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志斌与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oqwr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档案】童志斌,教育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成员。1992—2006年,先后担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衢州市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2007年调入浙江师范大学任教。曾先后荣获浙江省(2003年)、全国中语会(2004年)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03年至今,先后有《回归文本的“语辞世界”》等40多篇论文公开发表,编著有《文言文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汉语知识读本》(浙江文艺出版社)等。
  【教育理念】与学生一道在汉语言文字的海洋中畅游,是语文老师最大的幸福。
  第一次读到童志斌老师的文章是在2005年。我刊2005年第7期刊登了童志斌老师的《尊重知识 效用至上——文言教学“知识”问题刍议》一文。文中,童老师对语文教学中文言知识遭到冷落的现象,引经据典,并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作了深刻阐述,给当时初为编辑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也很快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近十年来,童志斌老师从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的语文老师,到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教研员,再到浙江师范大学的硕士生导师,无论身份怎么改变,他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关注从未间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还把它作为自己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综观童老师多年来对中学文言教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他主要在文言文课程目标由实用取向、能力取向转变为文化取向,建构以“辞章”为核心的文言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么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是怎样一个状况呢?根据童老师针对高中教师(600人)与语文教研员(60人)所进行的问卷调查,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与近一半的教研员,对当前文言文教学状况感到不满意(“不满意”与“糟糕”两项合计,教师组达到29.21%,教研员组更高达46.78%)。有22.74%的教师和39.35%教研员认为语文教师不喜欢甚至厌倦文言文教学;55.62%的教师和61.67%教研员认为,高中学生不喜欢甚至厌倦文言文教学。关于当前文言文教学“最主要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教研员,都将“教学方法不合适”看作第一原因,其次是高考评价、教学内容与教材。
  目前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的关注点在哪里呢?对此,童老师的调查显示,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占用时间最多的两种工作是“字词释义”和“文言翻译”。关于“文言翻译”所占的时间,大约15%的教师、教研员认为“超过二分之一”;认为占用二分之一、三分之一课堂时间的,均达到30%左右。总计有超过60%比例的教师与教研员认为,“实词释义与归纳”占用了课堂教学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另外还有超过30%的教师与教研员认为占用时间在四分之一以上。
  与上述“实然”状况不同的是,关于“实施文言文教学理想的首要任务”,教师与教研员们普遍认为,“语言积累”与“精神滋养”两者几乎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关于“文言”“文章”“文学”“文化”这四个维度,虽然认为“文言”是“最重要的维度”的比例还是最高(约40%),“文化”的比例也达到30%以上。——也就是说,虽然一线教师也认同要将“文化”与“精神滋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第一关注点,可是实际教学则基本与此背离。其中固然有考试评价的导向因素,也与教师们对于文言文教学症结把握不当有必然关系。
  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时,当下不少一线教师与研究者,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文言文教学中的“言”“文”关系的处理上。最终呈现为“如何寻找两个端点间的平衡”“追求文与言的和谐”等“共识”上来。童老师认为,实际上,多数“文言结合”“言文统一”的倡导者,往往都有一个立论的逻辑基点:文言文中的“言”与“文”是相互分离的两者。所谓“言”,就是“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字词句的知识”;所谓“文”,就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赏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技法”。所谓的“结合”“统一”,其实质是“拼接”“相加”。
  基于对文言文教学现状及研究现状的把握,童老师指出,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对文言文“教什么”问题的回答难以明确。文言文“教什么”的问题,在课程实施层面是“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在于课程层面“课程内容”的问题。要解决文言文教学的课程内容问题,必须要实现课程目标由“实用取向”向“文化取向”的转变。
  童老师指出,1963年以后的“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文言文课程基本上是一种“实用取向”,“培养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几乎是唯一的课程目标,文言知识成为主体课程内容,导致“文言文(阅读)教学”异化为“文言(古代汉语)教学”。
  在吸纳了朱自清、叶圣陶等前辈关于“经典”阅读的论述,以及王荣生教授关于语文课程取向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童老师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文化取向”主张: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成为中国人的“根基”所在;“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朱自清)。
  本世纪初颁布的新课标,挣脱了“大纲”时期实用课程取向与课程片面单一的缺陷,对文言文教学采用的是一种多向度取向方式,课程目标由文言、文学、文化三方面配合构成。不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标层面的这种取向在课程与教学层面并未真正落到实处。王荣生、童志斌所提出的文言文“一体四面”理论,清楚地回答了文言文教学的“课程内容”问题。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历久传诵经典名篇。它们既是经世济用的实用文章,又是中国文学中的优秀散文作品,“文章”与“文学”有机地统一于一体。今人阅读文言文,目的是欣赏领略文言文的艺术魅力(“文”),把握文言文中所寓含的“道”。在文言文中,“文”与“道”本来就是内在地统一于每一文本之“一体”内的。“文”与“道”的会合点,正是“辞章”。“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是文言文“辞章”的两个基本维度,往往也正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节点、精髓处所在。阅读文言文,必须坚持以“辞章”为核心;所谓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才真正有了具体实在的“落点”。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语文教师普遍感到困难与困惑的问题。无论在课程层面、教材层面,还是在教学层面、评价层面,都有相当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地思考解决。作为文言文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童志斌老师以自己的系列论文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也以其独具个性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文教学(可参《语文学习》2011年第12期)等课例来践行其理论。我们期待童老师的博士论文专著早日面世,期待他继续耕耘,在文言文教学的沃土上收获更多的新成果。
  (责任编辑:陈玉赛)
其他文献
在基于虚拟仪器架构的VXI总线硬件平台上,利用LabWindows/CVI集成化开发环境,实现了某型飞机地面检测系统软件的开发.实践证明,这种开发方式保证了检测软件功能和可靠性要求,
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含负权的有向图D=(V,E)中,用Dijkstra算法构造的V的子集Sk的标号未必都是从顶点V1到该点的最短路权,指出在此情况不能用Dijkstra算法求最短道路,进而给出了
在“论述文”教学中,对其结构、布局的关注与学习历来都是重点,而对其语言的研究和欣赏却难得一见。而对语言的关注,才能让我们走进论述文这一文体的深处,领略论述文的文体与魅力
通过构建简单模型来揭示飞行器翼面复杂结构中存在值得探讨的专题,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以结构稳定性条件作为切入点,利用多格薄壁盒作为简化模型来模拟翼面结构的主要承力部
对系统综合效能的评价是进行系统决策的前提和重要依据,在研制和使用系统时,都要对其进行评价,以便为选择研制方案或使用策略提供支持.指出了概率和统计理论在综合效能评估问
无线局域网WLAN是现有的有线局域网的扩展,它使用无线电波来承载数据.利用WLAN进行通讯必须具有较高的通讯保密能力.本文分析了WLAN目前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并根据WLAN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了企业的进步与发展,这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模式,并能对变化的市场及时准确地做出科学预测、决策.马尔柯夫分析模型是一种预测模型,作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要从“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出发.以学情为起点的古代诗词教学,应该着重于学生“不了解”“不关注”“读不好”的内容
远程教育主要是以媒体教学为主的,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个体化学习,这就对远程教育质量保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障远程教育平台下成人教育的质量,就必须考
对大学规划体系与编制流程进行梳理,对于进一步推进高校规划工作规范化有着重要意义。大学规划包括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学院和直属附属单位规划。编制流程包括前期调研、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