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tianshyi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多年,我感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等方面的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仅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形式单调,缺少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课堂中常难免氛围沉闷。华师大教授杨再隋也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将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恰好能够帮助实现这一构想。
  那么,怎样巧用多媒体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略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中若能用多媒体提供与课文有关的录音、影象等相关媒介,通过声像并茂的视觉、听觉感染,自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开展《献给母亲的歌》这一活动课时,我根据课型的需要开课前先让学生欣赏阎维文的MTV《母亲》,歌唱家饱含深情的演唱声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学生们心中的爱母之情很快与之产生共鸣。听后我问学生:“你最想用哪一句话来表达此刻的感受?”学生们眼中闪耀着异常激动的神色,他们有的说“母亲是最无私的”,有的说“妈妈,我爱你”……这为活动的开展定下基调,下面的环节他们自然也饱含深情,踊跃参加,全班共同抒写了一首爱母、赞母之歌。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是学习的导引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现代教学手段,巧设情境,让自己和学生一同兴趣盎然地度过每一个45分钟,语文教学怎能不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二、善用音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音乐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穿越时空、突破地域,以它特有的旋律将古今中外听者的心弦拨动起来。生动的画面更可将抽象的文字变得有血有肉,直观可感。
  在教杨绛的散文《老王》时,学生初读课文感知了文中老王的善良与不幸之后,我设计了“关注老王”这一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展示我们身边像老王一样遭遇不幸的人群(乞丐、失学儿童、灾区人民等),并配以背景音乐,在悲伤的乐曲中目睹着一幅幅让人同情的画面,许多学生和我一样潸然泪下。有了音乐和画面的感染,接下来进行仿句练习“假如我是__________就为他人_______________”时,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这都是情感共鸣后发自内心的呼声啊!
  “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与教材相关的音乐、画面好似神奇的桥梁,达成了“教材——老师——学生”情感交流,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魅力。
  
  三、广积素材,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富灵性的智慧之花。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形象、色彩、声音等多种素材,让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开辟多条思维通道,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指导语文实践活动课《说不尽的桥》之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大量与桥有关的资料。课堂中我设计了“(1)千奇百怪话桥名(2)千姿万态观桥形(3)玲珑奇巧赏名桥(4)字字玑珠品桥艺”这四个教学板块。学生们以多媒体为载体,竞相展示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桥的图片、配乐欣赏了与桥有关的诗词、散文、电影剪辑,还结合桥意新解(心桥、知识桥等)进行妙趣横生的相声表演。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反倒成了开心的观摩者。课后我让学生以“桥”为话题展开写作,大家在作文中或介绍桥梁发展史,或抒发对桥边景致的赞美,或借桥的移容换貌展示社会的进步,或穿越古今编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因为“见多识广”(课前搜集,课中教学资源汇集),思维空间得到拓展,学生在写作时自然可以尽情舒展想象的翅膀,文如泉涌,写作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实践证明,将多媒体巧妙地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展示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不能展示的内容,实现它无法实现的效果,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恰当选择。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目的是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设身处地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和目标的要求恰当选择,否则就有可能偏离重点,而成为教学的附庸。
  (二)多媒体要与灵活的教学方式巧妙结合。
  教学中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再加上和谐的师生互动,这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都不能替代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若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变成单纯地操纵机器,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会失去。
  因此,课堂教学中的任何媒体,任何环结,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恰当安排,让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科学合理,实现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让鲜活的媒体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黄莉莉,孙国琴,教师,现居湖北枣阳。
其他文献
这把旧伞  父母共用了半个世纪  不知走过多少风风雨雨  它虽已破旧残损  手柄也早已脱落  骨架亦修过几回  布面到处都是缝补的痕迹  但父母仍不肯让它歇息  刮风时  它拼着老命撑住  这个摇摆倾晃的世界  下雨时  它咬紧牙关撑出  一方如虹暖爽的天地  烈日下  拱起佝偻的身躯  辟出三尺荫绿  无风无雨  就收起自己的身子  默默蹲在不起眼的角落里  买台历  不知是谁  把365天做成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决定着学生的成绩和命运。要想中考语文取得理想分数,作文中的情感因素绝不能少。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呢?作为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又该做些什么呢?    一、投身社会——积累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
徐立刚,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连云港市首批名师、全国中语会“教改新星”。20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获省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发表论文12篇,参编教辅用书7本,计20万字;主持、参与国家级教改课题2个,省级课题4个;在省、市、县教研活动中开设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12节。倡导的“学教案一体”、开发学生自身教学资源、以读促改等模式,被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视导组称为“外国语学校模式
大熊猫的眼圈、耳朵是黑的  尾巴可是白的  你看到过它了  一只和另一只  都是一樣的  猎手经过两只熊猫时  它们都假装彼此没有关系  自顾自寻找竹叶和鸟蛋  猎手分别瞥了它俩一眼  为了让它们知道  他可不傻  一看准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猎手一走,它们继续  玩起爬树和搬石头游戏  钟亭  围着小城,他要跑一圈  然后登上环城河上的亭子  不知是不是习惯的影子  每天有两个自己,两个  在固定
此刻喧闹繁华的九省通衢   城封了路封了门也封了   只有满城的灯火還亮着显得   有些伤感和落寞   对于这场突然袭来的疫情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也不能肯定什么时候结束   但这不等于失望或者无助   一场阻击病毒的战斗   在大武汉打响   曾经握过枪杆的我   深刻地知道战场意味着什么   那是和冲锋与献身同义啊   望着各路白衣战士疾驰武汉   不止我汉水和长江   也噙着热泪  
初读《边城》一文让我们品味到质朴的“人生形式”,纯真的人情之美。可只要稍微深入地沉思一下,就不免会为文章表层的“美”而遗憾和伤感。年轻的天保驾船闯滩意外死亡,重情的傩送深感自责离家外出一去不返,豪爽的船老大因家庭的变故而变得狭隘冷漠,年老的祖父带着牵挂在深夜悄然离世,留下的只有纯情的翠翠一个人孤零零地默默守候。亲情不再,爱情破灭,这分明是一个悲剧,原来美丽的光环里面包涵的却是苦涩的泪水和殷红的鲜血
语文教学中,如果说阅读教学是让学生产生想象的“母体”,是孕育想象的“温床”,写作则是让学生直接挥洒想象力的沃土。但现实是:学生面对作文要么一提笔就头疼,绞尽脑汁,无话可说;要么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究其原因,缺乏深度思考;无自身体验感悟,丧失了童真童趣;阅读量少,知识面狭隘;语言表述能力差等。  贫瘠的思想土壤长不出茂盛的参天大树。如何引导学生对问题、目标展开充分
几朵红晕在指尖,已然初升  一段历久弥新的开启  有陌生的人潮浮起  风不动,掌灯者必定轻松  活着的火苗掠起波浪  构成均匀的等差数列  寅时是心如死灰的  来不及吐出隔夜的浑浊  清冷中我们目光迟缓  飞越过滩涂上细微的光线  有马达声,激起声浪  在这所见即所得的世间  捡拾起枯木、塑料和人心  这些上流而来的物件  验证人们的快乐十分了然  纵然有手掌曾经卷起  这寅时被遮掩下的灯盏  也
“趣”与“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术语。《列子·汤问》:“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姜夔《白石道人诗说》:“陶渊明天资既高,趣旨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邯郸步也。”可见,“趣”不仅是文艺作品的审美属性,也是鉴赏者的审美标准和需求。钟嵘《诗品》云:“诗有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一家之语,自有一家之风味。”可见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散文大家,也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公子都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郭沫若在《荀子的批判》(《十批判书》)中说:“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孟子的雄辩才能,犀利的笔锋,由此可见一斑。  孟子的论辩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政治上诸侯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