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应以教师发展为本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w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将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而教师是丰富教育内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鉴于此,贵州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培训针对性、实效性调研。在调研中,教师们都真诚地表达了参与培训的强烈愿望,无论是新教师、老教师、骨干教师、名师,都很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和业务能力的提升。结合在黔西南州的调研情况,我们认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训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当前,各级教师培训缺乏统筹规划。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培训缺乏中长期规划和实施计划,存在一定的突击性和盲目性,有的还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培训的现象。在访谈中有的教师说:“XX培训我已经参加过几次了”,“xx老师的x节课,我已经听过不只一次了”……由于各级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缺乏对教师现状和需求的研究,使得培训目标与教师成长路径偏离。目前,许多培训只是受任务驱动而应急实施,没有真正从教师发展的系统性、持续性角度去思考和策划,使培训工作难以系统、深入地开展。
  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针对性不强。在调研中,有50%以上的教师认为,集中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访谈中,教师普遍反映,很多培训内容中听不中用。有的教师说:“国培课程设置与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教学有些脱节,有的内容听的时候很心动,但回到学校却无法行动。”问卷显示,80%以上的教师认为,当前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而我们目前的许多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显然,这种培训供需是失调的,也是低效的。
  三是培训模式和方法单一,效益不明显。当前集中培训大多采取的是“传输”式培训,主办单位通常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组织上百甚至几百人一起搞集中培训,授课以讲座或报告居多。有时一种培训形式会持续10天左右。这种长期而单一的培训模式,很容易使参训教师身心疲惫,难免产生抵触情绪。
  四是施训师资结构不合理,培训质量不高。当前,培训机构在组建施训队伍时,通常以聘请知名专家、高校教授作为衡量师资的标准,追求名^效应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对参训教师的实际和需求的考虑。调研显示,80%以上的教师最喜欢的施训教师类型是教学一线教师。但在访谈中,参与培训的教师反映,目前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施训教师很少,尤其是县、乡、校级培训,施训者力量更显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质量。
  五是培训的后续支持不够,缺乏对教师的跟踪指导。目前,参训教师学用结合落实得不够理想。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将培训所获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不能将其衍生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访谈中,有的教师说:“每次学习都感觉学的东西很好,但回到学校后又不知该如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无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时间长了,学的东西也全忘了。”这种情况与缺乏培训后续跟踪指导和技术支持紧密相关。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改进措施
  鉴于以上问题,本人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加强教师培训统筹管理,完善培训体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统筹管理,切实做好当地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分层设计、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与整体推进。同时,要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各级教师培训可以构建“一个中心、多个培训点”的辐射体系,培训中心要协助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教师培训规划和实施计划,并督促指导所辖培训点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做到统一进行资源调配,协调学科、教研和相关培训间的关系,切实增强教师培训的全局性和有效性。
  二是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据调研了解,当前教师参加培训大多出于外在要求,主要是上级命令和单位组织的,而教师主动选择培训学习的机会不多。当然,这与培训本身的吸引力紧密相关。反过来,要提高培训吸引力,就必须立足教师实际,既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又要满足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群体的共性需求和岗位需求,并努力使培训转变为教师的内在需求。这就要求各级培训机构必须切实做好训前调研,深入基层了解培训对象的现状和各种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使培训能真正起到服务教师、服务教育的作用。
  三是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性。长期以来,教师素质提升一直依赖于培训机构的集中灌输式培训,许多培训只注重发挥培训者的“输血”功能,而忽视培训对象的“造血”功能。因此,培训模式应多元化,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应按照培训对象的层次,将专家引领、观摩研讨、参与互动等多种培训模式有机组合,实现教师培训在不同阶段的最优化。同时,为调动广大教师参训的积极性,给教师更多培训选择权,可采用学分制管理,根据教师培训的形式、层次和结果的多样性来设置相应的学分,使不同形式、层次、类型的学习结果,都能以一定的学分来认可。
  四是加强施训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施训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各级应加强施训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培训师资人才库,遴选优质师资组建各级教师培训团队,优化施训团队结构,其成员应由教育行政部门干部、高校教授、教科研人员、培训机构专家和一线优秀校长或教师等组成。同时,要加强对施训者的培养、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施训者培训制度、使用制度和考核制度。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施训队伍,切实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
  五是建立并完善培训质量检测和评估体系。各级师训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加大对教师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实行教师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适时对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质量检测和评估,促进其改善培训条件,优化培训师资,强化培训管理等。
  六是加强培训后续支持和服务,提高培训效益。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应加强对参训教师的后续跟踪指导,建立培训后续支持服务体系,组织受训者通过网络或实地考察等形式,获得实践指导和技术支持,以帮助其将理论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总之,教师培训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要把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施训者,我们必须审时度势,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全力以赴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推动教师教育向纵深发展。
  (编辑 刘泽刚)
其他文献
植物群落演变与土壤性状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过程研究对于认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祁连山谷地灌丛草甸退化演变过程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特征、及土壤与植被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祁连山谷地阴坡林线以下较小的空间范围,植被斑块由金露梅群落向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演变,植被盖度降低,但物种多样性增加。不同植被斑块之间土壤水分有显著的梯度变化,土壤水分
通过液培试验,测定了不同硫营养水平(0-32mmol/L)下烟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硫浓度的升高,烟草叶片的Chl.a、Chl.b、总Chl的含量和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小学是一所省级实验小学,始建于1986年。目前,学校有41个教学班级,2100多名学生,117名专任教师,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1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2名,区学科带头人、骨干
以采自于黄土高原差异较大的25个农田石灰性耕层土壤为供试土样,对黄土高原主要类型土壤中微生物量碳(BC)、微生物量氮(BN)和氮素矿化势(N0)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BC、BN和N0在不同类型土壤间存在显著差异,由关中平原至陕北风沙区,BC、BN和N0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以土垫旱耕人为土最高,简育干润均腐土最低,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干润砂质新成土居中:土垫旱耕人为土、简育干润均腐土、黄土
辽宁省大连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成立于1999年。坐落在大连开发区新滨路19号。现有28个教学班。在校生1300余名;专任教师12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93人、特级教师2人。具有研究生学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将其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在师党委领导、兵团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四师的学前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宗旨,以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努力改善办园条件、不断提高保教质量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使学前教育得了较好的发展。  一、推进学前教育改革目标完成情况 
吉林省田野泉酿造有限公司,占地面积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投资2700万元。2005年5月公司诞生在享有大豆之乡美誉的吉林省松花江沿岸卡伦湖畔,以生产田野泉大豆酱为主。
一、市场价格信息管理工作在改革中逐渐形成    随着价格管理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市场价格信息管理工作經历了由被排斥、被认识到被重视的发展过程。据有关资料显示,1978年政府定价的比重,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占97%,在农产品收购价格总额中占94.4%,在工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几乎占100%。在政府高度集中的价格管理机制下,根本就不需要市场价格信息管理工作。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
<正>芬兰教育体系包括早期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简称ECEC),学前教育(Pre-primary Education),基础教育(Basic Education),高中教育(Upper Secondary Edu
对2005年春季黄海南部、东海北部近江口外海水域网采的浮游生物个体大小的粒径分布进行研究,确定各粒级大小的功能群组成,建立此季该调查水域网采浮游生物的生物量谱。样品是用小、中、大型浮游生物网(网孔径为77、160、505μm)采集所得。三网具采集浮游生物个体大小粒径是连续的,其中浮游植物,其等效粒径(ESD)和含碳量范围分别为5~250μm、15pg~146ng;浮游动物,含碳量范围为115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