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苷元对小鼠红白血病FBL-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0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牛蒡子苷元对小鼠红白血病细胞株FBL-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以小鼠红白血病FBL-3细胞为研究对象,以不加药的FBL-3细胞为对照组,20 mg/L牛蒡子苷元处理24 h的FBL-3细胞为实验组。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牛蒡子苷元对小鼠红白血病FBL-3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牛蒡子苷元处理前后FBL-3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

电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可见明显的DNA"梯子"样断裂变化。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t=60.681,P=0.000)。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抗凋亡基因Bcl-2IAP-1表达显著下调(t=14.732、29.702,P均=0.000),而Bcl-XL表达没有明显变化(t=0.209,P=0.844);促凋亡基因BaxSmac表达明显上调(t=6.721、8.499,P=0.003、0.001)。

结论

牛蒡子苷元可诱导FBL-3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抗凋亡基因Bcl-2IAP-1表达下调及促凋亡基因baxSmac表达上调有关。

其他文献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是儿童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菌,可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菌血症、会厌炎、蜂窝组织炎等。在没有有效疫苗出现之前,欧美等发达国家b型Hi(Hib)占所有Hi严重侵袭性感染性疾病的比例为97.8%,以脑膜炎为主。由于Hib疫苗的广泛应用,Hib所造成的严重感染在这些地区已明显减少。然而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和非洲等由于
目的通过对重症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在接受血液灌流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清自由基变化的研究,探讨血液灌流治疗重症HSP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23例重症HSP患儿,将其分为传统治疗组13例和血液灌流组10例(传统治疗+血液灌流)。并同时收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体检的11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各组患儿的紫癜、腹痛、
随着产前检查的系统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新生儿肾上腺肿块和胎儿肾上腺肿块被发现。病因主要为新生儿肾上腺血肿,也不乏神经母细胞瘤,肺隔离症,畸胎瘤等。影像学上鉴别有一定困难。治疗方式从过去的积极探查,进展至"观察、等待"学说。现介绍国际上对新生儿肾上腺肿块的认识和治疗演变,希望能引起国内小儿外科界的共鸣。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与ANCA相关的,由寡免疫性、坏死性小血管炎导致的多系统损伤的一组疾病。20世纪80年代开始认识该类病,现查明其发病率约为20/100万,5年病死率可达25%。因AAV呈现多系统损害、病情严重、预后较差而一直受到关注,10余年来国内儿科界陆续也有相关报道。近年对于AAV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治疗手段等均有所进展,现介绍如下。
目的探讨妊娠期非糖尿病母亲孕期血糖水平与子代5~6岁时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查阅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妊娠期非糖尿病产妇的病历资料,获得其孕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资料,并对其子代进行随访,获得其子代5~6岁时的身高及体质量资料,计算子代5~6岁时的BMI,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母亲孕期OGTT血糖水平与子代5~6岁时BMI之
肺炎链球菌是儿童感染的常见病原菌,该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日益恶化,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PPV)只含荚膜多糖抗原,2岁以下儿童对此疫苗缺乏有效的免疫应答。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蛋白质结合疫苗(PCV)能够有效刺激小儿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并具有免疫记忆。国内可获得的疫苗有PCV7和PPV23。推广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明显降低肺炎链球菌性疾病发病率,有
目的总结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例经病理确诊及临床分期为晚期的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疗资料,分析临床疗效及总结诊疗经验。方法12例肾母细胞瘤患儿中,男10例,女2例;中位年龄2.54岁(9个月~15岁)。根据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G)制定的临床病理分期标准,12例患儿中,Ⅲ期5例,Ⅳ期7例。同时根据NWTSG的病理组织分化程度不同,12例患儿中,组织分化良好型及组织分化不良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髓系抗原表达与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7例初治ALL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53例,女24例;中位年龄7.73(2.00~15.00)岁。根据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分为髓系抗原表达阳性(MyAg+ALL)组;髓系抗原表达阴性(MyAg–ALL)组。分析髓系抗原表达与临床特征、泼尼松试验、诱导化疗第1
儿童原发性遗尿症是异质性、病因复杂的儿童常见疾病。夜尿量增多、膀胱功能失调、睡眠觉醒障碍和神经发育欠成熟、遗传、家庭环境和心理因素等单个或多个因素可能共同参与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发生,在不同患儿各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也不同。各发病机制中仍有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现将儿童原发性遗尿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疾病活动期血浆凝血因子ⅩⅢ-A亚单位(FⅩⅢ-A)水平变化及其他凝血纤溶指标异常与HSP重要脏器受累的关系,为合理治疗HS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HSP患儿117例,并按有无重要脏器受累分为3组:普通HSP组59例,消化道出血型HSP组21例,HSP肾炎(HSPN)组37例。另选体检健康的23例儿童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