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自体输血的有关问题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l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正在逐步开展,但其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在围术期自体输血方面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自体输血后体内细胞因子的改变情况,并提出了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其他文献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为骨质破坏。目前有多种双膦酸类药物用于临床辅助治疗骨质破坏。其中etidronate无效,clodronate仅能减少溶骨性病灶,pamidronate静脉用药能明显减少骨骼病灶,减轻骨痛,zoledronate是最强效的药物,需进一步临床试验。本文就以上药物在MM中的治疗作一综述。
补体C1抑制剂(C1 Inhibitor,C1INH)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Serpins)“家族”的成员之一,对补体、凝血、纤溶、激肽释放等蛋白酶激活系统有重要的抑制功能。C1INH通过其分子表面的反应中心环与靶酶的活性中心结合形成共价复合物从而达到抑制靶酶活性的作用。C1INH的遗传基因位于11号常染色体的p11.2-q13,遗传基因中的部
肿瘤的发生是涉及多个基因、多个步骤异常的累积效应。p16抑癌基因及与其作用密切相关的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其它癌基因、抑癌基因共同参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angiostatin系列是血浆纤维蛋白溶酶原(plasminogen Pgn)的内部片段,正常生理状态下并不产生。原发肿瘤存在时,弹性蛋白酶水解活性增高,通过不同的切断方式,水解Pgn或者血浆纤维蛋白溶酶(plasmin,Plm)产生angiostatin系列片断。体外和动物实验已显示出angiostatin及其类似物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移行,体内显
早期造血生长因子通过直接作用于造血干/祖细胞,使之发生增殖、分化,并参与造血的调控,是机体生理造血的重要生物因子,近年来受到极大关注。本文就干细胞因子和Flt3配体这二类重要的早期造血生长因子的造血生物学功能特点作一概括性介绍,并着重分析二者功能上的异同及其临床应用的前景。
近年来免疫功能紊乱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现有的研究已证明,外周血及骨髓T细胞克隆性增生或淋巴细胞亚群和功能异常、多种与造血有关的正负调控因子分泌异常、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以及由激活诱导的细胞凋亡在AA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AA易感性与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HLA)的关系也倍受重视。本文就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止血系统有重要的影响,使APL相关性凝血异常迅速缓解。ATRA能影响白血病细胞的大部分止血功能,而后者为凝血异常发病的主要环节。ATRA同时具有对肿瘤细胞以及正常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的抗凝作用。
造血干细胞是理想的血液疾患基因治疗靶细胞,具有整合功能的逆转录病毒是应用最广泛的基因转移载体。从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衍生的逆转录病毒载体(MLV)对人造血干细胞转染效率低、不能长期稳定表达,已成为开展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的障碍。本文就提高基因转移效率、改进MLV载体特性和研究新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等几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砷剂是一种与巯基高度亲合力的原浆毒,现代研究证明,砷剂有致癌致畸作用,最近几年国内用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就砷剂的生物学作用、DNA甲基化模式及砷剂与甲基化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p210(BCR-ABL)和p190(BCR-ABL)分别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特征性BCR-ABL嵌合基因的表达产物,与正常C-ABL蛋白质比较,它们具有极强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活性,通过自身磷酸化和使其它胞浆蛋白质磷酸化而干扰控制造血干细胞或造血祖细胞发育的信号转导过程,是相关白血病病理发生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