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国家示范性优秀建设高职院校,全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于2015年开始,先后在飞机制造技术等专业进行试点工作研究,对具体的人才培养机制、试点班建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探索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231-02
一、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项目的支撑
(一)政策支持及领导小组建立
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层面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根据天津市有关政策和要求,研究议定项目建设中的重大事项,争取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落实相关政策,征求项目建设团队专家意见和建议,执行项目阶段性验收并审定相关材料及文件。
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监控工作,监督项目管理和执行情况,确保实施進度和工作质量。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落实《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申请方案》的具体建设内容、领导小组的决定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分解具体建设内容,指挥协调相关硬件建设小组,及时处理任务实施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和解决的各种任务和问题,实施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及时提出需报领导小组研究议定的重大事项。根据项目建设要求,统筹协调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关系,拟订相关规章制度,起草分阶段项目验收方案及相关文件。
(二)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行的背景
德国“双元制”是最早的现代学徒制,也是现代学徒制的经典体现,“双元制”将其学校本位教育和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以企业和政府为主的办学模式,正是现代学徒制的形态。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作为中国与德国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多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形成了以“德国合作为本位、国际合作多元化”的办学特色,实现了“双元制”的本土化,相继与大火箭、客车、博世力士乐、麦格纳等高端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模型
(一)培养目标
天津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把职业教育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职责和职能。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胜任合作企业相关工作岗位的人员。
(二)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订单培养、合作育人、定岗就业”的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创新“工学结合、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现代学徒制概念中,学校身份是学生,企业身份是学徒,是企业的“准员工”。在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互动,在企业和学校签订的学徒制协议规定下,按照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参加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考核评价。
(三)课程体系构建
在教学方面,现代学徒制实行“双体系”的课程结构模式,将以学校为本位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以企业为本位的技能学习进行融合,课程内容两者之间要高效对接,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课程体系横跨学校专业和企业实践之间,如何进行知识重构也是现代学徒制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理论课的学习与实践课的学习要紧密联系,实习和课程之间要有反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来调整现有的课程。整个过程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的互相配合,有针对性的、及时的对课程进行调整和重组,在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循环,将学校融入社会,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现代学徒制以“工学结合、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知行合一”为人才培养模式,可采用集中讲授、企业培训、任务训练和岗前培训等授课方式。授课环节中将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在一起,围绕实现理论、实践与能力渗透的构想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不仅要考虑职业的针对性,以满足企业的现实要求,而且还应考虑未来发展问题,为学徒在理论体系上和专业能力上做合理的铺垫,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力求使他们的能力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保持一致。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专任教师而言,在“工”与“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下,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双师素质。熟悉本专业学科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掌握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此外,对于企业的“师傅”来说,也要对其进行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法。2015年初,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举办了首届“青年教师拜师活动”,并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经验阅历丰富的“老”教师将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帮一”传授,开启中德教师培训的新模式。
(五)实训基地构建
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建设专门的互动小组和工作室,企业为教师提供工作站,作为学校实践教学、科研和教师在企业指导学生的实训基地。学生在学校实验实训室进行初期的职业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熏陶,为后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企业进行岗位认知与体验,培养其职业通用能力和关键能力。企业作为盈利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可进行生产,也是人力资源的投资。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与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搭建了一批高端合作平台,举办了一批高水平订单班,共建了一批国内一流企业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这些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前期订单班合作为中德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
(六)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技能技术型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多方参与质量监控,评价兼顾“过程”与“结果”,在政府的决策指导下,校企双方以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和终身教育价值取向进行教学评价。构建学校、企业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同参与组建的第三方质量监督与评估小组,建立立体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实施以提升学徒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进行现代学徒制实践模型构建。 其次,建立技能技术型人才质量标准化体系;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企业聘用人才标准、行业技术标准、职业能力测评标准,针对不同的专业和课程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结合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的评价方式是保证学徒培养质量的关键。中德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研究中提出在以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的条件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完成双方的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根据学徒将来的岗位考取对应的资格证书及学历证书,方能對其定岗和聘用。
第三,对教师和师傅的考核,作为教师要考核其“双师”证书,要求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对师傅而言,要考核其“双师”能力,要求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和工作岗位应用能力。教师和师傅可以以现代学徒制为依据进行产、教、学和研合作。
(七)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实施
现代学徒制的本质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与学、学与做的方式,在工作中重构其理论知识,在情景中培养关键能力,其授课形式不能拘泥于传统。
首先,传统学校课堂。以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基本素养和上岗基本能力为主。同时伴随校内实训和专业综合课程,培养职业特定能力。其次,企业工作课堂。以岗位认知与体验模块、专项学习技能模块和轮岗学习技能模块为主,强调行业通用能力、关键能力和终身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以专业实践训练及考核为重点学习项目,把学校课堂知识与基本技能与岗位技能通过轮岗与顶岗实习,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知识与技能。最后,模拟课堂,借助新兴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形式弥补传统课堂企业工位所带来的不便。例如,校企双方利用“微课”的优势,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视频来呈现教学设计和素材课件,双方共同“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一种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在课堂管理的不同、评价方式的改变、学制学籍的弹性等等方面有所冲突;如何中和教师的绝对权威和学生的绝对服从这种传统的学徒制师生严守本分所带来的效率和当今社会已经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学徒在企业和学校的双重教育培训上岗后无理由离职;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面临的门槛“高”“低”和最终“利益”是否均衡和“共赢”的探寻等等方面,现代学徒制仍有其现阶段无法逾越的瓶颈,但是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将由现在的试点推进发展为普通模式。在此过程中,政府作为连接企业和学校的纽带,依靠行政手段配置和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同时,提出更多关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和规范。
参考文献:
[1]陈秀虎.《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21期
[2]成洁.《试论现代学徒制试点要素及学校实践模型的构建》,教改探析,2015.21
作者简介:
杨新秀(1983-),女,山西长治人,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研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探索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231-02
一、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项目的支撑
(一)政策支持及领导小组建立
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层面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根据天津市有关政策和要求,研究议定项目建设中的重大事项,争取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落实相关政策,征求项目建设团队专家意见和建议,执行项目阶段性验收并审定相关材料及文件。
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监控工作,监督项目管理和执行情况,确保实施進度和工作质量。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落实《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申请方案》的具体建设内容、领导小组的决定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分解具体建设内容,指挥协调相关硬件建设小组,及时处理任务实施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和解决的各种任务和问题,实施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及时提出需报领导小组研究议定的重大事项。根据项目建设要求,统筹协调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关系,拟订相关规章制度,起草分阶段项目验收方案及相关文件。
(二)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行的背景
德国“双元制”是最早的现代学徒制,也是现代学徒制的经典体现,“双元制”将其学校本位教育和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以企业和政府为主的办学模式,正是现代学徒制的形态。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作为中国与德国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多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形成了以“德国合作为本位、国际合作多元化”的办学特色,实现了“双元制”的本土化,相继与大火箭、客车、博世力士乐、麦格纳等高端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模型
(一)培养目标
天津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把职业教育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职责和职能。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胜任合作企业相关工作岗位的人员。
(二)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订单培养、合作育人、定岗就业”的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创新“工学结合、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现代学徒制概念中,学校身份是学生,企业身份是学徒,是企业的“准员工”。在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互动,在企业和学校签订的学徒制协议规定下,按照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参加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考核评价。
(三)课程体系构建
在教学方面,现代学徒制实行“双体系”的课程结构模式,将以学校为本位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以企业为本位的技能学习进行融合,课程内容两者之间要高效对接,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课程体系横跨学校专业和企业实践之间,如何进行知识重构也是现代学徒制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理论课的学习与实践课的学习要紧密联系,实习和课程之间要有反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来调整现有的课程。整个过程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的互相配合,有针对性的、及时的对课程进行调整和重组,在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循环,将学校融入社会,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现代学徒制以“工学结合、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知行合一”为人才培养模式,可采用集中讲授、企业培训、任务训练和岗前培训等授课方式。授课环节中将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在一起,围绕实现理论、实践与能力渗透的构想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不仅要考虑职业的针对性,以满足企业的现实要求,而且还应考虑未来发展问题,为学徒在理论体系上和专业能力上做合理的铺垫,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力求使他们的能力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保持一致。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专任教师而言,在“工”与“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下,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双师素质。熟悉本专业学科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掌握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此外,对于企业的“师傅”来说,也要对其进行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法。2015年初,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举办了首届“青年教师拜师活动”,并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经验阅历丰富的“老”教师将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帮一”传授,开启中德教师培训的新模式。
(五)实训基地构建
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建设专门的互动小组和工作室,企业为教师提供工作站,作为学校实践教学、科研和教师在企业指导学生的实训基地。学生在学校实验实训室进行初期的职业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熏陶,为后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企业进行岗位认知与体验,培养其职业通用能力和关键能力。企业作为盈利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可进行生产,也是人力资源的投资。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与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搭建了一批高端合作平台,举办了一批高水平订单班,共建了一批国内一流企业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这些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前期订单班合作为中德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
(六)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技能技术型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多方参与质量监控,评价兼顾“过程”与“结果”,在政府的决策指导下,校企双方以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和终身教育价值取向进行教学评价。构建学校、企业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同参与组建的第三方质量监督与评估小组,建立立体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实施以提升学徒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进行现代学徒制实践模型构建。 其次,建立技能技术型人才质量标准化体系;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企业聘用人才标准、行业技术标准、职业能力测评标准,针对不同的专业和课程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结合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的评价方式是保证学徒培养质量的关键。中德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研究中提出在以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的条件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完成双方的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根据学徒将来的岗位考取对应的资格证书及学历证书,方能對其定岗和聘用。
第三,对教师和师傅的考核,作为教师要考核其“双师”证书,要求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对师傅而言,要考核其“双师”能力,要求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和工作岗位应用能力。教师和师傅可以以现代学徒制为依据进行产、教、学和研合作。
(七)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实施
现代学徒制的本质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与学、学与做的方式,在工作中重构其理论知识,在情景中培养关键能力,其授课形式不能拘泥于传统。
首先,传统学校课堂。以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基本素养和上岗基本能力为主。同时伴随校内实训和专业综合课程,培养职业特定能力。其次,企业工作课堂。以岗位认知与体验模块、专项学习技能模块和轮岗学习技能模块为主,强调行业通用能力、关键能力和终身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以专业实践训练及考核为重点学习项目,把学校课堂知识与基本技能与岗位技能通过轮岗与顶岗实习,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知识与技能。最后,模拟课堂,借助新兴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形式弥补传统课堂企业工位所带来的不便。例如,校企双方利用“微课”的优势,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视频来呈现教学设计和素材课件,双方共同“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一种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在课堂管理的不同、评价方式的改变、学制学籍的弹性等等方面有所冲突;如何中和教师的绝对权威和学生的绝对服从这种传统的学徒制师生严守本分所带来的效率和当今社会已经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学徒在企业和学校的双重教育培训上岗后无理由离职;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面临的门槛“高”“低”和最终“利益”是否均衡和“共赢”的探寻等等方面,现代学徒制仍有其现阶段无法逾越的瓶颈,但是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将由现在的试点推进发展为普通模式。在此过程中,政府作为连接企业和学校的纽带,依靠行政手段配置和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同时,提出更多关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和规范。
参考文献:
[1]陈秀虎.《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21期
[2]成洁.《试论现代学徒制试点要素及学校实践模型的构建》,教改探析,2015.21
作者简介:
杨新秀(1983-),女,山西长治人,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