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景点的缔造者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snowb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知天命年龄,不知何故,常常爱怀旧。或回想某事,或怀念某人。丝丝缕缕,林林总总,风风火火,脑子总也静不下来。
  近日,闲来无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蓝皮仿古装帧的《炼石集》来翻阅。书的作者是原灵石县县长,现任山西大同市市长耿彦波。这是他2000年调离灵石县时,赠与我的惟一纪念物品。书中选编了他主政灵石期间所撰写的部分楹联、碑记和散文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我曾于当初就拜读过了。然而,当再度重温这些作品时,不禁又激发了我内心的一种冲动。尤其读到作者在自序中的一段文字后,感慨良多,感动之至。作者这样写道:“与灵石人民共同的生活、学习、战斗,使我深深地爱上了灵石。灵石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后无论走到哪里,灵石永远是我梦魂牵绕的地方。我永远爱灵石,爱灵石人民。我永远是灵石人民的儿子。”如是饱含深情的心语表述,让我想到了灵石人曾给他总结过的一句话:“他比灵石人更爱灵石。”
  
  “后来居上”的胆识
  
  耿彦波县长,山西和顺县人。1993年来灵石担任县委副书记。1995年5月,时年37岁的他,就任灵石县县长。其博学多才,大智大勇,是一位务实型的领导干部。在灵石工作的八年时间里,他的所作所为,给这方土地上的人们,留下了许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或许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缕缕情思,把我带回到了跟随耿彦波县长开发王家大院的那段经历当中。
  那是上世纪的1996年夏天,灵石王家大院在耿彦波县长主持下修复,开工后不久,我被临时抽调到修复指挥部,参与布展陈列的筹备策划工作。我当时是县文化馆的馆长兼县文管所所长,耿彦波县长对我的印象并不深刻,仅仅是认识而已。后来到第二年的5月,指挥部让我全面负责布展工作之后,方与耿彦波县长有了较多的接触,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彼此间才渐渐缩短了距离。
  时至1997年8月18日,灵石县第一届文化旅游节,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修复剪彩开放后的第三天,承蒙组织和耿彦波县长的抬爱与信任,我到这个新成立的“中国民居艺术馆”(王家大院)担任了馆长之职,具体主持高家崖建筑群的经营管理,同时兼顾着配合指挥部后期开发红门堡建筑群的工作。此间,我明显地感觉到,耿彦波县长的工作又多了起来,他既要主持红门堡的修复工程,又要为刚刚开放的高家崖忙碌奔波,加之还有他县长份内应尽的其他职责。可谓千头万绪,应接不暇。直至1998年8月18日,灵石第二届文化旅游节,红门堡修复剪彩开放后,耿彦波县长似乎稍稍松了口气,但整个大院的内外美化包装、研究发掘、市场营销、管理升级、设施配套等诸多事宜,依然牵动着他的心,依然不能让他坐视不管,依然需要他的统筹协调。因此,在他调离灵石之前,单就其对王家大院的牵挂,也没有放松过一天。然而,回想跟随耿彦波县长开发王家大院的一桩桩往事,一幕幕情景,最令我感慨和钦佩的,是其为人做事的大家风范。
  他是一位思维超前的决策者。就开发王家大院这个举动而言,据我了解,起初并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认识到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也没有多少人公然站出来支持,甚至嗤之以鼻者大有人在。但在耿彦波县长看来,灵石固然有丰富的地下资源,可资源亦有采掘完的时候,加之境内土地贫乏,农林牧副业又不占优势,如若不及时调整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其出路可想而知。
  基于斯,他的思维转向了地上文化资源的开发。于是,他瞄上了县城东部静升文化古镇内的一片片、一座座,由静升王氏家族留于当今的大型民居群落。尽管当时晋中一带已有乔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几个同族“兄弟”相互争食市场的现实问题存在,但在耿彦波县长的思维里,只有坚信不移的四个字:要“后来居上”。或许正是由于这四个字使然,一个惊人的举措,在耿彦波县长的力主下拍板了。虽然当时县财力拮据,虽然当时不少人反对,但他成竹在胸,毫不犹豫,而且雷厉风行,依照他一贯做事的风格,既为之,则大为,且敢作敢为的个性特点,很快请来了研究人员,很快成立了修复指挥部,很快做出了修复方案。于是乎一个开灵石县旅游业先河的王家大院修复工程,于1996年4月20日紧锣密鼓地启动了。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经过历时一年零四个月的紧张施工,王家大院占地45000平方米的高家崖、红门堡及王氏宗祠三组大型民居建筑群,相继于1997年8月18日和1998年8月18日全面修复对外开放后,仿佛一夜之间,打破了灵石县多少年来的沉寂。不同肤色、不同面孔的游人纷至沓来,接踵而至。由此,一向不为人知的小小灵石县,豁然间有了生气,有了名气,令世人刮目相看。又由此,灵石县城和静升古镇一带的宾馆、饭店、商店等第三产业,在短短几年内,有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兴起。更令灵石人引以自豪的是,王家大院以其高超的建筑艺术,迎来了朱镕基、尉健行、王兆国、任建新等当时和现在的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罗哲文、郑孝燮、阮仪三、余秋雨、冯骥才、王鲁湘等国际国内的许多知名专家和学者。虽然,耿彦波县长在决策修复王家大院这件事上,据说还曾蒙受过一些冷嘲热讽和种种屈辱,但事实已做了最好的解答。
  现如今,每当人们看到王家大院连年游人如织,尤其是每年的旅游“黄金周”日接待游客量攀升至数万人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怀念起耿彦波县长来,而且在相互谈吐间,无不洋溢着对他的由衷敬佩。
  
  别把遗产变成遗憾
  
  他还是一位不留遗憾的创业者。在修复开发王家大院的全过程中,不论做什么事,指挥部的很多人深有体会,都认为耿彦波县长“难交待”。这不单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人,还在于他做人做事的原则性很强。在他看来,做人要有所为,做事要有所求;凡事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到最好。他经常告诫人们:“要留遗产,不留遗憾”。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尤其在王家大院的修复开发上,表现出了惊人的发挥。与其说他是主持修复王家大院的最高领导,不如说他是一位汉文化的古建筑专家。他尊重历史,崇尚民族文化,更注重传统与继承的关系。因此,在对待大院各个环节的复原工程上,他都有严格的要求。不但要保持历史的原真性和文化特质,还要在用材、配料及做工等诸方面加以考究。只有达到“整旧如旧”的效果,方能过关。
  记得有一次,红门堡的修复工程进入高峰时,由于他外出学习,有几日未到工地,回来后发现,有两处面上的工程,没有按古制和事先要求的规格去做。为此他二话没说,把工程负责人狠狠地训斥了一通,并责令全部拆除返工。类似经他审查返工的事例,在修复期间大大小小、方方面面不知发生过多少次。因此,当王家大院全面修复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之所以得到各个层面专家学者的好评与称道,之所以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的紫禁城”和“华夏民居第一宅”,之所以赢得“王家归来不看院”的口碑,耿彦波县长确是第一功臣,而且功不可没。他如其所愿,没有留下遗憾,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使王家大院重新获得了新生,重新容光焕发,而成为造福灵石人民的一份古文化遗产。而今,这一极具文化品位的王家大院,已于2006年12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他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凡在耿彦波县长身边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他从来没有什么空闲时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有事外出之外,节假日也很少回家,几乎天天都被没完没了的工作纠缠着,而且不分昼夜。甚至还有晚上十一、二点钟打电话叫基层同志研究工作或布置任务的事情。
  记得在修复王家大院期间,他所投入的精力,更是不计其数。按说作为一县之长,对于有些工作,本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无需常常把自己搞得那么疲惫,但他却从不以为然,每日即使再忙,他都要抽出时间,到修复工地督促和检查工程,有时甚至一天要跑三四趟。
  此外,他还要根据工程进度,不断外出筹措资金等等。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就是一个不知疲累的“工作狂”。然而,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他那种对事业精益求精和超常执着的精神。在王家大院高家崖和红门堡先后开放运行的头几年里,为了让王家大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他常常亲自到大院查看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为了让王家大院讲解服务有一个好的口碑,他甚至在每次选拔导游员时,都要亲自到现场把关;为了把王家大院早日推广出去,他忙里偷闲,还不断撰写一些有关王家大院的文章在媒体上发表。每次当他外出时,都要带一大包宣传资料,亲自去发放。他对王家大院所付出的爱,绝对至诚莫及。王家大院之所以能在众多的晋商大院中后来居上,成为闻名遐迩的王牌景点,究其源本,得益于耿彦波县长当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理念与追求;得益于耿彦波县长当初高起点、高品位的打造;得益于耿彦波县长当初全方位、全身心的呵护……
  耿彦波县长虽已调离灵石近十个年头了,但他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为人做事的精神与风范,给灵石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在这片土地上为官一任所做出的丰功业绩,历史不会忘记,灵石人更不会忘记。正像本地人随时随地谈论起王家大院的时候,往往会把“耿彦波”和“王家大院”两个字面意义完全不相关的名词联系起来一样,提及前者,便很快会说到后者,反之亦然。
  但愿耿彦波县长在工作之余,常能回灵石走走,回王家大院看看,纯朴善良的灵石人,时刻期盼着……
其他文献
吃肯德基是件奢侈的事    在很多人看来,她总是走在路上。  王秋扬出身于军人之家,从小在海边的农村长大,曾是一名普通战士。她不像其他女孩子一样喜欢逛街、看肥皂剧或者热衷于买衣服,王秋扬说自己一年只去两次商场,每次买回半年的衣服。平时闲暇的时间,她都会像豹子一样四处冒险、运动、奔跑。  她曾经有两个月时间跟随国家南极考察队去到了南极,到各个国家的南极站拜访,就是想体验极端的寒冷和极地的辽阔。她还专
期刊
自古以来,夫妻间的爱情密码被解密了无数次,解密的不同结果成就了今天形形色色夫妻的相处之道,以及幸福与不幸的理由。但是,夫妻之间的商业密码却很少有人认真解读,传统观念上的成就一直为“男权”所有,在当今越来越多的商业才女从幕后走向前台,扮演着并不逊色于男性的商业角色的时代下,夫妻商道渐渐浮出水面,呈现给人们一个在传统上变革并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精华的商业规律。  智商是天生的,不太可能发生改变;人与人的交
期刊
中国的企业如果说想抓住打品牌的机会,2009年是最大的机会,2009年错过了,最少要再等10年,甚至20年。  金融危机造成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制造业大面积的滑坡,所以说从2009年开始,甚至在2009年之前,受到金融危机波及的出口加工型企业不得不面临抉择:要么关闭一部分生产线甚至工厂,要么寄希望于国内市场的开拓。  本土企业如果想抓住打品牌的机会,在我看来,10多年来,2009年是最大的机会。为什么
期刊
金融危机是提升中国企业国际排名的机遇      主持人:我们的现场是在博鳌亚洲论坛的国际会议中心,设施是世界一流的水平,同时也要祝贺博鳌亚洲论坛现在具有了世界性的水平。  龙永图:我确实感到很自豪,博鳌亚洲论坛能够在全球一流的会议设施里面举行,是因为中国这几年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好的设施,但也不要祝贺我,要祝贺魏总,真正的老板是坐在我旁边的中国远洋的魏家福总裁,所以我一直说博鳌亚洲论坛是在魏家福船长
期刊
2007年,上海首席公馆。唯众传播的员工东奔西走,忙碌更胜以往,只为记录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不消几日,一群身价过亿的老板要齐聚于此,共享欢乐。  宋柯喜获“超级奶爸奖”、俞渝荣获“最厅堂厨房奖”、周成建拿走了“最好男儿奖”、徐少春抱得“最PTT(怕太太)奖”、冯军则是“最激情井喷奖”、蒋锡培获得“最好好先生奖”,而冯仑和郭凡生分别获得“最疯言疯语奖”、“最敢发豪语奖”……随着所有奖项的尘埃落定,
期刊
一个朋友,在一家软件的大企业做了十年的软件研发,想出来创业,问我要注意什么。我开玩笑说,要想成功,必须学习互联网创业的“葵花宝典”,第一条就是“挥刀自宫”。  大的软件公司有很多资源,研发能力不错,各种推广资源也非常优越,但很少开发出来优秀的互联网产品。初步看上去,原因很多,比如很难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内部管理协调非常困难等。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方法不得当。大公司资源多,一个互联网创新项目
期刊
礼崩乐坏之时盗亦无道了    明朝的货币银子唱主角,纸币成了废纸,铜钱在成化元年(1465年)以后也有了一席之地。  允许使用铜钱之后,除了国初的洪武通宝,对前代旧铜钱也不禁止,只禁用私铸的小薄伪钱。不过,前朝旧钱在使用时要减值,二当一用。当时并没有立刻铸新钱,一直到中后期的嘉靖年间才开始铸“嘉靖通宝”。  嘉靖皇帝雄心勃勃,下令民间只许用好钱,禁止用劣钱,也就是只许用新的嘉靖通宝和正规的洪武通宝
期刊
一位朋友发来短信,希望我写一篇关于“十八岁”的文章,放在“五四青年节”的专题中。应景的文章我的确不会写,也写不出来。  沉思了两天“十八岁”这个话题,“十八岁”对人的一生的确很重要。文明演进、人类进步是由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完成的,自己的18岁仿佛就在昨天,而我们下一代的孩子们已经开始进入他们的18岁了。当我们还把他们当小孩子,为他们的吃饭、穿衣担心时,他们已经长大了,成熟了。常在谈话中谈到“80后”
期刊
湖南华菱钢铁集团,中国十大钢厂之一,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公司FMG,全球排名第四。危机来袭后,FMG的财务费用偏高,2008年4月向华菱集团抛出橄榄枝,华菱却在2009年1月份才正式启动,2月完成签约,到3月9日华菱以每股2.37澳元的均价一共获得FMG5.35亿股股权,持股比例达17.34%,可成为其第二大股东。3月19日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核委员会决定对此交易的评审期延长30天,但12天后的3月
期刊
这是一个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这场经济危机什么时候才能过去?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在与朋友们的谈话中会涉及到这个问题,在各种媒体、各种会议中也都会涉及到同样的话题。有人如同算命一样,预测危机已经过去了一半,也有人预测危机过去了三分之二……更多的人在这场危机中感到茫然,失去了方向,因为没有以前的经验可以借鉴。关于这场危机发生的原因,有人从经济上去分析,如发展的模式、投资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金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