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怀袖雅物(上)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wr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臣 15岁起学习相声表演,至今从艺15年,曾与姜昆、李金斗等多位名家同台演出。2009年1月拜师文字辈,中国女相声表演艺术家、教育家马贵荣为师。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青年艺术家、甘肃台《透望珠宝馆》栏目主持人、北京嘻哈包袱铺创始一。
  说到相声,那绝对是广大读者最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和表演艺术形式之一了。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茶余饭后,相声都给观众们带来无数欢笑和回忆,很多经典段子甚至成为了人们口头语的一部分。
  由于工作原因,笔者曾有幸和赵臣老师多次合作,共同参与了一些电视节目的录制。作为一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赵老师嘴上的功夫当真是了得。和他的交流期间,那满肚子“包袱”时常逗得笔者前仰后合,大笑不止。在这些令人捧腹的笑料背后,笔者也深感赵老师扎实的艺术功底,以及经由日积月累、饱读诗书而获得的知识储备。无论天文地理、琴棋书画,还是民俗方志、吃喝玩乐,赵老师总能侃侃而谈,且都或多或少做过些许研究,绝不外行。
  当然,要说除了专业方面的才学和成就,赵老师对于收藏也抱有很高的热情。或许由于工作性质和环境的影响,亦或是他本人的性格所致,赵老师在诸多收藏门类中偏爱“竹木牙角”等杂项,特别是对扇子的收藏颇有心得。当笔者与他聊到这个话题,顿时见他眼中放光,嘴上更是滔滔不绝,连带着把藏品一一取出,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让笔者着实大开了眼界。
  来自倭国的一缕清风
  “蒋老师,我先考考您吧。您知道折扇的由来吗?”赵老师眯着眼睛,得意地问道。
  这一问还真是难倒了笔者。原本以为这小巧玲珑的风雅之物乃是中华先祖代代流传而来。岂料经赵臣老师一下午的讲解才明白,折扇的演变过程可谓百转千回,实则是两个文明的共同产物。
  单就“扇”本身来说,在我国使用的历史非常悠久,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原始社会的黄帝、虞舜时代。商代官员乘座的轺车与轩车上便有一种名为“扇汗”之物,形如大伞,可用以遮阳避雨,也是统治阶级的身份象征。随着社会形态和制作工艺的发展,团扇成为中国古代普遍使用的随身器具。特别是到五代十国之后,团扇不仅发挥着实用性,更具备了装饰作用,在工艺和美术方面快速发展。材质上说,最早的团扇由竹条编制而成,后来则开始使用绢、丝扇面,配有精美的印染或刺绣花纹,在方寸之间极尽所能做到精致。团扇的扇面本身也可卷曲,拧成一根小棒插入袋中,可谓是一种随身携带的艺术品。
  精美别致的团扇早在奈良时期(710-784 C.E)即已传入日本(当时称之为倭国),深受统治阶级的喜爱。为了使其更加便携,能工巧匠又将其进一步缩小、折叠,慢慢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折扇。在古代日本,折扇的使用具有非常严格的规制。简单来说,在幕府时期只有将军、僧侣或艺伎在表演时可以使用,而地位越高的人,扇子则越小。举例来说,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恐怕读者们并不陌生,讲述的便是日本室町幕府时期的故事。整部动画之中唯一使用扇子的人物只有一位,那便是足利义满将军。虽然动画片中的故事多为虚构,但是包括一休宗纯(1394-1481年)和足利义满(1358-1408年)本人都有历史原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幕府时期的文化和民俗特点。至于僧人使用的折扇则个头较大,展开角度很小,兼具了戒尺的作用,被称为“有职扇”。
  注:历史上的足利义满(1358-1408年)是室町幕府第三任将军,于1368年继位。1392年结束了南北朝对立,对日本的统一起到重要贡献。公元1402年,中国明朝朱棣夺取帝位后,足利义满受明朝封赏,册封为“日本国王”,与明朝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日本以属国的名义对明朝进行朝贡贸易。也就是说,真正的足利将军远不是动画片中那个喜怒无常,养尊处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大孩子。
  早在我国宋朝,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已对折扇进行了详细的记载:“折叠扇,用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豪贵,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砂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谓之倭扇,本出于倭国也,近岁尤秘惜,典客者盖稀得之。”
  按照这个描述看来,当时的“倭扇”尚属于稀有之物,且多是喜好风雅的文人墨客所用。特别是在“盟约”文化的影响下,文人之间如若交好,则常常互相馈赠留有墨宝的折扇作为信物,以此铭记一份友情。与此不同的是,官宦人家通常仍旧使用团扇以彰显威仪。
  时至元代,士卒文化逐渐没落,而折扇因受宫廷官绅的讥笑也一度遭受冷遇,以致记载中只堪为“仆隶所执,取其便于袖藏,以避尊贵者之目”。这一状况直至元代后期才稍有好转。折扇真正在我国大为流行已是明代的事情。明代学者,人称“龙溪举人”的张燮(1574-1640年)在其讲述世界地理知识的著作《东西详考》中引《两山墨谈》,对折扇在中国的流行情况进行了描述:“中国宋前惟用团扇,元初东南使者持聚头扇,人尽讥笑之。我朝永乐初,始有持者,及倭充贡遍赐群臣,内府又仿其制,天下遂通用之。”
  所谓“天下逐通用之”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首先,随着中日两国的政治、文化和贸易等往来愈渐频繁,大量日本所制的折扇开始涌入中国,受到了达官显贵的喜爱。依据日本僧侣瑞溪周凤所撰的《善邻国宝记》记载,应永八年(1401 C.E.),肥富、祖阿首次出使明朝就开始贡献折扇,并在先后三次勘合贸易中囊括了折扇共计1,100把。依据《戊子入明记》中的《古时贸易品目》记载,这一数量直至将军足利义教(1394-1441年)时已增至2,200把。
  其次,折扇作为一种携带方便的艺术品,越来越受到文人雅士的喜好,并成为一种风尚。清代刘廷玑(字玉衡,号在园,1654-?年)于《在园杂志》中如此进行了描述:“昔人所持维纨扇最古若今人所用多金白纸扇矣。其扇本名折叠,亦谓之撒扇,取收则折叠、展则卷舒之义。明永乐中,朝鲜国入贡,成祖(朱棣)喜其捲舒之便,命之匠如式为之,自内传出,遂遍开下。”
其他文献
在小麦条锈菌黄色和白色夏孢子菌系混合繁殖的群体中,筛选出一新的白化菌系。新菌系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型明显不同于两原始菌系,其夏孢子芽管的多核率较原始菌系高,这些结果
最近由于工作需要,曾先后多次到县级、区级和公社医院药房进行调查研究并蹲点劳动,得到不少启发。现将几点体会写出来请同志们指正。主动与被动目前负责采购和供应药品器械
25人如何管理7003人,无锡市医管中心主任杜寿强现在就面临着这样一道难题。 2005年9月29日,当25位无锡市卫生局公务员走进医管中心新岗位时,也“带来”了卫生局原直属的9家医
近两年来,文艺午台上出现了一种独特新颖的乐器——巴乌。它那浑厚柔美的音色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和熟悉。巴乌是一种古老的哈尼族传统乐器;在苗族人民中间使用也很普
药价是药房的工作之一,做起来比较复杂,因药品品名、规格多,特别是中药既分等级,又分产地,整进零出,金额数小,兼之调价频繁,这样给划价带来一定困难,不是偏高就是偏低。通过
4672部队卫生科,坚持了勤俭办卫生事业的方针,做到库存有周转,经费有宽余。他们治病,能用针灸、理疗和其它土办法解决问题,就不开方用药。需要服药的,总是用“常规武器”。
通过对白僵菌的微囊化试验,探索延长白僵菌液生孢子的保存时间,以利于白僵菌的工业化生产。结果表明,白僵菌液生孢子可贮藏10个月,发芽率仍达62.89—80.28%,活孢下降率为11.9
托布霉素(tobramycin,或译托普霉素、妥布霉素)是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它比庆大霉素抑菌作用强,应用范围也较广。在链丝菌属中streptomyces tenebrarius的培养滤液中有一组
本文力求通过对华东艺专迁至南京,成立南京艺术学院这段历史的考察,挖掘整理出1958年部分具有原中央大学艺术系学术背景的教师加入南艺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史实,由此构成了南
我院试将注射葡萄糖粉(东北制药厂产)包装材料聚乙烯袋用作输液瓶塞的衬垫膜,经八个月的实践证明,效果较好。产品成品率较高,如产品10批共1329瓶,灯检合格者共1266瓶,成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