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两天读到一篇关于企业管理的优秀文章,文章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最优秀的管理者,没有追随者,而是与大家一起奋斗”。我想,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也是如此,优秀的校长应该全力以赴地赋能学校,与大家一起奋斗。
赋能,就是赋予能力和能量。校长赋能学校,学校赋能教师,教师赋能学生,赋能是双向的,同时也是流动的。学校通过自上而下地赋予大家开放创新的思想、锐意进取的动能、自主决策的权力、主动工作的态度,就可以达到学校与教师、与学生一起奔跑。
“硬核”这一网络流行词语译自英语“hardcore”,原指一种力量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音乐风格,后来进一步引申为“很厉害、很刚硬”等。我认为,硬核力量代表着最优秀的资源拼搏向上的状态。
学校的硬核力量来源于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一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沟通、调节、平衡,正是他们承担起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职责,架构起了学校和家庭之间共育的桥梁,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必须真正了解一线教师掌握的教学技能。因为一线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他们的素养和能力决定了学校的服务品质,决定了学校“文化投入产出”是否最优化,决定着学校教科研是否高效,这是一所学校能否坚守教育教学生命线的关键所在。
基于此,我校在每学年的课程设置和学科教师统筹安排方面,都会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和教师专长,力争做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实效。
如果说把最硬核力量放到一线是初步的赋能,那么让硬核力量更加壮大则是赋能的又一境界。一个人或许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远,一群德才兼备的高水平人才相遇则是学校、学生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幸运。
肯定教师的贡献。赋能应该借助每一个机会,表达对教师付出的尊重。比如学校量化考评、数据采集,往往针对的是显性部分,隐性部分常常被忽略,而那些注重教学研究的教师,他们的付出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保障,带来的是潜移默化的教学效益,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学校一定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贡献。每年的教师节,我们学校都会花心思庆祝,就是希望在这种仪式感营造的过程中表达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肯定,也为我校每一位家长和孩子心中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同时校长和教师之间的伙伴关系也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作为伙伴,校长不仅要关心教师现在正在做什么、教师的感受和想法,还要关心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哪怕是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校长都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给予关注。平时,只要是在学校工作,我都会和老师们在食堂共进午餐。别看短短的半小时一餐饭时间,却是老师们日常放松休闲交流的主要机会,和老师们拉拉家常、聊聊生活,说说过去、谈谈未来。当校长表现出来的是不仅仅关心他们的工作任务本身,还关心其他方面的时候,他们就会信任校长,也就会对这个学校更加忠诚,付出的也必定会更多。
赋予工作新的内涵。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教学工作并不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上课、辅导、批作业、改卷子,更是给方向、给希望、给力量,这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和精神来說是极具价值的。举个例子,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至今,社会上许多工作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化身主播并不是简单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还承担了防疫责任。这项工作的最终目的也不仅仅在于防疫,更在于守护生命成长。放在大局中考虑,如果只突出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而不会赋予工作以创造性并尽力改进工作,或者不能对危机作出积极反应,那么,教育就不是完整的。
授权教师大胆改革。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强大引擎。同样,学校要更具文化竞争力,最好的办法也是改革。赋能就是要激活每一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开阔每一位教师“种一片森林”的视野格局,使其人人参与学校管理,人人为学校代言。
在一个充满改革精神的学校里,学校会倾听一线教师的意见,然后授权他们去干。授权与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我刚担任校长时,工作中给我最大的帮助是老师所做出的改变和努力。观察一线教师的做法,倾听一线教师的建议,让教师不再觉得自己是教学改革的消极执行者,而是直接建构者和参与者。在改革之下,无论是利益上的回报,或者仅仅是精神上的认同,都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大的方面包括人事调整、课程整合、学校的特色发展等,小的方面有推迟早上上学时间,这些做法和建议都是由一线教师提出,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研判,最终都成为学校快速成长的动力和依靠的。
激活个体,培养归属感。赋能本身并不是要影响个体的发展,赋能的核心是激活人。很多时候,校长不能够很好地把人激活,很大原因是教师把赋能看成是一种管控、一种限制。而赋能实际上是在激发和帮助教师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能。比如:依托我校道德与法治优秀教研团队,以“名师工程”为主渠道,以赛促研寻求发展,营造磁场创新学习,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梯级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实现教师队伍多元化发展,逐渐辅助每位教师走向成功,促进教师个人不断自我完善、实现教育人的成就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团队以教材为蓝本,积极发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思政功能,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战疫情,等春来”主题性研究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良好生活习惯、自护管理能力、感恩、责任、职业认同、生态环境、信息筛选、规则意识、生命意识九个角度看待疫情,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也收获了成长。
校长让每一位教师看到学校发展愿景,看到未来,看到价值的方向,当教师能看到更优秀的东西的时候,就会处于一种优秀的“场”,以更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从而变得更优秀。
众人划桨开大船,校长既是舵手,又是水手。成就一支有组织、有水准的教学团队,需要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把每个教师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整合发挥出团队每个成员的能力,提升团队的综合绩效;需要举全校之力,凝聚成一股最强大的战斗力,在教育的大海上乘风破浪。而校长就是要赋能学校与大家一起奋斗。我这样说,也会坚持这样做下去。
(作者系太原市小店区长风小学校校长)
赋能,就是赋予能力和能量。校长赋能学校,学校赋能教师,教师赋能学生,赋能是双向的,同时也是流动的。学校通过自上而下地赋予大家开放创新的思想、锐意进取的动能、自主决策的权力、主动工作的态度,就可以达到学校与教师、与学生一起奔跑。
把硬核力量放到一线
“硬核”这一网络流行词语译自英语“hardcore”,原指一种力量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音乐风格,后来进一步引申为“很厉害、很刚硬”等。我认为,硬核力量代表着最优秀的资源拼搏向上的状态。
学校的硬核力量来源于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一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沟通、调节、平衡,正是他们承担起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职责,架构起了学校和家庭之间共育的桥梁,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必须真正了解一线教师掌握的教学技能。因为一线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他们的素养和能力决定了学校的服务品质,决定了学校“文化投入产出”是否最优化,决定着学校教科研是否高效,这是一所学校能否坚守教育教学生命线的关键所在。
基于此,我校在每学年的课程设置和学科教师统筹安排方面,都会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和教师专长,力争做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实效。
让硬核力量发展壮大
如果说把最硬核力量放到一线是初步的赋能,那么让硬核力量更加壮大则是赋能的又一境界。一个人或许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远,一群德才兼备的高水平人才相遇则是学校、学生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幸运。
肯定教师的贡献。赋能应该借助每一个机会,表达对教师付出的尊重。比如学校量化考评、数据采集,往往针对的是显性部分,隐性部分常常被忽略,而那些注重教学研究的教师,他们的付出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保障,带来的是潜移默化的教学效益,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学校一定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贡献。每年的教师节,我们学校都会花心思庆祝,就是希望在这种仪式感营造的过程中表达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肯定,也为我校每一位家长和孩子心中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同时校长和教师之间的伙伴关系也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作为伙伴,校长不仅要关心教师现在正在做什么、教师的感受和想法,还要关心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哪怕是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校长都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给予关注。平时,只要是在学校工作,我都会和老师们在食堂共进午餐。别看短短的半小时一餐饭时间,却是老师们日常放松休闲交流的主要机会,和老师们拉拉家常、聊聊生活,说说过去、谈谈未来。当校长表现出来的是不仅仅关心他们的工作任务本身,还关心其他方面的时候,他们就会信任校长,也就会对这个学校更加忠诚,付出的也必定会更多。
赋予工作新的内涵。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教学工作并不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上课、辅导、批作业、改卷子,更是给方向、给希望、给力量,这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和精神来說是极具价值的。举个例子,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至今,社会上许多工作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化身主播并不是简单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还承担了防疫责任。这项工作的最终目的也不仅仅在于防疫,更在于守护生命成长。放在大局中考虑,如果只突出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而不会赋予工作以创造性并尽力改进工作,或者不能对危机作出积极反应,那么,教育就不是完整的。
授权教师大胆改革。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强大引擎。同样,学校要更具文化竞争力,最好的办法也是改革。赋能就是要激活每一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开阔每一位教师“种一片森林”的视野格局,使其人人参与学校管理,人人为学校代言。
在一个充满改革精神的学校里,学校会倾听一线教师的意见,然后授权他们去干。授权与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我刚担任校长时,工作中给我最大的帮助是老师所做出的改变和努力。观察一线教师的做法,倾听一线教师的建议,让教师不再觉得自己是教学改革的消极执行者,而是直接建构者和参与者。在改革之下,无论是利益上的回报,或者仅仅是精神上的认同,都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大的方面包括人事调整、课程整合、学校的特色发展等,小的方面有推迟早上上学时间,这些做法和建议都是由一线教师提出,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研判,最终都成为学校快速成长的动力和依靠的。
激活个体,培养归属感。赋能本身并不是要影响个体的发展,赋能的核心是激活人。很多时候,校长不能够很好地把人激活,很大原因是教师把赋能看成是一种管控、一种限制。而赋能实际上是在激发和帮助教师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能。比如:依托我校道德与法治优秀教研团队,以“名师工程”为主渠道,以赛促研寻求发展,营造磁场创新学习,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梯级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实现教师队伍多元化发展,逐渐辅助每位教师走向成功,促进教师个人不断自我完善、实现教育人的成就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团队以教材为蓝本,积极发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思政功能,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战疫情,等春来”主题性研究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良好生活习惯、自护管理能力、感恩、责任、职业认同、生态环境、信息筛选、规则意识、生命意识九个角度看待疫情,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也收获了成长。
校长让每一位教师看到学校发展愿景,看到未来,看到价值的方向,当教师能看到更优秀的东西的时候,就会处于一种优秀的“场”,以更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从而变得更优秀。
赋能要“举”全力、“聚”全力
众人划桨开大船,校长既是舵手,又是水手。成就一支有组织、有水准的教学团队,需要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把每个教师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整合发挥出团队每个成员的能力,提升团队的综合绩效;需要举全校之力,凝聚成一股最强大的战斗力,在教育的大海上乘风破浪。而校长就是要赋能学校与大家一起奋斗。我这样说,也会坚持这样做下去。
(作者系太原市小店区长风小学校校长)