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应用对就业市场供需的影响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出发,通过对替代效应和补偿效应在银行业的具体表现与我国银行业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机器人”的应用对于银行业就业需求的影响,并根据该结论对银行业需求发展以及即将进入银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技术进步;就业;银行业;供需关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4.014
  1 引言
  伴随着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技术进步和就业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人们在惊叹于人工智能技术所取得的巨大突破与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对“机器替代人”的警惕。2016年麦肯锡发布文章,通过数据分析了机器可以代替人类的地方以及还不能代替人类的地方,从技术自动化的角度出发,机器人具有极高的对于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替代潜力。
  近年来,伴随着自助化终端投入使用,“机器人”在银行业对于就业的影响日益凸显,使得银行员工数量和员工结构随之发生了改变。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和补偿效应,对“机器人”应用对银行业就业供需影响做出分析,从而探求“机器人”应用对银行业就业产生影响的原因以及为就业人群在该行业就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 “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机制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机器替代人”的可能性逐渐出现,因此“机器”对于就业的影响机制往往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机制相关联。综观已有文献,学者们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划为替代效应和补偿效应两个方面:一方面技术替代了一部分已有的就业岗位;而另一方面由于机器所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又会通过各种渠道使得就业岗位增加。
  2.1 “机器人”通过提升效率产生影响
  从“机器替代人”对就业的替代效应看,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1年就提出劳动力需求的下降是工艺创新节约效果的成果。机器人的使用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使得在给定的劳动产出情况下,对就业的数量需求减少,失业率增加[1],同时机器的广泛使用能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提升,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等配置更为合理,减少了冗员,从而产生了替代(程承坪和彭欢,2018)[2]。补偿效应则可以追溯到Say(1964)、Ricardo(1951)和Marx(1961)等古典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大幅度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致使产品价格下降。产品价格的降低会增加消费需求,带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Ebersberger和Pyka,2010)[3]。
  2.2 “机器人”通过改善就业需求结构产生影响
  “机器”对不同类型劳动力的替代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程序化越强的工作越容易被“机器”所取代[4],而专业、技术、管理岗位等进行抽象任务的工作以及需要环境适应性、视觉或语言识别及互动能力的手工任务较为不容易被“机器”取代[5]。“机器”对劳动需求的补偿效应同样也具有差异,Vincent(2018)提出,技术创新对于就业的补偿作用在统计上仅在高科技和中型高科技制造业中具有显著意义,而与低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无关,因此补偿效应的产生会对就业需求结构产生影响,低技术性的工种不会随着技术创新享受到补偿作用,而高创新、技术性强的岗位则会有补偿作用[6]。张学英(2019)对人工智能影响下被替代的就业领域转化轨迹进行研究表明,伴随着AI技术的不断深入,相较于规则性智能活动和规则性体能活动,非规则性体能劳动是人类专属的工作区域,也是人工智能不能替代的劳动活动(如图1所示)[7]。因此,在替代作用和补偿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岗位需求向高技能、高创造性、高质量化方向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机器人”通过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产生影响
  “机器”的大量投入使用,无疑会对人员产生替代,但更多的是创造大量的需要人类合作的工作(程承坪和彭欢,2019)[2],但在其发挥增强、调整和重构作用时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一方面人机一体化工作团队的就业方式会带来岗位的增加;另一方面围绕“机器人”的生产性服务业岗位也会随之增加(张学英,2019)[7]。从长期来看,大量研究认为未来AI所创造的新的岗位将多于其所替代的岗位(邓洲和黄娅娜,2019)[8]。与此同时,技术创新能够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开拓新的市场,使得企业雇用更多的工人(苏剑和陈阳,2018)[9]。
  3 “机器人”应用与我国银行业就业
  伴随着近年来智能化“机器人”投入银行网点使用,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进行了人员的精减,银行网点的柜员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并且随着“自助银行”概念的不断发展,日后可能会出现“一个银行网点仅留一个柜台人员办理业务”的局面,这意味着大量银行柜员将面临着失业的局面。
  3.1 “机器人”通过提升服务效率影响银行就业
  根据五大商业银行2014—2018年年度报告公开数据,各大行在2014—2018年,职工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如图2所示)。其中裁员数量较多的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裁员人数均达到了两万人以上,裁员数量较少的中国银行业也达到了3005人。通过对五大银行裁员比例进行计算(如表1所示),其中建设银行的裁员比例高达7.13%,代表每100人間至少有7个人被辞退,并且一般银行的辞退率也在3%~6%,可见银行业对从业人员就业需求量的减少趋势明显,而与人员减少相对应的是,各银行各类自助渠道的规模却逐渐扩大。以裁员数量最大的建设银行为例(如表2所示)。
  除2018年,自助设备数量受到建设银行网点数量减少的影响有小幅度减少以外,建设银行自助渠道的规模逐年高速增加。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自助设备的投入使用与人员减少间存在一定联系。其原因在于:由于智能化机器的投入使用,简化了银行网点的服务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从而降低了银行对于网点员工的需求,造成银行就业机会的大幅度减少。   然而,自助渠道建设并不会仅仅使得银行员工数量下降。与五大银行中的其他四大银行不同,中国银行在2017年间,员工数量有显著的增加并且达到了五年内的最高峰。根据《中国银行2017年年度报告》,2017年是中国银行全面推进网点智能化改造,完善银行自助服务的一年。该年中国银行大幅度进行智能柜台的建设,智能柜台的增长率达到6317.00%,但是在智能化大力普及的情况下,银行支行建设成本下降,中国银行的支行数量随之提升,因此中国银行的职工数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Bessen(2015)用美国自助柜员机使用对此类员工数量增加做了论证,其认为,由于ATM机的使用虽然会使一部分柜员的工作被替代,但是也使得银行的运营效率得到了提升,运营成本降低,尽管每个支行的人员数量减少,但是支行数量的增多使得员工总体数量上涨[10]。
  3.2 “机器人”通过改善需求结构影响银行就业
  Bessen(2015)表明,ATM机虽然取代了银行内柜员的工作,但是却无法取代一系列包括了解客户需求、个性化定制客户理财方案、推广银行理财产品等与人交互的行为活动。伴随着柜员机使用而降低的人工成本将被应用于雇用能满足以上活动银行职员,以维系和扩展客户群体[10]。
  以中国银行为例(如图3所示),2014—2018年,随着2017年全面铺开自助渠道后,柜员数量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从2016年的42.92%下降至2018年的38.64%,智能化机器的应用替代了大量从事一般性服务工作的柜员。然而,同样以2017年为节点,除柜员以外的公司金融服务岗位、个人金融服务岗位、运营及财务服务岗位、技术服务岗位等就职人员都有了相应的提升,特别是个人金融服务岗位,2017—2018年,新增岗位数量达到了3784个,而作为非银行主要业务范围的技术服务岗位,伴随着银行智能化服务的推行,其员工比例也逐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银行提供的与其相关的其他岗位如产品经理、分析师、精算师等,由于技术性强不但不会被淘汰,反而会在补偿效应的作用下增加需求。
  通过“机器”的使用,银行内部建立起了隐形的员工筛选机制。一方面,由于机器的使用,从事一般性业务的柜员面临失业,使得柜员内部形成了竞争机制,业务能力优秀、能在一般岗位上提供更好服务的员工才能免于被机器替代,使得银行柜员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柜员被大量替代,银行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银行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服务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等人员团队的建设,使得银行员工质量得到实质性的飞跃,最终带来银行效益的稳步提升。
  3.3 “机器人”通过创造新的岗位影响银行就业
  智能柜台、自主终端等智能化“机器”设备在银行业的投入使用,创造银行与“机器人”相关的新的就业岗位,对银行就业需求造成的影响力相对较小。其原因可能有两个:首先,银行投入使用的智能柜台是直接面向网点顾客,该设备的相关操作较为简单,往往一位引导顾客使用机器的员工就能够同时满足多台设备人工操作需求,使得银行对人机一体化工作团队的需求远低于其他行业企业,同时该岗位对于员工的技术要求不高,很容易通过技术禀赋的转换而达成工作的转换,因此银行内部柜员很容易进入该岗位,形成银行内部的岗位替换,并不能使得银行对于用人需求的增加,而普通的自助柜员机由于投入使用已久,大多数顾客都能够自主使用,无须再投入相关辅助机器使用的人员;其次,银行智能化“机器”的增补渠道主要是通过向研发企业进行购置,因此银行内部并不存在对相关设备的技术研发人员的需求,并且在银行网点数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银行所拥有的智能设备的数量也趋于固定,因而对于设备维修人员等的需求也相对稳定。
  4 结论与建议
  “机器替代人”在银行业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伴随着智能化、自助化机器的投入使用,银行从业人员的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一方面,由于“机器”的大量应用,使得服务效率提升,同一网点对于和“机器”提供同质服务的柜员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减少柜员银行人力成本,使得银行的网点布局增多,又促进了对于柜员的需求,但是由于柜员工作属于低技术、非程序化工作,且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广泛使用,柜员被大量替代是无可避免的。但是因为“机器”应用的补偿机制的存在,在其与“机器”的替代作用及交互作用下,银行就业需求结构开始往高质量化的方向发展,银行对能够迎合客户个性化需求扩展客户群体、富有创造性思维、能够解决非程序化问题的岗位需求大大增加,为银行就业提供了新的就业缺口。与此同时,伴随着智能柜台等服务的推进,银行对应的匹配岗位需求会有所增加,但是其增加数量相较其他行业较小,且产生的新岗位对技术要求较低,仍然处于较容易被替代的岗位范畴,就业者希望通过迎合银行此类新岗位的需求进入银行业工作的难度较大。
  基于智能化“机器”引入后银行业就业需求特点分析,本文就对银行业就业需求发展以及对想要进入银行业就业且希望拥有竞争力的求职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4.1 对银行业就业需求发展的建议
  4.1.1 加强银行人力资本积累
  目前,机器替代柜员等一般性员工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大量的一般性工作被替代,银行作为服务性企业的一面更加凸显,银行间的竞争力将表现在对客户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以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想要提升银行则需要通过培训等形式进行人力资本积累,加速员工技能提升与转换。
  4.1.2 加强银行业与新技术的适配能力
  現有的大量研究表明,由于银行业极高的自动化潜力,未来机器在银行业的大量运用必然会对银行业就业结构造成极大的冲击,因此银行业需要对现有技术充分了解,找寻技术应用与人力应用间的有机平衡,实现人与“机器”的合作协调共赢。
  4.2 对求职者进入银行业的建议
  4.2.1 通过转化技术禀赋实现任务更换
  对于已经在银行就业且就业岗位为综合服务及柜员的职员来说,在面临机器替代致使大量裁员的情况下,需要寻求职位改变的契机,通过寻求机会、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等方式积累高补偿效应职位的相关知识,培养自身不同的技术禀赋,实现岗位转换。   4.2.2 培养非程序化的工作能力
  “机器”的替代作用是有限的,尽管它能替代一些程序化的工作,人类仍然有一些能力是技术无法实现的[1]。因此想进入银行业这一个大量智能化“机器”已经投入使用的行业,培养“机器”所无法拥有的非程序化工作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对创造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的培养,使得个人在与“机器”的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苏剑,陈阳.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力需求的机制研究[J].中国经济报告,2019(2):75-81.
  [2]程承坪,彭欢.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机理及中国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8(10):62-70.
  [3]EBERSBERGER B,PYKA A.Innovation and sectoral employment: A trade-off between compensation mechanisms[J].Labour,2010,16(4):635-665.
  [4]邱玥,杜辉.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9,33(3):5-14.
  [5]曹静,周亚林.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8(1):103-115.
  [6]VAN ROY VINCENT,DANIEL VERTESY,MARCO VIVARELLI.Technology and employment: Mass unemployment or job cre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European patenting firms[J].Research Policy,2018,47(9):1762-1776.
  [7]張学英.人工智能下的劳动就业迭代及人力资本投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3):75-83.
  [8]邓洲,黄娅娜.人工智能发展的就业影响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9(7):99-106,175.
  [9]苏剑,陈阳.技术进步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吗[J].开放导报,2018(3):28-32.
  [10]BESSEN B. Toil and technology: Innovative technology is displacing workers to new jobs rather than replacing them entirely[J]. Finance,2015(12):16-19.
  [作者简介]廖烁颖(1998—),女,汉族,福建龙岩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创新管理;李广培(1968—),男,汉族,山东临朐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在经济迅猛发展条件下,创新创业型企业占市场发展的一大部分。创业投资作为新兴行业,主要是为新兴技术企业提供融资的投资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创业投资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就需要科学的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以确保企业健康运营。为了降低创投企业经营风险,文章以九鼎创投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创投企业财务现状,论述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
期刊
[摘要]文章对经济增长理念的演进进行了梳理,认为当前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应该更关注穷人是否会受益,即重视益贫式增长。并以五等分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东北地区及其所涵盖的三省近25年来经济发展的益贫效果进行了检验。同时,对促进益贫式增长的政策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稳定的经济增长及推进市场一体化是促进益贫式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关键词]益贫式增长;东北地区;市场一体化  [DOI]10.13939/j
期刊
[摘要]文章从微旅游者、供应方及乡村社区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乡村微旅游现阶段的发展现状、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得出乡村微旅游产品品质升级的关键应该是乡村精神文化内涵;依托体验价值共创理论,讨论微旅游对真实性、参与性、体验性的需求,提出了情境体验产品、五感体验产品、游戏体验产品三种理念体系;并以信阳郝堂村作为实证案例分析,设计出符合郝堂村精神文化内涵的情境体验产品(P1)、五感体验产品(P2)、游戏
期刊
[摘 要]宋代是我国中医发展的一个繁荣时期,在此期间医学教育和医学理论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出现了我国第一个官方药品经营机构——太平惠民局。太平惠民局从其产生到发展成熟至其衰落经历了一系列的过程,并且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对后世的医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宋代;中医;太平惠民局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4.107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一
期刊
[摘 要]当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使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国内的经济市场将会出现萎缩,产业升级乏力,增速放缓甚至停滞不前等现象,而我国目前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2015年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从供给侧角度出发,改善目前经济市场条件,有利于帮助我国跨入中等收入陷阱,使经济稳定高速发展。文章致力于从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出发,结合我国目前重要的经济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创新
期刊
[摘 要] 深圳科技成果产权交易的瓶颈在于部分体制机制不适应新时代科技成果产权交易的特点和趋势,突破瓶颈的机遇在于深圳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启动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体制机制的理论逻辑要从“规范.监管型”向“增值.加速型”加以完善,交易中心建成加速科技成果熟化、创造并增添科技成果产业价值的协同创新系统。交易中心的实践路径要从“集聚.交易型”向“赋能.提升型”加以升级,面向全国全面赋能供需主体,推动
期刊
[摘 要]职能科室的管理和效率直接影响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当前医院的绩效考核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临床科室,对职能科室的重要职能关注度不高,绩效评价不够健全。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职能科室工作水平与业绩,更好地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医院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文章以潍坊市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职能科室为研究对象,探索对职能科室实行360度绩效考核方法。  [关键词]精神专科医院;职能科室;360度
期刊
[摘 要]作为污水处理企业运营管理中的核心工作,财务管理开展效果关乎到企业资金支配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配置等工作能否合理开展。但是纵观当前污水处理企业针对财务管理的开展,存在诸多限制性问题,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无法达到预期标准要求,导致财务管理作用与价值无法进行最大化体现。文章针对污水处理企业财务管理中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污水处理企业;财务管理;技术密集型
期刊
[摘 要]目前,营业推广手段已经在旅游电商平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文章以途牛旅游网为例,采用个案研究法针对2019年途牛“双十一大促”的目标设置、实施原则、营业推广的具体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结合途牛企业营业报告、市场部营销策划案进行二次分析,梳理出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引发问题的原因。总结出途牛旅游网旺季营业推广策略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营业推广; 旺季促销; 旅游产品;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应用型地方高校铜仁学院《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在课程教学环节设计中采用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成果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反向课程设计改革的路径。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满意度的提升,为应用型本科开展市场营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教学改革;市场营销课程;OBE导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