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的规模决定了教师团体的大小,教师团体的活力决定了学校的生命力。教师团体充满活力,学校才有发展的希望和力量,教师团体持续充满活力,学校才能满足社会越来越高的教育需求。仅有少数教师的特色发展是畸形的发展,只有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才是学校发展的真正动力。要共同发展,就要使教师团体始终充满活力,因此学校就应不断促进教师团体的竞争、合作与共进。
一、 竞争
竞争是群体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不管是动物之间还是人际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竞争促使新生力量不断涌现,促使团体更具战斗力,促使个体素质不断提升。人活于世,总希望自己能够“顶天立地”,而“顶天立地”就需要有过人之处,过人之处或来自于天赋,或来自于学习研究,它总是在有意或无意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由人组成的群体为了其存在的价值,往往把另一特定群体设定为对手,或明或暗地进行竞争。竞争的进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能综合运用各方面的资源使竞争者处于兴奋的运动状态。竞争的结果,或者是双方得以发展提升,或者是仅有一方发展提升。学校应该体悟《左传》所讲的“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激发本校教师团队的竞争意识,为其搭建竞争平台而非竞争擂台,鼓励教师团队的内部竞争和对外竞争。
1.内部竞争
每个教师各有其长项和短板,每个教师各有其可用资源和发展目标,教师团队内部的竞争不适用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也不一定非得分出“上驷”与“下驷”。教师的竞争方式大抵无法跳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所划分的从众、抗争和英雄崇拜三类。学校内部竞争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教师个体之间的竞争,这是琐屑的细腻的全方位的竞争,它可以是教师的学历、知识、智慧之争,也可以是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之争,可以是阅历、勤奋、耐心之争,也可以是体力、心理、魄力之争,甚至延伸到长相、衣着、家庭背景、业余爱好之争。因为人的最大奖赏莫过于自尊心的满足,所以学校要保护好竞争者的自尊心。二是校内群体之间的竞争,学校里面会有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师群体,群体之间往往会进行目标明确、对手公开的竞争,或者按学科,或者按部门,或者按人缘,或者按志趣,或者按指定。校方要审慎避开帕累托效应的影响,不能只关注最出色的20%而罔顾其他。
2.对外竞争
信息化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教师随时能了解到外校的办学得失,从分析比较中明确本校的前进方向,使自己在竞争中“知己知彼”而无需“从宽料敌”。对外竞争往往与整个学校的利益相关联,要么是抢占制高点,要么是预感到严重危机。因此竞争大多由学校主导,竞争目标明确而又无需向竞争对象公开“宣战”,竞争重点大多围绕学校之间和名师之间来展开。一是学校之间的竞争,同类型、同区域的会因为名誉、拨款、生源而进行师资、设备、教育过程和教育成效的竞争,竞争主要集中在最前沿的突破上,也就是特色之争。二是名师之争,学校所以有特色,乃是因为有了该项目的名师,名师就是学校的品牌。学校因此要积极建设名师工程,选拔人才,借鉴他校经验,推出自己的“镇校之宝”。
二、 合作
私塾教育因为塾师自主权大,教师个体基本可以单枪匹马解决问题;现代教育制度下因为分工更细更专业,所以需要教师群体通力合作来完成教书育人。从学校目标看,由草拟到讨论、由出台到执行,都需要大量人员以至全员参与,目标乃是全校工作的主导,各部门都要围绕目标沟通协调以推进工作进程。从学校任务看,无论是以教学为中心的教书育人工作,还是学校统筹安排的各种事务,或者是时政因素及主管部门的指令性任务,都需要一批人在一定时间段里协作。从保障措施看,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的管理运作,都需要相应的制度以规范其分工合作、分析研究、综合评估、调整改进和奖优罚劣。教师的学习、教学、研究乃至生活,都离不开他人的合作,合作能使各合作方的才能显露出来。对此,学校应着力关注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和校方与教师的合作。
1.教师与教师合作
教师之间的合作对于教育的创新、问题的探究等有着极好的推动作用,相互投缘的教师可以缩短磨合期而默契工作,彼此陌生的教师可以在互动中揣摩学习对方的长处,因此学校应该对教师的合作牵线、搭配和指导。在以班级为载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更加注重两种合作:一是科任与科任的合作。因为知识是互相渗透的,所以没有纯粹的学科知识。因为网状的知识结构才是学生最需要的,所以各学科教师必须加深合作联系。如果科任教师要获取更多的知识与能力,还需要跳出这个圈子与更多的教师合作。二是科任与班主任的合作。班主任是该班所有科任教师的召集人,是班级建设和学生成长的最主要引导者,科任教师在做好自己的组织、引导和规范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向班主任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与班主任合力做好班级的具体事务。
2.校方与教师合作
校方是上级决策的执行者,是学校事务的决策者。当所有任务确定之后,学校领导与管理层必须是最早的最强的执行者。校方通过对愿景的宣传和培训来增强凝聚力,通过对决策的反省和修正来改善和充实学校的教育实践,通过对教师的引领和合作来推动学校的发展。校方与教师合作主要是两点:一是校长与教师的合作,校长是学校教师团体的一份子,除了为学校事务决策以外,校长和全体教师一样都是学校的建设者,都需要为学校决策的实现而体现自身的执行力,校长与教师的凝聚力越强,学校就越有生气,教师奉献就越投入。二是职能部门管理者与教师的合作。管理者依照权限对教师进行指导、督查和评估,他们的管理运作和学校发展紧密相关,但他们与教师的矛盾往往也最大,最容易造成将无战心、兵无斗志的恶果。因此学校要督促这些管理者明了事务、合理分工和公正评价,最大程度提振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 共进
学校发展的根本衡量指标就是学生发展,而要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获得高质量教育,出路就在于教师发展。换言之,教师发展最终决定着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教师的活力与教师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的,越有活力才越发展,越发展才越有活力,因此教师、学生、学校三者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活力。生活处处有压力,压力会使人逡巡甚至却步,但压力也会使人萌生希望与追求。校方要引导教师顶着压力去追求,引导教师去践行自己的价值观,引导教师去为自己、为学生、为学校的发展而尽心尽力。“在没有金钱报酬的情况下,能把自身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某种追求中去,靠的就是忠于群体的理想和得到奖赏的希望”。学校要形成清晰的首尾一贯的制度,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教师团体全员发展,和谐共进。为此,学校要特别盯紧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两个密切关联的重头戏。
1.教师发展
教师自身是发展的当事者,发展首先取决于当事者的意愿,显然,是否充满活力也决定于教师自身,自身以外的因素最多只是促成的条件。社会的发展迫使教师必须发展,民众水涨船高的需求迫使教师必须发展,因而教师的发展也时常是身不由己的,而发展又时常要以教师的一些自由的牺牲为代价。但是,“真正的自由绝非摆脱束缚的自由,而是创造我们真正心之所向的自由”,当获得更全面更广阔的空间时,教师才真正获得自由。教师可能因自恃或自卑而不求发展,可能因目标不明或方法不当而不能发展,可能因拜师无门或同伴拒助而停止发展,教师会因为家庭生活或人际曲折而受滋扰,会因为无力、无聊、无助的亚健康状态而疲沓,故而教师发展常常伴随着重重波折,这就需要教师自我振作,需要同伴伸出援手,需要学校及时扶助。
2.学校发展
学校的发展包括基础设施的发展,包括仪器设备的完善,也包括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但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阶段性培养取得成效。“治乱在立政,成败在用人”,当学校发展的大方向确定之后,就要及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把每个教师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学校发展应该由许多方面来担负起责任,但最直接最重要的责任是应该由校方和教师担负的,因为校方和教师的中心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学校发展是没有上限的,套用广告语,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校发展应该是多面的持续的,有人只看软件硬件两面,有人看到人、事、物三面,有人细细地切分成更多的面。总而言之,学校发展应该是立体的,评估衡量时应该根据不同时间节点来比较其“体积”的变化,而绝不应该只是坐标图上的一条线。
一、 竞争
竞争是群体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不管是动物之间还是人际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竞争促使新生力量不断涌现,促使团体更具战斗力,促使个体素质不断提升。人活于世,总希望自己能够“顶天立地”,而“顶天立地”就需要有过人之处,过人之处或来自于天赋,或来自于学习研究,它总是在有意或无意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由人组成的群体为了其存在的价值,往往把另一特定群体设定为对手,或明或暗地进行竞争。竞争的进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能综合运用各方面的资源使竞争者处于兴奋的运动状态。竞争的结果,或者是双方得以发展提升,或者是仅有一方发展提升。学校应该体悟《左传》所讲的“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激发本校教师团队的竞争意识,为其搭建竞争平台而非竞争擂台,鼓励教师团队的内部竞争和对外竞争。
1.内部竞争
每个教师各有其长项和短板,每个教师各有其可用资源和发展目标,教师团队内部的竞争不适用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也不一定非得分出“上驷”与“下驷”。教师的竞争方式大抵无法跳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所划分的从众、抗争和英雄崇拜三类。学校内部竞争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教师个体之间的竞争,这是琐屑的细腻的全方位的竞争,它可以是教师的学历、知识、智慧之争,也可以是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之争,可以是阅历、勤奋、耐心之争,也可以是体力、心理、魄力之争,甚至延伸到长相、衣着、家庭背景、业余爱好之争。因为人的最大奖赏莫过于自尊心的满足,所以学校要保护好竞争者的自尊心。二是校内群体之间的竞争,学校里面会有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师群体,群体之间往往会进行目标明确、对手公开的竞争,或者按学科,或者按部门,或者按人缘,或者按志趣,或者按指定。校方要审慎避开帕累托效应的影响,不能只关注最出色的20%而罔顾其他。
2.对外竞争
信息化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教师随时能了解到外校的办学得失,从分析比较中明确本校的前进方向,使自己在竞争中“知己知彼”而无需“从宽料敌”。对外竞争往往与整个学校的利益相关联,要么是抢占制高点,要么是预感到严重危机。因此竞争大多由学校主导,竞争目标明确而又无需向竞争对象公开“宣战”,竞争重点大多围绕学校之间和名师之间来展开。一是学校之间的竞争,同类型、同区域的会因为名誉、拨款、生源而进行师资、设备、教育过程和教育成效的竞争,竞争主要集中在最前沿的突破上,也就是特色之争。二是名师之争,学校所以有特色,乃是因为有了该项目的名师,名师就是学校的品牌。学校因此要积极建设名师工程,选拔人才,借鉴他校经验,推出自己的“镇校之宝”。
二、 合作
私塾教育因为塾师自主权大,教师个体基本可以单枪匹马解决问题;现代教育制度下因为分工更细更专业,所以需要教师群体通力合作来完成教书育人。从学校目标看,由草拟到讨论、由出台到执行,都需要大量人员以至全员参与,目标乃是全校工作的主导,各部门都要围绕目标沟通协调以推进工作进程。从学校任务看,无论是以教学为中心的教书育人工作,还是学校统筹安排的各种事务,或者是时政因素及主管部门的指令性任务,都需要一批人在一定时间段里协作。从保障措施看,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的管理运作,都需要相应的制度以规范其分工合作、分析研究、综合评估、调整改进和奖优罚劣。教师的学习、教学、研究乃至生活,都离不开他人的合作,合作能使各合作方的才能显露出来。对此,学校应着力关注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和校方与教师的合作。
1.教师与教师合作
教师之间的合作对于教育的创新、问题的探究等有着极好的推动作用,相互投缘的教师可以缩短磨合期而默契工作,彼此陌生的教师可以在互动中揣摩学习对方的长处,因此学校应该对教师的合作牵线、搭配和指导。在以班级为载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更加注重两种合作:一是科任与科任的合作。因为知识是互相渗透的,所以没有纯粹的学科知识。因为网状的知识结构才是学生最需要的,所以各学科教师必须加深合作联系。如果科任教师要获取更多的知识与能力,还需要跳出这个圈子与更多的教师合作。二是科任与班主任的合作。班主任是该班所有科任教师的召集人,是班级建设和学生成长的最主要引导者,科任教师在做好自己的组织、引导和规范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向班主任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与班主任合力做好班级的具体事务。
2.校方与教师合作
校方是上级决策的执行者,是学校事务的决策者。当所有任务确定之后,学校领导与管理层必须是最早的最强的执行者。校方通过对愿景的宣传和培训来增强凝聚力,通过对决策的反省和修正来改善和充实学校的教育实践,通过对教师的引领和合作来推动学校的发展。校方与教师合作主要是两点:一是校长与教师的合作,校长是学校教师团体的一份子,除了为学校事务决策以外,校长和全体教师一样都是学校的建设者,都需要为学校决策的实现而体现自身的执行力,校长与教师的凝聚力越强,学校就越有生气,教师奉献就越投入。二是职能部门管理者与教师的合作。管理者依照权限对教师进行指导、督查和评估,他们的管理运作和学校发展紧密相关,但他们与教师的矛盾往往也最大,最容易造成将无战心、兵无斗志的恶果。因此学校要督促这些管理者明了事务、合理分工和公正评价,最大程度提振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 共进
学校发展的根本衡量指标就是学生发展,而要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获得高质量教育,出路就在于教师发展。换言之,教师发展最终决定着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教师的活力与教师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的,越有活力才越发展,越发展才越有活力,因此教师、学生、学校三者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活力。生活处处有压力,压力会使人逡巡甚至却步,但压力也会使人萌生希望与追求。校方要引导教师顶着压力去追求,引导教师去践行自己的价值观,引导教师去为自己、为学生、为学校的发展而尽心尽力。“在没有金钱报酬的情况下,能把自身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某种追求中去,靠的就是忠于群体的理想和得到奖赏的希望”。学校要形成清晰的首尾一贯的制度,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教师团体全员发展,和谐共进。为此,学校要特别盯紧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两个密切关联的重头戏。
1.教师发展
教师自身是发展的当事者,发展首先取决于当事者的意愿,显然,是否充满活力也决定于教师自身,自身以外的因素最多只是促成的条件。社会的发展迫使教师必须发展,民众水涨船高的需求迫使教师必须发展,因而教师的发展也时常是身不由己的,而发展又时常要以教师的一些自由的牺牲为代价。但是,“真正的自由绝非摆脱束缚的自由,而是创造我们真正心之所向的自由”,当获得更全面更广阔的空间时,教师才真正获得自由。教师可能因自恃或自卑而不求发展,可能因目标不明或方法不当而不能发展,可能因拜师无门或同伴拒助而停止发展,教师会因为家庭生活或人际曲折而受滋扰,会因为无力、无聊、无助的亚健康状态而疲沓,故而教师发展常常伴随着重重波折,这就需要教师自我振作,需要同伴伸出援手,需要学校及时扶助。
2.学校发展
学校的发展包括基础设施的发展,包括仪器设备的完善,也包括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但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阶段性培养取得成效。“治乱在立政,成败在用人”,当学校发展的大方向确定之后,就要及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把每个教师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学校发展应该由许多方面来担负起责任,但最直接最重要的责任是应该由校方和教师担负的,因为校方和教师的中心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学校发展是没有上限的,套用广告语,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校发展应该是多面的持续的,有人只看软件硬件两面,有人看到人、事、物三面,有人细细地切分成更多的面。总而言之,学校发展应该是立体的,评估衡量时应该根据不同时间节点来比较其“体积”的变化,而绝不应该只是坐标图上的一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