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马桥词典》及其英译本为例,借助平行语料库探究湖南方言词汇这一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统计发现,该文本呈现意译>直译(含直译加注)>音译>省略>换译的分布,得出结论:寻根小说翻译模式不完全符合何元建教授所提的“意译>直译>换译>省略”的分布;恰当使用音译策略利于保留原文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更好地传播文化。
【关键词】《马桥词典》 本源概念 湖南方言 翻译模式 音译
一、引言
本源概念指某一语言社团在自己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思维方式发展过程中孕育而成的特有概念,对于另外一个语言社团它是外来的。何教授在《论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一文中抽取《围城》、《書劍恩仇録》及The Da Vinci Code三部小说中349条本源概念,经统计:小说类文本翻译模式为“意译>直译>换译>省略”。受此启发,笔者着眼寻根小说这一特殊题材,求证其翻译模式。
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湘籍作家韩少功先生的《马桥词典》是一部不得不提的小说。该书本源概念十分丰富,主要反映在大批量的方言词汇上。其英译本由著名汉学家蓝诗玲(Julia Lovell)翻译,针对方言词汇,译者主要采用了直译(含直译加注)、意译、换译、省略与音译五种策略。本文即以《马桥词典》为例,对以上五种翻译策略的处理做一粗浅探讨。
二、湖南方言英译
湖南方言是在湖南地域文化背景下孕育、形成和使用的一种语言,可以深刻地反映出湖南地域文化的特色,这同时给译者的翻译造成了不小的困难。正如奈达所说:“如果一个文本是以非标准的方言写成的,译者就要面对在目标语中寻找合适的对等物的困难。”但即便困难重重,我们也不能忽视方言英译,这样才能更好地译介汉语文学作品。
三、《马桥词典》平行语料库简介
笔者建立了一个《马桥词典》汉英平行语料库,汉语语料来自于《马桥词典》,英语语料是其英译本A Dictionary of Maqiao。笔者参考《长沙方言词典》及《湖南方言》一书,首先从本项目汉语语料中抽取出共662条湖南方言词汇,然后以文本句为单位平行对齐汉英语料,最后对方言词汇及其翻译策略分别标注:直译(含直译加注)→T;意译→P;换译→S;省略→D;音译→L
四、蓝译《马桥词典》方言词汇的翻译模式
经统计,在共计662条湘方言词汇中,意译(42.90%)>直译(36.25%)>音译(10.73%)>省略(8.01%)>换译(2.11%)。统计结果与何教授提出的翻译模式相比存在两点差异。第一,文本中新增了音译这一翻译策略,且所占比重大于换译与省略。这无疑是寻根小说的特殊性使然。“在跨文化交流中,碰到大量异族区域特色词汇时,译者倾向于采用音译法或音义兼译”。第二,文本中省略现象多于换译。究其原因,《马桥词典》中有5个词条所涉及的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极其复杂,考虑到过多解释会影响读者阅读,因而译者在征得韩少功先生同意后,将小说中的这5个词条(罢园、怜相、流逝、破脑、现)及其对应描述一律省译。
1.意译。意译指翻译本源概念的象征意义,而不是它的字面意义。在处理寻根小说文本中的本源概念时,译者更倾向于意译,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源语信息。
例1 归元:beginning
例2 十八扯:to mix up sixes and sevens
湘方言“元”指初始,译者不拘泥词语形式,将其蕴含的意义翻译出来,可以避免译语读者产生误解。而“十八扯”形容说话漫无中心,意译为“to mix up sixes and sevens”贴切形象,可见在翻译方言词汇时,意译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直译(含直译加注)。直译是指将载有本源概念的源语形式转换成译语形式,加或不加注。直译策略使译者可以保留源语文化,并将其传达给目的语读者。
例3 电药:electric medicine
例4 样板戏:“Model Operas” (the eight revolutionary operas deemed “politically correct”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湘方言“电药”指蓄电池,“electric medicine”再现了源语的结构形式及方言特色。在例4中,考虑到样板戏会对外国读者造成理解困难,译者在直译的基础上添加注释,利于保留源语文化。
3.音译。音译,即在英译过程中以汉语某一具体事物名称的拼音音位为单位,保留汉语的发音,简洁扼要地凸显原文特色的译法,用于表达英语缺失词汇或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事物或概念。包括人名、地名、译语中空缺的词汇等。
例5 哩咯啷:Ligelang
例6 拉喂子:nee-naa
湘方言“哩咯啷”代指情人以及谈情说爱的活动;“拉喂子”代指空袭警报。由于存在文化空缺,以上两词分别使用汉语拼音和根据词汇本来发音进行英文转写两种方式翻译,保留了中国区域文化中这些概念或事物的特色。
4.省略。省略就是让本源概念从译文中消失。省去的本源概念或由上下文语境补充,或不译,避免影响上下文表达与理解。例如:“流逝”、“现”等,鉴于這些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区别和联系极其复杂,省译是最佳选择。
5.换译。换译指用译语文化的本源概念取代源语文化的本源概念。在本源概念翻译中,换译是最好的一种认知翻译策略,但由于目的语言、本源语言的历史性、文化的不同,制约了其应用。
例7 打起发:on the take
例8 话莫讲散:Stop beating around the bush
方言“打起发”指小偷小摸、占便宜,换译为俚语“on the take”将更易于外国读者接受。“话莫讲散”指讲话要直奔主题,“Stop beating around the bush”也是一句俚语,意为不要四处寻觅,虽与原意略有偏差,但喻意相近。
五、结语
综上,除直译、意译、换译及省略外,恰当使用音译在方言英译中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意译>直译(含直译加注)>音译>省略>换译的翻译模式,希望可以为今后寻根文学英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些许启示。
参考文献:
[1]何元建.论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03):211-219 241.
[2]Nida,E.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3]韩少功.马桥词典[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4]Han Shaogong.A Dictionary of Maqiao.Lovell,J.(tran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5.
[5]熊欣.音译理论及音译产生的背景[J].中国科技翻译,2014, (01):39-41 27.
作者简介:岳霞(1993-),女,汉族,河南鹤壁人,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
【关键词】《马桥词典》 本源概念 湖南方言 翻译模式 音译
一、引言
本源概念指某一语言社团在自己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思维方式发展过程中孕育而成的特有概念,对于另外一个语言社团它是外来的。何教授在《论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一文中抽取《围城》、《書劍恩仇録》及The Da Vinci Code三部小说中349条本源概念,经统计:小说类文本翻译模式为“意译>直译>换译>省略”。受此启发,笔者着眼寻根小说这一特殊题材,求证其翻译模式。
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湘籍作家韩少功先生的《马桥词典》是一部不得不提的小说。该书本源概念十分丰富,主要反映在大批量的方言词汇上。其英译本由著名汉学家蓝诗玲(Julia Lovell)翻译,针对方言词汇,译者主要采用了直译(含直译加注)、意译、换译、省略与音译五种策略。本文即以《马桥词典》为例,对以上五种翻译策略的处理做一粗浅探讨。
二、湖南方言英译
湖南方言是在湖南地域文化背景下孕育、形成和使用的一种语言,可以深刻地反映出湖南地域文化的特色,这同时给译者的翻译造成了不小的困难。正如奈达所说:“如果一个文本是以非标准的方言写成的,译者就要面对在目标语中寻找合适的对等物的困难。”但即便困难重重,我们也不能忽视方言英译,这样才能更好地译介汉语文学作品。
三、《马桥词典》平行语料库简介
笔者建立了一个《马桥词典》汉英平行语料库,汉语语料来自于《马桥词典》,英语语料是其英译本A Dictionary of Maqiao。笔者参考《长沙方言词典》及《湖南方言》一书,首先从本项目汉语语料中抽取出共662条湖南方言词汇,然后以文本句为单位平行对齐汉英语料,最后对方言词汇及其翻译策略分别标注:直译(含直译加注)→T;意译→P;换译→S;省略→D;音译→L
四、蓝译《马桥词典》方言词汇的翻译模式
经统计,在共计662条湘方言词汇中,意译(42.90%)>直译(36.25%)>音译(10.73%)>省略(8.01%)>换译(2.11%)。统计结果与何教授提出的翻译模式相比存在两点差异。第一,文本中新增了音译这一翻译策略,且所占比重大于换译与省略。这无疑是寻根小说的特殊性使然。“在跨文化交流中,碰到大量异族区域特色词汇时,译者倾向于采用音译法或音义兼译”。第二,文本中省略现象多于换译。究其原因,《马桥词典》中有5个词条所涉及的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极其复杂,考虑到过多解释会影响读者阅读,因而译者在征得韩少功先生同意后,将小说中的这5个词条(罢园、怜相、流逝、破脑、现)及其对应描述一律省译。
1.意译。意译指翻译本源概念的象征意义,而不是它的字面意义。在处理寻根小说文本中的本源概念时,译者更倾向于意译,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源语信息。
例1 归元:beginning
例2 十八扯:to mix up sixes and sevens
湘方言“元”指初始,译者不拘泥词语形式,将其蕴含的意义翻译出来,可以避免译语读者产生误解。而“十八扯”形容说话漫无中心,意译为“to mix up sixes and sevens”贴切形象,可见在翻译方言词汇时,意译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直译(含直译加注)。直译是指将载有本源概念的源语形式转换成译语形式,加或不加注。直译策略使译者可以保留源语文化,并将其传达给目的语读者。
例3 电药:electric medicine
例4 样板戏:“Model Operas” (the eight revolutionary operas deemed “politically correct”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湘方言“电药”指蓄电池,“electric medicine”再现了源语的结构形式及方言特色。在例4中,考虑到样板戏会对外国读者造成理解困难,译者在直译的基础上添加注释,利于保留源语文化。
3.音译。音译,即在英译过程中以汉语某一具体事物名称的拼音音位为单位,保留汉语的发音,简洁扼要地凸显原文特色的译法,用于表达英语缺失词汇或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事物或概念。包括人名、地名、译语中空缺的词汇等。
例5 哩咯啷:Ligelang
例6 拉喂子:nee-naa
湘方言“哩咯啷”代指情人以及谈情说爱的活动;“拉喂子”代指空袭警报。由于存在文化空缺,以上两词分别使用汉语拼音和根据词汇本来发音进行英文转写两种方式翻译,保留了中国区域文化中这些概念或事物的特色。
4.省略。省略就是让本源概念从译文中消失。省去的本源概念或由上下文语境补充,或不译,避免影响上下文表达与理解。例如:“流逝”、“现”等,鉴于這些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区别和联系极其复杂,省译是最佳选择。
5.换译。换译指用译语文化的本源概念取代源语文化的本源概念。在本源概念翻译中,换译是最好的一种认知翻译策略,但由于目的语言、本源语言的历史性、文化的不同,制约了其应用。
例7 打起发:on the take
例8 话莫讲散:Stop beating around the bush
方言“打起发”指小偷小摸、占便宜,换译为俚语“on the take”将更易于外国读者接受。“话莫讲散”指讲话要直奔主题,“Stop beating around the bush”也是一句俚语,意为不要四处寻觅,虽与原意略有偏差,但喻意相近。
五、结语
综上,除直译、意译、换译及省略外,恰当使用音译在方言英译中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意译>直译(含直译加注)>音译>省略>换译的翻译模式,希望可以为今后寻根文学英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些许启示。
参考文献:
[1]何元建.论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03):211-219 241.
[2]Nida,E.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3]韩少功.马桥词典[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4]Han Shaogong.A Dictionary of Maqiao.Lovell,J.(tran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5.
[5]熊欣.音译理论及音译产生的背景[J].中国科技翻译,2014, (01):39-41 27.
作者简介:岳霞(1993-),女,汉族,河南鹤壁人,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