频踩雷。5月底,德威新材公告称,因股价下跌,控股股东德威投资质押在东吴证券的8300万股存在平仓风险。近期康得新股价闪崩、公司宣布紧急停牌,大股东康得集团也表示正积极降低质押率。记者通过Wind查询到,康得集团仍在东吴证券质押的5500万股尚未解除质押,停牌前市值达9.35亿元。
  曾有一家云南券商高管表示,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业务非常考验券商的风控能力。上述两家公司皆为江苏本土企业,显然东吴证券将业务重点放在本土,但也汇聚了较大的风险。而据记者了解,质押股份出现平仓风险后,券商需要计提资本减值,这也会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比东吴“更惨”的是国海证券,其营收排名从去年同期的22名滑落至38名。“萝卜章”事件后,2017年7月底,證监会作出行政处罚称,国海证券需暂停资管产品备案、并暂停新开证券账户达1年。反映在业绩上,今年1-5月国海证券实现净利润5600万元,仅为去年同期1/5。

券商摸索转型:独角兽成新增长点


  市场交易清淡,叠加监管全面加强,尽管夏日已来临,但券商却身处“寒冬”。重压之下,如何发掘新的增长点,困扰着整个行业。
  对此,孟京向记者表示,当前的市场确实对传统业务的开展构成了压力,但新的增长点也并非没有,“当前资本市场开放和互联互通脚步加快,而且港股相比A股的过往涨幅和企业质地都很吸引人,陆港通业务对券商的价值越来越大。”
  而对于转型之举,记者观察到,多家机构不约而同选择了“财富管理”型券商的道路。譬如中投证券中金公司收购后,正变为中金旗下的财富管理公司。不少券商也在报表中将传统的经纪业务悄悄修改为“经纪与财富管理业务”。前述亏损券商亦表示:“经纪业务顺应行业大趋势,积极向财富管理转型……通过为客户提供丰富优质的产品来提升客户满意度”,资管业务则将着力增强主动管理能力,加强产品设计能力、发展多渠道营销,并加大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布局。
  此外,从2017年年底开始,优质资管机构发行的基金产品屡遭抢购,也让券商对财富管理业务有了更高的期待。孟京指出:“对券商而言,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是当下券商的主流转型方向,为投资者配置产品则是转型的必然之举;产品代销可以打通券商的零售、资管和PB等业务部门,协同效应非常明显。”但他也表示,目前产品销售在券商营收中占比普遍在10%以下,只有少数券商能做到10%-15%。
  “另外今年独角兽上市,产生的相关新发基金和打新机会,无论对券商还是投资者都很有价值。”对此,民生证券非银团队分析称,CDR发行保荐与承销对券商的投行实力、海外业务经验等要求较高,存托凭证管理对券商内控有较高要求,做市商交易要求券商具备雄厚的资本金实力,因此独角兽回归更利好大型券商。按照2017年国内独角兽企业3万亿元的总估值来测算,假设发行5%-10%的股权,承销保荐费用为8%,则将形成120亿元-240亿元的增量收入,相当于2017年全行业主承销净收入的20%-40%。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以来,券商板块持续下杀,但近期,有一些卖方团队已开始整体看多券商板块。“包括券商在内的金融板块已经进入到左侧布局区间。”新时代证券首席策略研究员樊继拓向《红周刊》记者表示,看多的核心驱动是估值,银行、券商的估值已经很接近历史极低值。此外还有三方面原因:“一般来说,在熊市后半段,金融都是比较抗跌的,而且一旦熊市结束,券商往往会有较好的表现;随着去杠杆的深入,会对实体企业有更多影响,下半年政策存在边际变好的可能,一旦去杠杆政策发生微调,金融最先受益;基本面上,券商由于受到政策影响,最近几年创新速度放缓,不过对龙头券商来说,相对的竞争优势反而越来越明显。”
其他文献
“十个便宜九个爱,还有一个在等待”,这句在A股流传多年的股谚形象表达出散户投资者贪便宜、喜好低价股的心理。笔者还记得在写字楼的电梯里听过两位股市小白的对话,其中一位说她买的股票5元,另一位说她买的只有3元多,第一位不禁惊呼:“那我岂不是买亏了?”尽管许多股民也知道炒股不能光看价格,但潜意识中还是有买“白菜价”的心理,对低价股情有独钟。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大部分散户的资金较少,被最低100股的
期刊
笔者不是很喜欢揣测市场底部,因为就算底部出现也并不意味着上涨的来临。底部的确认仅表明市场难有大跌的风险。  那么目前的市场位置是底部吗?我觉得有60%的可能。笔者在上周发文《若隐若现的布局良机》,主要观点是“看好3050-3200点的区间震荡”。本周笔者仍坚持此观点,主要判断如下。  一,退市制度已经逐步推行并实施,常态化是可以预期的。这相当于给很多垃圾股下了“病危通知书”。二,国际形势预计有可喜
期刊
本周大盘再创年内新低,震荡寻底。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当前投资者应当冷静观察采取防守型操作策略。  第一,要分析当前市场走弱的原因。当前,市场担忧情绪明显很重,资金进场意愿不强。按理讲,中国GDP保持中高速增长,并且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今年以来更是进一步加大了扩大开放,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但为什么外围市场涨我们A股市场跌,外围市场跌我们A股市场还是跌?表面上看,好像是受到外
期刊
本周B股大盘再度呈现震荡回落态势,全周大部分时间B股还算稳定。沪B指收于303.27点,全周下跌1.74%。深成B指全周下跌0.82%。整体观察,B股大盘本身缺乏大幅反弹的动力,再加上消息面不见利好,只见利空,两市B指均震荡调整,B股大盘重归弱势。近期市场面临的利空,主要有以下一些:一是我国5月份投资消费增长速度放缓,社会融资大幅下降,信用收紧信号强烈;二是中兴通讯复牌,股价连续一字板跌停;三是以
期刊
本周股市继续下探,沪指已连续四周下跌,跌幅1.48%,深成指跌2.57%,创业板指跌4.085。转债市场继续受压制,上证转债跌0.91%,中证转债跌0.95%,深证转债跌1.03%。转债虽然表现出抗跌效应,但持续的调整累及个券。68只在交易转债中仅9只上涨,59只下跌。两只下修转股价的转债领涨,迪龙转债涨3.26%,蓝思转债涨2.37%,三一转债涨2.11%,永东转债涨1.26%,兄弟转债涨0.5
期刊
明星私募FOF近期的高吸金盛况,成功引起了市场的注意。据统计,2018年以来,有5家券商发行的明星私募FOF产品累计募集资金规模超过120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于3月率先推出明星私募FOF,募资80亿元。随后,多家券商推出的私募FOF销售情况也相当给力。  对于资金狂热追捧明星私募FOF的现象,有业内人士向《红周刊》表示,在资管新规下,私募FOF为券商资管业务转型提供了发展契机。在推动这一业务发展过
期刊
上证指数过去两周再次连拉两根阴线。今后两周它可能会如何发展呢?下面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周线图(见图1):  从周线图上我们看到,大盘四周前上升到强压力区域F5=3224/F3=3250后掉头大跌,两周前跌到关键点位OP=3041处。过去两周大盘没能“止住下跌并收在预测指标值3092之上”,因此,它“沿着目前下跌的趋势继续下行”,本周五跌到了上期预测的帝法第一支撑区域COP=3012/F5=3001!
期刊
指数创新低,警惕市场中的不利因素  本周的A股市场用“弱”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外围市场连续上涨的环境下,A股市场却每天跌多涨少,只能靠一些大盤蓝筹股勉强抗住指数,而指数还在屡屡创新低。在这种市场下,千万需要谨慎动手。除了指数形态,整体市场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会成为市场上涨的潜在绊脚石。  1、美国加息将引发市场资金的快速外流。每次美股加息,A股市场都不会有什么起色,目前上证指数还是弱势行情,正
期刊
随着“独角兽”IPO和CDR上市进程加快,投资者的打新热情再度被激发。但在当前震荡市场下,配市值打新的难度在于持有底仓股票的市值很难把握,打新收益容易因股票市值下跌而稀释;另外,新股发行从“常态化”转向“精品化”,也让底仓配置日益成为打新收益高低的关键。  佳盛投资总经理王炜对《红周刊》记者表示,在当前股市偏“熊市”的背景下,打新底仓配置要重视对基本面的分析,配置持续高增长、高壁垒的行业,遵循未来
期刊
中報预增的超跌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