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历史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搭建历史活动平台。
【关键词】 百家讲坛—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舌辩雄风—实践中的合作学习 社会调查—实践中的探究学习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培养目标,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将上述理念付诸行动呢?本人结合每一课后的“活动与探究”,在活动中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家价值,让每个学生都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一、百家讲坛—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而每个学生都有在老师和学生面前表现的愿望,以赢得别人的赞扬和肯定,这种愿望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为此,我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设立“百家讲坛”这个活动栏目,让同学们大胆的讲,痛快的说,尽情的展示自己的风采。
1、讲演历史小故事。具体的做法是:由教师实现给出题目,如“张骞出使西域”“昭觉出塞”“诸葛亮借东风”“左宗棠进疆”“文成公主入藏”等等,要求学生独立自主的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分析筛选整理成篇,以自己喜欢喝熟悉的题材(可以使散文、诗歌、快板、小小说、三句半等形式),讲演出来,例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没有一个敢进谏。淳于髡(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受过屈辱。)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长达三十六年。
2、成语交流会。在学完一个历史的知识后,让学生精心搜集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成语,为大家讲出成语出现的历史时期、由来、含义、应用及对我们的启示,活动的大致过程是:学习小组成员之一向大家宣布他们搜集到的成语的数量和名称,然后本组成员一次讲出每一个具体的成语,例如:“五十步笑百步”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说有两个打了败仗的士兵,退了五十步远的讥笑退了一百步的,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多看自己的短处,多看别人的长。
每次成语交流会上,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活动的开展旨在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开阔学生的视野,体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为今后正确地阅读理解史料打下基础。
二、舌辩雄风——实践中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因为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及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我组织大家开展课堂辩论会,美其名曰“舌辩雄风”。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和裁判三个组,正反两方事先通过分工,每小组要分头搜集材料,在辩论是无论是阐述自己的观点,还是反驳对方的看法都需要有充分的论据,掌握的材料在小组内交流筛选、分析,要充分酝酿,相互切磋,提炼观点,并研究对方可能运用的材料,上头反驳之策。
开展一些活动,例如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让同学们掌握了所学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正反方面的更多的资料知识,学会了用“史实”支持自己的论点,反驳对手的辩论方法和语言技巧,大家学会了在合作中分工,在分工中合作,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在提升。
三、社会调查—实践中的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具体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中确定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展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设立“社会调查”这一栏目。
1、历史现象的调查。以家乡的历史变迁为调查内容,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具体变化,深究产生变化的历史原因、条件,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活动步骤如下:首先进行调查准备,确定调查的主题,如住房变化、交通变化、商业变化等等;设计调查内容,编制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形式,可实地考察或查阅历史资料;确定调查对象,可以是具体人物,也可以是某个职能部门等等。
2、历史人物专访。用小型座谈会或个别访谈等形式,访问老一辈人。
首先确立访谈专题,选择和确定访谈对象,同时还要事先你好访谈提纲,在访谈中不要脱离主题,并要按访谈者的原话忠实记录。访谈结束后,将访谈资料汇编成展示文稿。通过长辈对往事的回忆,真实感受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后的“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不同见闻,探究党的政策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究家乡未来的发展规划。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不管调查的对象是什么,调查的最终结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实实在在的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弥补了课本上相关史料的不足。同时,学会了认识、思索、感悟,认识到了当地社会资源与教育的关系,思索出当地的认识给自己的生活启迪,感悟到了学习需要探究,探究会促进学习的辩证关系。
以上活动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做的尝试。当然活动的开展并不能说明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但为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环境。在各种活动穿插开展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主动探索、共同研究、相互交流,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团结的精神、用于探索的睿智。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悄悄地发生着积极地转变。
参考文献:
[1] 《九年级历史快递》中国大地出版社,2010.
[2] 《中学政史地》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百家讲坛—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舌辩雄风—实践中的合作学习 社会调查—实践中的探究学习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培养目标,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将上述理念付诸行动呢?本人结合每一课后的“活动与探究”,在活动中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家价值,让每个学生都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一、百家讲坛—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而每个学生都有在老师和学生面前表现的愿望,以赢得别人的赞扬和肯定,这种愿望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为此,我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设立“百家讲坛”这个活动栏目,让同学们大胆的讲,痛快的说,尽情的展示自己的风采。
1、讲演历史小故事。具体的做法是:由教师实现给出题目,如“张骞出使西域”“昭觉出塞”“诸葛亮借东风”“左宗棠进疆”“文成公主入藏”等等,要求学生独立自主的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分析筛选整理成篇,以自己喜欢喝熟悉的题材(可以使散文、诗歌、快板、小小说、三句半等形式),讲演出来,例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没有一个敢进谏。淳于髡(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受过屈辱。)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长达三十六年。
2、成语交流会。在学完一个历史的知识后,让学生精心搜集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成语,为大家讲出成语出现的历史时期、由来、含义、应用及对我们的启示,活动的大致过程是:学习小组成员之一向大家宣布他们搜集到的成语的数量和名称,然后本组成员一次讲出每一个具体的成语,例如:“五十步笑百步”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说有两个打了败仗的士兵,退了五十步远的讥笑退了一百步的,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多看自己的短处,多看别人的长。
每次成语交流会上,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活动的开展旨在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开阔学生的视野,体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为今后正确地阅读理解史料打下基础。
二、舌辩雄风——实践中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因为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及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我组织大家开展课堂辩论会,美其名曰“舌辩雄风”。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和裁判三个组,正反两方事先通过分工,每小组要分头搜集材料,在辩论是无论是阐述自己的观点,还是反驳对方的看法都需要有充分的论据,掌握的材料在小组内交流筛选、分析,要充分酝酿,相互切磋,提炼观点,并研究对方可能运用的材料,上头反驳之策。
开展一些活动,例如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让同学们掌握了所学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正反方面的更多的资料知识,学会了用“史实”支持自己的论点,反驳对手的辩论方法和语言技巧,大家学会了在合作中分工,在分工中合作,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在提升。
三、社会调查—实践中的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具体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中确定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展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设立“社会调查”这一栏目。
1、历史现象的调查。以家乡的历史变迁为调查内容,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具体变化,深究产生变化的历史原因、条件,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活动步骤如下:首先进行调查准备,确定调查的主题,如住房变化、交通变化、商业变化等等;设计调查内容,编制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形式,可实地考察或查阅历史资料;确定调查对象,可以是具体人物,也可以是某个职能部门等等。
2、历史人物专访。用小型座谈会或个别访谈等形式,访问老一辈人。
首先确立访谈专题,选择和确定访谈对象,同时还要事先你好访谈提纲,在访谈中不要脱离主题,并要按访谈者的原话忠实记录。访谈结束后,将访谈资料汇编成展示文稿。通过长辈对往事的回忆,真实感受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后的“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不同见闻,探究党的政策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究家乡未来的发展规划。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不管调查的对象是什么,调查的最终结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实实在在的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弥补了课本上相关史料的不足。同时,学会了认识、思索、感悟,认识到了当地社会资源与教育的关系,思索出当地的认识给自己的生活启迪,感悟到了学习需要探究,探究会促进学习的辩证关系。
以上活动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做的尝试。当然活动的开展并不能说明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但为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环境。在各种活动穿插开展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主动探索、共同研究、相互交流,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团结的精神、用于探索的睿智。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悄悄地发生着积极地转变。
参考文献:
[1] 《九年级历史快递》中国大地出版社,2010.
[2] 《中学政史地》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