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计算中的几种误解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chao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平均数计算是中小学数学中最常见、最基本的计算,是每个学生都必须牢固掌握的计算,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解有关平均数的计算题时却常常出现错误.本文收集了一些常见错误题型,详细分析了错误原因,并形成理论知识,定义了三种平均数,给出了计算公式,以便于师生应用推广.
  【关键词】平均数;计算;误解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现行数学教材中,统计学知识在小学教材中零散出现,到初中数学中才系统地呈现.作为统计学中最基础的平均数,其定义及计算也是逐渐扩展的.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通常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重心”.平均数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可以反映出一组数据最直观的分布情况,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如平均成绩、平均质量、平均身高等.
  [JP2]在小学数学中,把两个数的和除以2后所得的数叫作这两个数的平均数,这一定义一直延续到初三.在初三“统计初步”一章中,把两个数x1,x2的平均数定义为x-=12(x1 x2),[JP]推广后得到n个数x1,x2,x3,…,xn的平均数为x-=1n(x1 x2 … xn).简而言之,小学到初中,求平均数的方法是:几个数的平均数等于这几个数的和再除以几.然而正是这种传统的习惯求法,导致学生不具体分析问题,机械地乱套公式,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分析学生在平均数计算中常出现的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
  一、计算平均数的实例
  例1 某乡镇企业的产值,去年比前年增长20%,今年又比去年增长30%,问:这两年的平均增长率是多少?
  例2 有一不等臂天平,把某一物体置于左盘,称得质量为1千克;把此物体置于右盘,称得质量为0.81千克,求此物体的实际质量.
  例3 某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去县城,去时速度为10千米/时,返回时速度为20千米/时,求此同学往返的平均速度.
  二、平均数计算中常见的误解
  上面三例都是平均数计算问题,例2虽没提出计算平均质量,但根据有关物理知识可知,也是求平均数问题.受传统平均数概念的影响,学生出现了下面解法.
  例1 平均增长率x-=12×(20% 30%)=25%.
  例2 实际质量m=12×(1 0.81)=0.905(千克).
  例3 平均速度v=12×(10 20)=15(千米/时).
  三、上面三例的正确解法及推广
  对待任何问题都要具体分析,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这一原理反映在数学上就是要弄清题意,抓住问题涉及的定理或定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们把提出的问题加以讨论,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1.若去年的增长率为a,今年的增长率为b,设这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为x.
  把前年的产值看作“1”,则去年产值为1 a,今年的产值为(1 a)(1 b).又因为年平均增长率为x,故今年产值为(1 x)2.于是有方程:
  五、平均数计算中的错误辨析
  1.例1中,错误解法为:x-=20% 30%2=25%,现在分析一下产生错误的原因:
  ① 两次增长的百分率不能简单地相加,由于增长前后每年的基数不同,即今年比前年的增长率不是20% 30%=50%,而是(1 20%)(1 30%)-1=56%.
  ② 平均增长率也不能用增长率除以2计算,即50%÷2=25%是错误的,且56%÷2=28%也是错误的,由公式(1) 知:1 x是1 a与1 b的几何平均数,而几何平均数根本不需除以2,故正确解为:
  x=(1 20%)(1 30%)-1≈24.9%.
  ③ 囿于习惯算法,误把几何平均数问题当成算术平均数问题,因而出现理论性错误.
  2.例2中,错误解法为m=1 0.812=0.905(千克),产生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 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杠杆平衡原理,是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
  ② 对物理课本中的论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样可减小误差,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没有理解透彻,而错误地把两次测得的值的平均值当成真实值.
  ③ 本题求的是几何平均值,正确的结果是m=m1m2=0.9(千克),即使算术平均数也巧合为0.9千克,理论上仍是错误的.
  3.例3中求平均速度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① 对平均速度概念不理解是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而不等于来去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② 对“平均”片面的、习惯的理解是产生错误的另一个原因,根据公式(4),本题的平均速度v是v1与v2的调和平均数,
  即v=2110 120=403(千米/时),难怪v=10 202=15(千米/时)错了.
  从上面分析的结果看,产生误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囿于习惯定式,思维狭隘,乱套公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引入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平均数简单理解为算术平均数,既可防止平均数计算中出现类似错误,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六、平均数计算中出现误区的原因分析
  1.在平均数概念界定上的误区
  现在仍然有不少学生认为“平均数”就是“算术平均数”,把平均数计算程序化、机械化.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既有教师教的原因,如没有把概念讲透或没有对比不同类型的平均数计算,也有学生不认真学习的原因,如对概念理解粗糙.
  2.相关学科知识重点的理解偏移
  虽然平均数计算已经不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如果学生对各学科中相应知识的理解不够,如物理学中的平均速度、平均质量,统计学中的增长率问题等,他们仍然会把理解的重点放在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上,把相应学科中的概念理解偏了,比如平均速度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总距离除以总时间,而不能理解成几个速度的平均值.
  3.对“平均数的求法”只顾算法,没有方法
  关于平均数的求法,大多数学生死套公式,不做具体分析,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讲解题模式,为后面的平均数应用题服务.这就造成一个学习理解的误区,学生只是想如何套用老师讲的解题模型,而不是探究怎样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因此常常出现一些错误解法.
  七、平均数计算拓展练习
  1.某厂1月份产值为12万元,2月份比1月份增长10%,3月份又比2月份增长14%,求每月的平均增长率.
  2.有一个杠杆(支点固定),当从左端下压撬起一重物时,用100牛的力,从右端下压撬起同一重物时,用900牛的力,问:这一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3.某市举报中心的信件处理员每天都要处理一定量的信件,已知处理员小李第一天处理信件的速度为6封/时,第二天处理的速度为12封/时,问:小李这两天平均的处理速度是多少?
  4.“十一”长假期间,小李一家从天水出发到兰州去旅游,前一半路上的速度为40千米/时,后一半路上的速度为60千米/时,试问:整段路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5.如果一个正方形与一个矩形的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是矩形长与宽的什么平均數?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二次函数”教学为例,结合具体教学片段,立足建模思想、函数思想、类比思想和直观思想,从创设问题情境、追求“深”“透”“精”、处理课堂意外、关注学生实际四个维度来探索“二次函数”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概念教学;二次函数;有效性  李邦河院士认为,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数学概念的学习是数学能力提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根本.概念教学与解题技巧
高校应当将“红船精神”的首创、奋斗、奉献精神与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紧密融合,发挥好的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精品,培育卓越的德才兼备的生力军。黄冈职业技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理念愈发深入人心.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对当下教育教学中核心素养概念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学生虽然在高中阶段需要面对高考的压力,但是不能因此忽略了对知识本质的学习和探究.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做到重视数学基础
动点问题是一类常见的综合性问题,它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动态几何问题与最值问题相结合更是近几年中考试题的亮点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因其特有的抽象性、严谨性与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和爱玩好动的身体特性相矛盾,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以课本知识为纲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导、通过课后练习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聊,学生甚至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面对这样的教学难题,教师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显得至关重要,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正是值得小学数学教师尝试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合作教学模式
【摘要】数学一直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现阶段,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从课前准备阶段出发,分析了在课中教学阶段和在课后复习阶段如何真正地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關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课题名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变化,各种各样的教学措施不断出现,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加快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对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视,充分结合高中数学教育的要求,开展对学生的针对性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全面的发展.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点,坚持以学生为
【摘要】“折纸中的相似问题”这一课例,折射出了一节“数学味”浓的数学实验课教学主要是通过操作、观察、抽象、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获得数学结论的.这一课例让一张纸产生了教学价值,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学习从“听”数学变成了“做”数学,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究”.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体验发现的乐趣,感悟数学的真谛,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自身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
主要对聚焦离子束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和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本实验针对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和离子束刻蚀沉积的相关实验内容在本科教学中难以真实实现的现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展开,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有效基础,从而使学生可以主动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广泛思考,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不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思维;创新  创新是推动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石,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